分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剑桥大学

 yuanyuanrong 2014-03-04


【答案】

例文参考:

一、为了什么的纪念

牛顿故居仍被剑桥物尽其用,未加改造,有更多人慕名前来;莫言故居却在众人毁灭性的“纪念”活动中黯然凋零。联想到当前的仿古热、故居热、文化热,这些纪念方式却成了“为了忘却的纪念”当务之急,是如何让纪念成为“为了传承的纪念”。

最好的纪念是保护。前段时间,惊悉北京的“梁林”故居被毁;无数人所纪念的梁思成,林徽因从此又少了一份实物的印证。有关部门解释说是为了原址重修。这场景何其眼熟!北京旧城墙拆除前,梁思成曾为保护这历史的见证而四处奔波,甚至含泪怒骂:“今日你们拆的是真文物,明日你们建的就是假文物。”2005年,仿建的永定门城墙竣工。没错,仿古建筑再多也只是赝品,再多的“修复”也只是一个个仿真模型。最好的纪念是保护,只有保护才能存贮历史的真实。多少年后,重建的莫言故居又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回忆呢?

最好的纪念是利用。都江堰,这个历尽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打的水利奇迹,如今仍在造福着沿岸的黎民百姓。自李冰父子率众建成后,都江堰没有歇,都江堰不该歇,都江堰也不能歇!因为,没有水的滋润,不出几年,它就会垮掉。同样,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让它们“活”起来而不是把它们“存”起来,剪纸艺术,有贴窗花的习俗才会流传,皮影艺术,有人看才不朽,动轴不腐,有利用才有未来。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自从与旅游经济挂上钩,古文化,名人故居就像坐上了火箭一样在全国热了起来。于是我们看到大同斥百亿重建古城;西安要将重建的阿房宫在重建;多地为“孙悟空故居”大的火热。可是,这些外在的东西毕竟只是浮华,内在精神的传承才是传统文化真正的魅力所在,倘若齐鲁之地都遵循孔子之风,巴蜀之地都继承李白之诗情,潇湘之地都拥有范仲淹的济世情怀,这才是中华文化最好的传承与最好的纪念。

是的,我们对古文化、对历史的纪念,不应是鲁迅所说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像牛顿故居那样,传承牛顿的精神品质,让故居、文化在利用中生生不息,这才是纪念的意义。我们呼吁,最好的纪念,是传承。

二、别让文化染上铜臭的味道

莫言的一个“诺奖”带来的不仅是中国文学界的一线曙光,还有不少人腰里鼓起的钱囊。不知从什么时候,莫家的大院被踏平了,莫家的萝卜被拔光了,小破屋被高价出租,甚至平安庄都成了“龙脉”。是不是用不了多久,这里的房价也会成倍的上涨?

其实这些现象并不是偶然,只不过莫言热就像一个放大镜,把这些现象放大在了公众的视线之上。

纵观现今的文化,无论是电影界,电视界,文学界,音乐界,哪一个不是以赚钱作为标准,却把最基本的文化要求放在最不显眼的位置?

电影界,为了追求高票房,导演和编剧们不惜篡改历史,硬生生地加入各种滥俗的爱情桥段,与真正的历史背道而驰,这样的做法,票房是上去了,却愚弄了观众,误导了少年儿童,更是玷污了我们的文化。

同样的事情同样发生在音乐、文化等各种领域。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音乐充斥的是千篇一律的你情我爱,专辑销量是上去了,可却失了音乐的本真。同样的,各种网路小说充斥荧屏,内容低俗不堪,作者几天便能完结一本小说,为的只是那几千几万的点击量,可真正的文学却在这媚俗之中被吞噬的无影无踪。

即使我们现在提倡的是以经济建设为基础,文化却不能包括在内。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用感悟,用灵魂,甚至用生命凝聚的结晶。

司马迁用忍辱负重的意志一笔一笔的刻画出来的《史记》,它的诞生只是为了那身为史官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才是文化。伯牙,钟子期的友谊凝聚出的《高山流水》,它的存在,只为一个知音难觅的慨叹,这,才是文化。《儒林外史》,这包含了官场形形色色的经典,它的存在,也只是因为吴敬梓身为落第书生的一把辛酸泪。这,才是文化!这些文化跟金钱没有半点关系,却因其中沉甸甸的灵魂而流传百世。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能存在至今的国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灿烂的文化。文化,就好比中华民族的灵魂。而如今,我们却为了金钱,抛弃了我们的灵魂,那么,即使我们的经济增长了,纵有一个绚丽的躯壳,人民的心灵却杂草丛生,悲乎哀哉!

如果诺贝尔奖带来的不过是沾满铜臭的文化,这样的诺奖,不要也罢!

三、文化乃传承之物

在追求即时利益的当今社会,以某一热点话题来谋求利益似乎已成为商家的制胜活宝。而文化更是其主打“品牌”,这让有识之士目瞪口呆。文化并不是创造利益的机器,而是引领人前进的明灯,是一个民族应传承万世之物。

文化的传承,传承的是民族的信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传承的是文天祥的忠诚;“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传承的是鲁迅的奉献;“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传承的是杜甫那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胸襟!中华民族的信仰正由这些或是华美,或是慷慨激扬的文字,经文化的春风吹拂进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让中华民族的信仰不断地引领我们前行。

文化的传承,传承的是为学的精神。当莫言圆了中国人多年来渴求获得诺贝尔奖的夙愿后,理应借此机会,提升国民对文化的追求精神。但事与愿违,“莫言文化热”没有兴起,兴起的却是“莫言经济热”。人们踏平了莫家大院,拔光了院里的萝卜,租走了旧居旁的破屋……这一切的一切都显示出国人的肤浅,以为沾一沾“灵气”就可以一飞冲天,岂不知莫老爷子是以几十年的积淀才换取如今的名誉。

我们学习的应是莫言那几十年如一日的精神,我们学习的应是那不为外界所动,专心做学问的精神。让“莫言文化”留给我们更多的为学精神,而不是暂时的经济利益。

在剑桥大学,牛顿求学时住的宿舍现在仍旧是宿舍,但只收最优秀的学生。它传承的是一种精神,是只为学术的精神。它传承的是一种精神,是只为学术的精神。它让后人心生一种向前人学习,只为超越前人的精神。其传承的文化价值是经济价值的无数倍。

素材超市:

1.应理性看待争抢“文化名人”

从大打出手到坐到同一张板凳上

多次参加过水浒文化研讨会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这次研讨会和10多年前的一次有所不同,当时好几个市的专家为了争抢“施耐庵故乡”这个称谓,争得面红耳赤,甚至还动起了手。而这次研讨会上,浙江、山东、湖北及我省盐城、大丰、兴化等地水浒学会的专家“坐到了同一张板凳上”,他们不再争抢“施耐庵故乡”,更多的是谈论如何共同放大“施耐庵”品牌效应。

中国水浒学会会长佘大平教授说,“全国有好多地方在争抢‘施耐庵故乡’这个称谓,但实际上,我们这些从事《水浒》和施耐庵研究的人也很难确定他到底出生在哪,只能依靠一些历史文献,文物进行推断,提出各种不同的假说。就现在的史料还很难说哪个地方是‘施耐庵故乡’,大多数专家的观点是,基本上在兴化一带。”

争抢“施耐庵故乡”促进了水浒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品牌意识的强化,历史名人遗迹遗存日益成为各地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从炎帝到老子、孙子;从司马迁到诸葛亮、曹雪芹。如果把有归属争议的历史人物一一排列出来,可能会涉及中国历史的各个朝代。而且,这种地域之争,会从省际、市际发展到县际甚至是乡际。

“施耐庵故乡”之争只是其中之一,佘大平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通信评审专家黄俶成教授都认为,争抢“施耐庵故乡”辩证地看也是一件好事,把水浒与施耐庵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多元化。这说明,以前好多地方并不重视明清小说,通过交流,争抢“施耐庵故乡”从一侧面推动了明清小说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如果没有这些研讨,我们的研究工作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我们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可能会含糊很多。像今年,就有18个城市在搞与欧阳修有关的研讨会,这都很好。这样就形成了对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好的氛围,对一个地方来说,也可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推动当地的经济、旅游、文化等的发展。这样成功的先例有很多。

应理性看待争抢“文化名人”现象

co.Net.cng
10多年前的大打出手到坐到同一张板凳上,专家们认为,应理性看待争抢“文化名人”的现象,不应该一概以批评的态度去对待。

中国水浒学会秘书长张虹等专家说,争抢“文化名人”热过之后,应该更好地打好这张牌,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背后巨大的现实价值,为经济、旅游、文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记者从研讨会上了解到,早在两年前的2005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上,兴化、大丰与会同志就弘扬祖国优秀历史文化达成了如下共识:大丰、兴化是《水浒》作者施耐庵的故里,其后裔散居大丰、兴化两市,今后,两地应在资源共享、成果共有、活动共搞的基础上开创施耐庵研究的新局面,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2.理性看待名人故居保护

对于近期社会上对名人故居的关注和热议,孙玲认为,正是民众怀旧情绪的一种宣泄。近十多年来,随着城市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都经历了大规模的拆迁改造,许多历史街巷、传统建筑消失殆尽,人们记忆中的城市特色渐渐被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所取代。这种大拆大建的做法遭到了民众的反感,对名人故居的关注正好反映了民众的情绪。这一社会形势迫使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必须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和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但是,当前文物部门的处理方法并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只停留在了消防员救火式的管理上,哪里出现问题就往哪里跑,很辛苦但效果一般,长此以往将对政府公信力产生负面影响。

据孙玲介绍,对名人故居中宣部曾做出过比较严格的明文规定。1988年,中央规定:今后,非经党中央国务院特许,不得新建个人纪念馆和个人故居。1996年,党中央再一次规定,已故近代名人的故居,除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以外,一律坚持正常使用,不得专门腾出作纪念馆。

在这种严格的规定下,北京市被定为名人故居的文物保护单位并不是特别多,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只有郭沫若故居和宋庆龄故居等几处,诸如茅盾、齐白石等文学家、艺术家的故居仅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过去,我国对名人故居的公布仅局限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领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北京这座文化之都、艺术之都曾经留下的近现代名人的足迹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2005年,北京市文物局组织了一次北京文化名人故居调研。当时的数据显示,北京已确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有88处,其中国保单位2处,市保单位17处,区县级保护单位12处。调查发现,北京的名人故居虽然主要分布在几个区,但地理位置比较分散,不利于集中保护。有的名人故居已沦落为大杂院,只是在原地挂牌保护,鲜有游人去参观凭吊,身处其中也无法感受到当年的原貌和历史氛围;有的故居原址经过多次翻建改造,文物原状已不复存在;有的名人在同一城市有多处居住的地点,这些名人故居哪些应该重点保护,怎么保护,都需要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协调,不是文物部门一家能够解决的问题。在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可能还有多处名人故居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或登记在册,对此应该对全市名人故居的分布地点、保存状况、历史沿革等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综合评估,既可避免行政执法上的被动,也能为今后名人故居的规范化管理打下基础。

由于名人故居概念界定的复杂性,名人故居在每座城市的分布状况和保存情况也不尽相同,孙玲认为,当前要处理好名人故居的保护,必须由国家文物主管部门下发相关通知或精神,从宏观上规范名人故居的认定程序,统筹管理名人故居。各省市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办法或规定。

3.景区“名人热”:应打造好文化“符号”

“打造好文化‘符号’,才能助推旅游经济发展。”台湾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原副所长蒋秋华在谈到景区“名人热”时如是说。

第四届竹林七贤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修武县举行,57岁的蒋秋华应邀参加。

史料记载,修武县百家岩曾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活动的场所之一,史称“竹林七贤”的嵇康、阮籍、刘伶、向秀、阮咸、山涛和王戎曾在此隐居20余年,纵酒谈玄,赋诗论道。当地至今尚存“嵇康淬剑池”和“刘伶醒酒台”等遗迹。

“很小的时候学习历史,对‘竹林七贤’就有所了解,对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一直很向往。”曾经6次来大陆参加学术研讨的蒋秋华说,作为一位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者,每次他都会兴致勃勃地参观一些历史遗迹,各地对于历史文化的挖掘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国内能够把一些留有历史印记的东西重新发掘恢复起来,让后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蒋秋华说,自己以前在读书时,就常常会猜想历史上的名人都是在什么环境生活、如何生活的。“台湾的历史比较短,想要感受千年的中华文明还是要到大陆寻找。”

不过,蒋秋华对于有些地方挖掘历史名人遗迹感到失望:“单纯的景点复原比较多,各个历史景点建筑千篇一律,真正有文化内涵的东西很少。”

蒋秋华认为,很多地方把打“名人牌”、“历史文化牌”当作发展旅游经济的一条捷径,但是,文化是一个地方很重要的“符号”,具有独特性,而不应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建筑复原。

“只有打造好地方文化‘符号’,旅游经济才有持续的活力。”蒋秋华说。

4.给名人热泼泼冷水也好

自从斩获诺奖以来,莫言的旧居因为当地官方的热捧,而备受舆论的关注。近日山东省旅游局调研组也来到高密,考察将莫言旧居开发成旅游线路的可行性,并提出要修缮旧居。不过当地村民说,莫言此前已屡次婉拒当地政府的修缮请求,觉得这样做劳民伤财。他甚至自掏腰包,给村里修了路。

消费名人,是许多地方的拿手好戏。近年来,咱们中国新出了不少享誉世界的明星,为国争了光,也给明星们的家乡官员带来发挥想象力的机会。譬如网球运动员李娜成名后,湖北武汉市为其立了雕像;女航天员刘洋返回地球后,河南林州市在其祖籍地特制了“中国第一女航天员故乡”的招牌,其母还在河南电视台获得了“当代孟母”称号。

搞不清楚,一些突然成名的明星被家乡政府消费时,是否给予了认可。当然,已故的名人和孙悟空、西门庆这类传说中的名人,是没办法向家乡政府开口讲话的,而健在的名人中却鲜有公开说“不”者。所以,莫言再三拒绝家乡政府修缮其旧居,显得颇有些令人意外,尤其是令地方官意外。听起来,那无异于向地方官的热情泼冷水嘛!

倒不是说,地方消费明星、大搞名人“故居热”有什么不妥,相反,适度而合理地宣扬名人效应,对传播名人思想、发展地方经济,都有好处。但关键问题,是要看那些搞法是建立在何种目的之上,有没有尊重名人或名人亲属的意愿,有没有尊重最广大群众的意见。我觉得莫言的上述言行就颇具讽刺味儿,我是这么理解的:自掏腰包给村里修路,提醒地方官,政府还有比修缮个人旧居更重要的民生事项要做。

当然,将莫言旧居开发成旅游景点,对有的官员来说,比给村民修路要实惠得多。所以说,修缮名人故居的出发点很重要。如果只是建立在创造GDP基础上的政绩渴望,那么这样的修缮注定文化味不足,而铜臭味有余。还有一点也颇具讽刺意味,就是我们许多地方官一方面对新成名的名人关爱有加,另一方面却在城建进程中拆除已故名人的故居、毁坏文物古迹,同时还美其名曰:保护性拆除。功利性的“文化保护”思维,可谓昭然若揭。而这,不就是莫言所说的劳民伤财么?

不论是“保护性拆除”,还是我行我素地对名人故居强加修缮,都是不尊重文化和名人的体现。前不久,高密市一位官员就如何劝说莫言父亲同意修缮其旧居,准备了这样的说辞:“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儿子已成为公共资源,“你不同意不一定管用”。这番话,听起来既像是一种习惯性用语,又仿佛是被“名人热”烤晕了脑袋。

显而易见,莫言泼下的冷水对醒神是有帮助的,至于哪些人能被泼醒,则取决于其犯晕的程度。

5.那人、那屋、那树

听从英国留学回来的朋友说,英国剑桥大学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牛顿就学时住的宿舍,推窗可见一棵苹果树,据说就是砸在牛顿头上的那个著名苹果繁衍的后代。经常有人慕名而来参观,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剑桥大学并没有顺水推舟,把这里改建成为一个收费的参观景点。现在仍旧是学生的宿舍,唯一不同的是能住进去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想那百年老屋,设施陈旧,舒适肯定是谈不上了,可学生们都以能入住为荣耀。这也是每年刚入校的新生和许多游客们必来瞻仰之地,去剑桥大学却没有见过牛顿小屋和那棵苹果树,就像到过京城却没有看过长城一样。

到底是国情不同,如果那屋、那树放在咱们这里,恐怕早被当成圣地保护起来了,绝不会还当个普通宿舍让学生去住。毕竟,牛顿这样伟大的科学家是“世界几百年,英国几千年”才有一个,把他住过的房子装修成牛顿故居,专供人参观,似乎意义更大。当然要卖票,还能大把钱挣。而以牛顿的名气,绝不怕没有人来参观,四面八方的人都是冲着牛顿来的,想看看大师当年是怎么生活的,那棵苹果树到底是什么样子,有的还想占点“仙气”,得一点启示,就是门票卖得再贵,也得乖乖掏钱买票。

国外很多博物馆、展览馆都是免费参观的,名人故居、陵墓更是如此,因为人家懂得,这些地方免费让人参观,特别是让学生参观,所起到的作用,给社会带来的正面影响,要远比用来卖门票赚钱的意义大得多。所以,尽管人家的经济头脑一点也不比我们差,却毅然决然地不赚这个钱,而由政府长期拨款。

我们正在谋求和平与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如果没有一代高思想觉悟、高文化修养、高人文素质的人,崛起只能是一句空话。而人的培养,素质的提高,除了学校教育、语论引导外,经常参观各种博物馆、展览馆,看伟人的故居、历史的名胜,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因为每一次参观、学习,都会对参观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和中学生来说,一次熏陶、教化,就可能使其确立一生的奋斗目标,改变其一生的命运。上百年来,因参观剑桥大学牛顿故居和那棵苹果树而下决心投身到科学的人,就可能多得无法统计,尽管学校没有赚一分钱。

那人、那屋、那树,今人神往,让人心仪。

【解析】

试题分析:

一、两则材料写的是有关“名人”和“文化”的社会现象,而又与“金钱”密切相关。

就第一则材料,可以写“名人或博物馆、展览馆的免费开放独秀鄂生成长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远比卖门票的意义大得多”“文化不能只认钱”。

就第二则材料,可以写“人的培养、素质的提高,需要创造整体教育环境”“正确发挥名人效应”

对比两则材料对待名人故居的态度,体现了人的素质、文化修养、思想觉悟的区别。谋求和平与发展,关键因素在于人。如果没有文化素养,崛起只能是一句空话。还可以立意为:加强引导,让名人发挥“正能量”;不要盲目追捧“名人”;“名人热”应走向理性;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保护文化;让“名人”文化发挥时代价值;别让金钱绑架文化;让“名人”少一些铜臭味等只要把握住材料的主旨,观点合理即可。

二、多则材料作文。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的关注、思考、感悟能力。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简单地说其方法就是:求同求异、辩证分析。

求同:找到材料的共同点。

首先分析单个材料:第一则材料,写的是剑桥大学对于牛顿住过的宿舍的态度:“没有建成一个收费参观景点”“仍旧是学生宿舍”“能住进去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经常有人慕名而来”。

第二则材料,说的是人们对莫言的家乡平安庄的态度:“为沾一沾灵气”“拔光了院子里的萝卜”“旧居旁的破屋被高价出租”“风水师也来考察龙脉”“成了发财圣地”。两则材料的相同点是:都写了名人旧居、都写了人们对此的态度、都与金钱有关。

求异:找到材料的对立点,在对比中提炼观点。

第一则材料,对名人旧居免费参观、让优秀学生入住,以此为荣。说明:他们更看重鼓励激励的作用,看轻金钱。文化意识浓。

第二则材料,人们到来是为了沾”灵气”、此地成了”发财圣地”。说明:人们看重了物质,而忽视了文化的作用。两则材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正一反。对比两则材料,对待名人故居的态度,体现了人们的素质、文化修养、思想觉悟的差距、不同。

分析到此,可以立意了:

1.让名人发挥”正能量”(努力提高文化素质);

2.“名人热”应该走向理性(追“名人”什么);

3.正确处理好“名人故居”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名人故居是一种文化,合理地保护好;

5.让名人故居远离金钱;

审题小结: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出恰当的观点。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