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悟人生之一

 悫悫小书斋 2014-03-05
悫悫小书斋 于 2007/7/1 23:53:00 
感悟人生(之一)

人生是一条路,各人领略各人的风景。
人生是一本书,作者和读者是一个人。
—————— 笔者的人生感悟

引言

人生之路两旁同样的风景反映到不同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不同的效应。笔者半生遇到很多人和事,有的稍瞬即逝,有的刻骨铭心。在刻骨铭心的人和事中,很多对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思维方式的取向、人生态度的塑造、处理问题的方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年以后就有所感悟,今蓦然回首付诸笔端,以示自己。
 
(一)我童年的读书生活

我出生在中医世家书香门第,案头抽屉少不了墨香。儿时多见的是父辈的药书,哥哥姐姐书包里的书,母亲存放鞋样花儿样的书,姐姐闺房里的话本剧本,自己买的连环画本。不知从几岁开始,我看到白纸黑字的书页就激动就心里慌张,好像看到好吃的东西捞不着吃一样难受。

我与书的渊源经历了三部曲;

第一部曲:听书

我是母亲最小的女儿,儿时不离母亲左右。和母亲在一起最多的时间是晚上,夏天的晚上,母亲铺一个小席子在院子里,我躺在席子上,母亲手握芭蕉扇,一边给我驱赶蚊子,一边说书给我听。冬天的夜晚我躺在被窝里,母亲在如豆的油灯下一边为家人飞针走线,一边讲故事给我听。

母亲是秀才的女儿,《三字经》、《百家姓》能背能讲解,《梁山伯祝英台》、《白玉楼》、《西厢记》能说能颂。二十四孝的故事也像微风春雨,滋润着我的稚嫩心田。

母亲给我讲的这些书,大多数是古代的爱情故事,母亲在讲这些书的时候,自然也带着自己的观点或者对女儿的规范。耳濡目染,也接受了母亲的人生态度,接受了母亲的为妇之道。从母亲这里听书,好比是给心灵的土地施肥,尽管已经岁月久远,已经不知道是哪些肥料开出了哪些花儿结出了哪些果,但很多故事和名言警句成了我人生的哲学。

第二部曲:看书

学龄前,千真万确的是“看书”,大字认不得半口袋,什么书都敢看,不管是深的浅的、薄的厚的。父辈的药书敢看,在里面认识了很多中草药。《千家诗》也敢看,尽管能流利的背几首,但大多是乱背一气囫囵吞枣。连环画看得更多,但是非不分,《西游记》中,不喜欢孙悟空,希望铁扇公主和白骨精把他打败。剧本《夜宿花亭》、《柳毅传书》能从第一页支离破碎的说到最后,但姐姐指定我看哪里的时候,就一脸茫然。

第三部曲:读书

等正式上了小学,就真正“读书”了。记得老师介绍我们订杂志,全班只有我一个订了一份《儿童时代》,一季度五毛一分钱,我只有五毛钱,老师给我垫上了一分。起初读得最多的还是连环画,当时有个表叔是飞行员,带回来很多小人书给我们。后来就读大部头的小说,那时多时竖排版的。那时读小说也没有选择,只要是书就读,有革命斗争故事,也有所谓的“禁书”,不过,当时小孩子不谙世事,也理解不了那么深,也上升不到大人们的那种高度,所以也没中过什么毒。

我与书的感情也经历了三部曲,有小诗作证:

书恋三部曲

相识时我们还是孩子,
大人喊你“小人书”,
我拿着竹竿当马骑。
你对于我却是兄长,
你腰间的宝葫芦,
盛着永远拿不尽的故事,
装着永远走不到头的天地。
我和你形影不离,
朦朦胧胧,
萌发着莫名其妙的期冀。

我希望我有一间草屋,
我希望你有一幢楼房,
你的楼房座落在我的草屋。
我在楼前流连忘返,
朝朝暮暮,
凝视着方块窗细读。
春夏秋冬,
你箴口不语,
留给楼下串串神秘,
牵动一颗芳心神往。

原来你并不神秘,
只不过是鱼儿游不到头的大海,
马儿奔不到到边的草原,
婴儿吮吸不断的母乳,
老妻仍无旧感的新郎。
你还是你,
箴口不语,
我恪守初衷,
捧给你一片忠贞,
白头偕老。

(未完待续)


回帖人:
悫悫小书斋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07/7/17 6:48:43
第 11 楼
(二)母亲的歌谣禁锢我从少女到白头

母亲是秀才的女儿,先生(医生)的妻子,她没有秀才的满腹经纶,但从秀才那里继承了她那个社会的忠孝节义、三从四德;她没有先生回春的妙手,但为先生的家人一日三餐、飞针走线,足使街坊四邻羡慕、称道。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常用奈河吓唬我,母亲说人不能作坏事,作坏事是有罪的,死了过不去奈河。耳濡目染习惯自然,我的第一任老师给我最大的启蒙就是:人活着只能做好事,一件坏事也不能做。

奈河是母亲手中的教鞭。
奈河是母亲的哲学。

“过不去奈河又会怎么样呢?”终于有一天憋不住,我试探着问母亲。
母亲说人死了到阴间去,都要从奈河桥上经过,如果谁做了坏事,都要从那里清算,借债的还钱,杀人的偿命,不忠不孝的割鼻子、挖眼睛、下油锅,一辈子嫁两个丈夫的被阎王爷锯开,给两个丈夫一人一半……总共七十二种刑罚,唏嘘!好吓人哟。

从此我三省吾身、扪心自问,检点自己触犯了奈河桥上的那一条刑律没有。
从此奈河是规矩规范着我的行为。奈何是紧箍咒,约束着我不敢越雷池半步。

最禁锢我的,还是他教给我的那首歌谣,说的是女儿出嫁的时候母亲的谆谆教诲(儿时学的歌谣,记忆到现在已经支离破碎):

小谷叶,叶长长,
姑娘盘头做新娘,
虽然只有二里地,
出了家门是外乡。
……

天一亮,早起床,
衣帽整齐出门房。
院子屋子打扫好,
厨房热水烧停当。

大伯哥来洗脸,
水盆儿放到地当央,
手巾搭到桌撑上。

小女婿来洗脸,
水盆儿放到地当央,
手巾搭到肩膀上。
……

公公来吃饭,
饭碗放到桌子上,
筷子搭到碗沿上。

婆婆来吃饭,
饭碗放到桌子上,
筷子递到手心儿上。

小女婿来吃饭,
下面盛上半碗肉,
上面盖几个白菜帮

自己吃饭不慌张,
早晨不够等晌午,
晌午不够等晚上,
一天三顿吃不饱,
不许脸寒气昂昂
……

需要出门问婆婆,
伙伴走路有讲究。
走路别在后边走,
免得人家嫌跟不上。
走路别在前面走,
免得人家说张狂。
……

(未完待续)

(三)母亲的教诲潜移默化为我人生的土壤,尽管现在已经分辨不出哪一种养料生长出什么庄稼,但刻骨铭心的言传身教仍能如数家珍。

母亲心灵手巧,经常为邻居们的女儿们做嫁衣,为邻居们的小孩儿裁减衣服,她在街坊邻居中威信很高,受到人们的赞许和称赞。
——好人缘是以为别人有贡献为前提的。

母亲讲《西厢记》,其中崔老妇人对女儿崔莺莺说:“你见过谁家的露水夫妻过百年。”
——女人不能陷入婚外情,婚外情没有善始善终的。

母亲讲:有一对双胞胎弟兄,一天哥哥与一位卖豆腐的打赌。卖豆腐的说:“你如果吃了这一包豆腐,我再给你一包。”哥哥当吃了半包的时候,问卖豆腐的:“我回家拿个蒜瓣儿来就着吃行不行?”卖豆腐的允许了。哥哥回家后,弟弟出来了,又吃了半包。卖豆腐的兑现承诺,要再给他一包豆腐。这是,双胞胎弟兄的父亲领着两个儿子出来了,他自豪地告诉卖豆腐的,吃豆腐的是两个人,并把儿子吃掉的豆腐如数付钱。
——人要说实话,不能骗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诚信为本)。

母亲讲:有一个母亲在推碾,孩子在路上睡着了。来了一辆牛车,把孩子轧死了。孩子的母亲嚎啕大哭。孩子的爷爷对赶牛车的说:“没事儿,你走吧。”爷爷把死了的孩子抱在床上,用被子盖上。结果奇迹发生了,孩子睡了一觉,醒来活蹦乱跳。
——宽容别人就是成全了自己。

母亲讲,有一个人的儿子,在外谋生多年未归,这一年回来过年了。他的父亲过年没钱,去路上抢劫,把自己的儿子用棍子打死了。
——害人如害己。
 
(四)解读姥姥能使姥爷的寿命延长十五年

母亲是姥姥最小的女儿,我又是母亲最小的女儿,所以对姥姥的印象不深。但姥姥对我的影响很大很大。

姥姥对我的影响,主要还是从母亲的故事中。

姥爷是一位秀才,可是他的科举之路半途而废。小时候我问母亲,姥爷为什么不再继续赶考,如果继续考中,就可以做官了。母亲说,姥爷感到当时的社会清官很少且清官难做,就弃文从医,成了一方名医。

有一位牵骆驼的(就是算命的)给姥爷相面,说他命薄,寿命很短,就是因为有一位贤妻,能带起他的阳寿十五年。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领教了“贤惠”的回天之力。女人贤良,是我家的家风。可是姥爷先姥姥二十多年辞世(姥姥享年八十三岁)。母亲说,幸亏姥姥贤惠,否则姥爷的寿命会更短。

父亲去姥姥家走亲戚,不管吃什么,大小一碗饭,即便是小碗,也不再添加。姥姥发现后,就专门用一个大碗盛饭,被传为佳话。

秀才的妻子也爱文化,不反对女儿们读书,姥爷在自己的家里办义学,让邻居的孩子们都来读书,男孩女孩都可以来,母亲就是其中的学生。所以,姥姥当家为我母亲选择夫婿,就是看中了父亲是先生(医生),看中了这个书香门第。

——从儿时到少女到青年,我一直不明白姥姥为什么能使姥爷的寿命延长十五年,直到自己为妻为母,才领悟到,难怪老百姓说“妻贤夫祸少,父慈子平安”,家有贤妻,公婆妯娌之间和睦,家庭和谐,对丈夫关爱有加,丈夫没有气生,怎能不长寿呢?

(未完待续)
(五)很遗憾,我没有继承奶奶的“阳刚之气”

奶奶一生勤劳,营造了一个衣食无忧、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尽管我不愿意承认,但客观地说,奶奶没有值得同龄异性欣赏的相貌。当年和我爷爷成亲的时候也算大龄青年。爷爷的家在出好汉的梁山,但爷爷不是梁山好汉。据说(爷爷在我出生前二十年就去世了)爷爷一表人材,在清末的县衙从事点儿文字工作。奶奶与爷爷结婚后去了梁山,才发现爷爷已儿女成行。奶奶将爷爷骂了个地覆天翻。爷爷并不生气,并说请奶奶下饭馆吃饭,消消气。

奶奶生下两个儿子,伯父和父亲。她不情愿在爷爷家里作偏房,带着两个儿子谋生。奶奶给一家大户人家做饭,伯父和父亲七八岁的时候就在药铺里当学徒。当时娘三个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凭着她的勤劳,慢慢积累财产,伯父父亲长大后,盘了人家一个药铺,开始有了固定的住所。后来,尽管日子已经过得比较红火,人丁兴旺,1960年左右的家庭已经20多口人四世同堂,但奶奶仍然亲自劳动,勤俭节约,粗茶淡饭。在我已经记事的时候,奶奶的一件上衣上还补着几十个补丁。一直到晚年,奶奶吃完饭还是拿着凉水当汤喝。

面对我们这个大家,奶奶很早就放权了,由伯父伯母当家,父亲母亲在过日子上从母从兄,我们这些堂兄弟姐妹也都团结友爱,好像一个娘的孩儿。

不过,一个锅里轮勺子,总有勺子碰锅沿的时候,在治理这个大家上,显示出了奶奶的将才。

我们这个联合大家庭,当家的真能当家,服从的真能服从,享受的经常享受,当牛的一直当牛(我的父亲母亲)。忍让的习以为常。奶奶心里都明白着那,但也不想改变。奶奶善待长子长孙,但也不虐待次子及其子孙,知道在背后平衡关系。所以我们老二家的孩子永远对奶奶感恩。长大后更是如此,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庭格局,正是因为我们兄弟姐妹继承的奶奶的秉性较多,步入社会后,没沾过什么大光,也决没吃过大亏,最后还落下个比较完美的人格。

我们对奶奶特别敬畏,背地里称她佘老太君。她的威严无处不在,她的精神潜移默化,我们这些孙儿辈的人除了好读书,读起书来影响干活以外,在品德上基本没什么不尽人意的地方,所以我们这个大家庭团结和谐,被街坊四邻、十里八乡称道。

奶奶的一生操劳,也得到相应的回报,伯父、父亲早就成为了一方名医,为乡村医疗事业作出突出贡献,有口皆碑,这就是古人说的“大孝”。儿孙们也都是循规蹈矩之辈,所以她很有幸福感、成就感,满足不已。

奶奶一生行好

奶奶一生好行好。总爱给别人做好事,并且不图回报。年轻时奶奶自己本来就属于穷人行列,可是她还特别关爱穷人。

有一次,奶奶到东家的柴院背柴,在大门口遇到一个妇人蜷缩在墙角。奶奶上前说:“现在正是吃饭的时间,你怎么不去赶几个饭门,过了饭时你就要不饱肚子了。”那位妇人哭咧咧地说:“我的裤子遮不住丑了,不敢站起来。”奶奶就把自己的一条唯一能换洗的八成新的裤子给了她。

在我小时候,我家里经常有要饭的留宿,奶奶还管他们吃饭。有一位妇人带着一个女孩儿,以走街串巷剪花(即为绣花的姑娘媳妇剪花样)为生,那母女俩白天出去找活做,晚上来我们家住宿,一住就是一春天。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她还时而来看望我奶奶。

我们家的男人多数都是当医生的,家里农忙的时候缺少劳动力,需要请些邻居帮忙。奶奶总是做最好吃的给他们,并且一再说:“你们要把菜都吃净,剩下的我们没人吃。”所以邻居们都说我奶奶嫌弃别人脏,我也不好意思,就问我娘:“奶奶也是受穷的出身,为什么还嫌弃人家呢?”我娘的解释令我对奶奶更肃然起敬:原来奶奶不是嫌弃他们脏,而是怕他们不好意思吃,吃不饱。奶奶多么能设身处地呀。

奶奶生气的时候能发泄

奶奶脾气不好,不知道是遗传还是特殊的生活经历使然。
我们家里院落很多,场院边上是一个不错的小树林,那里有杏树、桃树、软枣树、木瓜树,树下还种有一些豆角、南瓜等蔬菜,每到瓜果成熟的季节,树上都结了邻居的孩子,只要是“明目张胆”的,奶奶都让他们吃着拿着。要遇到来“偷的”,奶奶准骂得他们抱头鼠窜。

年轻时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创业也不容易,经常受到欺负。有一次因为宅基地受到邻居挤兑,她的家族的长辈胳膊肘子向外拐。最终邪不压正。风波平息了,她的长辈还过来充好人。
于是奶奶和儿子商量请客。当时十几岁的父亲没有发言权,就教给我奶奶,到时候怎么说。等到菜上齐了,奶奶就对坐在首席上的她的长辈七十三八十四地说了一些“感恩”的话,但语言后面的标点符号不是叹号就是问号,说的那人无地自容,酒没喝一杯就提前告退,剩下那些真正主持正义的乡亲喝了个一醉方休。

奶奶很风趣幽默

等到我记事的时候,奶奶在村里已是德高望中的长辈,过年的时候,邻居的晚辈来给她拜年磕头,她总是不让,她说“猪头羊头好吃,人头还好吃呀”。可是,到了最后几年,再来拜年磕头的,她就不谢绝了,又说“你们磕吧,磕了今年,明年就不一定捞着磕了”。
如今,奶奶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但奶奶留下的家风却是我们的传家宝,代代相传。

------我承袭了奶奶的善良,但没有继承她的“阳刚之气”,所以我只是一个小女人。

(未完待续)
(六)父亲的职业态度是留给我的财富

父亲学医,是从三壶开始的(为东家提茶壶、端酒壶、倒尿壶),二十几岁的时候,和伯父一起开了个药铺,取名“中聚成”。五十年代初公私合营,成为了公家的医生。

父亲行医,没亏过大本也没发过大财,使家人年吃年穿略有节余。有两次发财的机会,还不能发财。一次是“桃园兵变”(桃园是附近的一个村庄),还乡团回来打伤了许多农会干部,被伤者都是经过父亲的手治愈的。那个村的村民就说:今年打的粮食不用往囤里装了,都拉到许家药铺也不够还帐的。另一次,是解放军的一支部队在我们家乡打完最后一仗准备南下参加渡江战役,伤员抬了我们家两院子,他们也是在我家伤愈的。父亲说,我要想发财,只那两次就可以成为我们这一带的首富,但是,连本钱都没收够。

父亲在抗日战争时期看到八路军在墙上写的标语“耕者有其田”,知道世道得发生变化,也能审时度势,跟着社会走。可是,他终不能脱离开他的经济地位思维问题。他给那些解放军伤员治好伤的时候,留守的一位军官欣赏他的医道请他随军南下,父亲婉言谢绝了,他担心走后当地官府把我们全家都杀了。

父亲很严肃,俨然一尊雕塑,我们兄弟姐妹都怕他,尽管他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们。可是对待他的病人就截然不同了,脸上流露着三月的春风。

当时乡下没有先进的医疗器械的时候,父亲发明了“土体温表”,有小孩儿发烧,他瓣过小孩儿的脸,脸对脸试试,判断比较准确;有同性成人发烧,用一只收扶着脑袋,一只手手心扶着额头,大差不离的能找到感觉;有女性发烧,特别是大姑娘小媳妇,他伸出三个手指头,用指头背轻抚额头,也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父亲在他的行医生涯中,治愈过脉管炎,治愈过肝硬化。那位脉管炎患者,当时被省城大医院确定为截肢的,因为付不起医疗费回家了。父亲考虑他还年轻,膝下有五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就给病人的家人商量,小车不倒只管推。一天一付中药,经过一年多的调治,奇迹般的好了,并且活过了七十多岁。在我的父亲、母亲故去出殡的时候,他和他的妻子披麻袋孝和我们这些儿女一样。那位肝硬化患者,当时才三十岁,病情严重到家人已经给它做好送终的衣服。父亲是中西药并用给它治愈的,三年前还健在(极少回老家,最近不知道消息,算来他今年应该七十岁)。

可是,父亲由于环境、时代和个人的局限,对于他的这些医术,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连同他一起盖棺而去。

父亲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多少人已不得而知,但他最终无力救治他自己。父亲对自己的医术过于自信,自信到近似于固执。晚年他患了中风,不去求医,只是凭自己的判断下药,最后使药也无力回天。

父亲生前没交过当官的朋友,没为儿女们铺一块走向医学殿堂的石头,也没给后人留下任何有形的财富,只是在他的后辈和后辈的后辈的男男女女谈婚论嫁的时候,对方家老人一听说是许先生家的后人,就给孩子说:不要挑了,只要人家愿意就行。

父亲,您在本县和邻县的口碑,和给我们留下的这些穷亲戚,就足够我们享受一辈子的了。

(未完待续)
(七)、谋生需要有一技之长

谋生需要有一技之长。
儿时的所见所闻的几个人物,给我这个理念。

一个人物是一位中年妇人,带着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女孩儿,走街串巷,以剪花儿为生(就是为在鞋帮上绣花儿的剪花儿样),我奶奶行好,那母女俩白天出去找活做,晚上奶奶就收留她们在我家住宿。
那位妇人剪的花儿样,有凤凰戏牡丹,有旋螺菊,有小兔子吃萝卜,都栩栩如生。最使我惊讶的事,妇人自己在鞋帮上绣花儿不用花儿样,好象随便乱插针,绣出来的图案也是很规范,也是栩栩如生。
——长大后才知道,这就是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另一个人物是邻县的万先生。万先生的祖上是清朝举人,据说他那个县应该出一万个举人,结果就因为这个举人姓万,后人说:别看小县不大,有万举人,就源于此。
到了万先生这一辈,就赶上了“镇反”,万先生应该是被判死刑。就是因为万先生是远近闻名的兽医,且技术精良,所以免于一死,条件是要好好从事兽医工作,为老百姓服务。
——技术的力量也能救人一命。

再一个人物是省政府名誉主席苗海南,纺织行业的资本家。他是留学南洋的(听父亲说),有什么本事?说离开他的工厂三五个月,不用下车间,站在厂门口侧耳一听,就知道机器哪里有毛病。
——本来是革命对象的资本家,在新政府也有生存的资本。
(未完待续)


(七)、谋生需要有一技之长

谋生需要有一技之长。
儿时的所见所闻的几个人物,给我这个理念。

一个人物是一位中年妇人,带着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女孩儿,走街串巷,以剪花儿为生(就是为在鞋帮上绣花儿的剪花儿样),我奶奶行好,那母女俩白天出去找活做,晚上奶奶就收留她们在我家住宿。
那位妇人剪的花儿样,有凤凰戏牡丹,有旋螺菊,有小兔子吃萝卜,都栩栩如生。最使我惊讶的事,妇人自己在鞋帮上绣花儿不用花儿样,好象随便乱插针,绣出来的图案也是很规范,也是栩栩如生。
——长大后才知道,这就是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另一个人物是邻县的万先生。万先生的祖上是清朝举人,据说他那个县应该出一万个举人,结果就因为这个举人姓万,后人说:别看小县不大,有万举人,就源于此。
到了万先生这一辈,就赶上了“镇反”,万先生应该是被判死刑。就是因为万先生是远近闻名的兽医,且技术精良,所以免于一死,条件是要好好从事兽医工作,为老百姓服务。
——技术的力量也能救人一命。

再一个人物是省政府名誉主席苗海南,纺织行业的资本家。他是留学南洋的(听父亲说),有什么本事?说离开他的工厂三五个月,不用下车间,站在厂门口侧耳一听,就知道机器哪里有毛病。
——本来是革命对象的资本家,在新政府也有生存的资本。
(未完待续)


(七)、谋生需要有一技之长

谋生需要有一技之长。
儿时的所见所闻的几个人物,给我这个理念。

一个人物是一位中年妇人,带着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女孩儿,走街串巷,以剪花儿为生(就是为在鞋帮上绣花儿的剪花儿样),我奶奶行好,那母女俩白天出去找活做,晚上奶奶就收留她们在我家住宿。
那位妇人剪的花儿样,有凤凰戏牡丹,有旋螺菊,有小兔子吃萝卜,都栩栩如生。最使我惊讶的事,妇人自己在鞋帮上绣花儿不用花儿样,好象随便乱插针,绣出来的图案也是很规范,也是栩栩如生。
——长大后才知道,这就是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另一个人物是邻县的万先生。万先生的祖上是清朝举人,据说他那个县应该出一万个举人,结果就因为这个举人姓万,后人说:别看小县不大,有万举人,就源于此。
到了万先生这一辈,就赶上了“镇反”,万先生应该是被判死刑。就是因为万先生是远近闻名的兽医,且技术精良,所以免于一死,条件是要好好从事兽医工作,为老百姓服务。
——技术的力量也能救人一命。

再一个人物是省政府名誉主席苗海南,纺织行业的资本家。他是留学南洋的(听父亲说),有什么本事?说离开他的工厂三五个月,不用下车间,站在厂门口侧耳一听,就知道机器哪里有毛病。
——本来是革命对象的资本家,在新政府也有生存的资本。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