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街串巷的卖艺人

 LuXin4164 2014-03-05

⊙老北京往事

 漫画京味儿民俗

走街串巷的卖艺人

   卖艺人走街串巷,择一个宽敞的地方撂地演出,构成了昔日老北京街巷的一景。

   据说自元朝以来,便有木偶艺人在北京城走街串巷表演,而后,各操不同技艺的艺人亦加入表演行列。艺人走街串巷以卖艺糊口,这对于文化生活贫乏的旧京老百姓来讲,也算是一种享乐吧。据传,每逢他们撂地表演时,不仅平民百姓中的大人孩子围观,连深宅大院里的内眷也登梯扒墙或从门缝往外观看。卖艺人这种穿街走巷的表演大约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

     我小时候(上世纪50年代初)所住的胡同里,就经常有卖艺人来表演。胡同内的7号院门前和胡同西头11、15号院门前的地方较宽敞,于是也就成了艺人们的表演场地。我上小学前(1955年以前),每听锣响(艺人招揽观众的方法)我和小伙伴们便跑去观看。那时的艺人表演节目的种类较多,有木偶戏、耍猴儿、变戏法儿、武术、唱大鼓书等。我们最爱看木偶戏、耍猴儿和变戏法儿。

     记得我6岁那年,一次看父女二人变戏法儿。女儿表演的节目叫“天上取水”。表演的女孩大约十几岁,身穿红衣绿裤,格外显眼。她的道具是一个瓶子和与瓶子一般大小的两个杯子。表演前,她先将空瓶、空杯子示众,然后称自己能从空中取水。只见她举着手里的空瓶子向着天空晃了两下儿后,便往杯中倒水。奇怪的是,两只杯子都倒满了水而瓶中的水仍外流不止,真令人叫绝。大家奇怪的是:空瓶子里的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当然,这女孩子不会告诉你答案。

      那位父亲是一位身强体壮的中年人,在他表演的节目中,有一个叫“口中穿针”。只见他把十几根缝衣针和一小团线先向大家展示一下,并请几个人试试这些针的真假后,便先后将针和线放入口中,然后鼓腮一喷,只见十几根针都整整齐齐地穿在线上从口中拉出,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都认为“真绝”。当时,大家都非常担心,唯恐这卖艺人将针吞进胃里,或把嘴扎破。可是那位中年艺人却安然无恙。

待父女二人托盘收钱时,不少观众纷纷把钱投入盘内。当然,小孩儿中投钱的甚少,不过按卖艺人的行话来讲,我们也算是给他们“站脚儿助威”了。

     耍猴儿的通常是两个人,或两个男人,或一男一女。其中一人身背一只小木箱,内有道具、行头,木箱上坐只猴儿用绳拴着,该人双手鸣锣以招揽观众;另一人用绳儿牵只狗或牵只羊,身上挎鼓边走边敲,选准场地后,便开始表演。表演时,一般都是先由穿着花衣或红衣的小猴儿,在艺人的口令下表演行礼、翻跟头、竖蜻蜓等各种滑稽动作,而后由一艺人托盘收钱,待收钱毕则开始二次表演。二次表演的节目更精彩,或羊拉车猴儿赶车;或猴儿骑着狗绕着圈儿跑等。表演后再收次钱,当他们看看收的钱差不多了,便收摊再去别处表演。

     最吸引人的是木偶戏,其原名叫傀儡戏。据说自元、明、清三朝以来,北京城内都有艺人走街串巷表演木偶戏。北京城内的木偶戏有“布袋”和“杖头”两种表演形式。布袋木偶亦叫“手托木偶”,木偶形体较小,头部连在布袋上,外加戏装。这种木偶戏的表演艺人,一般都由家庭成员组成,表演者1至3人,一人挑担,一头是个木雕的小戏台,一头是一个箩筐,内装各种道具,边走边敲锣招揽生意。演出时,靠墙支起小戏台,放下布帷子,表演者在帷中边耍木偶边唱。若表演者不善唱,便口含竹哨吹出各种调子。由于哨音“呜呜嘟嘟”的,所以老北京人也管表演木偶戏的叫“耍乌丢丢的”。我们小时候最爱看的节目有《猪八戒背媳妇》、《王小打老虎》等。

      杖头木偶戏的戏台形体较大,大约2米多高,台子也比表演布袋木偶的要大,参演人亦多。演出时,艺人在台下隐蔽处,边操纵一些操纵杆儿使木偶表演各种动作,又边说边唱,观众只见木偶表演不见人。这种木偶表演一般还配有乐队。说实在的,那配唱、配乐的水平都很高。

还有唱大鼓书的,一般是一男一女,男的弹弦女的唱;唱大鼓的也有盲人艺人,这更博得观众同情。有一次,我们胡同里来了二男一女三个艺人,都是中年人,其中一个男人似乎有50岁左右。当他们在我们胡同里的7号院门前撂定时,先由那位女士唱了一段京韵大鼓,以招揽客人。待诸多的人围成一圈儿后,那两个男人先来个“逗闷子”。一位男人问另一个:“你原来是干什么的?”那位回答:“唱梆子的。”又问“现在呢?”回答:“现在改‘木鱼儿’啦。”于是那位问者嬉笑说:“敢情你是个挨揍的脑袋呀!”于是引起一阵哄堂大笑。待大家笑毕,这二位男艺人先表演了一段双簧;然后三个人又清唱了京剧《二进宫》里的一段唱。接着,那位女艺人开始手托着盘子收钱,还真有不少人给钱。

还有些艺人表演武术、气功等节目。如,我记得有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人表演气功,他把几十米长的粗钢丝一圈圈地缠在腰上,然后一口气把这些钢丝断成好几截儿,赢来一片掌声。总之,这些人由于凭本事表演且给百姓们带来欢乐,因此在当时很受欢迎。

  大约上世纪50年代末以后,在北京的街头巷尾就再也看不到走街串巷的表演艺人了,当然也就看不见木偶戏、变戏法儿等表演了。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陆续成立了各种剧团,民间艺人各恃所长加入自己的组织,有了真正的表演舞台,街头艺人的表演大概只留在我们这些60岁以上人的记忆中了。

但是,有一件事却使我难忘,即在那史无前例的“文革”初期,我居然在东单大街十字路口西北面的便道上,看到一个单位在街头表演木偶戏。但在舞台上出现的是被丑化了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表演的内容也是污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内容。木偶剧当时也成了造反派攻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工具,这倒是在那荒诞的年代的一件“新鲜事儿”!这也算是这篇文章的一段“题外”的“小插曲”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