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澳门名称的历史演变

 风语塔拉 2014-03-05
澳门名称的历史演变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0月25日 08:05 中新社网站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是澳门回归中国的大喜日子。现在倒数时间,只有五十多天了。澳门,这个名称是怎样来的?

  澳门这块地方,其名称在历史上几经变换,先后有香山澳、濠镜、濠江、濠海、马交、妈阁等,最后终沿习古名为澳 门。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东隔伶仃洋与香港相望,原属于广东省香山县(即今中山市)。远在明朝嘉靖四十三年(公元 一五六四年)地方官庞尚鹏上书朝庭的奏摺中,将澳门称为「豪镜澳」。从这个奏摺看,「豪镜澳」由于附近有两座山对峙,好像一道大门,因此又称「澳门」。后来,顾炎武写《天下郡国利病书》时,又将「豪镜澳」写作「豪镜」。至于「豪镜澳」 这名称的由来,则与当地海产及地理有关。「豪」学名是牡蛎,是一种产于浅海的贝壳类海产。因为澳门位于珠江口咸淡水交 汇处,一向盛产牡蛎,而在澳门半岛与大陆之间的水域,风静浪小,波平如镜,因而得名「豪镜澳」。后来有人嫌「豪」字粗 俗,将之改为「濠」,于是「豪镜」变成了「濠镜」。

  据史料记载,清朝乾隆年间《澳门纪略》中也记曰:「濠镜之名,着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圆,有南北二湾, 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

  澳门名称,还有一种说法,因为「濠镜澳」南面海上有四个小岛,右边是小横琴岛和大横琴岛,左边是(左乙右水 )仔和路环岛,纵横交错,像一个「十字」,故称为「十字门」。另据明代屈大均着的《广东新语》记载:「澳有南北二台, 台者山也,以相对,故谓『澳门』」。由上可见,澳门的正名应叫「豪镜澳」或「濠镜」,「澳门」反而是它的别名。

  澳门另一名称叫「香山澳」,常见诸明代的史书中,据明史料记载,由于澳门原属香山县。「澳」与「坞」同音,为 船舶停泊之所,即港口之意,因此,称为香山澳。

  澳门被称为「马交」,则是早年到达澳门的葡萄牙人对澳门的称呼。葡人称澳门为马交,是源于「妈阁」的讹音。澳 门的「妈阁庙」为福建渔民所建。一五三三年葡萄牙人初到澳门,就在妈阁庙附近登岸,他们不知身处何地,询问于当地福建 渔民,渔民答曰:「妈阁」。葡萄牙人将「妈阁」误以为是地名,并将其音译为「MACAU」,再译成中文则成为「马交」 。于是「MACAU」的名称就常见诸于外国人的著作和记载中。

  但是,由于「澳门」的名称出现较早和较多,而且当地渔民也习惯称之为澳门,故一直沿用至今。而「MACA U」 这一英文名称是一场「历史性误会」,与「澳门」这中文名称根本没有任何关连。 香港中通社记者 林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