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五蕴、六根

 新梦书馆 2014-03-06
 关于五蕴-- 

蕴者,积聚之义。谓众生由此五法积聚成身,复因此身积聚有为烦恼等法,能受无量生死也。亦名五阴者,阴即盖覆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也。翻译名义云:积集有为,盖覆真性。是也。

  [一、色蕴],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二、受蕴],受即领纳之义。谓六识与六尘相应,而有六受,和合积聚,故名受蕴。(六识、六尘、六受者,眼识受色尘,耳识受声尘,鼻识受香尘,舌识受味尘,身识受触尘,意识受法尘也。)

  [三、想蕴],想即思想之义。谓意识与六尘相应,而成六想,和合积聚,故名想蕴。(六想者,谓意识着色想色、着声想声、着香想香、着味想味、着触想触、着法想法也。)

  [四、行蕴],行即迁流造作之义。谓因意识思想诸尘,造作善恶诸行,和合积聚,故名行蕴。

  [五、识蕴],识即了别之义。谓以眼、耳、鼻、舌、身、意六种之识,于诸尘境上,照了分别,和合积聚,故名识蕴。



六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根是六种感知器官,心通过这六种感知器官与外界相对应的六种现象(六尘)进行接触——六根与六尘相接触,于是产生六识。

你提到六根与五蕴的关系,其实,从实修的角度来看,六根与五蕴之间,在实修中一般不做这种关系方面的探讨。这就是说,如果修行者在实修中没有遇到要处理它们之间关系的问题,一般不会去讨论这种关系,因为观照五蕴本身就可以获得究竟智,或者只观照六根、六尘、六识之间的关系也能获得究竟智。不需要把六根与五蕴进行对比研究,这一点在佛陀开示的《大念住经》中就可以看到。

所以在佛法实修中,一般不会去探讨五蕴与六根的关系。根、尘、识是一大套修行体系,六根、六尘、六识之间的关系,是观察和分析的重点。例如,眼根与色尘相接触,于是产生眼识。通过对根尘识的反复观照,可以发现只有它们——根、尘、识,并没有我们所称谓的人和命,于是可以断除人想和命想——这是佛陀设立“根尘识”教导的本义。

修行者了知根、尘、识的知识,重点需要放在实修上,即对它们的实际辨识以及它们的互动关系上,最终是为了认知“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佛陀在《大念住经》中教导观察五蕴的方法,又教导根、尘、识方面的知识与观照方法,目的是为了让人们看到,只有名与色,它们依照规则而生起。当修行者检查了一切的名与色,根尘识,并没有发现人与命。通过亲自验证的这种知识,“可以断除人们长时所怀的命想”(佛陀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