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利论与道义论

 易真颜 2014-03-07
 [转载]功利论与道义论
 功利论与道义论
 

一、道德问题

    各位学界的同仁,各位年轻的朋友们,今天国家图书馆请我来讲一讲伦理学习的有关问题,我感到很高兴,欣然同意。那么到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学习伦理学的学习道德的心得。和大家交流交流,你们听到我的这个心得汇报的报告,有什么疑问可以当场提问。有什么不当,欢迎当场批评指教。

我今天讲的是道德问题,现在整个社会,以我的观察对道德不大感兴趣。有人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市场经济讲竞争、讲实惠、讲利润、讲利益最大化,还讲道德,谁听你那套。有这么一种说法,而且似乎还有根据。比如说你讲为人民服务、你讲大公无私、讲先人后己,这些东西在市场上能够行得通吗?所以不要讲道德了。你讲道德不识时务,赶紧收摊回家歇着去,这些讲法我认为不正确。当然还有更加严重的说法,道德值几个大钱,讲道德能赚钱吗?对这些说法,我可以回答。讲道德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讲道德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为了使得我们每一个人过的自由自在,和谐幸福的生活,这个是讲道德的目的。讲道德目的不是为了赚钱,但是道德讲好了,它还真可以赚钱。这怎么说呢?因为道德它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式,是一种精神现象。这种精神的东西可以转化为物质的东西。毛泽东当年讲过“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个话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所以讲道德,它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自由自在,幸福和快乐。但是间接的它附带的很多后果是可以赚钱的。

(一)商业伦理:公正、互利、诚信

比如说我们讲商业伦理。商业伦理,市场经济,它的道德原则我认为至少有三条。一条是公正的原则,就是买卖公平;一条是互利的原则;一条是诚信的原则。就拿诚信来说,诚信是商品经济的灵魂,不讲诚信企业无立足之地。诚信是立人之本,立业之本,也是立国之本。

一个人没有信用,他在社会上是吃不开的;一个企业不讲诚信,他也要没有生意做,慢慢就要自生自灭了;一个国家不讲诚信,国家也是不能够成立的。孔夫子跟他的学生讨论治国原则的时候,讲了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在紧急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去掉兵器,去掉军队和武器装备,也可以去掉粮食,去兵去食都可以,唯有不可以去掉老百姓对国家和政府的信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国家和政府就面临着垮台的危险,所以诚信这个原则非常重要。对于市场经济,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这样。诚信是企业的经济发展,获得经济效益的一种最重要的伦理精神。所谓“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就是企业讲诚信,他就可以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就是讲了经济伦理的结果,讲了企业道德的结果。所以我们研究经济伦理,研究企业道德对企业的发展,对企业获得合法的利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不能说讲道德就没有钱赚,那不是。

(二)误解:把社会公德跟市场经济领域里面的道德混为一谈

这里有一个误解,什么误解呢?就是把社会公德跟市场经济领域里边要讲的这个“道德”混为一谈。

    比如说我开头讲的。讲大公无私、讲因公去私、讲为人民服务,这些东西是社会的公共伦理,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里边都起作用。但是到市场经济里边要经过一个转换,要适合市场具体情况和要求,所以不能照搬。那种以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进道德的人,实际上对道德是无知的,或者是有偏见的,或者是他把社会的公共伦理硬搬到市场来做。这个当然是行不通的。这些不同的伦理,社会公共伦理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一般原则,他要统帅社会各方面的道德。而经济领域里边的道德、教育领域里边的道德、司法领域里边的道德彼此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各适合它这个领域里边活动状况的要求,彼此也不能够互相代替。但是它都受社会公共伦理的制约和统辖。两者的关系用我们哲学语言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能展开讲这个,我只是说有一些糊涂认识,好像不能讲道德了,讲道德是不识时务,是落伍于这个时代了,讲道德妨碍市场经济发展,诸如此类都是偏见,谬论。所以在这里要澄清这个问题。

我们要讲道德,要讲什么道德?我们现在在整个社会,整个大众,实行的是什么道德?换句话说,是按什么样的道德在做事情。我们应当提倡什么样的道德,我们实际做的是什么道德?这个是我今天要讲的主要的问题。

       二、功利论、道义论

现在我就分别按下面三个问题来讲。

(一)日常生活中的功利论与道义论

首先一个问题,讲讲日常生活当中的功利论和道义论。在我看来,我们大家平时所做的事情,用我们伦理学的知识来看,专门研究道德的这门科学叫做伦理学,就是我们日常生活里边所实行的道德实际上就是两种道德,一种叫做功利论,一种做道义论。所以我从功利论和道义论的基本概念来讲起。

1.功利论

什么叫做功利论?功利论就是作为一种道德理论,它主张人的行为道德与否,看行为的结果,凡是行为结果给行为者(要注意,不只是行为者),给行为者及其相关的人带来好处,或带来利大于弊的这样的一种行为就是道德的,否则就是不道德的。功利论认为什么叫道德,什么叫不道德,就看你这个行为者跟相关的人给他带来好处是什么,或者是带来了利大于弊的行为,这就是道德的,否则就不是道德的。

当代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叫做弗兰克纳,他写了本书叫做《道德哲学导论》。他在这本书里边给功利论做了一个明确的界定,就是下了一个很好的定义。他说“功利原则十分严格的指出,我们做一件事情所寻求的总的说来就是善或利,超过恶或害的可能的最大余额,也可以说是恶超过善的最小的差额。”要注意这里讲的“善”或者“恶”,是指的非道德意义上的善和恶,非道德意义上的“善”和“恶”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好和坏了。

    功利论又分为行为功利论和规则功利论。行为功利论是不依据规则,而是根据当下的情况决定我们的行动,就是根据眼前的情况来决定我们的行动,只要它能够带来好的效果就是道德的。规则功利论是依据规则,我们做事情依据某种规则,这个规则能带来好处,能带来好的结果就是一种道德行为。所以功利论简单的说就是效果论,你做事情能不能获得好的效果。获得了好的效果,获得了利益,获得了好处,获得了实惠,它就是道德的,否则就是不道德的,简单的说就是这么一个问题。

2.道义论

道义论和功利论相反,它主张人的行为道德不道德不是看行为的结果,而是看行为本身和行为所依据的原则。道义论主张你行为是不是道德的,不看你的结果,看你行为本身和行为所依据的原则,也就是说行为的动机正确与否。凡是行为本身是正确的,或者行为所依据的原则是正确的,不论结果如何都是道德的。依据行为所遵循的动机,或者遵循的某种原则,不看行为的后果结果怎么样,只要是动机是好的,你做事情的原则是正当的就是道德行为。我刚才引用的美国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先生说“道义论主张除了行为和规则效果的善恶之外,还有其他可以使一个行为或规则成为正当的,或应当遵循的理由,这就是行为本身的某种特征,而不是他所要实现的价值。”

道义论也可以分为行为道义论和规则道义论。所谓行为道义论是说不一定有什么规则,做事情不一定遵循什么规则,只要行为本身是合乎道德的,这个行为就是正当的。规则道义论是说行为遵循的规则必须是合乎道德的,否则便不是道德的行为。这就是说道义论本身可以有行为道义论,也可以有规则道义论。行为道义论看行为本身正当与否,规则道义论就看你遵循的规则是不是正当的。

(二)支配人们行为的两种不同的道德观

    功利论和道义论是支配人们行为的两种不同的道德观。人们在日常生活里边,支配其思想和行为的道德原则,有功利论也有道义论,我们只要仔细地观察、思考、研究人的生活,就不难发现这个道德的真理。比如说人们经常说,做某件事情值得不值得,做某一件事情合算不合算;不仅是说做某件事情值不值得,做某件事情合算不合算,而且也还说两利相衡取其大,两害相交取其轻。或者告诉朋友不要占小便宜,占小便宜要吃大亏。凡此种种,说明人在当下的思想和行为是在功利论道德意识支配下采取的。简单地说利益。功名、好处、实惠支配人们的行为。这个在生活里面是屡见不鲜的。

    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人掉到水塘里面去了,我们救他不救他。功利论的人他常常就想值得不值得做这件事,我救他结果把我也搭进去怎么办,所以不值得做。有这种思想的人他就是无德,功利论支配他的思想,支配他的行为。所以我们可以说,人的行为,人的思想,包括对未来的企划和预测受功利论道德观念支配,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是大量存在着的事实。但人的思想行为是否完全如此呢?不是。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是。人的思想行为也常常受道义论的支配。比如说,人们常说见义勇为是好样的,某人对他的朋友说你做事这件事情太缺德了,诸如此类,说明人的行为是在道义论支配下行动的。

    简单地说,理想和信念支配人的行为,就是一种道义论。比如说我们大家都看到了,汶川大地震有20万志愿者到了那里,我们也看到其中唐山有13个农民义士,这些人吃自己,用自己,自己出路费,出工具,出车到汶川地区实行救灾,这种行为是一种道义论。因为他们在32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得到全国人民的无私帮助,所以他们说我们要感恩。这13个农民弟兄,大的62,小的18岁,不简单。今年早些时候南方发生冰雪灾害,他们就自动到郴州救灾,地方政府给他们的补贴、奖金全部捐献到那里,一文都没有带回去,这回在汶川也是一样。这些人的行为就是一种道义论支配的。

    在汶川大地震,解放军也好,干部也好,群众也好,表现了一种无私无畏,英勇救人的行为。舍己救人不怕牺牲,他们想的是什么呢?人的生命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所以救人是第一重要的,别的都顾不得了。

也还有一些同志他家里边亲人在地震当中牺牲了,不是一个两个,好几个人都是最亲近的人,他们忍着悲痛在救灾,在行动,这个就是道义论的支配。说明在生活里面理想和信念同样支配着人的行为。以上是从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这个方面来说的。

(三)从评价人的思想和行为上来看功利论与道义论

    我们再从评价人的思想和行为上,来看功利论和道义论,也是同时并存,交互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比如说,当我们对某一个人做道德评价的时候,对某一个人做某件事,说他是落井下石,或者说他火上浇油,显然这是功利论的道德评价。又比如说,我们在评价一个人做事情的时候,我们常常说某人居心不良,用意不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道义论的评价。不论人们意识到与否,自觉与否,两种规范伦理学理论同时并存,同时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之中,并且他们在评价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不过时而是功利论,时而是道义论而以,有的时候是同时并用的。

    功利论与人们的物质需要,物质生产相关。道义论就不同了,道义论跟人们的心理需要,精神生活相关。从人们的道德生活看,两种规范伦理学具有同等的价值,同等的意义。有一副楹联可以作为佐证。比如说“百善孝为先  原心不原迹  原迹贫家无孝子  ”原就是原先,原出那个原。 “万恶淫为首  论迹不论心  论心世上无完人 ”前面这句楹联讲的就是功利论的说法,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

    在这种善的活动当中,孝敬父母这个是最重要的,但是怎么叫孝敬父母呢?叫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就是看你有没有孝敬父母的心思,而不在于你给父母亲买了多少好吃的东西,或者给父母盖怎么样好的房子,不是这个,而是你对你父母有没有尊敬,有没有关爱,有没有体贴,有没有照顾和扶持。主要看你的心思,而不是着重看你带来什么样的实际利益。这个话“百善孝为先  原心不原迹  原迹贫家无孝子 ”是一种道义论的说法。

   “ 万恶淫为首  论迹不论心  论心世上无完人 ”,做天底下的恶事主要要根据他实际的事情来判断,而不能根据他的动机,因为人们在思想里的一闪念很可能有做坏事的这个想法。但是他是不是做了坏事要看他实际干了什么,所以这样一种说法就是一种功利论的。比如说一个人到商店去,见到那个手机特别好,但是他一摸兜里没多少钱,脑子里闪了一个念头想要把手机拿来装到自己兜里,但又想这不能干,干这个是不得了的事,所以他就没干这个事情。因此我们对他的评价还要肯定他是一个好人,不能因为思想有一闪念的不正确的念头就说他是个坏人。“万恶淫为首  论迹不论心  论心世上无完人 ”这是功利论说。

(四)功利论和道义论的特点和关系

人们在生活里面不能离开功利论也不能离开道义论,他们为什么会如此这般的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呢?我们先讨论一下功利论和道义论它们的特点,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我们再讨论人们为什么要有这两种道德行为准则。功利论和道义论的特点,我们先说功利论。功利论这种道德行为的特点有三,一是注重思想行为的绩效、效果和结果,不计较行为的动机,或者不大注意思想端正与否,动机纯正与否,只要有好的效果就行了。功利论强调效果,所以又可以简单说它是效果论。二是在行为前它要权衡要比较,要计算利弊得失,不合算的事,吃亏的事不干。功利论要计算,要脑子里不停地合计做这件事情到底是得利不得利,得利多还是少,它要根据这个来行事,所以它要权衡来要计算要比较。不合算的事吃亏的事是绝对不干的。三是立足于个人,推衍到他人和社会。功利论首先追求的是个人的功名利禄或者幸福,他认为这是最根本的。为此不得不去关照顾及他人和大众的利益或者是幸福。功利论它是从个人出发的,但它有的时候也兼顾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为什么这么做呢?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目的。关照自己的利益和幸福是根本的,为此不得不顾及他人和社会大众的利益和幸福。

道义论同样有三个特征。一是注意行为本身,或者注意思想动机,不关心思想行为的后果,所以道义论我们可以说成动机论。它注意是行为本身和注意思想动机怎么样,不注重行为的后果。二是不计算,不考虑思想和行为的后果对自己会怎么样。他不考虑这个,所以我们在汶川地震看到很多人冒险去救别人的时候,他没想到自己会不会因此而牺牲,他不想这个,我就凭着救死扶伤的这个原则行事,救人是第一重要的原则行事,不考虑个人。这是它第二个特点。第三个特点就是道义论不是立足于个人的利益,而是立足于全社会的人民大众的长远的根本利益,他做事情是考虑全社会的,大众的根本利益。以上各有三个特点就是它们的区别。

    总而言之,功利论带有自发的本能的倾向,甚至不经学习就可以掌握的;道义论是自为的,理智的产物,要学习锻炼才能掌握。范跑跑,汶川大地震范跑跑这件事网上、报纸上炒得不亦乐乎,我们研究他的道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他是功利论者,他绝对不是道义论者,他是在功利论思想支配下,而且他的这种功利论极其的粗陋,极其的低劣的一种功利论。他是一种自发的本能的倾向,甚至不经学习就可以掌握的。道义论是自为的理智的产物要学习锻炼才能掌握,前者是情感欲望的道德,功利论是情感欲望的道德,后者道义论是理智信念的道德。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功利论是常人的道德,道义论是贤人的道德,按道义论办事这人很高尚,不简单。功利论和道义论有区别,但是也有一定的联系。功利论和道义论都源于社会的物质利益关系,前者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的,旁及他人跟社会利益;后者是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的,就是道义论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的,包含有个人利益。两者都服务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提升人性,我们讲的功利论和道义论都是服务于这个。

    人为什么受两种道德观的支配呢?这要从人的人性上来讲,人是自然存在者,人又是一个社会存在者。作为自然存在者的人,我们知道人要生存,要成长,要发展,要享乐。因此人要通过物质生产来解决吃、穿、住、行、娱乐、休闲等等的问题,这个就要关心私人的物质利益,福利、健康、舒适、安全、幸福诸种问题,因此讲个人功利并把功利作为一种道德观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过去我们在极左路线下面,或者在正统道义论的观念支配下,我们常常批评张三某四,说这个人“无利不起早,起早必图利。”这个话对不对呢?“无利不起早,起早必图利。”过去当反面的话来批评,实际上这个应当正面肯定,人就是要这样,你不辛勤劳动,你怎么可以有好的物质生活呢。求利有什么不好呢?问题是究竟用什么手段去求利,对不对。

    过去我们也有一句话,叫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话也得要辩证地思考,人为己没有错,为己跟为他是辩证的统一,只为自己不为他人,这个是不对的。又为自己又为他人,有什么不对呢?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对。而首先是要为他自己,对不对。利己这个事情过去我们批判的,这个要给他翻个盖,为己我们就要问你怎么去为己,不择手段的为己这个是错的。我通过劳动,不管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通过我的努力去为我自己的美好生活奋斗,这个要表扬,要肯定,这个不能批评人家。过去我们有很多“极左”的思想或在纯粹道义论的观念支配下去看待这些问题,都是不妥当的。所以,人是一个自然存在者,人是一个生物个体,当然它又是一个生物群体当中的一员。他要生活,他要活着,他要吃饭穿衣,他要通过生产解决这些问题,他还要休闲,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寒冷了要有房子住,对不对,抵御风寒。累了他要休息,太疲劳了他要娱乐,这些都要有相当的物质手段去实现,所以他要求利。

(五)何谓功利主义  

    他讲功利没有错,所以把功利作为一种道德观来看待,理所当然。不要批评功利主义,当然对功利主义,究竟是什么样的功利主义?这个要分析了。有的功利主义要不得,多数功利主义还是要得的。可是我们知道人又是个社会存在者,人要生存,要生长,要发展,要快乐,要享福,需要物质条件,需要设备和物质资料,这个不是单个人能解决的。他要依靠群体,依靠社会,他必须跟他人有分工、有合作才能生产劳动,才能交换其产品,交换其经验互通有无,这种社会性简单的说就是人的文化性。这就规定了人要有理想、要有友情、要有精神、追求和寄托。因此就需要有某种道义论存在,这也就是说人需要有精神支撑,物质支撑,精神支撑两者不可或缺。这里让援引汉代大儒董仲舒说的话。我觉得董仲舒话说得很到位,很到家,很有水平。董仲舒怎么讲呢?董仲舒说:“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天之生人也,这个人是天老爷让你生出来的,“使人生义与利”,不仅要你生存,要你活下来,而要你活下来就有两个条件,要有义和利,不仅要你出生,而且要你生存下去,这叫有义和利。“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利”,物质利益,好处,实惠,物质条件,养其体。我们不吃饭,不穿衣服,不穿鞋,能够活着吗?活不了了,所以“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道义这个义,“义”是养心的,养精神的。董仲舒接着说:“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心里没有道义,没有理想,没有信念他就不快乐,他生活就有许多痛苦。比如说我们有的大款钱很多了,他生活的幸福吗?不一定。那为什么呢?因为这里边有一些人,他不懂得这个义的重要,“心不得义不能乐”,不能快乐,他内心有许多痛苦。“体不得利不能安”,我们没有物质条件保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社会上,就不能够安安稳稳地生活,对不对,对的嘛。所以董仲舒把这话说得非常的正确。“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这个就是说,从人性上来说,道义论和功利论并驾齐驱,缺哪一个都不行。现在我讲第二个问题了。

          三、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

    我们讲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我刚才讲过的道义论和功利论这是传统的伦理学里的两种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和传统规范伦理学的关系,和传统道义论和功利论的关系是什么呢?我在这里要跟大家讲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者们所写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著作,无论是教科书或者是学术专著,几乎都没有正面回答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学,是道义论的呢,还是功利论的呢,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呢?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

    我本人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所以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功利论 道义论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我们理论工作者有很多的创造,首先师范大学有一个王锐生教授的效率第一,兼顾公平,后来写到中央文件上就是王锐生教授首先提出来的。广东社会学院会长范英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还要加一条制度文明,政治文明,这些都是哲学社会工作者提出来的,对不对。

那你们在座的可能有人问,魏老师你提出什么了,我也提出了,不过我没被中央发现就是,所以我现在还是我。我提出什么了,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提出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是在1996年发表在河北省委机关刊物《探索与求是》这个杂志上,讲共产党党德十条原则,第一条“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而且是从理想和信念上论证的,大家可以看文献,白纸黑字,但是我没有从政治伦理这个角度讲,我是从道德上讲的,这个不一样了,后来在五年之后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的时候,江泽民的讲话提出“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社会的政党根本性的标志。”这个提得非常好,讲得非常明确,我没有这个高度,也没有这个思想。但是我说共产党有党德,老百姓有民德,官员有官德,共产党有党德。共产党的党德是什么,就是“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伦理道德是一种思想的社会关系,一种精神现象,它依赖于物质的社会关系,依赖于物质利益关系。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承认以前功利论,道义论,规范伦理学存在的价值,它是古已有之的人类不可或缺的两种道德论,从古至今不绵延不绝。尽管它的理论形态,表现形式不断地改变,但它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它在继承功利论,道义论规范伦理学优秀成果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新规范伦理学。我说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是一种新规范的伦理学,就在于这里。      

我下面进一步说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他的哲学基础规定了它内在的包含有功利论和道义论两种理论形式。我们有一些哲学上无知的人,常常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形而上,我们旧哲学讨论形而上的问题,不讨论形而下。比如我们中国传统哲学,讨论形而上什么,形而上就是道,就是理。马克思主义有形而上吗?所以发这种问的人本身对马克思主义无知,马克思主义讲的物质,就是形而上,意识就是形而上。为什么?因为马克思主义讲的物质不是说我这个眼睛盒,我这个文章,这物质不是简单的这么理解。物质是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的,并且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这种东西,这个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形而上。不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用这种概念就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承认道义论,功利论它的存在价值,它是古已有之的,人类不可或缺的两种道德理论,从古到今绵延不绝。

    那么,尽管它的理论形态表现形式不断改变,但它存在是客观事实。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继承了功利论和道义论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规范伦理学。我还要进一步讲,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它是以哲学为它的基础——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精神意识是第二性的。那么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这个物质就是它的本体论,精神的东西离不开物质,一旦离开物质,精神现象就没有办法解释,变成虚无缥缈,或者是神秘莫测的的东西。

    从这样的世界观、价值观出发观察分析伦理道德现象,马克思主义认为伦理道德它是一种思想的社会关系,一种精神现象。它依赖于物质的社会关系,依赖于物质利益关系。所以,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一书里面讲,说思想一旦离开了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道德伦理是物质意义关系在人们思想观念当中的反映,一切伦理道德观念都是从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当中衍生出来的。因此,马克思主义道德论必然是功利论的,必然重视人们的行为的物质效果,重视人民大众的利益。这应当说马克思主义根本就是如此的,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所争取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毛主席也说过,马克思主义教导人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人民大众的利益,工人阶级的利益,同全人类的利益是相一致的。

    所以,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它要反映工人阶级的利益,也要反映全人类的利益。人们还记得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议上有一段精辟的讲话,我觉得在这里重新把它复述一遍。毛主席说“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这一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那一个阶级的功利主义,我们是无产阶级革命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人口90%以上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相统一为出来点的,所以我们以最广和最远的目标的革命功利主义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这种狭隘的功利主义者。所以我们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最根本利益的捍卫者,我们是人民大众的功利主义。”这里讲得很清楚,就是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并且主张功利是我们行为的一种指导原则,不过不是狭隘的功利主义,而是真正的人民大众的功利主义,但同时马克思主义又认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至关重要的,为共产党的理想,信念而奋斗,而献身,而牺牲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所以,我们还是要坚定我们的信念。综合上述可见我们的理想和信念不能动摇,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的道德是道义论的,毫无疑问。所以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既是功利论又是道义论,功利论是基础,道义论是它的引申和升华。从人们伦理道德文化遗产的传承性上来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必然包含有功利论和道义论的积极成果,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说是工人阶级和一切劳动者利益的理论反映,同时也是人类伦理道德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有反映了人类的共同利益。

    我们知道伦理道德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人类文化的发展同其他事物发展一样,它有一个历史的这个继承的关系问题,它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人类文化史上伦理道德发展的一个段落,一个环节,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它历史必然性,它必然对前此伦理道德加以扬弃即辩证的否定,因此我们要对功利主义,道义论的这种过去的规范伦理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一番审视、分析、批判和改造。继承他们合理的东西,抛弃他们不合理的东西,这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在马克思主义以前,不论在中国,在西方,功利论和道义论都是典型的规范伦理观。就中国而言,我们的伦理学,中国传统的伦理学就儒家道德是占主导地位。本质上是一种道义论,当然它也是一种德性论。而在儒家的伦理当中,应当说道义论是主流,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优道不优贫,君子谋道不谋食。”孟子见梁惠王说什么呢?“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矣,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所以儒家是道义论,特别重视这个义。

董仲舒,汉代大儒,他在这个问题上,我看也表达得淋漓尽致。他说儒家的道德可以这么来说,“正其谊不某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这是儒家道义论最典型的表现。可以这么来看吧。当然不只是董仲舒,宋明理学,朱熹,二程( 程颐、程),“存天理灭人欲”之说,也是很典型的道义论。功利论在中国有没有,有。功利论先秦时代代表人物就是墨子,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义就是利,人民大众之利。以后到了宋代更有叶适,陈亮的功利主义思想。陈亮认为,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有理。这就是说道德和事功不可分,叶适也是一个功利主义,认为道德不能离开功利,离开功利就没有道德。清代颜元批判董仲舒跟他针锋相对提出,“正其谊而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

西方伦理思想从德谟克里特、伊壁鸠鲁、鲁克莱修到英国的主义论洛克、霍布士、亚当·斯密,法国的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德国的费尔巴哈,这一派叫做经验论的哲学家。经验论哲学家的伦理思想是什么呢?几乎都是快乐主义,幸福主义,或者理性利己主义,可见功利主义在西方源远流长,是规范伦理学的一种传统。道义论从苏格拉底、伯拉图、亚里斯多德到中世纪经验哲学家奥古斯汀、安瑟伦、托马斯·阿奎那,再到康德·黑格尔,这是理性主义的传统,他们的伦理观几乎都是道义论的。

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道德理论就是在扬弃西方,包括东方这种功利论和道义论规范伦理学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建立了全新的规范伦理学。所以,我们说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它既有道义论又有功利论。原因就是他这个理论本身内在含有这两种元素。同时它是人类道德遗产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它对前面的道德文化要批判继承,因此它就把东西方功利论传统、道义论传统加以积极扬弃,这样就超越了前人,形成了一种新的道德理论。所以,否定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那实在是大错而特错的。

(二)马克思主义是怎样改造以前的功利论和道义论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传统规范伦理学的综合创新。我们现在不是讲要创新,什么都要创新,理论尤其要创新。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不创新,实际行动就很难创新。邓小平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华。实事求是就是实事求是,为什么还加上解放思想呢?这个学问就大了。所以这就是邓小平对毛泽东实事求是理论的创新。没有解放思想就不能实事求是,要实事求是你就得解放思想。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邓小平有理论勇气,我们要佩服和学习邓小平。我认为在座的各位年轻的朋友们,包括中年和老年的朋友们在理论研究上也应当有这种勇气才行。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传统规范伦理学的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怎样改造了以前的功利论和道义论。我下面要讲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怎么改造?我们要告诉大家。它否定道义论离开物质利益空谈道德,也批判了功利论把道德立足于个人利益的偏狭性。指出道德作为一种人类精神现象,是社会物质利益为基础的,否定了这个基础,道德就是一种神秘的理性。就像黑格尔说的那样,成为绝对精神的表现或宗教伦理,所谓的上帝意志的体现,然而这一切都是空洞的说教,都是荒谬而不可信的,同时又指出道德成立的利益基础,是阶级的整体利益或人类的共同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书里边说,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是必须使个别人的私人利益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就是你要使个人利益跟社会利益结合,跟全人类利益相符合。这个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道德它建构的物质利益基础,是在个人或阶级集团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相统一,相一致的基础之上。也可以这样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社会主义道德的物质利益基础是工人阶级的利益,包括工人阶级当中的个人利益,又是全人类的利益。这就是说它之所以是新的伦理学,根本之所在就是这种伦理道德成立的利益基础,不仅仅是工人阶级的利益,也是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既有阶级性又有人类的共同性。过去我们就专讲这个道德的阶级性,不讲道德的全人类性,这个是错的,这个是不对的。比如说,儒家道德讲仁者爱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讲这个吧,毫无疑问,孔子讲的《论语》里边就有。但是西方思想家们也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说18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就讲过这个,他就讲“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是道德的黄金。佛教,基督教道德,都讲这个“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不过它的语言表达不一样就是。比如圣经里面说你想让别人怎样对待你吗?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我们由这样简单的事例说明什么呢?道德有全人类性,有超阶级,超时空的一面。这是为什么?因为它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方面,反映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共同的社会生活的要求。但是道德的确有很多阶级性的东西,有很多阶级道德的戒条。这个在私有制社会里面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现在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了,什么极端?就讲普世或者普适伦理。否定道德的阶级性,这个对不对,这个当然不对。毛泽东1944年纪念张思德写的那个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是什么道德?是阶级道德、是政治道德,毫无疑问。但是我要问为人民服务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讲它的时候怎么讲呢?为人民币服务,有人就是把为人民服务解释为人民币服务,这个是错的,这个是不对的。

为人民服务它也是全民道德,就是为社会大众服务,就是我为你服务,你为我服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就是新时期对为人民服务道德的诠释。我本人现在就这么讲,这叫做与时俱进,格物鼎新。把为人民服务里面含有的全人类的因素挖掘出来,加以阐扬,这是我们理论工作者的任务。所以我们要看到道德有阶级性也有共同性,换句话说有阶级的道德也有全人类的道德。

(三)马克思克服了功利论和道义论的缺点

其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克服了历史上功利论和道义论他们的缺点,吸取了他们的长处。指出道义论不关心行为的结果,不计功利是片面的,是错误的。而功利论不注意行为的动机,不考虑行为的原则,同样也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呢,吸取道义论注重行为的动机,功利论注重行为结果的优点。提出评价行为善恶与否,既要看动机又要看效果,把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何止是评价人的行为的结果,从行为的发生来看,也要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和效果的一致性。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还把目的和手段纳入道德评价体系当中,目的制约着手段,手段影响着目的,这样就大大丰富了伦理学的评价理论体系,并且远远地超过了功利论和道义论。

(四)马克思伦理学扬弃了传统的功利论和道义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扬弃了道义论和功利论,并把它改造整合,继续综合创新。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是新的规范伦理学,道理就在于此。它包含有功利论和道义论的积极因素。据此而言,它既是功利论又是道义论。然而它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功利论和道义论,它是功利论和道义论的有机统一。进一步说它是人民大众的功利论,与革命道义论的统一,是对历史上道义论和功利论的积极超越。人民大众的功利论包含有革命的道义论,而革命的道义论又包含有人民大众功利论的成分。

    革命的道义精神归根到底要注意不能够脱离人民大众的功利,换句话说道义乃是功利的化身和功利的升华。为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功利论。我要告诉大家,任何道义论最后都要归结到功利论那里。比如当我们说为全人类利益而奋斗的时候,这个是道义论,它表现了一种理想,它当然也表达了另外一种东西,就是它要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来奋斗,这又是一个功利论,是不是。但是我们的共产主义的理想是在功利论基础上的一种反映,所以没有纯粹的道义论。道义论归根到底还是功利论。为个人利益是狭隘的功利论,为集团利益也是一个不是广泛的功利论,但是比较来说是可以承认的,肯定的功利论。那么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而奋斗的时候,它是功利论,同时它也是道义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任何道义论归根到底都是功利论,脱离功利论的道义论是不存在的。要记住这个道理。

    所以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扬弃了传统道义论和功利论,对其改造整合综合创新。我刚才讲了它既是功利论又是道义论,它是人民大众的功利论,与革命道义论的统一是对历史上功利论和道义论的积极超越,人民大众的功利论包含有革命道义论的因素,而革命道义论又包含有人民大众的功利论成分。

革命道义精神归根到底不能脱离人民大众的功利,换句话说,道义乃是功利的化身和功利的升华。故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功利主义。要注意,功利主义有个人的那种自私性的功利主义,我们把它叫做粗陋的利己主义或者是粗陋的功利主义。有团体功利主义,比如说我们为我们的公司获得最大的效益拧成一股绳共同奋斗,这个是团体的功利。当我们为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时候,我们这个就是人民大众的功利主义,它也可以说是一种道义论,对不对,应当是这么理解的。

(五)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集道义论、功利论与德性论于一身

    最后一点我要讲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集道义论、功利论与德行论于一身。我前面讲的两点马克思主义是怎样改造以前的功利论和道义论的。我前面讲了三点,一点它否定道义论离开物质利益空讲道德,也批判了功利论把道义论立足无个人基础之上。第二点讲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克服了历史上功利论和道义论的缺点,吸取了他们的长处。第三点讲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抛弃了传统的道义论和功利论,进行了改造整合,也就是综合创新。这是我讲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传统规范伦理学的综合创新。下面我接着再讲最后一点了。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集道义论、功利论与德性论于一身。这怎么讲呢?这个是说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之所以是新的道德论,就在于它把经过扬弃的功利论和道义论有机的统一起来。德性论,性质的性,还有一种德行论,行为的行。德行论是德性论的外在表现,这两者有区别,当然是有联系的。

    那么德性论不是别的,恰恰是功利论和道义论的规范原则或准则的内化,成为人的一种秉性、品质、情操和习惯。实际人们的秉性、品质、情操和习惯都是外在的道德规范或者是原则,准则,在对人的长期的熏陶、熏染、教育、灌输的一种结果。品德是一种外在的道德要求长期熏染、教育的一种结果。

    开始人们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甚至于排斥,到认识接纳,认同以至于落实行动这是一个过程。在人们的行动的反复实践中,构成了人的内在品质、秉性、情操和习惯,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道义论、功利论和德性论的有机统一。这里边我还要讲,比如说我们现在社会道德规范讲了很多,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然后又有公民道德,五句话20个字等等。人民就感到这个太多了记也记不住,怎么照那行动呢?对了,大家有这个认识是有道理的,我告诉你们有一个方法,这个法是什么呢,就是你要把诸种道德要求琢磨琢磨它对人的内在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对人的内化的东西,内在的素质的东西,形成人们一种秉性就是德性,性质的性。有了德性在任何条件下,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空间下面,你都会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而不会成为一个缺德的人。

    所以道德很多条款不需要背诵,需要养成一种良好的道德秉性。良好的道德秉性是什么?比如说仁者爱人,仁,有仁爱之心的人在很多场合下都会表现得很好。仁爱,同情、关照、帮助其他人,很多都是跟这个仁相联系的,要有仁的品德。其次要有公道的品德。公道,公正,人做事情要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不过不及,不做达不到的事情,不过头,但是也不要不及,不要不到位,就是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这叫做中庸之道,或者叫做公正,公正就是中庸。这是人的一些基本的素质。还有勇敢,有了勇敢的品质,就可以无私,就可以无畏,就可以知难而进,所以人要培养起一种基本的德性,加上派生的德性,人就是一个很优秀的有道德的人。

    我们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讲道义论的,也是讲功利论的,还是讲德性论的。有人说西方伦理学从道德语言的研究回到规范伦理学了,现在又从规范伦理学回到德性论,这个讲法似是而非,西方历来重视德性论,他们的确伦理学走了一个偏差的路,就研究道德语言,研究善、恶、公正的意义和善恶判断的根据,走了几十年,后来行不通了,又回到规范伦理学的传统,回到亚里士多德那个时代的传统。然后有些人大作文章我们要讲德性论,我们中国的一些年轻人就跟着瞎跑,跟着起哄。

    我们中国伦理学,刚才我讲了从传统来看它是道义论的,也有功利论,不过它不是主流,主流是道义论,儒家这种道义论同时又是德性论。伦理道德从行为来看可以分成道义论和功利论,它就是一种行为伦理。而行为伦理什么东西?行为伦理皆是品质伦理的外化,行为伦理的内化就是品质,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不是说我们到了现在我们才建立德性论,没那么回事。所以新出来的理论不一定是新东西了。大家要知道现在有一些包装,人可以包装,歌手可以包装,商品可以包装,理论也可以包装,学问也可以包装,包装具有仿真的性质,真是能唬人呐,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的。所以我们要增加辨别能力,否则我们就上当受骗了。所以我认为我们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要很好的学习和实践这种理论,好了讲到这里了,时间过了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