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描写庙宇碑刻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star1900s 2014-03-07

宫殿  宫墙  行宫  宫阙  大殿  殿堂  庄园  园圃  御苑
花坛  假山  秀美  别致  奇特  玲珑  寺院  庙宇  佛寺
山寺  佛院,禅院  古庙  佛堂  古刹  宝殿  僧舍  文庙
名刹  庵堂  殿阁  寺院  庙宇  精致  典雅  华丽  端庄
巍峨  佛像  供桌  塑像  铜像  殿堂  香炉  禅堂  红墙
菩萨  佛塔  道观  玉雕  石雕  石窟
土地庙  龙王庙  关帝庙
三合院儿  四合院儿  古色古香  古朴典雅  深宅大院
朴素大方  朴素淡雅  幽雅美丽  历史悠久  规模宏伟
庄严肃穆  杂草丛生  保存完整  环境清幽  墙高院深
庭院深幽  布置得体  文化遗产  气势磅礴  巍然耸立
光可鉴人  华丽美观  光辉璀璨  殿宇宏伟  造型逼真
千姿百态  寺院幽静  塑像生动  雕像生动  雕工精细

梁柱涂金  图案精美  琳琅满目  各具特色  香烟缭绕
清新幽静  建筑大观  绿瓦红墙  古香古色  晨钟暮鼓
殿角飞檐  手执刀剑  威风凛凛  栩栩如生  慈眉善目
笑容可掬  艺术珍品  民族瑰宝  寺院佛门  清规戒律
梁柱涂金  四壁彩绘  绿瓦红墙  安然无恙  风雨剥蚀
飞檐流阁  玉宇琼楼  宽敞舒适  坐南朝北  深山古刹
耸入云霄  华丽别致  三宫六院  雕梁画栋  金碧辉煌
宫门紧闭  富丽堂皇  宫墙高筑  殿宇轩昂  金銮宝殿
雍容华贵  玲珑奇巧  殿檐斗拱  描龙绣凤  白玉石栏
气魄宏大  举世闻名  巧夺天工  古朴清雅  小桥流水
园林静雅  曲径通幽  风光如画  青松翠柏  景色宜人
绿树环抱  池馆水榭  布局巧妙  林木参差  因地制宜
别出心裁  别具匠心  湖柳绕堤  月形门洞  花木扶疏
相映成趣  别有洞天  移步换景  引人入胜  池沼宽畅
花墙镂空  古柏参天  亭台楼阁  气象庄严  檐枋彩画
盘膝端坐  披衣袒胸  姿态自然  肌肉丰满  双后合掌
盘膝而坐  手捻佛珠  打坐诵经  满面笑容  慈眉善目
大雄宝殿  鎏金铜瓦  丈二金刚  荒山古寺  破庙旧寺
佛塔高耸  木鱼声声  泥塑木雕  古刹钟声  曲径幽深
寺院荒废  光怪陆离  香气窒人  烟雾弥漫  宝蟠法器

  这座寺院没有镇海寺的飘逸,显通寺的端庄,但却倩巧玲珑,重重叠叠,依山侧躺着,像一个娇慵动人的女郎。
  药王庙大门是木牌楼,其左右各树一丈多高的铁旗杆,旗杆上铸有飞龙舞凤,上面悬挂的24枚铜铃随着微风飘动,“丁丁当当”,“如鸣佩环”。
  诗史正堂中塑有一尊古铜色的杜甫立像:手拈胡须,凝眉深思,深刻地表现出杜甫对国运的忧虑,对人民的同情。
  这琳琅满目的石雕,每一个都是一首活脱脱生命的歌,一首构思绝妙的诗。
  十八罗汉或哭、或笑、或嗔、或痴、或思、或戏、或怒、或喜,把神像的各种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匠人的巧妙构思和杰出技艺。
  文峰塔的建筑,富有独特的风格,塔基比较小,再上去一层比一层大,像把雨伞,是我国少有的造型奇特的建筑物。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里没有禅房,却多道观,山回路转,只见天师洞的殿宇掩映在葱茏的古木之中。
  从碑上的文字记载可知精忠柏”原为南宋大理院狱中风波亭畔的古柏,岳飞入狱之日,柏即枯死,坚如铁石,僵而不仆。
  普陀山的禅寺大都大同小异,大雄宝殿中央供奉观世音菩萨坐像,双睑微垂,浅笑盈唇,一副大慈大悲,救助众生的样子。寺内香烟缭绕,香客烧香拜佛络绎不绝。
  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南唐时重新修建。塔系石灰石所砌,五级八面,镌刻着四个天王像及诸佛像与经文,塔基上的浮雕是释迦入相图。人物刻画逼真细腻,是我国五代时期佛教艺术的杰作之一。
  走进史公祠,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大门内两棵高高的银杏树拔地而起,树下还有两口大水缸,缸内几株洁白的小莲花微开着,散发着清香,院内肃静无声,一派肃穆气氛。移目再望,正屋前一幅楹联跃入眼帘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更使环境增添了几分悲壮。
  纪念厅,正中央是史可法的塑像,西南端坐,目光炯炯,刚毅的脸上略带忧色。
  一踏进那木柱明瓦的屋子,我仿佛来到了一个罗汉的世界,那高高的石架上,一个挨一个,一排接一排的罗汉,神态各异,姿态万千。有哭的,有笑的,有站的,有坐的。我真难以想像工匠们怎么设计出了这么多模样,又怎么样精细地一一刻画。
  假山上伏着一只像八仙桌那么大的石龟,背上盘着一条碗口粗的大蛇,龟蛇之上立着一高一低一对铜铸黄鹤,黄鹤的一只爪子还踩着蛇。
  左边石碑上的浮雕刻着古文字中的“鱼”字,它的上部是扬帆启航的小舟在浩瀚大海中伴着东升的旭日乘风破浪,这不正象征着上海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蓬勃发展,从海边小渔村发展到远东第一大都市的进步吗?!
  右边石碑上刻的是古文字中的“鸟”字,字的周围有许多鸟儿在展翅飞翔,我想那一定是和平友谊的天使一和平鸽。
  洁白的大理石底座上,那位烈士威武地站立着,一双沉思的眼睛望着远方,他的双手紧握着冲锋枪,像是正在站岗。整个塑像虽然只有2米高,却给人以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
  中山陵位于紫金山东麓,建于1928至1933年。由牌坊、陵门、碑陵、祭堂和墓室五部分组成。这里最有气派的是中山陵大石阶,石阶共分10段,339级,全部采用苏州的大理石铺成。
  迈进祠厅,迎面是一尊戚继光全身彩色塑像。他顶盔挂甲,身着锦袍,端坐帅椅,手按腰刀,目光炯炯,直视远方,似是面对千军万马在点兵遣将,大有“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的气势。
  朦朦胧胧中只见一尊神像高踞神龛之上,供桌前香炉中燃着三炷手指粗的香,烟气袅袅,神像前的黄幔布长年被烟火熏烧,一片灰黑,正堂那张红木桌已斑斑剥落,供奉着几盘水果,桌脚上隐隐约约现出几行描金篆字,标明红木桌的历史,这一切给人以阴森、肃穆的感觉。
  走进去,一块石碑赫然屹立,上面刻着天文祥像。他头戴相冠,身穿官袍,龙眉凤目,三绺墨髯,眉宇间透着一种顽强不屈的英雄气概。
  到了大时寺,一进门,迎面就看见一个木龛,里面放着一尊金色的佛像,笑眯眯,盘坐着,一个圆圆的大肚子向前挺着。
  老君岩是道教鼻祖李老君的雕像,是由一块天然石雕琢成。他满面笑容,翘首昂视,苍髯飘拂,神情安达乐观,慈祥和蔼,是少见的传神之作。
  解州关帝庙历史悠久,初建于隋,重建于宋、明、清数代,屡毁屡建,历经千年。现存的关帝庙为典型的宫殿式建筑,坐北面南,布局严谨,气势恢宏,雄伟壮观。庙分前后两院。前院以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等高大主建筑为中轴,两侧配以石牌坊、木牌坊、钟楼、鼓楼、文经门、武纬门、碑亭、钟亭、焚表塔、铁狮子等。后院前半部分为花园,后半部分便是巍蛾的春秋楼。楼前有高大的“气肃千秋”木牌坊,刀楼、印楼分列两侧。各个部位,布局合理;整个建筑,浑然一体。
  春秋楼即“麟经阁”,是全庙的最高建筑。两层三檐,孔脊歇山顶高30米,气势非凡。上下两层皆有回廊,四周勾栏相连。这里的雕刻、绘画、复杂的木结构,都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二层悬柱式结构。两层之间设平座一周,上层回廊的廊柱立在平座之下的垂莲柱上,又由内腰间伸出檐外的梁栋挑承。廊柱看上去悬空吊挂,连楼阁都给人以凌空欲飞之感。这种结构在我国古建筑艺术中是极为罕见的。楼上暖阁中有关羽夜读《春秋》的塑像,形象逼真。春秋楼即因此而得名。
  大雄宝殿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殿内纵横共有100根大柱,故又称“百柱殿”。殿堂横梁斗拱上雕有24尊绚丽多姿、人面鸟身的“飞天乐伎”,它以波斯古基督教天使安琪儿的形象结合我国传统工艺雕刻而成,袒胸露臂,身上长有翅膀,翅膀有像蝙蝠的,也有像大鹏的。乐伎们都双手前伸,手捧乐器、文房四宝或瓜果,像是特地从天外飞来供奉佛祖的。
  甘露戒坛,始建于公元1019年,是佛教徒入教受戒的地方。
  戒坛分五层,各层都有佛像,最高层一尊是用檀香木雕成的卢舍那佛,接下一层是如来佛,第三层是袒胸露腹的弥勒佛,再下一层是千手观音,最下层是四大金刚。殿檐、斗拱和梁柱装饰着彩画,中央藻井装点着青蓝点金彩画,殿中香烟缭绕,显得庄严肃穆。据说这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戒坛。
  广元称古利州,位于川、陕、甘三省交界处,古称蜀门重镇”,扼南北咽喉,为四川的北大门。在这条古栈道西,镶嵌着一颗闻名中外的古代石刻艺术的璀璨明珠:广元皇泽寺。
  皇泽寺位于乌龙山下,嘉陵江畔,背倚悬崖,下瞰江流。工艺精巧的摩崖造像和优美的风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皇泽寺的美在于它的雄、雅、幽。
  步入寺内,最引人的是大佛楼。大佛楼是皇泽寺内最大的石窟。站在大佛楼上俯瞰远眺,广元城尽收眼底,好不壮观!窟内大佛正立当中,高5.1米,身着佛衣,左手悬握一串佛珠,右手微微抬起。头上,元宝似的黄冠,熠熠生辉。脑后,万道灵光从圆圆的光圈中射出,大佛目光炯炯有神,面带微笑,赤脚踏在佛榻之上。大佛两旁,二侍者身罩甲衣,手执兵器,虔诚肃穆,眼光始终不离开佛祖,真可谓全心全意呀!二菩萨端立大佛左右,面颊丰满,衣纹飘洒。身后,力士、天王威武雄健,横眉怒目,望着前方,满腮浓髯在微风中浮动,那神态非常生动。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工艺,实在令人叫绝!
  白塔寺,是妙应寺的俗称,位于北京市阜成门外,寺内矗立着一座白塔,巍蛾壮观,气势雄伟。
  白塔建于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成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是当时入住中国的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当时名为大圣寿万安寺。寺院在元末被焚毁,明朝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湩建,并改名为“妙应寺”。
  寺庙南北走向,包括殿堂和塔院两部分,总面积约20余亩。
  在第一层大殿,四壁上陈列着该寺历史发展的照片,四周展橱里陈列着1978年在维修工程中发现的清乾隆十八年珍藏在塔顶内的佛教文物。走出殿门往北,就是第二层殿。第二层殿东西两侧依次排列着菩萨鬼神的塑像。塑像栩栩如生,各具情态,有的横眉立目,有的拱手作揖。大殿中央摆放着的楠木三世佛像高达3.3米,金光闪闪,与放在殿柜里的小巧玲珑的赤金长寿佛像相映成趣,令人赞叹不己。再往北,是一层小殿,殿内青烟缭绕,寂静肃穆。
  在寺院最后边是比殿堂高出2米的塔院。院正中便是高达50.9米的佛塔。塔分塔基、塔身、塔项三部分。塔基高9米,再上是24个大莲瓣围成的复莲座,座上有五道环带形的“金刚圈”,使方型塔基很自然地过渡到圆形塔身。塔身主体是一个硕大的伏钵体,直径约18.4米,它的上端收缩成亚字形须弥座。顶端承托一个盘形的华盖,直径9.7米,厚木作底,铜质板瓦作盖,四周悬挂着36挂铜质的华鬉和风铃。每当微风吹动时,丁当作响,十分好听。华盖顶中央竖起4.2米高、4吨重的小宝塔形的塔顶。每当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之际,太阳的光辉照耀着白塔的倩影,红白相间,奇妙无比!
  塔院四周各有角楼一座,楼亭上披各种黄色琉璃瓦,金光闪闪。
  祠堂,是仿古殿堂式结构,占地面积375平方米,宽25米,深15米,双层阁楼式屋盖,重檐挑角,琉璃瓦面。祠堂墙身为深黄色,四周回廊环绕,14根朱红大柱分布四周。
  草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幽默。
  迈入草堂的山门,你立刻就能感觉出那一派超脱尘世的幽雅和神秘的气氛。于是,飘飘然,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远离了喧嚣的闹市,嘈杂的人群。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根草,每一丝空气,每一缕阳光,都无不显示出草堂的清幽,僻静。
  史载,最早的山谷祠始建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祠址在山谷先生谢世时的住处小垛娄。祠堂很小,没有祠名,只有平湖张安国书“豫章先生”四字的匾额悬于祠堂上。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宜州太守韩壁在城外建祠,房6间,内有山谷木麒另建一阁,名“清风阁”。后,祠废弃。到宋宁宗嘉定八年(1215年)知州张自明与地方人士商议,在山谷初到宜山的住处城西龙溪旁重建山谷祠,占地40多亩,设厅、堂、斋、室、阁、仓。重门内有山谷手植的古松两株。这次兴建规模最大。
  1949年,山谷祠移作他用。1978年5月,广西轴承厂所属范围的山谷祠因扩厂而被拆毁,并掘平祠后黄山谷衣冠墓。1985年,宜山县决定在白龙公园内重修山谷祠。1986年秋集资筹建,同年10月竣工,就是现在的山谷祠。
  包公祠是为了纪念北宋清官包拯而修建的。相传最早建于包公死后5年。现在包公祠建于明朝。包公祠的建筑和设施都很简朴,无豪华奢侈之处,这象征着包公为官的清廉。
  三苏祠,坐落在眉山县城西面,占地523_平方米。它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人们也称为“三苏公园”。

东街的两头各有一座牌楼。南头的牌楼上写着“绍越开疆”,北头的牌楼上写着“匡唐著绩”。南牌楼前还立着一块约一米高的石碑,上书“文武百官至此下马”。两座牌楼中间,是朝东的三扇朱漆大门,门上钉有兽环,正中一扇门的上方写着“忠懿闽王祠”,左右两扇门上方分别写着“报功,,、“崇德”。正门前的两侧各立着一只威风凛凛的石狮。正对大门朝西的一堵墙上画着一只麒麟,铁甲鳞生,四蹄生风。站在这里,似乎有一种森严的感觉。
  丛林间隐着寺宇,显露出红墙青瓦,飞檐翘角。我们踏着阡陌,穿过树林,走近寺宇,只见门顶一块横额,上书“集仙观”3个字。
  跨过长长的石拱桥,一座高大壮丽、金碧辉煌的牌坊跃入眼帘。牌坊上面飞金涌碧、溢彩流红,画栋飞檐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是绚丽夺目。那精心镌刻的花草虫鸟、飞禽走兽无不惟妙惟肖。牌坊横匾上,郭沫若同志手书的“石窟宝藏”四个镏金大字苍劲有力,在熹微的晨光照射下闪闪发亮。
  大庙的龙确实多得出奇,举手可摸着龙,抬足可碰着龙,放眼满是龙。有须髯飘逸、豁达自在的龙;有吞云吐雾、直上青天的龙;檐壁上有双龙戏珠图,也有群龙闹海图。
  这座塑像高约3米,宽2米多,矗立在2米多高的花岗岩像座之上,给人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站在铜像前面,范蠡将军那栩栩如生的英姿就清晰可见了。他头戴蛾冠,身着官袍,手握宝剑,脚蹬朝靴,威风凛凛的屹立在那高大坚固的石座之上。后襟随风微微翘起,锦袍上的龙形花纹似在随风飘动,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仔细瞻仰他的面容,只见他眉目清秀,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眉宇之中英气勃勃,凛然不可侵犯。整个塑像给人的感觉是:局贵、威严、壮观、栖栖如生。
  大殿正中有一组讲学彩雕,坐在中间的是苏东坡。只见他右手抬起,左手拿着书,呈正讲解的姿态。右边是幼子苏过,站立着似在沉思。左侧是黎子云,坐着,右手拿着书,神态专注地聆听苏东坡讲解。这组彩雕高2米,色彩鲜亮,栩栩如生。彩雕组像上横挂着“鸿雪因缘”和“一代传人”两个横匾,高度概括了东坡在詹县弘扬文化、教育后人的事迹。
  正中一块长约15米、高约7米的“陶塑双龙壁”。只见青绿的琉璃瓦下,朱褐砖怀抱的两条巨龙正在戏舞正中的一颗宝珠。右边青龙浮于碧波之上,巨头回转,眼盯宝珠;巨尾卷起,激起一片片莹光闪烁的浪花;而左边的黄龙腾空而起,吞云吐雾,大有誓与青龙决一雌雄之势。双龙形态配合得当,相得益彰。
  且说那麻朴像,什么“宣殿奏事大道无私陈元师”、“金轮如意伏虎玄坛赵元帅”、“北方黑精风轮荡鬼周元帅”、“紫发魔王四海都巡温元帅”,光听这些头衔就够威风的。那个左手提板门刀,右手横握剑柄的“赵公元帅”,须、带飘然,眼光炯烟,直逼下方,左腿前伸,有怒火中烧而欲拔剑奋起之势。再看其身右的“陈公元帅”,双手持一笏板,四缕须髯飘飞,严肃的脸孔略微透出一丝笑意,真是妙不可言。兼有更多的漆像,大多手持锃亮的兵器,面貌凶恶直露杀气,使人有肃杀阴森的感觉。
  殿中是一高高宝座,坐在上面的是被人们尊为药王的邦彤塑像,大约两米多高,身穿锦缎大黄袍,端庄慈祥。
  两边各有一个药童垂手侍立。座下是八大金刚的塑像,有的手拿大刀,有的怀抱宝剑,有的手握长矛,一个个威风凛凛。
  参观的人站在药王塑像前,一边肃穆仰望,一边回味着传说中药王行医的故事,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塔身第一级内有一个6米多高的铁佛头,直径5米,似是如来佛,明显具有唐代佛像造型风格,丰满大方,比例适度。传说唐代建塔时,佛头就地铸造,规模之大,工艺之精,在我国是罕见的。
  大悲阁是寺内的主体建筑,供有开宝四年铸造的千手千眼观音像,高22米多,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铜质佛像之一。
  佛像矗立在大殿中央,周身熠熠生辉,42只伸展的手臂也闪着金光。观音手中各执日、月、净瓶、宝剑等法器,眼珠下垂,慈爱地俯视着脚下的游人,如同一个慈祥的老人。
  月台高于大石庭1米多,基座刻有70多面人首兽身的青石浮雕,跟埃及金字塔周围的浮雕很相像,据说是泉州婆罗门教寺遗物,明代重修开元寺时移到此地。佛教寺庙能有异教浮雕作建筑装饰,在我国独一无二。这也是泉州早在宋元时期就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历史见证。
  步入殿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中窟内的武则天塑像,只见她头戴皇冠,发绾高髻,身着皂帛,袒胸露臂,合手当胸,俨如比丘尼,盘坐在莲台之上,塑像约1米,面部清秀圆润,衣纹清晰,观者无不赞叹雕塑艺术的精巧。
  殿里供着千手千眼观音像,左右金童玉女侍奉,稍后有药师尊神、地藏菩萨,神情肃目庄严。如果说湘山寺塑像出类拔萃,那么这尊千手千眼观音像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这尊佛像高约3米,塑有若干只手和好几个头。手长的近两米,短的仅婴儿手臂一般;头大的似脸盆,小的如拳头。无论大小,都塑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整座佛像通体镏金,阳光照映之下,金光闪闪,显示佛光普照,使人几疑真佛显身。
  大殿正中是一尊天冠弥勒佛,它盘腿坐在莲花宝座上,头戴四瓣金冠,冠带垂直肩上。可能是受如来的约束吧,弥勒佛一改往昔笑容可掏的形象,双目微合,面容慈祥,微带笑容,显出一副福相。它左手略微张开,呈兰花状,摆在胸前,掌心印着“卍”字;右手握着莲花宝杖放在脚心上,莲花宝杖顶端托着一座舍利佛塔,象征着它的法力无边,整座塑像给人以威严之感。在它的身后是佛祖忠实的门神;它的周围站着四个得力大将: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和多闻天王。它们一个个犹如凶神恶煞一般,使人不禁望而生畏。
  大殿正中刻上一座高达十几米的群雕,雕像正中是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宝座上,正专心致志地给诸神讲授佛经。众神形态各异,有的盘坐着,有的半躺着,有的立着,还有的斜坐着,但他们个个都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既认真又虔诚。大殿的两旁陈列着36尊罗汉,它们有的双手合十念诵佛经,有的手举兵器正整装待发,有的手执圭板似上谏佛祖,有的手捻佛尘洞察众生,真是千姿百态,神采奕奕。整座大殿香火缭绕,给人以端庄肃穆之感。
  院内存有名人墨士留下的字词书法:或雄厚圆润,或清秀健拔,或气势如虹,或清雅玲珑,实在令人赏心悦目。
  进入正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包公的全身铜像。只见包公稳稳地坐在太师椅上,身穿官袍,头戴官帽,双目炯炯有神地望着前方,下巴上留着长长的胡须,让人一看便知是一位为民做主、廉洁奉公的清官。铜像的四周是四根朱红漆的柱子,前面是一个长方形的桌案。两边是木刻的对联,上联是“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颜建谨言不希后福”;下联是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左边放着三把铡刀,这便是:龙头钡彳,虎头铡,狗头铡。
  正殿里有“三苏”父子的全身塑像,比真人要高大得多。苏洵居中,苏轼、苏辙居左右两侧。苏洵蓄着长长的胡须,面含微笑,安详地坐在交椅上,左手扶着椅子,右手捏着一本书,若有所思。苏轼气宇轩昂,丰采照人。他肃然端坐,极目远眺。而苏辙则用手握着放在双膝上的书卷,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真是各具情态,栩栩如生!
  这位蜀汉君王面目慈祥,眉宇间显露出帝王的尊严。两侧偏殿是刘备结义兄弟关羽、张飞的塑像,栩栩如生。大殿南两侧为文臣武将塑像廊。28座泥塑个个色彩鲜明。文臣凝神静思,仍在思考如何辅佐刘备平定天下;武将神采飞扬,大有疆场上叱咤风云的气概。
  献技楼、大观楼、福海楼集中了木雕工艺,其中以大观楼正面“龙凤呈祥”雕板最为出色。刀法娴熟,刻技工巧,神形兼备,熔大刀阔斧与精雕细刻为一炉,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乌骓马奋蹄于古槐北侧。它仰首前视,微屈前蹄,似欲纵横驰骋,长长的鬃毛似乎要散开来,这一切仿佛把人带进远古的楚汉战场。它又像在长嘶,仿佛向主人诉说“时不利兮”的深深无奈。那悲哀的嘶鸣充满了无限的委屈与歉疚。
  英风阁殿堂内安放着四米多高的项羽石像。颇有名气的青的画家、雕塑家张景阳把项羽雕刻得栩栩如生。通体上下一片通白,腰间佩悬一宝剑,威风凛凛,英气逼人。项羽双眼平视,又羞于远视,这正如实地反映出他“难回江东见父老”的复杂心情。仔细看,项羽还是重睛子呢。自古以来,只有舜、羽—^人是双睛。
  能工巧匠们雕梁画柱,给廊上画中的每个人物、每棵花草都赋予了生命。他们好像在朝你打招呼,又好像在向你讲述着什么,一切都生动而有趣。画中有丰富的内容,花鸟虫鱼等小装饰画比比皆是,各种传说与历史故事也不胜枚举。三顾茅庐、岳母刺字、武松打虎、草船借箭……都刻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石雕上,天女足踏祥云,罗裙微飘,两手捧着鲜花撒向人间,微微歪着头,面部线条丰腴流畅,柳眉舒展,凤目微饧,眼光若流,嘴角衔着一个浅浅的莫测的微笑。头上秀发高绾,乌云堆鬓,好一位绝代佳人,绰约而不妖冶,俏丽而不失庄重。且撇开其它不说,单那飘然欲飞的带子,便不由使人想起吴道子笔下的人物。
  您威武地屹立在小岛的前沿,披戴盔甲。腰佩宝剑,目光炯烟,凝神远眺——啊,莫非您又想起当年站在水操台上指挥操练水兵的场面?莫非您又想起当年在祖国宝岛上和同胞相聚的盛景?……在您的眼神里,我看到无限的期待。
  您拄着手杖,仿佛还在辛亥革命的征途上跋涉;您挺起胸膛,仿佛还在憧憬“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未来。您注视着前方,目光是那样深沉。这眼神里,包含着您多少欢欣喜悦,多少辛酸苦楚!此时此刻,您想到什么?——噢,我知道,您准是在回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情景,回想那令人振奋的时刻;您准是在展望,展望国共再次合作的未来……——致孙中山先生塑像
  您那不朽的头颅倔强地昂起,浓密的双眉冷峻地横在有棱有角的额头。任凭风风雨雨,您有的总是刚毅地望着前方。当年,多少人攻击您一有明枪,也有暗箭,您都“横眉冷对”,无所畏惧。如今,虽然总有几只蚊虫在您耳边哼哼,可这,又算得了什么?!您背倚巨石,那么自信,那么坚定。
  您回来了,回到故乡来了。您脱下外衣,挽在手上一啊,准是故乡那充满泥土芬芳的风,吹得您浑身暖洋洋!您回来了,回到故乡来了。这阔别多年的故乡,变得更加秀丽;您倾心建置的集美学校,变得更加壮观。您戴上眼镜——啊,准是要把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看个够!您回来了,回到故乡来了。您左腿向前跨,正准备继续向前走,因为您知道,在您身后,紧跟着一大批爱国侨胞……一致陈嘉庚先生塑像
  背衬着古榕翠竹,您,安详地伫立在宁静的毓园里。您带着微笑,亲切地望着园中的花草,就像慈祥的老奶奶抚爱自己的小孙孙。您一定是刚成功地做了一个手术吧??您,白大褂还挽着袖子,两只手似乎随意地搭在一起。双手条条青筋绽出。手啊,您这双平凡而又神奇的手,挽救了多少母亲的生命,把多少孩子接到了这美丽的世界上!您微笑着,那么甜美,那么慈祥。在您的面前,绿草茵茵,花儿竞艳……——致林巧稚大夫塑像
  一尊高大的塑像安详地稳坐在楼中央,体态庄丽,神情温婉;脉脉含情的双眼仿佛穿过楼窗向人类的未来展望,嘴角上那永恒的微笑,仿佛是为人民过上了美满幸福生活而感到高兴。他就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这座佛像身高33米多,仰起脑袋才能看到他的眉目。其雕塑艺术极为精妙,令人赞叹不已。
  壁画上面到处都有优美的舞蹈形象。那数不尽的小飞天,千姿百态: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怀抱乐器,飞翔在天上散花、奏乐。有的在空中嬉逐,作平驰、斜趋、仰升或降,仿佛要离开画面,飘飘然来到人间……此时似乎有拍打腰鼓、弹奏琵琶的乐声在我的耳边萦绕,犹如置身于艺术空前繁荣和兴盛的唐宋时代。
  一块青黑色的石碑,上书八个苍劲的大字:“彭雪枫将军殉国处。”碑后,是彭雪枫将军的半身塑像,那眼神,仿佛还在回忆着40年前那场惊心动魂的战斗……金殿面南背北而建,整个殿体都是用产自云南东川等地的铜炼铸而成。殿的表面经过300多年香熏火烤,成为暗褐色,透着一种古老铜器所特有的淡绿,似乎有凝滞的龙吟虎啸之声蕴于其中。整个殿由殿顶、四壁及殿柱、石基、栏杆构成,修建得浑然一体。
  殿顶分两重,中间龙尾倒悬四角,有奔马、铜人,并挂有风铃。铺成殿顶的数千片铜瓦,铸造得一般大小,厚薄均匀,连接得更加天衣无缝。铜殿看似椽榫结构,架接极巧,反映了清初木结构建筑水平和冶金技术水平。壁上铸有深镂的寿字及菱形格纹,远观似透而近看实封,端庄而不失轻巧,使偌大的殿房丝毫不显笨重。殿中供奉的是被尊为“万法祖师”的真武大帝,铜塑披发跣足,法相庄严。
  殿基用莹洁雪白、苍翠如墨、丹如鹤顶的大理石、墨石、红砂石筑成,暗含三才合一之意。宽厚的殿基和殿体毫厘无间,四周雕刻石栏,上有二十四孝图石刻。石栏刻得玲珑剔透,与铜殿相配置,更增加了建筑的整体感。晓烟暮霭之中,铜殿掩映在满山苍翠的沙松之中,更显宏丽无比。轻风起时,悠悠风铃声中又仿佛有无数奔流的意象融入其中。
  该宫面宽32米,其重檐歇山式的尾顶竟多达四层,下面的三层断开,变成两翼飞出,檐角依次加宽,宛如人字形的飞雁排空,穿云而去。由下向上仰望,雕梁画栋,使人疑为天上宫阙,赞叹不己。献技楼、大观楼、福海楼位于武圣宫背面,由两个歇山式屋顶重叠形成,与武圣宫连成一气,并在屋顶紧靠飞脊处,加上一个六角攒尖屋顶,珠联璧合,妙不可言。
  方塔共有6级,高30多米。基座即第一层空心,14米见方,系青砖砌成。上部每面砌斗拱13垛,顶端出檐,琉璃瓦覆盖;二至五层,四周镶嵌琉璃浮雕。其中二层为弥勒佛、观音、地藏菩萨,以及十殿阎君、十八罗汉、护法金刚等;第三层为东方药师佛、西方毗卢佛、南方如来佛、北方成就佛,各方均饰以二十四诸天神;第四五层主要描绘释迦牟尼出家修行,出游四门,路遇赤妇,恶鹿行凶,夜梦吉祥,隔城投象,太平遇恶等神话传说故事;第六层呈八角形,各按方位饰八卦符号;最上部安金塔顶。琉璃烧制浑厚大方,人物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文峰塔位于我国七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市,原来并不叫文峰塔,因它坐落在城西的天宁寺内,原名叫“天宁寺塔”。建于五代周朝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元、明两代均整修过。到清乾隆三十七年,彰德府(安阳古称)的知府黄邦宁又重新修塔,并题为“文峰耸秀”,于是,便得名“文峰塔”。在1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文峰塔经历了数以千计的风雨的剥蚀、地震的侵袭,至今仍傲然屹立,巍峨壮观。
  文峰塔的塔身立于两米多高的圆形莲花座上,高38.65米,周长40米,八角形状,共分5层,逐层增大,呈伞状。其工程之艰巨,构思之巧妙,风格之独特,雕塑之精巧,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物。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生前曾对文峰塔的结构、形体有过高度评价。他说,文峰塔是“塔林”中的“稀有上品”。
  在塔底正面有雕塑精致的拱门,门顶雕刻着二龙戏珠的图案,塔身八角都是砖砌的8个半圆柱子,柱子上雕着盘龙、拱门和佛教艺术图案,有些佛像旁边还雕有各种动物,雕塑艺术之精美,颇得游人之称赞。这种巧夺天工的匠心,在全国各类塔中堪称一奇。你看那巨龙、佛像各具神态;或站或坐,或卧或蹲,千姿百态,活灵活现。图案构思之精美,艺术想像之丰富,都能给人以启迪。这些塑像立体倾斜,难度极大,人物、动物众多,却层次分明。经千年而无损,真可谓是个奇迹。
  木塔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唐贞观十三年、明永乐元年、清康熙二十六年都曾修茸过。清末被大风所摧而倒塌。1926年,又用砖木结构重新修建。
  木塔是张掖城内五行(金、木、水、火、土)塔之一。塔高32.8米,在张掖城内众多的建筑中独占鳌头。木塔分为9层8面,每层有8个角,角上分别有木刻的龙头,下面挂着风铃。每当微风拂过,铃声四起,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塔从下至上逐渐缩小,呈底大顶小的建筑式样。每当夕阳落山时,万道霞光将宝塔点缀得金光灿灿,分外迷人。木塔主体为木质结构,内壁为砖砌。塔底周围有一个用沙岩砌成的平台。平台上有石凳,周围有栏杆。平台下端还有许多石雕龙头,用于排水。
  木塔入口有4扇门,门楣上有嵌砖雕刻成的匾额。第一层东为“登极乐天”,西为“入三摩地”;第二层东为“西天正觉”,西为“宝代金绳”。塔的每层都有楼梯、门窗,游人可以顺着楼梯攀到木塔顶层。在塔顶上极目远眺,古城张掖全貌尽收眼底。
  佛塔自西汉末年随同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后,就与中国的建筑特色融为一体,海宝塔正是在多层楼阁上叠有一个缩小了的印度式塔模。
  塔底边长约10米,塔高54米,由台基、塔座、塔身、塔顶组成,共9层11级。塔基高大,塔座四周以砖砌栏墙。正面设门,门前上置券棚一间,起翘很高,玲珑俏美,与塔身出轩部分上下呼应,具有优美的装饰效果。塔身每层中间都是出轩部分,且四面都有相同的拱形洞门,而其位置正好高出两侧壁面的拱形壁龛和檐口,这种奇妙的构型使出轩所产生的透视感更为强烈。塔身9层加了一层塔檐,形成内为9层外看10层的特殊结构,使塔身上部更为精巧典雅。
  最妙的是塔上每层四角都悬挂着一个小巧的风铎,微风吹过,铮然有声,似奏神曲。
  塔内有木梯可盘旋达顶,各层均有四个“亞”字形状的券门,扩大了塔内采光通风面。
  塔顶在顶层檐口之上,是一个形体庞大的桃形四角攒尖绿顶。抬头望去,如在云霄,格外壮观。“古塔凌霄”是宁夏八景之一。
  那岩壁上洞里露出的木板,就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人间罕见的船棺。相传在秦始皇时,魏王子骞等十三仙人,在幔亭峰举行盛大宴会,招待下界乡人。后来他们的遗骸装于船中,藏到幔亭峰附近的飞仙台,故名船棺。
  大殿正中是身披紫袍金甲,头戴红缨帅盔的岳飞坐像。只见他双目圆睁,正视前方,一手握拳,一手按剑。既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英雄气,也不乏潇洒自若,器宇轩昂的儒将风度,塑像造型逼真,神态生动,犹如当年的岳飞重现于我们面前,使人肃然起敬。坐像上方,有一巨大匾额,上写“还我河山”四个大字,笔力雄健,气势磅礴。
  进入墓道,墓道两侧有六石俑、二石马、石虎、石羊,象征死者生前仪卫。墓台周围建筑钩栏,一缕青烟正自香台袅袅上升。岳飞墓前竖立“宋岳鄂王墓”的墓碑,左侧附岳云墓,墓碑上刻有“宋继忠侯岳云墓”七字。高高的坟墓上覆盖着常绿的青草,两旁劲松巍然挺立,拔地参天。多么幸运的树呵,你们跟群山一起日夜守护着、陪伴着英雄在地下长眠,真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雍和宫是北京最大的一座喇嘛寺。除了由一座巨型影壁跟东、西、北三座硫璃牌楼组成的前庭和长长的林荫道之外,从南宫门直到最北端的阿嘉仓,一共三门、五殿、六进庭院,构成了一个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群。从昭泰门起,所有楼堂殿堂,门上高悬着的匾额,都是用汉、满、蒙、藏四种民族文字题写的。我那次游览,正遇上一位老年的导游员,给一群海外侨胞做讲解。他说,如果仔细看上去,那一幢幢殿堂的廓柱门檐,都汇合着不同民族的建筑特点。就以法轮殿做例子吧,从大轮廓上看,是汉族庙堂建筑的样子;但是,再看那脊上的五座镏金塔形宝顶,又吸收了蒙古包上的天窗式样,结合得那么谐调,那么统一。后来,那位老人在大佛阁里讲的那尊大佛的来历,就更加吸引人了。说的是,在清代乾隆年间,西藏地区的一个藏王发动了叛乱。当时的达赖喇嘛,派人飞马向中央政权求援。乾隆皇帝应他的要求,发大军入藏,支援地方武装,平定了叛乱。达赖为了表示对朝廷的谢意,又知道乾隆信奉佛教,进贡了一棵巨株白檀香树,雕成了这尊万达拉佛,佛身高18米,地下埋8米,总高26米,直径8米。当时,是先立佛后,后建佛阁的。站在大佛的脚边,我抬头刚要看看它,头上戴着的草帽儿却差点儿落了地。一时间,我觉得这里的每座建设、每件文物,都体现了自古以来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灿烂,我国古代民族的亲密团结……我仰头去望那纪念碑,不禁微微有些惊异。在我的印象中,纪念碑似乎永远都是一个石做的巨大的四棱柱,上面写着纪念的文字。而眼前呢,它显然不是一个柱体,然而它究竟是什么呢?我对着纪念碑观看起来,发现它是两张扬起的船帆,在柔和的春光里,呈现出典雅的乳白色。两张船帆的上部,一个大大的圆形纪念章将它们连结起来。纪念章塑造了一个持枪正在冲锋的战士上半身的形象。他侧对着我们,身体前倾着,眼睛注视着前方。战士的身后又是那有象征意义的船帆。纪念碑座上还写着“渡江胜利纪念碑”,是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的手迹——多么新颖别致的纪念碑!
  进入布达拉宫,首先跃入眼帘的是金碧辉煌的壁画。从壁画中,既可以体味生动有趣的佛教传说,也可以观赏西藏独特的地貌风物,以及当年修建布达拉宫的真实情景;还可以看到反映西藏人民文化生活的生动场面,人物形象也刻画得生动逼真传神:他们有的闭自养神,泰然自若,像要养精蓄锐再斩妖魔;有的身居天界,俯视人间,像要恩泽于世人;有的两眼充满着杀气,手执利器,像要干戈相见摧垮邪恶势力……再往深处,雕梁画栋,精美无比,皆以龙、凤、狮、虎为题材,表现出吉祥勇猛的主题。每一笔每一划都勾出了布达拉宫的筋脉。站在布拉宫的最高处,整个拉萨尽收眼底,使人产生登之而小天下的感觉。
  古老而辉煌的布达拉宫屹立于西藏首府拉萨市中心,突起在红山之上,为圣城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多少年来,它一直是西藏民族智慧、精神和力量的象征,凝聚着民族的心灵,吸引着海内外游人。
  信步走下高高的台阶,首先来到“音乐喷泉”。走近一看,但见池中一泓碧波,池上有几十尊铜铸的雕像,它们栩栩如生,而又形态各异。其中既有满脸胡须、托腮沉思的老翁,又有体魄强健、随时待命出击的士兵,也不乏体态婀娜多姿的少女。而在池中央则是那位童话中的美人鱼,手持花瓶,高举空中……正当我欣赏这美丽的雕像时,只听见周围乐声四起。此时,美人鱼手中高举的花瓶首先喷出一股两米多高的水柱。接着,水柱便不断从池中冒出来。这一根根水柱就好像被一名无形的指挥家指挥着,和着音乐的节拍,时而跌宕起伏,时而左右扭摆。这些水柱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美丽而变幻不定的图案,再看水中那依然挺立的雕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站在夫子庙门前,只见一排绿树亲热地向我招手。一对高大的石狮子歪着头,睁大圆眼怒视着随风摇曳的树木,仿佛很为它们的“轻狂”恼火了。瞧它们,甚至举起一只爪子,想扑过去呢!
  *当庙蓦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时,不禁诧异了,因为比我想像的还要壮观。庙门前上方有块匾,上面写着三个有力的大字大成殿”。四角高高翘起,优美得像四只展翅欲飞的燕子。金顶、红门,这古色古香的格调,使我油然而生一股庄重之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