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西藏游记(六)——山南及日喀则印象

 tony_luck 2016-07-14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这里没有如织的游人,但却有数以千万计的朝圣者慕名来此,更有信徒们不远万里来此冥想,以此来寻找对于来世的灵感;这里不是旅游秘籍上推荐的旅游胜地,但它却是神奇且神秘的藏民族的诞生之地,传说中,神猴同罗刹女就是在此结 合而繁衍出了雪域高原上的世代居民。来到这里,那些散布在神山、圣湖之间的西藏第一宫、第一殿、第一寺和聂赤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名字在时刻提醒着你:这里,是藏文化的滥觞之地,是西藏的灵魂所在。这里,就是山南,藏地文明的起源、吐蕃王朝的故乡。 西藏给人的感觉是美丽的,神秘神圣的,去西藏旅游都会去寺庙朝拜,一定不可错过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 来西藏的最后几天,我们五位花样姐姐从拉萨出发,先到山南朝拜了桑耶寺与雍布拉康,而后又来到的后藏地区的中心——日喀则,朝拜了辉宏无比的扎布伦寺。我们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藏民们虔诚的朝拜,感受到的都是那份力量和安然。那些长明的酥油灯,逼真的坐像,精美的壁画,传奇的故事,无数的寺院为我们与前人架起了一座跨越空间的桥梁。

桑耶寺又名存想寺、无边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那时的赞普赤松德赞笃信佛教,他将印度的两位佛教大师寂护和莲花生迎请至西藏弘扬佛法,并决定为他们修建一座寺院。这就是今天的桑耶寺,它是西藏第一座寺院。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因此桑耶寺也被称作三样寺。据传说在初建时,赤松德赞急于想知道建成后的景象,于是莲花生大师就从掌中变出了寺院的幻象,赤松德赞看后不禁惊呼“桑耶”(意为“出乎意料”、“不可想象”),后来就把这一声惊语作为了寺名,于是该寺也就因国王一声惊语而被命名为桑耶寺

桑耶寺相比在拉萨的大、小昭寺至少要晚几十年,那么又何以被称为西藏第一座寺庙呢?这是因为所谓寺庙,指“佛、法、僧”三宝俱全的佛教场所,在此之前兴建的佛像供奉场所,都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僧人。桑耶寺建成后由寂护大师亲自剃度的贵族“七觉士”,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批僧人,因此,桑耶寺也成为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在藏传佛教界拥有崇高的地位。

我喜欢桑耶寺的古朴与静谧,古老而更有韵味,而且它是密宗大师莲花生所建,这令她添了一种神秘的气质。

因为拍不到全景图,这是网上下载的全景图片,能真实地展现了这座依山而立的寺院,层次错落,规模宏大,犹如镶嵌在大山深处的一颗佛珠,神秘而瑰丽。桑耶寺寺院布局非常大气,有点像佛教密宗的“坛城”,建筑群主要包括金大殿、四方四大殿和八小殿、主殿旁边有日、月二殿和红、白、绿、黑四塔。金大殿高大雄伟、样式别致,三层分别为藏式、汉式和印式风格,里面有许多的壁画和佛像、精美得超乎想象!

桑耶寺建筑规模宏大,大小殿塔鳞次栉比,其中以金碧辉煌的'乌孜'大殿为主体,代表释迦牟尼出生、成佛、讲法、捏盘的红、白、绿、黑四塔和代表佛教中四大洲、八小洲的十二座神殿为辅体,组成一个宏大而完整的建筑群,总面积约25000平方米。

桑耶寺的底层为藏式结构,中层为汉式结构,顶层为印式风格,因此,又有人称桑耶寺为“三样寺”

回廊中的转经桶

各层的壁画和塑像也都按照各自的方式进行绘画和雕塑。这种融藏、汉、印合壁的建筑格调,在建筑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大殿内壁画内容十分丰富,题材广泛,题材除其它寺庙常见者外,还有“西藏史画”、“桑耶史画”、“莲花生传”、“舞蹈杂技”等等,其中“西藏史画”自远古传说的罗萨女与神猴成婚,繁衍西藏最早人类画起,直至九世达赖喇嘛的业绩。整个画面长达92米,被誉为西藏史记,在古今中外壁画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无数的壁画不是在沉睡,而是在空气中,在人们虔诚的朝拜目光中轻舞。在壁画上记载历史、留住历史、再现历史、是别出心裁的决定,是巧妙绝伦的实施,到如今桑耶寺已是无可媲美的建筑奇迹,不可替代的精神栖居之所。但殿内是不允许拍摄的,所以只有亲历才能感受这份罕见与震撼。

目前主殿的壁画还保存完好,那里记录了很多佛经故事和佛教传入的历史故事,主殿外的那些院子里内墙上的壁画,因为经费缺乏,正在时光荏苒中渐渐褪去,有点令人惋惜。

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在别的寺庙只有白塔,但是在桑耶寺主殿四周有红、白、绿、黑不同颜色的塔,而且塔也是印度风格,顶部绘有天眼。据说四种颜色是代表寂静、自在、广大和愤怒,以镇伏一切凶神魔刹,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而且在塔周围遍架金刚杵,形成1028座小塔,象征佛法坚不可摧,其构思,独一无二!

西南角为红塔,名法轮塔,乃大菩提风格,塔身镶饰千朵莲花。塔身用砖、石砌成。形方而实圆,状如覆钟。腰部以上呈环状纹,上部为覆钵形的塔腹,宝刹与黑塔的一样。相轮分为两级,上七环,下九环。塔身为土红色。东南角为白塔,名大菩提塔,乃声闻塔,以千佛相饰,塔周饰以八雄狮。在塔基四周的方形围墙上,立有小塔一百零八座。塔身方形,至腰部以上逐层收缩如阶梯。上有覆钵形的塔腹、钵形扁平而宽大,无龛门。有相轮十七环而不分级。塔身全为白色。东北角为绿塔,名天降塔,乃如来塔,以十六门殿为塔饰。呈四方多角形,基层甚高,需沿数级台阶才能上到第二层。这层塔的四面各有龛室三间,内有塑像;第二层每面的龛室里,也有塑像;第三层为覆钵 形塔身,上置相轮宝刹。刹身甚高,相轮分为三级。第一级有相轮九环,第二级为七环,第三级为五环。伞盖上承宝瓶、宝珠。塔身为绿色琉璃砖砌成,显得坚实而 精美。黑塔在大殿西北角,名涅槃塔,乃佛陀风格,以诸如来灵塔为严饰。身如覆锅,三层。第二级有相轮七环,上层为瓶盖、宝珠。塔身为条砖砌成,全为黑色。

在整个“铁围山”环绕寺院的院墙上,建有十万佛塔

三根高耸入天的经幡柱,旁边煨桑炉桑烟冉冉升起,弥漫在空气中的都是佛教的纯粹与无限虔诚。

在这个离天最近的地方,蓝天与白云低得几乎能触手可及。天空蓝的如痴如醉,白云镶嵌在蓝蓝的天空,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展现在眼前。走出桑耶寺,抬头望见远处天空上的白云在蓝天里恣意地绽放,美的让我窒息!

桑耶寺藏文是“超乎想象”的意思,我喜欢这个翻译。美好的事物会萌生很多赞誉,针对桑耶寺,我只觉得一句话甚为贴切:“此寺系一难以想象之建筑,此世界无以伦比之寺院。”沐浴在阳光下的桑耶寺精致而宁静,各种颜色的纵横交叉,冲破了一贯的视觉常规,让你领略藏传佛教的纯粹,同时带来你无法逃避的心灵震撼!

雍布拉康,藏语意为“母子宫”,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也是西藏最早的建筑之一,位于山南地区泽当镇东南,高耸于雅砻河东岸扎西次日山顶。相传是雍仲本教徒于公元前2世纪为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建造,后来成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宫,五世达赖时改为黄教寺院。

寺的规模很小,但耸峙山头,居高临下,十分壮观。雍布拉康先期作为王室宫殿,直到五世达赖喇嘛来此居住过以后,开始改做庙堂。每年均有数十万追逐雪山阳光和藏源文化的人到此探源,当地信众也从四面八方穿过冰川河流朝圣而来。信众们身背酥油花朵,千里迢迢,陆续在通往雍布拉康的山道上来来去去。

雍布拉康分为两部分,前部为一幢三层楼房,后部是一座高约30米的碉房雄踞山巅。前部一进门是门庭,庭外有带檐小平台,往里是宽大的殿堂,主要供奉三世佛像及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像。二楼前半部为三面环绕矮墙的平台,后部是带天井的回廊和大殿,殿高2米左右,里面供奉着强巴佛、宗喀巴、莲花生、文殊菩萨等;还有一间专供历世达赖喇嘛来此礼佛时的卧室;三层后部是廊院,可通向碉楼。碉楼的上层,四壁绘满了色彩绚丽的壁画。整个建筑墙体为纯石结构,坚实耐久,宫顶系上木架构。整个建筑居高临下俯视四周,依山长守、托壁善攻。一条石阶从平川重叠而上,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势,是古代典型的城堡建筑模式,也是王权至高无上的体现。

雍布拉康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宫殿内的壁画上生动地描绘了西藏的第一位国王,第一座建筑,第一块耕地的历史故事。 公元5世纪,藏王托托念赞时期,传说一本佛经从天而降,正好跌在雍布拉康宫顶,当时无人能识。有圣人断言,到了公元7-8世纪就有人能解读此书。所以这本书被很好地保留在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海拔3700多米,要徒步完成扎西次日山的攀爬,对于像我这样的内陆人会是十分艰难的。所以,我们选择了骑马上山。我坐在马背上,马蹄翻飞的尘土里纷扬着畜粪的气息,把扬起的沙尘吹向了轻蓝的天空。举头仰望,只见这座山巅矗立的千年皇宫虽然没有吐蕃王朝鼎盛时所建的布达拉宫雄壮,但因为扎西次日山比红山更为高大,所以我只能采取更加仰望的视角,去观赏这座蓝天之下的藏地第一皇宫。

一位藏族阿姐站在西藏第一座煨桑炉前,忙碌地将一束束松枝放进桑烟扶摇的炉膛内。

走出殿外,着迷于白塔之上的金黄塔尖,惊讶于窗台前和平台上的僧人们所种的各式花卉。也许这就是他们最朴素也最原始的生活与情趣吧。

金黄色的塔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闪烁着耀目的光芒,传播着佛法的神圣光辉。

俯望山下就是美丽富庶的雅砻河谷,树木临风,良田万顷。满眼葱绿的大片农田配上在蓝色天幕中自由散布的白云,似乎是在争奇斗艳,又似乎是在互相衬托。感觉雍布拉康护佑下的土地是那么的美丽。

沿着盘山路走到山脚,听着风吹着经幡呼啦啦地作响,回望已在山顶的雍布拉康和来时的盘山步道,一种崇敬油然而生。

美女们站在这通往雍布拉康的台阶上,回味着一段尘封的藏地历史的历程,随着身边的景致从现代走向了历史,从平实走向了神圣。

我相信,行走了千年的脚步永不会停歇,转动了千年的经筒永不会停止,因为信仰永不会消失;我相信,扎西次日山上的白塔会永远闪亮,雅砻河谷的田野会永远美丽,因为信仰会永远存在;我相信,这见证了雪域高原两千多年文明与历史的藏地第一皇宫雍布拉康会永远矗立在高山之巅,因为永不消失的信仰在祝福着它,更因为它早已矗立在了每一位拥有藏地信仰的人们心中。

日喀则是西藏第二大的城市,海拔3900米。“日喀则”藏语称“昔喀孜”,又称“昔卡桑珠孜”,意为“土质最好的庄园”。韩红曾唱过一首歌“家乡”——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阿妈拉说牛羊满山坡,那是因为菩萨保佑的。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美丽河水泛清波,雄鹰在这里展翅飞过,留下那段动人的歌…… 瓦蓝的天宇,辽阔的草原,游动的羊群,棉絮般雪白的云彩,正是对日喀则的生动描绘。日喀则的日照时数比号称“日光城”的拉萨更长。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外,曰喀则更拥有享有盛名的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白居寺、夏鲁寺等众多的寺庙,在日喀则可以领略到西藏宗教往日众多教派的辉煌。人们来到日喀则一定会去朝拜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四世之后历代班禅驻锡之地。年复一年,扎什伦布寺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历经近五个多世纪风雨,依然以它恢宏的气势,绚丽的色彩、神圣而庄严的殿宇耸立于日喀则市西面的尼玛山上。

什伦布寺,是由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根敦珠巴(一世达赖)修建并取名的。藏语里“扎什伦布”的含义是“须弥福寿”,因此,扎什伦布寺也称“吉祥须弥寺”,位于日喀则市城西,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西藏的四大寺院之一。它与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塔尔寺、拉卜楞寺一同被称为格鲁派六大寺院。扎什伦布寺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周围筑有宫墙,宫墙沿山势而建,周长3000多米。寺内有经堂57间,房屋3600间,整个寺院依山坡而筑,殿宇依次递接,疏密均衡,和谐对称。1961年3月4日,扎什伦布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扎什伦布寺内主要有措钦大殿、甲纳拉康、强巴佛殿、扎什南捷、曲康夏、释颂南捷等建筑。

寺内最主要的殿堂有三座,也就是远处可见的三座金顶所在,它们分别是供奉世界最高强巴佛的强巴佛殿,“扎什南捷”——五世班禅至九世班禅的合葬灵塔殿,以及“释颂南捷”——十世班禅大师的灵塔殿。藏语“释颂南捷”的意思是天堂、人间、地下三界圣者的灵塔。

行走在寺院内,前往强巴佛殿,抬头都是高耸的殿墙和金色的经幢

强巴佛殿,是寺内最宏伟的建筑,它是一个五层藏式建筑,分为莲花宝座殿、腰部殿、胸部殿、面部殿和冠部殿。殿内供奉世界最大的强巴铜佛像(强巴佛也称未来佛,又称弥勒佛,在藏传佛教中,强巴佛是掌管未来的未来佛,所以很受信徒的重视)。30多米高的殿堂建于1461年,一尊世界最大的镏金青铜强巴佛坐像占据了大殿内2/3,佛像高22米,连同莲花基座达到26米多,在逼仄的空间内你必须高高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强巴佛的尊容,无形中让人们在“佛”前感到自身的渺小和卑微。整座佛像镶嵌着30多颗钻石及近2000颗珍珠、琥珀、绿松石、天珠等珠宝,共用9年时间方才完成。强巴佛面容端庄、祥蔼、生动,佛像前酥油灯层层环绕,两边分别摆放着青稞等“吉祥八宝”,四周墙壁的红色背景上绘制了上千尊强巴佛金粉画像,每一尊神态姿势各不相同,反映了藏民族画工的高超技艺以及对佛的无限虔诚。在西藏所有佛殿内都不充许拍照的,其实出于对佛的敬仰与虔诚也不应该拍照的,所以我只是在佛殿外留个影。

十世班禅灵塔殿名为释颂南捷,意为天堂、人间、地下三界圣者的灵塔殿。大殿金顶和大昭寺的大殿金顶统一造型,在汉地重檐歇山顶的基础上,融合鎏金铜瓦、中脊三个金瑞、胜利幢、降红色的玛草等藏式元素,形成西藏古代宗教建筑风格,显得高大巍峨,金碧辉煌。为了表彰大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佛教、热爱本民族的伟大业绩,超出了历代班禅灵塔永白银包裹的传统,十世班禅的灵塔以金皮包裹。殿内栋梁都刻满了各种彩雕纹饰,仅两扇大门的雕刻,就耗费黄金1.5公斤。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投资最多、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灵塔。

走进醉美的扎什伦布寺,感受佛法的光辉与神圣

在扎什伦布寺,最值得人们去做的事是转经,顺时针方向绕寺一周,转遍那上千个经筒,寓意着一个个生命的轮转,山风吹荡着往事,诉说着命运的兴替。

高大的白塔下,闪耀的转经筒前,红白两色的院墙间,朝圣的人群络绎不绝,虔诚的身影随处可见。

他们缓慢前行的脚步之上是无比坚定的眼神和无比虔诚的向往

措钦大殿位于扎什伦布寺中心,是扎什伦布寺的主殿,是寺庙举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整个寺院中最大的建筑物。殿堂叠耸,金碧辉煌。它是一个庞大的复合式建筑,大经堂可容纳2000个喇嘛祷诵经文,经堂中央是班禅的宝座,经堂后面的三间佛殿,释迦牟尼殿居中,东侧是度母殿,西侧为强巴殿。大殿中央供奉有班禅大师的宝座。经堂上悬挂着近百幅唐卡,大经堂四周墙上还有许多古老壁画,绘着宗喀巴师徒三尊及历代祖师、大论师的画像,以及四大天王、各种飞天护法和释迦牟尼参禅图。措钦大殿门外是寺院的讲经场,是由回廊围成的院落。过去班禅大师经常在这里向全寺僧人讲经布道。庭院中间竖立着一个巨大的经幡,四周的墙上绘有几千尊佛像,细细看去,无一雷同。

扎什伦布寺是一种灵魂超度的极富宗教意义的理性世界,此时,我双手合十,感觉心的飞翔,心灵的高度,心境的天地开阔。

在高墙殿角中穿行,远处眺望,楼台醒目,殿堂叠耸,金碧辉煌,宏观而壮美。进寺观看,香炉紫烟升腾,贡台灯火闪烁,众佛尊容各异,形态十分逼真。大殿里,僧侣诵经井然;佛像前,信徒顶礼膜拜。

此时,静静地坐在佛殿的台阶上,心中充满着对于扎什伦布寺的无比崇敬。

在西藏,红白两色的墙和窗子,以及红色、白色的幔帐是引领西藏庙宇颜色的潮流。红与白成为西藏寺庙或者建筑的主要色调并非是偶然的巧合。藏族食用的酥油和牛奶是白颜色的,同时食用的牛羊肉则是红色的,庆贺时用红色为主的牛羊红宴,而献给尊贵的客人则是洁白的哈达……所以,红色与白色在西藏已经成为具有独特象征意义的颜色。无论你是否喜欢,那红白相间的院落间金黄色的金顶总会让你感到炫目。而山坡之上满眼的经幡写满了信徒们对于扎什伦布寺的崇敬。

寺内金顶红墙的高大建筑群雄伟、深厚、壮观。

矗立在扎什伦布寺北面的尼玛山腰上的展佛台,高32米、底长42米,是寺院的最高建筑物,也是日喀则城里最高的建筑物。每年的五月十四日展示过去佛无量光佛的巨像,十五日展示现在佛释迦牟尼的巨像,十六日展示未来佛弥勒强巴的巨像。这些彩缎堆绣的佛像面幅甚至达到900平方米,又高挂在展佛台上,因而显得特别威武壮观,几乎整个日喀则市区和年楚河平原都能瞻仰到佛的容光。可惜我们去的时间没赶上这个盛大的节日。

扎什伦布寺的壁画也很有特色,其形式变化万千,色彩鲜艳夺目,用笔细腻工谨,是佛教艺术的又一杰作。佛殿墙上的一幅表示吉祥的壁画:大象身上坐着猴子,猴子头上坐着只兔子,兔子头上有只鸟。

酥油灯谜一般的光亮,藏香谜一般的诱惑,诵经者谜一般的声调,转经的藏族人谜一般的身影,这一切是多么诱人。

历史上,西藏可以分为以拉萨为中心的前藏地区和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地区。如果说八廓街的千年转经路所环绕的大昭寺是圣城拉萨的灵魂,那么位于后藏第一大城市日喀则市中心的扎什伦布寺就应该算是后藏地区的心脏了。

寺院还有四个扎仓院(经学院),寺院里生活着800多个喇嘛。若从扎仓院旁经过时,经常会听到里面传来了做法事时特有的威严低沉的长号声、鼓钵敲打声以及“嗡嗡”整齐的诵经声,让人感觉到佛教的气场,冥生梵念。

回望寺庙金顶辉煌、灵塔林立,青灯荧荧、梵呗不绝,此地有扎什伦布寺,对后藏民生真是“须弥福寿”功德无量。

多少年来,就在这七十万平方米的扎什伦布寺院,不仅有五世至九世班禅的灵塔祀殿,还以十世班禅大师的金制灵塔祀殿和世界上最大的镀金强巴铜像等大量珍贵文物铸造的藏传佛教色彩,用一种对宗教的虔诚和敬畏,维护着这里的高洁与神圣。这是厚重而特殊的历史文化积淀,是朝圣者福祉的家园,是他们的象征符号和精神靠山。扎什伦布寺,一生“只若”如初见……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那就是美丽的青藏高原。二天多的时间里,我们与山南和日喀则匆匆会面,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藏民们虔诚的朝拜。他们双手合十,五体投地,他们转动经筒口中默念经文,我们虽听不懂,却能感受到那份力量和虔诚。西藏总是有走不完的寺院,说不完的故事,在西藏这些天,我们享受了一场盛大的佛教盛宴。 西藏既神奇美丽,又博大精深。她是一部穷我几生几世也不可能读完、读懂的大书。何况来也勿勿,去也勿勿,寥寥数日,走马观花,我能领略多少这里的万种风情,我能探寻多少这里的千年奥秘呢?我只能知道这里的山最高,水最美,天最蓝;我只能知道这里的人民最纯朴,这里的土地最神奇,我还知道这里蕴藏着许许多多我无法知道的神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