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向春阁 2014-03-07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上一篇博文展示了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二层的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一展厅),本篇接着继续展示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二展厅)。此展厅主要展示商、周时期的金文,金文指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值得注意的是,此展厅有青铜器伯梁其盨一件、太师虘簋一件、善夫吉夫鬲二件、善夫吉夫酃三件、环带纹铜壶一件,这八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为镇馆之宝。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1: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二展厅)标牌。非常醒目,从第一展厅刚一出来,即可看到,便于游览参观。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2:商代金文。最主要的特点是“字数少”,想必一方面由于主要文字刻于甲骨,另一方面技术也不成熟。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3:司母戊鼎(复制品)。目前为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青铜器,出土于安阳,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处为按1:1复制。对于此鼎名称有所争议,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称“后母戊鼎”,然中学历史教材仍为“司母戊鼎”。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4:戍嗣子鼎。商代发现青铜器铭文最多的一件,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安阳市后冈墓,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5:鼓寝盘。盘底有“鼓寝”二字,即上图拓片部分。此文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村,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6:铜簋。簋:(gui)是中国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出土于安阳,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此处应为复制品,但未标明。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7:亚鱼鼎。铭文:“壬申,王赐亞鱼贝,用乍(作)兄癸尊,才(在)六月,隹王七祀,翌日。”该鼎1984年出土于安阳,这是第一件正式考古发掘所得有纪年铭文的商代铜鼎。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7:亚长钺。钺为商代军权的象征。出土于安阳,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此处为复制品。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8:发掘“妇好墓”的场景。妇好,为武丁妻子之一。1976年发掘此墓葬,出土随葬品1928件,其中青铜器468件,有铭文者近200件。目前“妇好墓”为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9:息鼎。图10:爰鼎。上述两件商代青铜器均为本省调拨,第一件为信阳市文物管理局调拨,第二件为安阳市博物馆调拨。分别刻有“息”、“爰”。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10:制作青铜器的场景。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11:西周金文。西周金文涉及领域广泛,文字较多。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12:三年卫盉。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周原地区的董家村,该器盖内有铭文132个字,现藏于岐山县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13:善夫吉父酃。此件为真品,国家文物局调拨。善夫吉父酃(líng)共2件,每件通高37.6厘米,口径15.2厘米,腹深30.4厘米。盖榫和口内壁各有铭文15字,对研究西周历史及“善夫吉父”家族有重要意义。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14:伯梁其盨。此件为真品,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国家文物局调拨。高19.5厘米,腹深10厘米,盨是古代食器。长方形的伯梁其盨,两端有兽首耳,圆足正背面有壶门形缺,盖上有四个云朵形扉;盨盖内和器内铸有铭文:“白(伯)梁其作旅盨,用享用孝,用眉寿多福,畯臣天子万年唯极,子子孙孙永宝用”。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15:环带纹铜壶。此为真品,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任家村,国家文物局调拨本馆。共1件,高54.5厘米,口径17厘米,腹深41.6厘米。壶形制,纹饰属西周晚期典型器制,形体壮美,无铭文,保存状态好。此壶盖捉手内有卷曲鸟纹,衬云雷纹地,器身饰三层波带纹,圈足饰斜角云纹,非常规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16:毛公鼎。此鼎为铭刻文字最多的青铜器,该器内壁内壁铭文497字。毛公鼎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礼村,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现为镇馆之宝。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16:徐令尹炉盘。出土于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17:散氏盘。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18:折觥。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现藏于宝鸡青铜博物院。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19:虢季子白盤。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20:牧野之战浮雕。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21:宣王中兴。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22:西周分封制。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23:成康之治。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24:麥方鼎。出土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25:侯氏孟姬铜簋(复制)。此物为襄樊博物馆复制。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26:盠驹尊(复制)。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李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图27:盠驹尊。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李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刻有铭文105字。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28:永盂。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现藏于西安博物馆。内部可有铭文123字。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28:逨盘。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马家镇杨家村,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部可有铭文370字。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29:逨盘(复制)。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30:春秋战国时期金文。主要为颇具地方特色的金文。

图31:东周铜戈。三门峡博物馆调拨,以上所展示青铜器多为礼器、食器、酒器,此件为兵器。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32:中山王鼎。出土于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墓,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33:楚王熊章镈。出土于湖北随县,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34:王子午鼎。出土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院。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35:金文字形的演变。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36:西周时期不同铭文的“王”字。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37:春秋以后不同铭文的“王”字。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38:西周时期铭文“马”、“贝”、“首”字。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39:春秋以后铭文“马”、“贝”、“首”字。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40:铭文艺术字体——鸟虫书。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图41、图42:艺术字体——鸟虫体;越王勾践剑(刻有鸟虫书)。

    请继续关注中国文字博物馆(五):文字发展史(第三展厅)

    期待更多精彩……

 

我的更多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