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里危机源于马云的格调太低

 韩世友书局 2014-03-08

 

2013下半年全球一个重大的商业信息再一次拉开了互联网商业竞争的新时代?幕,这就是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中国各大主流媒体都在同一天的显著位置上,刊登出了马化腾教马云如何使用移动互联来实现商业购买的照片。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张照片它明的是写意pc终端将被移动互联所代替,其实是在暗喻大马已经out了,他的时代已经被在互联网商业战场上过五关斩六将一一先后击败msn360而一路胜出的马化腾所取代。也就是说,曾经风光无比,始终以互联网营销教父自居,整天到处演讲作秀,曾经让无数淘粉们如醉如痴的马云时代已经寿终正寝了,代之而来的是一直默默地用技术进步来不断挑战竞争对手制胜的马化腾时代正式登台。

其实,阿里问题早在2012年新春伊始,淘宝的诚信危机就已经浮出了水面,这场危机的最后从表面上看是马云不得不以“壮士断腕的悲情”去牺牲多年的合作友谊,让阿里集团的高管合作伙伴们退出阿里的政治舞台而告终。其实,明眼人都懂得这只不过是马云第一次借用危机事件,来达到剪除阿里舞台政治旁鹜的一场表演秀而已。

可是问题在于阿里业务的顽疾---快速的业务扩张和严重滞后的运营管理始终没有得到革命性的根治和剪除。按道理讲,阿里本应该通过此次危机事件来一个彻底的“??安整风”,迫使企业走上一套全新的运营机制和科学的轨道上去,以便让阿里集团轻装上阵,快歩前进。

可是,问题若是如此简单的话,那还需要专家学者去研究什么现代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呢?干脆都照搬马云心得直接运作企业就得了。因为阿里的内部管理问题并不会随着几场"马云心得"表演秀就会自动烟消云雾散的,阿里的根本性桎梏也并不会因马云剪除了几个政治对手就病根全无了,相反阿里集团的内部管理问题在伴随业务快速扩张的进程中越来越严重,阿里舞台恰恰成为为其竞争对手---移动互联的领军人物马化腾培育新人的集散地和试验场,这可是马云始料不及的。

首先,我们明白阿里旗下的 “二宝”(淘宝和余额宝)与传统的商业渠道相比,它只是一个全新的购买平台而已,而并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用"互联网思维"来武装和满足人性需要的全新商业形态。也就是说,我们姑且不去论陶宝和微信孰好孰坏的问题,我们单去看一看二者的发展速度就一目了然地清楚和明白了。

其次,无论是线上的平台还是线下的企业它都是人去干的,既然是人干的就势必会涉及到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的构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先不去评论阿里集团的內部管理和企业文化好与不好,我们单从马云最近的又一次心得来看一看马云对"人"的理解和用法:

        《公司请你来是做什么的》

1、请你来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

2、如果你不能发现问题或解决不了问题,你本人就是一个问题

3、你能解决多大的问题,你就坐多高的位子

3、你能解决多少问题,你就能拿多少薪水

4、让解决问题的人高升,让制造问题的人让位,让抱怨问题的人下课。

   通过这“马四条”管理心得,我们不难看出马云对人才的观点是:现实,利用,残酷,无情。这在全球都尊重知识,敬畏生命,讲究合作,注重团队的整合创造力的以人为本的大时代面前,显然是与时代主旋律背道而驰的,他不仅让中国职场的精英们噤若寒蝉,也让被马云唾弃的阿里元老们心寒生愤。

因此,在这里我们也就明白了阿里集团的员工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表面上一团和气,生龙活虎,背地里却无限怒恨和怨言了。因为在阿里你是找不到家的感觉和兄弟情谊的,因为每个人都只关心我能赚多少钱?我什么时候会被甩?因为就连一起奋斗起家的总裁和高级副总裁们都会被随时扫地出门,试问这样的组织它有归属感吗?这样的企业他有凝聚力吗?他马云一个人又靠什么来管好阿里呢?难道是靠他整天演讲那些毫无人性的"管理心得"?要知道马云这样说得越多,企业的人心就会越散,这恐怕是马云没有想到的吧?

最后,众所周知在全球企业中,无论是西方的制度管理性企业,还是东方家族式的人治性企业,只要是百年企业他们都有浓郁的"家"感觉和"情"的味道。因为任何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既然是人就会有年轻和年老的时候,就会有暴发的高涨期和蛰伏的低潮期,就会有贡献期和养育期。现在即使是在赤裸裸的资本主义国家里,也都会把企业元老们安排得妥当温馨,因为这会让在岗的年轻人看到自己的未来,从而放心大胆地去为企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相反,我们中国的企业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之所以大多短命,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恐怕与"马氏管理逻辑"有关,那就是把西方成熟社会的先进管理制度没学会,而把西方早期的残酷冷漠学了个精。把东方浓郁的人情文化没学会,却把东方不讲章法的混乱逻辑学了个透,对比这两条难道阿里集团能说他们与此毫无干系吗?否则阿里怎么会有今天的窘境和下场呢?

其实,在中国还是有独树一帜的管理典范的,那就是曾经在巨人大厦工程中倾倒了的巨人集团领袖,中国真正的经营之神史玉柱。我们知道他从巨人脑黄金跌倒再到脑白金站起,一个最让人钦佩和感动的事就是当年脑白金在江阴市场试水之前,是史玉柱当年的合作伙伴们自发起来,把自己准备用于结婚的钱凑齐了50万块钱交给史玉柱才运作起来的。

史玉柱之所以可以咸鱼翻身恐怕与其个人的人品魅力不无关系吧?可是我们什么时候听过他整天在大讲特讲那些毫无人性的"管理心得"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史玉柱真的堪称是中国的经营之神,因为他管理企业用的正好是东方的家文化(个人魅力凝聚人心)+ 西方的制度运营(机制保障企业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