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王重阳真言 令人大彻大悟》

 昵称14260012 2014-03-08

王重阳(1112年—1170年),全真道创始人,北五祖之一。北宋末咸阳大魏村人,生于地主家庭。早年为儒生,后入府学中进士,善文兼骑射。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任气好侠,不治家业。47岁时深感文武无成,愤然辞职。48岁悟道出家。金大定七年(1167)到山东布教,建全真道。收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为弟子,后称全真教七真人。大定九年十月,与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西归返归关中,次年一月殁于大梁(今开封),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庵(陕西户县祖庵镇),全真道尊为祖庵。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其所创全真道及关中、河南、河北、山东大部社会各阶层,传世著作有《重阳全真集》、《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等。

 

 

 

王重阳说:“什么是道?道就是使人觉悟的路,能够使人走上这觉悟的路而出迷途。学道必须要由浅入深,从小到大,依照次序做去,才能够见功夫。但凡初学道的人,必须先要炼其心性,炼性之道,要达到无人无我,方得入法。修炼心性既要降龙伏虎,又必须锁住心猿意马,使心意归于静定。静定能夺天地造化,能静则万虑俱消,能定则一念不萌,心内无一毫杂念障碍,空灵无一物,一尘不染,此乃道之大略。

 

 

 

“人的本性是先天就有的,发生于未有人身之前,出离于失去人身之后。这一点灵性是不生不灭之根,故而叫做灵根。这个灵根无人不有,只是凡人痴愚自昧,在红尘中迷失了本性,遂使心中妄念齐生,贪嗔随着妄念而生并入心,永失其先天本性,也就不闻大道天理了。正所谓苦海无边,何处是岸!”

 

 

 

“当今世上悟道者没有几人,行道者少得可怜。 大道无穷,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要使之贯通万化,不可偏执一端,要诚心向道,真心改过,这样才有益于身心。不诚心向道,道则不成。”

 

 

 

“修道人必须从修心开始,放下一切杂念,炼成清净之心,做到寂然不动,收心、守心、定心。要将心修得寂然不动,私欲妄念才可灭净,私欲妄念净则阳纯阴消,真仙大佛无不从此中得来,皆从消除私欲妄念上下手,这一点绝不可轻视淡忘!”

 

 

 

“这世上许多修道人,只是在事上修,或在貌上修,或在口上修,这样的修为都离真道相去甚远,与道毫不沾边。还有一些修道人,从耳目上修,从肚腹上修,从恭敬上修,他们不知道一切有为法全都不是道,并有失真道之体。还有一些旁门左道之人,有的假说自己是修炼者,有的严重浮躁而缺少镇静,有的修行心志迫切而花费力量薄弱。他们都各自有病,病在这个太轻,病在那个太重,都未自然而然地由衷去做,故乐心猿意马,顾此失彼,在此忧彼,进一寸而退一丈,丝毫未有体悟大道妙趣,而自己却不知道病情。总之,他们是人心不灭,道心不彻。人心不灭,就是没有看淡世俗,衣服恐怕不华丽,饮食恐怕不鲜美,声名恐怕不彰扬,才华恐怕不显露,银钱货物恐怕不多,田园屋宇恐怕不广,一切不能看淡而又有求福之心,时而有想安静之意,时而有贫苦之叹,时而有奢侈之思,满腔私欲,这些都是人心。真正的道心要淡有淡无,淡美淡丑,淡得淡失,淡毁淡誉,淡生淡死,能够看淡一切,此心用来修道而道可成,用来此心降魔而魔鬼自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