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

 苏迷 2014-03-09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

    说到凉茶亭,大家都会想到东山的三官堂和俞坞歇凉亭,但是渔洋山的凉亭知道的人却不多。从渔洋山北面昙花庵出来,就是山坞中的小山村渔洋里,顺着村路一直向北走,半路上左手边是上山的一条小径,现在很少有人走。两旁竹林密布,古代留下来的石砌小道蜿蜒向上。走上山坡就能看到一个方形亭子,架在岭上。四条石柱撑起一个青瓦屋顶,两旁是墙,前后是通道。亭内两边墙下还有石条长凳,供来往山道的村民休息。白墙上留有70年代的标语,绿的和黑色的文字“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加四个现代化”云云。

    2011年我走过的时候,这个山路已经没有什么人通行了,因此亭子内外杂草丛生,一派荒芜的感觉。又过了两年,渔洋里村已经完全搬迁,遗留在村里的只是些断墙残壁。再去凉亭看看,那感觉就更显得荒凉。凉亭已经开始倒塌。屋顶半边梁架倒在地上,掉在地上的砖瓦一片狼藉。只有石柱和石础还完整,几百年的凉亭既是村民们山区生活的见证,也是一个典型的吴文化实例,但却是如此命运,实在使人唏嘘。难道说非要名人学者考古发现,非要大人物认可立碑,才能保护起来吗?

    渔洋里这个山坞深处的一个小村落,四周环山,只有往北有一处太湖的水口。村民出行外人进出,要么在此乘船,要么沿着山坡湖边的小道弯弯曲曲到蒋墩集镇,再往北直到光福。据一位74岁的看山防火护林员顾坤泉回忆,过去的年月,这样的山坡小道仅仅是采药打柴的走出来的,年老体弱的村民还是怯于此行,特别是晚上村民一般并不敢走。大多数的村民都是走村西边的有凉亭的山路出行,这条山间小道成为渔洋里村民的生命通道。顾坤泉说这条山间小道叫做马岭,茶凉亭就在马岭上,翻过马岭就是满五头、山沿头直到蒋墩集镇。

    而据徐翥先的《香山小志》所载:渔洋山与圣恩寺隔湖相望的是钵盂山。“询兹山麓如驴旋磨而行,则通渔洋坞也。屋舍鳞比,桑麻鸡犬,真如武陵仙源,与外人间隔。”还说:“峰坞幽间,游者鲜至,可想见其境矣,后居民以出入不便,嘉道间别凿一径,直达渔洋坞,曰谢家岭,而于是钵盂山麓之旧路茅塞矣。明董其昌墓就在谢家岭之左。”清代徐翥先所记述的与顾坤泉所回忆的基本相同,证明苏州渔洋里小村历史上是一个与外人隔绝、道路闭塞,可比桃花源的仙境。闭塞的渔洋里解放之后合作化运动中分为两个生产队,成为了前山墅里大队的第13、14生产队。两个队总共只有30户村民,合计共有100人左右。

    据顾坤泉介绍说,村里有不少大户人家的墓地,其中知名度颇高的是董其昌的墓地,就在离开太湖边不远的桑树林,这大家一般都知道。还有郑旦墓、姚承祖墓现在已经不在了,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更有一个极大的墓地,有很高大的石人石马。当年李根源在吴郡西山访古记中也记叙过,曾经有人认为是董其昌的真墓,但村民都予以否定。顾坤泉说巨大的石人石马墓地是一位大官人家奶妈的墓地,小时候还看得到墓地石碑上的文字,后来就看不到了。还说可能是皇帝的奶妈,但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奶妈死了后没有葬在这里,所以形成了这么一个有着石人石马的空墓地。

    对于这些历史典故,村里的人都知道。如今村里的居民都被拆迁走了,很多人住进了香山花园。只是在西面观音做庙会的时候,还是聚集在庙里,我顺便访问了这些老人。一位叫做吴云珍也与顾坤泉的说法不谋而合,而且还补充说:山间的这条马岭,传说是一条蛇影,是要吃人的。村民们养了孩子常常长不大,保不住就死了,据说与这条山道有关。因为要保太平,必须改一下风水,所以村子里就把这凉茶亭从山顶搬到现在的位置。

    村民们说的马岭可能就是《香山小志》上所记载的谢家岭。山民的叙述思路往往断断续续,缺少逻辑性,而且带有某种迷信的观念在。但即使如此,从中也可以整理并确认出一些历史面貌。第一那个凉茶亭很古以来已有,只是古代在山顶。第二,那条翻山的小道村民们叫做马岭,很可能就是史志上记载的谢家岭。第三因为村民害怕孩子养不大,出于风水的原因把凉亭从山顶搬到现在看到的位置。所谓搬凉亭就是《香山小志》指“嘉道间别凿一径,直达渔洋坞”这一事。村民的这些叙述,可以与史志上的记载互相参照。从渔洋里翻过马岭之后是一个叫做满五头的小村,其村落一半为墅里管辖,一半为蒋墩管辖,但这个村落几十年前就消失了。再往东就是现在的山沿头小村,《香山小志》上称为山堠头的,这里就属于蒋墩了。

    历史就是如此的曲折离奇、晦涩难懂,但我们又不得不去了解他。因为只有懂得历史,才能更好的理解今天。

2014-02-04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董其昌文保碑后面的文字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渔洋里拆迁后的景象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马岭上茶凉亭墙上的宣传口号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拆迁后的村民住房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拆迁后留下的断墙残壁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2011年看到的茶凉亭还比较完整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2013年底看到的茶凉亭已经支离破碎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茶凉亭的屋顶倒了一半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茶凉亭下一片狼藉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留有标语的墙壁依然还在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石柱和屋梁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石础还是清代的遗构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茶凉亭的屋顶大梁倒在地上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远看茶凉亭,很快可能将消失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山林防火员老顾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渔洋里疑是皇帝奶妈的墓地上的石人石马被收藏在昙花庵里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青石翁仲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青石井圈
渔洋坞里的凉茶亭——悠游偶遇之49
大量的青石翁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