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调论

 johnney908 2014-03-10

《逆调论》按全元起本在第四卷,当前来看这一卷收录的文章多偏重于论述阴阳脉气;按王冰本在第九卷最后一篇,继前篇《热论》、《刺热论》和《评热病论》之后,继续论述以人体寒热失调为主的有关病机。

“逆”,由“辵”和“屰”组成:“辵”表示行走,也就是我们现在简化成的走之旁;“屰”表示方向,是什么方向呢?是草木向上生长的方向。列位看官,你道是为什么草木向上生长的方向就是逆向了呢,逆了什么向呢?这个嘛,这个还真是难以臆测,不过倒也不是绝对无迹可寻的。话说我明崇祯十五年岁末,清军入关在即,时值中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际,在比遥远的西牛贺洲还往西的一个自称鹦哥蓝的国家,国中有个林啃县,县西南有个毛毛村,村内的一所庄户人家出生了一个小孩。此子生不足月,身量尚小,家里为了图吉利好养活就起了个名叫牛顿,意思是比牛还牛×的人物。谁料想还果真应了天意,日后这位富农牛人还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对于家族的畜牧产业完全没有兴趣,一心格物至知做学问,直做到鹦哥蓝女皇亲自给发奖牌,破格提拔平地连升九级直截封爵晋级皇室,官拜户部尚书 [或内务府总管] 正二品的大元,实在是牛×牛到爆!如果这还不算牛,那是因为他在学术上的光芒远远超过了官场上的威风。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牛顿牛大人简直堪当近代数学、物理的开山鼻祖 [幸亏他的化学不怎么样,要不然简直就是一个牛魔王!]。所以说这位牛爵爷之所以这么牛,实非浪得虚名,关于他的火爆事迹实在是数不胜数那我就不数啦!不过时至今日能让咱们国人家喻户晓的恐怕还是牛大人对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一现象的研究成果!虽然这么说,在时间逻辑上有些颠倒,但是,对于我们理解“屰”的含义多少还是有一些帮助的,那就是在这个球上凡是与地心引力相反的方向,就称之为“屰”。

当然,以上只是“逆”的本义,在日常生活和学术讨论中,我们还赋予了这个字特殊的或者说专有的含义。比如说家里的小孩子,让他往东,他偏向西;叫他追狗,他非撵鸡,家长对于这样的混蛋气急了有时就骂他“逆子”,师傅也管这一类的学生叫“逆徒”之类的云云。很显然他们也并没有违反物理学的常规,他们违反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内经》里面时常会提到“逆从”的问题,“逆”在其中也不全都是向上的意思,关键要看“从”,“从”表示一个人跟随着另一个人,这个字强调了序列的重要性,对于方向并没有明确地规定,因此“逆”在这里也不特指向上,而是指与序列运动相反的那一个方向。

“调”,由“言”和“周”组成:“言”表示和说话、声音有关系,“周”表示密布而且均匀的意思。所以“调”的本义就是指声音的韵律和谐,如《说文》解释为:“龢(和)也”,从古汉字的结构和训诂来看,是特指笛子而言,相当于西洋的管乐器。笛子是华夏音乐文明中最古老的乐器 [不知道还有没有最最呵],其发音高低、缓促、连断、滑颤具与一身,全凭演奏者气息的调换,古人谓之“荡涤之声”,故而可和调众声。

“调”之本义在于言和调声音,所以取其和谐之意,在《内经》里面统指对脏腑经络气血的调理,如前的《四气调神大论》,就是讲述应四时以条理气血的专著。

逆调,就是人体的阴阳气血运行失去了正常的秩序,用文中的原话来讲,就是“非常”。逆调论,就是论述人体的一些异常反应的机理,或者称之为病机的一篇文章。

本论黄帝和岐伯6问6答,谈论了以下6类人体异常反应的机理:
1)人身异常发热的问题;
2)人身寒从中生的问题;
3)人体四肢发热的问题;
4)身寒得热不解的问题;
5)肉苛的问题;
6)逆气的问题;

本篇6个主题的前4个,都是围绕着人体的寒热来讨论的,因此很有可能是王老师将其编排在『热病』系列之后的主要原因。这里面有两个需要注意的事项:
1)本篇论述的寒热,并非指伤寒热病的寒热,这个在黄帝的问话中已经明确提出了,此处强调一下;
2)本篇论述的是6类异常反应的机理,或者说是病机,但是并没有提到病因的问题,为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第6类逆气的问答内容。黄帝总共问了6种情况,而岐伯仅回答了第1、3、6种,末了黄帝还赞了一句perfect!一反往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作风,点解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