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西姓氏趣谈(二)——郭、陈、高姓一家的由来

 郭氏文化馆 2014-03-10
 本帖最后由 王正举 于 2013-5-20 11:32 编辑

        三、郭姓第一批入黔
         1、胡党之狱又称为“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泉,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这是大明的祥瑞,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拉住缰绳,急得说不出话来。卫士们立即将他拿下,乱棍齐上,差点把他打死,可是他仍然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不肯退下。朱元璋这才感到事情不妙,立即返回,登上宫城,发现胡惟庸家墙道里都藏着士兵,刀枪林立。于是立即下令将胡惟庸逮捕,当天即处死。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四天前,也就是正月甲午,中丞涂节已经告胡惟庸谋反,以明太祖猜忌多疑的性格,怎么还会去胡惟庸家看所谓的祥瑞?……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馀年之久,诛杀了三万馀人,成为明初一大案,列洪武四大案之一。事后朱元璋还亲自颁布《昭示奸党录》,告诫臣下,切以胡惟庸为鉴。
    2、郭兴坐“胡惟庸案”
郭兴,字信,号敬桥,明朝总管统元帅,威震将军,巩昌侯。《汉书》中有一段从韩信嘴里说出来的话:“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说的是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剪除异姓诸侯王,大杀功臣的事,给汉高祖刘邦勾画出一副疑神疑鬼寡恩刻薄的嘴脸。尽管刘邦有不得已的苦衷,但还是遭致后人无穷的非议。如果把他与朱元璋相比,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刘邦不过是在异姓诸侯王反叛的咄咄逼人形势下的一场武装反击。而朱元璋则是在并无反叛迹象时精心策划一场又一场的大屠杀,为了显示杀戮的正确,把被杀的人一概加上“胡党”、“蓝党”的帽子。
    所谓胡蓝党案,即胡惟庸党案与蓝玉党案,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其本质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大开杀戒,把开国元勋一网打尽。开国皇帝杀功臣,一向是敏感话题。
郭兴是安徽五河县郭府乡人。青年时跟随明太祖朱元璋征战。由于作战英勇,屡建战功,不久晋升为统军元帅。洪武初年,又跟从徐达夺取中原,攻克汴梁,为朱元璋立下过汗马功劳。因此,洪武三年,他被封为巩昌侯。洪武十七年病逝,追封为陕国公。
        但是,为了进一步巩固皇权,必须削弱郭氏家族在朝廷的地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洪武十九年,朱元璋认为“胡惟庸党有通倭(北方元朝)的罪状”, 在郭兴死后六年,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因郭兴“从徐达帅轻骑直捣奉元”时,曾经接触北方元朝,欲扳倒郭兴,以强加“通倭(北方元朝)的罪状”,达到削弱外戚郭兴家族势力便顺理成章。于是就连死了的功臣巩昌侯郭兴也不放过,把郭兴追坐胡惟庸案。郭兴虽立下赫赫战功,死后也难逃朱元璋借“胡惟庸谋反案”屡兴大狱,大杀功臣的株连,《明史列传》中记载,“洪武二十三年,追坐胡惟庸党,爵除”。“胡惟庸谋反案”是朱元璋时期第一大案,株连万人。虽然丞相胡惟庸在洪武十三年被杀,但是郭兴死后还是被除掉了爵名封号。
        据考古资料记:南京大报恩寺遗址附近发现一块云龙纹饰的石碑,十分精美。在遗址现场可以见石碑立于1865创意产业园中一个正在改建的厂房内,引得众人好奇围观。据考古人员介绍,这是一块碑额,中央竖着刻了“大明敕赐陕国公神道碑”十个大字,是明代开国功臣郭兴的墓碑,“陕国公”是他死后的封号。史料记载,他的墓就葬于“金陵聚宝山”上。考古人员对石碑进行了数据测量和临时保护。“这块石碑只是墓碑的一部分,叫做碑额,也就是俗称的碑头。高75厘米,宽110厘米,厚32厘米,碑额上面刻有‘大明敕赐陕国公神道碑’十个大字。四周刻满了云龙纹饰,十分精美。”
碑额上刻写的“陕国公”是封号名称,封的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开国功臣郭兴(小郭子兴)。难道这块碑额就是当年被推翻的,古墓是否也难逃厄运?“应当只是政治上否定,不至于掘墓。”考古人员认为。
是否可以推测此次发现的碑额地点就是郭兴墓葬所在?考古人员表示:“史料记载他死时葬于金陵聚宝山(即现在中华门一带),明朝时中华门叫聚宝门,明朝聚宝山跟现在的栖霞区聚宝山没有关系。尽管现在中华门一带已经看不出是一座山,但其实在明朝时候的聚宝山范围很大。不过由于后期地貌的改变,墓葬的具体位置现在已经很难确定了。”下一步是否对碑身和龟趺以及古墓进行考古发掘,考古人员没有给出回答,只是表示这块碑额将运回朝天宫,进行妥善保护。  
    只有对古墓的进一步考古和发掘,将会获得相关的史料来佐证朱元璋如何迫害开国功臣郭兴,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