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数字化时代的移动支付

 昵称535749 2014-03-11
Colin Light

Colin Light   中国数字化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


中国数字化时代的移动支付

2014年03月10日

我们兴许终于迎来了翘首企盼的移动支付革命。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预计将在2017年增长到7,210亿美元,移动支付已经开始影响客户在网上和实体商店的购物体验。然而,移动支付并不是替代现金支付,也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支付方式。它可以通过推行针对产品的销售行为,产生更好的忠诚度计划和更准确的客户定位,从而获得更多的创收机会。

在中国,移动支付产业仍处于萌芽阶段。由于通过智能手机上网购物的普及,远程支付非常普遍。数据显示,在中国,超过75%的互联网使用是通过移动设备的。而近距离支付的发展仍处于试验阶段,各种各样的市场测试由移动运营商、银行和中国银联主导,在中国的主要城市中开展。

如同世界其他地区,中国同样面临着的移动支付行业的挑战:新SIM卡的额外成本、电信运营商的分布、在零售商和批发商中常用的近距离支付的或基于云的销售终端的投资,多机构监管环境和安全问题的复杂性。最重要的是,每个市场参与者都努力在这个新的生态系统中寻找最好的合作与竞争的模式。

当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正在成为现实的同时,可能会威胁到金融机构对支付的控制。于是,中国的金融机构面临两难的选择。对于零售银行和收单业务来说,关键的问题是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竞争者通过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比他们通过传统的支付和服务费用获利更丰。因此,移动支付的革命并未给传统的支付业务带来收益。金融机构需要打造“保卫并扩张”的战略,以保护他们目前的收入来源。

经验显示,大部分零售银行在移动平台上提供了一个应用程序,然后移植了一些在网银上已有的支付功能。这一行为往往伴随着这样的理念:“应用程序”形成了银行潜在手机钱包的核心。如此一来,移动支付就可以成为支付服务在内的一项延伸服务。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手机钱包的重点,并可能会导致在开发/部署阶段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并常常会造成毁灭性的客户体验和/或毫无使用意义的应用程序。

要取得成功,零售银行首先需要通过全数字化的渠道去重新发现顾客参与度。“简单”是在移动支付的设计和执行的各个方面的一直所要追寻的基础—这些本地银行的应用程序(特别是安卓系统在中国)需要接受响应式设计、个性化、洞察力和一个无缝的多渠道的客户视图(不管是在线、店内、还是银行)。

其次,向移动支付的转变需要一个周密的商业案例和伙伴关系战略(因为有许多隐形的成本在此移动支付的生态系统之外)、一个战略合作关系以及一份详细的执行计划。因为后台建设的工作量是巨大的,这可能会直接导致时间或成本的超支。

第三,对于这个产业来说拥有先见之明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认识并且定位将会出现在这个新兴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客户触点—否则会导致对某个单点的过分倚重,而有失偏颇。

另一方面,在传统方式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特别是面对支付宝(市场主导者),诸如八达通和中国银联支付计划等的支付中介必须通过创新来全力应对这种转变。支付巨头Visa正走在推动“卡”向“移动”转变的前沿。

同时,中国的移动运营商可能会被苏宁的例子所怂恿,从而扩展到金融服务领域(正如其他国外运营商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所做的)。

在移动运营商、支付中介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而然的协同效应,特别是当他们一同为客户提供了区别于跨业竞争者的、另一项可靠和有效的选择。每个供应商都可以带来其业务优势、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但互补的专业领域知识。我们认为,参与者之间的互相合作实际上会产生对于中国来说最好的结果,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移动支付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分化点。从而,正如我们谈到的,移动支付将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支付方式,将有机会扩展到电子优惠券、忠诚度计划、运输和票务,甚至普通客户的数字化身份验证等领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