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中“十八描”

 红瓦屋图书馆 2014-03-12

画中“十八描”

吕传彬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12日   11 版)

    十八描,是指中国人物画中衣纹的十八种线条描绘方法,在唐代以前就散见于各类书籍当中。然而到了明朝,周履靖的《夷门广牍》、汪阿玉的《珊瑚网画法》和邹德中的《绘事指蒙》才正式将历代衣服描法归类为十八种。所有描法的名称,大都依线条的形状,也就是象形的方法来命名。现择其要者简述于下:

    高古游丝描:此是最古老的工笔人物线描方法之一,相传顾恺之的画多用此法。线条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

    铁线描:相对较粗些,转折处方硬有力,类似铁丝弯曲的形态。中锋用笔。

    曹衣描:即为曹衣出水描的简称,为西域画家曹仲达所创。其画佛像衣纹下垂且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此法受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成圆弧状,讲究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

    钉头鼠尾描:清代画家任伯年最常用的线描方法。起笔顿之如钉头,运笔中间线条有粗细变化,如同兰叶,收笔尖而细。

    柳叶描:用笔两头细,中间粗。运用的是虚入虚出的笔法。相传吴道子用之。

    减笔描:指的是宋代画家马远、梁楷等作大写意用的笔法。用笔粗,一气呵成,一笔中有墨色变化。无论没骨或勾勒,用笔都简练到极致。

    行云流水描:表现软而弯转的衣纹,流畅如行云流水。

    所谓“十八描”,犹如中国画中山水的皴法,皆取之于自然的形状,加以分析归纳。其实在绘画创作中不必拘泥于哪种画法,可以自己融合数种画法,或自创新法,只要合乎自然或美学原理,都无不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