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认可健全的心灵

 海涛书屋 2014-03-12
      近期,细细品读了美国教师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对他的教育由衷地感到震撼和钦佩!雷夫的独到之处,不仅在于高屋建瓴地认识到了学生道德发展有六个阶段,而且还指出了对学生道德培育应有更高发展目标。身为教师,阅读之后,颠覆了我的某些传统观念,也拓宽了我的教育视野。他的道德的六个阶段,描绘出了做人的美丽路线图:
    第一个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不要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用信任铸就高尚的心灵。
    刚参加工作,我就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认识,要让学生害怕自己,这样才显得有老师的威严,才能说得起话,才能让学生尊重我,才能落实贯彻要求,只要他们乖乖的静坐教室,心里就得到了满足,认为这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就是成功。他们真正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没有去思考这种令他们害怕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吗?究其根源还是思想上懒惰,没有去动脑子想智慧的办法,没有想到过让学生畏惧权利,会使他们内心潜藏愤怒的暗流,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无益,还可能错误地引导学生的做事动机。被惩罚吓大的孩子,往往只会局限于对与错,得过且过。被动地去做一些事情,不会主动的积极地做事情,长此以往,做事情缺少了动力,不能养成主动做事情的习惯。可见,信任是地基,师生间没有信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第二个阶段:我想要奖赏。
    不要试图去“贿赂”学生,用行为得宜来养成学习的自觉行为。
    行为得宜是应该的,无需奖赏。雷夫说: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第二个阶段还告诉我们,以个人的功利主义为目的,以及以交换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是不能通过贿赂行为来达到目的的。我们用小红花、一支笔等激励出来的孩子,往往会忘记或忽略他最初获得成功时内心的自我愉悦和成就感,仅仅是外界的刺激来激发他当时的意愿,不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行为渴望。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教育就上了一个台阶。
    第三个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不要以“取悦”为动机,用责任让成长的自我意识觉醒。
    学生们从小在父母的暗示下,学会了取悦于人,取悦父母、取悦老师,然而我们一直以来认为取悦于人做事情,没有错,心里还美滋滋的,并赏识这样的学生。雷夫老师的道德的第三个阶段,猝然为自己过去的肤浅认识感到羞愧。没有斟酌这种理念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生活、心理,他们会厌恶工作,因为他们未来的行为不可能时时取悦于人。被人夸出来的孩子,往往会用别人的评价和眼光左右自己的人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缺少为自己而活的悲哀。
    第四个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不要因 “规则”的约束让眼光短浅,用不平庸冲破规矩的藩篱。
    规矩是人制定的,所以难免会有缺陷,它不是适合一切人的,有时反而是束缚人的枷锁。在单纯规则的框架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陷入到情与理的矛盾中或向不合理的规则屈服。这样的孩子缺少了勇气和魄力。凡是有成就的不平凡的人,多有冲破方圆的境界,不受规矩所限。教师掌握了这一点,就应灵活的运用制度,对于个性鲜明的学生可以不用规矩来约束他,他们学习能力强,基础的知识作业可以不用写。可以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有兴趣的事情。
    第五个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不要心中仅有“自己”,用关心、换位思考来纯净灵魂。
    能将心比心是我们教师极力推崇的几乎完美的道德人格。铸建高尚人格大厦,是一个慢长并坚持不懈的过程。懂事孩子会体贴人,会主动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想问题,这类学生在校大多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要求,对那些不能换位思考,心中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的人来说需要进一步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六个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内化”自己的行为和准则,构建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
    这个阶段是道德的最高阶段。这个阶段的人具有高尚的灵魂。他们的道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善于观察、体会、总结,汲取不同人身上的正能量,逐步潜移默化得来的。他们追求完美的健康的道德境界,他们在生活中有自己的原则,知道什么是善恶,什么是美丑。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幸福观,价值观。是理想的教育结果,在前五个阶段道德之上,是道德的模范。
    有人这样理解:“道德人格的大厦,永远只能在活生生的教室里。”在那里 “播种一个梦想,看着它生根发芽。点亮一盏灯,看着它摇曳发光。”那是多美好的事情啊。构建人格健全的灵魂是教育追寻的完美结果。这,就是我对《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解读,它也将成为我在今后教育实践中不断追寻的梦!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由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年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