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雷夫好榜样

 江山携手 2016-04-11
  学习雷夫好榜样

在这里,探索得到扶持,失败得到鼓励。

    在这里,信任代替了恐惧,自觉代替了纪律。

    在这里,应试教育结束统治,全面成长得到鼓励。

    在这里,可以读万卷书,可以行万里路

    在这里,学生是快乐的,他们找到了心里的家园。

在这里,老师是幸福的,他们播种这知识的春天。

颁奖词的最后一句——“学习雷夫好榜样”! 

这是杨思卓写给56号教室的颁奖词,读罢全书,不禁再度感叹“学习雷夫好榜样!”

榜样一:“ 雷夫老师会讲解500遍!”

“你提出的问题以前有没有人问过我不重要,我是否觉得疲累也不重要。我必须让孩子们看见我热切的希望他们理解,就算他们听不懂,我也不以为意。”——雷夫老师的原则:有问必答。

“我去年问老师一个问题,结果她火冒三丈:‘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可是我有听呀!就是听不懂嘛!可雷夫老师会讲解500遍,直到我听懂为止。”——学生艾伦告诉记者。

这是摘自《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的两段文字。“500”或许有些夸张,但足以让我们感受到雷夫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蕴藏在这背后的,不正是一名时刻心系学生成长的老师所坚守的那缕真切关爱么!这份真正的师爱,不是停留在出成绩、争荣誉、任务式层面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着眼孩子成长的“真爱”!这份真爱使老师和学生的心灵紧紧相连。

榜样二:“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这是雷夫提到的第六阶段,雷夫利用六阶段来引导孩子人格成长,第六阶段,包含了一份健全的人格。

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这句话我们都不会觉得陌生,但是为何我们的德育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呢?其实,德育不是口号,只是在知识本位、分数本位的形势下,我们忽略了它的本质和规律,缺乏循序渐进的耐心和毅力,更缺少了“寻求第六阶段”的追求。

长久以来,我们教育孩子遵守纪律,不惹麻烦等等,无非是要求学生表现好,但是从未告诉过学生哪种更好,还可以怎样做得更好。我最钦佩雷夫的,是他能把这六个阶段告诉学生,让学生心中建立一套评价和自我提升的标准。人格的成长,既要有外因的促进,更主要的是需要自我内促。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主体性德育”,其理念是师生在德育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充满自主意识的德育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实现儿童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与雷夫的“六阶段”有异曲同工之处。

不因为不相信学生就不给予高标准,这是六阶段带给我的思考和借鉴。

榜样三:“我不想说,我很清醒。”

一次,一群其他学校的老师到56号教室参观,学生们正在安装火箭模型,有一组学生虽然做得很认真,但是他们弄错了飞弹部分的装置,于是来访的老师频频向那一组走去,为孩子们示范正确的安装方法。雷夫老师果断而有礼貌地阻止了他们,他们有这样一段对话:

访客:(很小声地)雷夫,你都不知道啊,他们做错了。

雷夫:我知道啊。

访客:机翼都歪了。

雷夫:是啊,是歪了。

访客:发射架粘得太靠火箭头了。

雷夫:确实如此。

访客:可你就眼睁睁地坐在这里?

雷夫:是啊。

访客:可他们的火箭会飞不起来呀。

雷夫:一会儿肯定会飞不起来……

访客:可是……

雷夫对此早已深思熟虑了:他们接下来就得找出火箭飞不起来的原因,他们得回到教室自己好好想想。我们的科学家们一天到晚在做的事情不就是这个?

什么是失败?在第56号教室,飞不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才算失败。最佳的教学,不都是老师和家长说个不停,而是像雷夫一样,我不想说,我很清醒。让孩子展开探究的翅膀,让他们经历困惑、苦恼,去收获领悟与惊喜。

……

学习雷夫好榜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