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启现代农业的新农人

 文山书院 2014-03-13

开启现代农业的新农人

2013年12月12日 09:55
来源:农民日报

本报记者 蒋文龙

    2012年底,在本报主办的“首届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大会”上,浙江省团清一色的大学生理事长一亮相,就以蓬勃朝气吸引了与会代表的眼球。这批新生代农民一脸斯文,阳光又健康,彻底颠覆人们对农民形象的传统刻板认知。

从2007年、2008年鄞州、慈溪的探索开始,到2010年省级层面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务农,浙江率先探索,试图通过引导,在“十二五”期间向农业领域输送万名大学生。

目前,浙江已有2000余名年轻的大学生活跃在田间地头。其中有种水稻、种水果、种蔬菜、种食用菌的;有养蜜蜂、养甲鱼、养畜禽的,还有从事超市配送、社区配送、校园配送的,可谓八仙过海,应有尽有。

投身农业经过深思熟虑

记者深入浙江各地对这批“新农人”展开采访,结果发现,这批“新农人”的第一选择基本都不是农业。大学一毕业,他们大多落脚城市,他们的人生轨迹后来才与农业相交。但是,投身农业,他们无一例外地深思熟虑过。

刘宇是丽水景宁人,长得文弱而瘦小,2005年浙江工业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啤酒厂做人力资源管理。经过一年多的权衡,刘宇回到景宁,种起了灵芝。

景宁是全国惟一的畲族自治县,食用菌种植历史悠久,产业氛围良好。刘宇认为,灵芝具有的医药与食用价值,保证了市场前景,而且种植灵芝投入相对较低,收效相对较快,属创业首选项目。刘宇对合作社的运行模式也有构想:首先是种植和加工相结合,通过加工,既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同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其次是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动员农民将扶贫款作为股本入社,并承诺按1∶1比例分红。

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让刘宇的合作社得以快速发展,目前,硕园爱心灵芝专业合作社已发展会员730户,总计2557人。入社者每年每户可增收3000多元。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批崭露头角的大学生理事长,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符的市场分析能力、信息捕捉能力、风险预见能力以及政策理解能力。这种综合素质与能力,让他们能够潜心反思、重新选择。

平阳县杨氏养蜂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毅是痛定思痛,转到农业领域发展的典型。杨毅2006年大学毕业后先在网通集团工作,后来辞职办厂,因技术不过关宣告破产,此后做过房产经纪人、期货经纪人。2007年,最后投身蜂产业。

平阳素有养蜂传统,杨毅的许多亲朋好友就养蜂,但由于加工技术原始,只能卖原料,辛苦一年所赚不多。杨毅考察市场,发现市售蜂产品良莠不齐。杨毅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正是拥有正宗原料,他很快联合叔叔在内的20多户蜂农,组建起合作社。

杨毅认为必须做品牌,他设计注册了“金瑷信”品牌商标,带着焕然一新的产品参加温州农博会、浙江省农博会,结果一炮打响,产品供不应求。如今,杨毅已经有了自己的蜂蜜过滤灌装加工生产线,还开发了蜂蜜酒等新产品,效益十分可观。

新农人激发农业新活力

无论种植、养殖,还是加工,对一个合作社而言,销售问题都最为关键。那么,这批大学生理事长在农产品[-1.17% 资金 研报]营销方面有什么新思路、新办法呢?

2011年底,由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举办的大学生理事长培训班在杭州开班。市场营销课程尚未结束,学员们就七嘴八舌,展开热烈讨论。

钟奕是龙游县建光蔬菜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大学毕业后留在杭州工作。因为父亲摔伤,钟奕离职回到龙游老家。来到培训班后,她觉得眼前一亮:原来有这么多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投身农业,原来从事农业还有这么多新概念、新思路。

培训结束,钟奕想到龙游不缺优质农产品,而是缺市场。如果能将龙游农产品集中起来,配送到高校食堂,不仅卖掉了农产品,而且能够保证食堂的质量安全,正好一举两得。杭州有数十万的学生,这个数字比整个龙游的人口还要多。

说干就干,钟奕请来高校后勤负责人到合作社考察,很快就取得了高校联合配送的准入资格。搞配送既繁琐,利润又低。尽管如此,钟奕乐此不疲。现在,钟奕正与其他大学生理事长紧锣密鼓筹划,联合起来一起做配送。这批“新农人”种什么的都有,养什么的都有,相互之间可以信赖,产品品质有保证,强强联手,相信配送这块蛋糕可以做得更大。

确实,在这批大学生理事长眼里,农业就像魔方,具有无限可能。记者调查发现,由大学生担任理事长的合作社,与其他合作社相比,管理更为规范,运作更有活力。他们充分发挥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优势,理解品牌创建的重要意义,在市场营销上得心应手地运用电子商务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手段,而且善于合作,普遍与高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运行模式上潜心创新,与加工、营销企业联手,让合作社发展站在制高点上。

历经磨难务农方修正果

大学生务农并非易事,他们注定要经受异乎寻常的挫折与磨难。

杨娇阳是为数不多的,从事水稻种植的大学生理事长。这位身材瘦小的女孩,自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后,如愿以偿在宁波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体面工作,但年轻的心并不安于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杨娇阳充满创业激情。当她了解到国家对粮食生产有支持政策后,就辞去城里工作,回到天台县老家,做起农民。

在家人支持下,杨娇阳承包了500亩地种粮。她不仅要出面雇人、购买农资、筹集资金等,还要学着开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事事亲历亲为。

第一年种粮,等她翻耕完毕,别人的稻田早已秧苗一片油绿。幸亏老天帮忙,当年收获期天气晴朗时间又长,才不至于“全军覆没”。到了收割期,杨娇阳早已口袋空空,无法购买烘干机,眼看着堆成小山似的稻谷就要霉烂,她急得寝食不安。所幸后来县里急人所急,送来7万元,帮她熬过难关。辛苦一整年,杨娇阳算了算账,亏了20来万元。但想到政府这么支持,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第二年,杨娇阳在当地农业部门指导下,购置大型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同时建立烘干中心,实现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还带头组建天台县田禾粮食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全程设施化服务。

有了优质原料,杨娇阳又动脑筋发展粮食精加工,一方面引进国内先进的粮食加工流水线,兴建标准加工厂房、收储仓库、冷库,另一方面着手打造自己的品牌,实现更高产品附加值。但是,自然灾害与农业同行。今年,先是遭遇干旱,后来又是台风,杨娇阳种的水稻产量受到较大影响。

遭遇干旱、台风、雪灾、疫病,对创业的大学生理事长来说,已经司空见惯;创业中招工难、管理难、转变观念难、市场营销难,他们也习以为常。他们觉得既然选择了农业,就要接受农业带来的考验。

王渡丹是磐安县农发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父亲长期从事茶叶购销工作,还在上大学期间,她就建议父亲改变传统的营销方式,走规模化、标准化的专业合作道路,却一直没有做通工作。

回到磐安后,王渡丹承包茶园、联合茶农、购买茶机,筹划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不料,村民们反应冷淡。王渡丹挨家挨户做工作,跟乡亲们讲合作社的好处,国家对合作社的支持,还有种茶、卖茶的新思路。合作社终于挂牌成立,但好事多磨,因为茶叶质量不稳定,售价上不去,盈利甚微,茶农们纷纷打退堂鼓。

王渡丹决定在生产上引进良种,营销上争创品牌。她设计商标、参加展会,在新昌、松阳等流通市场设立批发店;在北京、山东等地市场设立营销点;还利用网络优势,开设网上摊位,进行网络交易。经过多方面努力,艰难的境遇终于有所改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与农业的“苦恋”中,大学生理事长大多经受过种种无法预期的打击,有的大雪一夜之间压垮所有大棚,有的台风过后所有蔬菜被雨水淹死。但年轻赋予他们勇气,梦想赋予他们毅力。正是在不期而至的挑战中,在泪水和汗水的混合中,他们学会了应对,拥有了成熟。

投身农业人生因此精彩

2012年当选为浙江省人大代表的汪恩锋,可以说是历经挫折与磨难,不屈不挠,创业终获社会认可的一个典型。

2005年,不满20岁的汪恩锋从大学毕业,在父母支持下,向老家玉环县漩门镇围垦区承包1060亩乏人问津的盐碱地,成立玉环县绿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玉环县漩门湾果树专业合作社。学农业出身的汪恩锋决定种植棉花,因为棉花耐盐碱,可以改良土壤。但情况并不理想,开始时棉花产量低,卖棉花的收入还不够支付采棉的工资。

为改良盐碱,汪恩锋四处收集猪粪。正值炎夏,气温高达40多度,一进猪圈,汪恩锋雇佣的两位工人当即走了一个,汪恩锋赤膊上阵。当他运完十几车猪粪回到盐碱地,全身不仅沾满猪粪,而且长满过敏红斑。

围垦区地处荒僻,汪恩锋独守荒滩。每天早上5点起床,进不同的试验地,查看农作物长势,做好笔记;夜晚一个人将数据录入电脑,进行比对分析,还要自学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知识。

经过改良,盐碱地的含盐量下降到千分之二,农场前景日渐好转。汪恩锋信心倍增,又流转3000多亩荒山坡,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种植的农作物也从单一的棉花发展到水果、蔬菜、中药材、苗木等20多个品种,还跨县到宁波慈溪浒山农业园承包下近千亩土地,实施果蔬异地产销。如今,汪恩锋的事业越做越大。他联合高校进行产品研发,兼并企业进行加工,初步形成从种植到加工、从销售到研发一体化经营的产业链格局。

目前,汪恩锋已经卸任漩门湾果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一职。2012年,由他牵头,20家规范化合作社共同组建成立禾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当年销售额即达8600万元,利润1200万元,带动农户3000多户。

在大学生理事长群体中,汪恩锋的成长之路并非个别。前文提到的刘宇,已经成长为浙江省优秀青年、首届浙江省青年年度人物、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王渡丹已经成为浙江省大学生现代农业“十佳创业典范”、浙江省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娇阳则是浙江省农村十大新闻人物之一,几年来一直致力于竹产业发展的余方也已成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这批“新农人”普遍认为,是农业给予他们机会,正因为“剑走偏锋”投身农业,他们的人生才得以精彩如是。如果没有改弦更张回乡创业,他们的价值不可能得到如此充分的体现。

农业创业期待阳光雨露

如何破解务农人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难题?浙江最早出台政策,从现代农业发展的高度,着手加以解决。如今,浙江不仅出台政策,对大学生进入欠发达地区务农进行经济补助,而且搭建中介平台,每年举办就业招聘专场,助推大学生进入农业系统创业,在全省范围内已经初步形成农业创业的氛围。

但农业毕竟是弱质产业,要想吸引更多大学生务农,让他们更快发展、更好成长,还有漫长的路程。赵宗英原系浙江省农业厅厅长,现为浙江省人大农业和资源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特别重视推动“新农人”的成长。他不仅倡导每年举办大学生理事长培训班,还与孙子辈的大学生一起,筹建“新农人”QQ群,今年,又组织“新农人”参加浙江省农博会,进行集体亮相。

接受记者采访时,赵宗英呼吁为“新农人”创造更好的政策舆论环境,给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以更多阳光雨露。在大学生务农的整个过程中,赵宗英建议加大全程培训力度,建议由政府部门出面设立农业创业基金,建议保险部门针对大学生理事长等经营主体设立险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