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曳踵

 隐士的书屋 2014-03-13
本来我这周的计划是写一篇关于《行气玉佩铭》的博文。结果没想到认真看了之后,发现行气玉佩铭的本意绝不是现在流行的那个译文。我于是开始认真的一个字一个字的探索,发现行气玉佩铭的内涵极其丰富,越琢磨越有味道,但问题也越来越多,有两个关键字我始终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痛苦中。写这篇博文的计划也正式搁浅了。

金文时代是中国文明的最后一口气。那时候文字如此简洁,但内涵极其丰富。我研究行气玉佩铭,发现很多字现代根本没有,唯一的办法是拆字。把这个字的各个部分拆开,看每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的原本的意思,然后看这些部分拼起来之后,作者想表达什么。象形文字是个绝妙的发明,字字如金。时间过去几千年,不知道那个字念什么,却能知道那个字的意思。一旦明白了这个字,作者想表达的可以活灵活现的出现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似的,这比拼音字母高明太多了。

等以后破解了那两个难字,再回来写行气玉佩铭。

言归正传。西汉有本书,叫《礼记》。记述了各种礼仪。估计都是周朝流传下来的那些礼仪。《礼记曲礼下》里面有段话:

凡执主器,执轻如不克。执主器,操币圭璧,则尚左手,行不举足,车轮曳踵

重点在最后这句话,“行不举足,车轮曳踵”。意思是行走的时候,不抬脚,后脚跟要像被车轮牵拉着一样,往前走。这是什么样子,分明就是八卦掌的趟水步嘛。平起平落是也!

八卦掌步子,无论是程派的蹚泥步,还是尹派的趟水步。都是脚离地很小,有时甚至摩擦地面,这就是礼记说的行不举足。但起步的时候,不能脚后跟先抬起。礼记说的车轮牵引着脚后跟往前走,意思好像有一股平着向前的力拉着后脚跟往前,简言之,就是八卦掌所说的平起平落。

平起平落是八卦掌的基本功。遗憾的是现在连这么基本的功夫都被质疑了。还有自称的八卦掌传人,声称不要平起平落。其实就是因为他自己走不出平起平落。自己不会走,就说没必要,这就是无知者无畏。

平起平落这门基本功,程廷华教给了王芗斋,芗老当作宝贝,留在了大成拳里,叫做摩擦步。这就是眼光,这就是高下之分。傻逼永远都是有眼不识金镶玉,而聪明人看见好东西,都是赶紧抱在怀里。我意拳师父教我摩擦步的时候,特意脱了鞋,在小阁楼上给我演示平起平落,他说一定要坚持这点,而且师父明说了这是当年姚先生教他的时候严格要求的,现在练大成拳的人,只知道找脚的阻力,不知道平起平落了,有的还故意歪着脚,觉得那样阻力大,哀哉!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

礼记能说出“行不举足,车轮曳踵”,说明在古人那里,这不算啥。现在人练都练不会的,古人都会。这就是差距。对于古人,平起平落是文明的标志,是礼仪,现在人像猴子,不知道何为庄重的步伐。进化论是最扯淡的理论,人分明是在退化,严重的退化。

还有个例子,就是“武”这个字。这个字是止戈两个字组成的。现在人以为是放弃武力。古人没这么傻,止是脚趾的意思。意思是,靠脚趾头接触地的那点力,能把长戈耍起来,这就是武。我自己丹田气足的时候,走路完全只是脚趾在作用,这是自然发生的,气足了就这样,表面看没啥区别,但我自己知道全脚只有脚趾在承受力,一点地就走了。小孩走路,那种刚学会走路的小孩,也是用脚趾头走。但我只是走路用脚趾,古人的意思是耍长戈用脚趾。戈有多长?兵马俑考古的结果,戈有7米多长,用脚趾头耍7米多长的戈,这才叫武。现在的大枪,3-4米,顶多5米就了不得了。而且哪个练大枪不是全脚蹬地?按照古人这个标准,恐怕现在没人能说自己是练武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