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罚站,到底该不该?

 gzhq 2014-03-13

罚站,到底该不该?

罚站,是老师们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很多老师看来,我罚学生的站,既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根本就不能算是惩罚。那么,到底是不是我们所想的这样呢?

必须承认的是,受传统教育文化影响,“棍棒之下出人才”的传统观念在不少老师和家长头脑中还根深蒂固,有些老师还守着严责苛罚的僵化理念,许多家长在和老师交流时,也向老师表达出老师“该怎么管还怎么管,管得越严越好”的意愿。因此,在一些老师看来,自己競競业业,不求个人私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未来有个好前程。因此,在他们看来,学生不守纪律,不好好学习,不服管时,罚他一下,是负责任的表现,何况一些家长似乎也没什么意见,即便“过了头”,还不都是“为了孩子好”吗?

我们也经常听到有老师说“我们是看在学生的份上,不想误人子弟”。这种观点有其合理之处,那就是关注了社会和家长等外在的评价,但是它却有一个最大的缺陷,那就是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个体成长,在这种教育观下只能是让学生读好书、考好试,竞赛获得好名次,升上好学校,这样教师辅助学生实现了家长期许的功利目的,学生也为教师脸上添了金,挣得了名声,水到渠成地达成了自身所需的功利,可“相辅相成”。如果能引导教师形成把教师当作事业的信仰,从内心里对工作认同,看到工作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通过教育教学体现职业的价值,那么教师和学生就会形成一个共同体,当然,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还要走很长的路。

不可否认的是:教育是需要惩戒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教育惩戒需要真爱、得法,缺乏爱心和不得法的惩戒必然是不成功的惩戒。教师也好,家长也罢,都不能因“恨铁不成钢”,而随意伤害孩子的身心。

记得一位考上公务员的同学(从教师岗位考走的),在同学聚会时说的话,“我心里可解脱了,不用再承受那么大的重压了。”这确实很耐人寻味。事实证明,教师已成为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曾对部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其中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8%,其中12%有明显心理症状,2%较为严重,其余有轻度的心理症状。

作为一个社会人,教师扮演着很多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学生的心理调节者、父母、儿女等等,这么多的角色集于一个人身上,必然会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人师表”的要求,往往使得教师在学校工作的过程中,压抑和控制自己的负面和消极情绪。久而久之,情绪的不断累积加之缺乏合适的疏通渠道,就造成了坏情绪的“零存整取”,以致在学生犯错误时,就会情绪失控,做出一些违背国家教育法规的事情。

我们的社会、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成长的环境,努力为教师减轻工作负担,定期开展有益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让教师学会自我调适,呵护教师的身心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