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是魔鬼吗张化桥新闻背景: 7月15日,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期间,影子银行的话题又被一些学者提起。 就此,原瑞士银行中国董事总经理、曾任万穗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的张化桥撰文回应称,影子银行不是魔鬼,它的存在、发展是我国金融系统改革进程中伴生的一种必然现象。妖魔化影子银行,无助于小微企业发展。他认为,我们不应该将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影子银行业上,而是应该上调基准利率,以减少信贷流到次贷项目,再到愚蠢项目。 先讲一个故事。2010年秋,北京,我作为瑞士银行中国董事总经理,在一群富有的投资者面前就中国股市的前景发表了演说。随后,来自杭州的50多岁投资者王之光将我拉到一旁,向我咨询一些投资建议。 原来,30年来,他一直把钱投在民间借贷,而非股票上,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然而,因为他的资金量越来越大,他的年回报率由过去的30%跌至了23%。因此,他感到忧虑,开始考虑转战股票市场。 据他所述,他是白手起家,辛辛苦苦才拥有了近30亿元的资产。 我当时就回答他,“老天爷,你哪里需要我的建议!根据你的表现,即便巴菲特都应该把钱分出一部分给你管理。” 出于好奇心,几天后,我飞抵杭州,目的是想要看看王先生究竟是怎样发财致富的。 他开车带我去了海宁皮革市场,见了他的一些客户。他们分别是皮鞋、手提包和其他饰品的商人。他们的网络广,且联系紧密,他们通过传统渠道和互联网来出售产品。 二十年前,对于传统银行来说,这些老板们还是无价值的小鱼。即便是业务快速增长后,这些商人也不能满足银行所需的担保要求。然而,他们却迫切需要资金,而且需要尽快得到。 因此,他们的存在,为影子银行家,比如王先生,提供了存在的空间。 ■■影子投资组合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围绕中国影子银行的讨论不绝于耳,但鲜有人为中国影子银行唱赞歌。 不过,尽管经济学家们都心存疑虑,这个谜一般的行业仍在快速发展,其规模过去三年间大约扩大了一倍。在民间借贷、小贷机构、当铺、信托,以及银行理财产品之间,有人估计影子银行现在的价值高达5万亿美元,挑战着传统银行的主导地位。 如此无拘无束地增长,自然令人民银行感到不安。央行担心大规模的不良影子贷款,将会催生出类似于美国的次贷危机。 此外,6月份的流动性紧缩,致使银行同业间拆借贷款利率攀升至20%,也被广泛认为是对中国银行业应清理各自影子组合的警示。 中国的影子银行家很容易被妖魔化。和王先生一样,很多影子银行家都是真人不露相,他们的方法是非正统的,还可能名声不好。他们的贷款不会出现在任何资产负债表上。他们就像是在静等发生的灾难一样。不过,在我看来,这些担忧没有道理。杭州之行的八个月后,我也成了一名影子银行家。 自2011年以来,我在广州投资和管理了一家小贷公司,为很多小型企业提供贷款,其中包括花农、餐馆老板、渔民、蔬菜种植商和路边商贩。 这是一段让我难忘的经历。 虽然我们所提供贷款的年利息高达24%,但需求依然强劲。我们的客户太小,前景太不稳定,以至于传统银行根本不可能为他们提供贷款。同时,因为我们将贷款规模限定在很小的范围,平均每笔为2万美元,而且我们和客户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的业务还是有一定安全保障的。 结果是,几年下来,我们的不良债务在整体债务中所占的比例大大低于5%。 本月,我再次飞抵杭州与王先生会面。这时他告诉我,近几个月内,已经有民间借贷者出现违约。 不过,和别的竞争者不同的是,他一直“非常幸运”。原因在于,在提供贷款的问题上,他一直非常谨慎。他所提供贷款服务的对象通常是他所熟知的客户。 他对我说:“这是我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所以我必须要谨慎。小时候,我的家里很穷,我不想再次受穷了。”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我们上一次见面以来,王先生的资产已经近乎翻番。 ■■应把注意力放在魔鬼身上,而非影子上 显然,我们不可能用几个例子就能为一个规模为5万亿美元左右的行业做出有力的辩护。 2012年,王先生的两个朋友因遭遇大客户违约而垮台。此外,几家民间借贷商因被不满的投资者以欺诈罪名告上法庭而身陷囹圄。 但是,不能因为一两件这样的事情就否定整个影子银行体系。实际上,相比较传统银行而言,影子银行更为多样化,并且拥有合法的客户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影子银行所蒙受的损失,通常是被企业家自己消化吸收,而并没有影响纳税人。 当然,影子银行也应该接受监管。目前,针对该行业的很多监管规则模糊且不合理。比如小贷机构的负债不能超过股本金50%,股东结构的规定过分严格,没有意义,非法融资的定义不清楚,资产包不能通过信托方式转让…… 我们必须意识到,影子银行之所以能在中国蓬勃增长,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金融压抑”。 鉴于银行利率始终被维持在低位,存款者不得不寻找更加有利可图的金融产品。负的真实利率一直存在:贷款利率太低,低质量的投资项目看起来也不错,也得到贷款。负利率刺激贷款膨胀,而贷款膨胀反过来又加剧通货膨胀,延续负利率。这样的恶性循环持续了多年。 贷款增加得太快,可是好的项目并没有增加那么快,银行只好不断降低贷款标准,从优良项目到普通项目,到次贷项目,再到愚蠢项目。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这样来的。 我国也担心可能会出现银行危机。不过,我们不应该将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影子银行业上,而是应该上调基准利率,以减少信贷流到次贷项目,再到愚蠢项目。 最后,我想说的是,请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魔鬼的影子上,而应该放在魔鬼本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