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膚褐斑

 孤独薰依草 2014-03-15

皮膚褐斑,即指皮膚出現點狀或片狀的褐色斑,不高出表皮,撫之不礙手之症。

本症在《外科正宗》中稱「黧黑斑」;《醫宗金鑒》稱「黧黑皯黯」,後世又有「黃褐斑」、「肝斑」、「妊娠斑」「蝴蝶斑」等稱。

婦人妊娠期間,面部亦可生褐斑,分娩後多可自行消退,不屬病態。

【證型治則】

  1. 肝氣鬱結:皮膚見淺褐,深褐色點狀或片狀斑,境界清晰,邊緣不整,以顏面、目周,鼻周多見。伴有兩脇脹痛,煩躁易怒,噯氣,納榖不馨,舌苔薄黃,脈弦數。常因情志抑鬱,肝失疏泄,氣鬱化火,上犯頭面,榮氣阻遏則發為褐斑。肝開竅於目,故以目周為多見,伴有脅痛、煩躁、噯氣,脈弦等肝氣鬱滯症狀。治宜疏肝理氣,解鬱瀉火,方選丹梔逍遙散,或柴胡疏肝散;若肝火上炎,褐斑較深,頭痛口苦者,宜清肝瀉火,方選龍膽瀉肝湯加減。
    方名柴胡疏肝散  來源

    方劑學 | 醫方集解 | 我的觀點 | 他人觀點
    【製法用量】

    香附5克  白芍5克  柴胡6克  川芎5克  枳殼5克  陳皮6克  甘草2克  

    【功效】

    疏肝理氣、和血止痛。

    【主治】

    肝鬱氣滯血瘀引起的胸脅疼痛、寒熱往來或噯氣、泛酸或乳房脹痛、舌偏暗、苔薄、脈弦澀。

    【方義】

    本方為四逆散加陳皮、香附、川芎、而將枳實易枳殼而成的。除具有疏肝健脾之功外,更有行氣活血之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鬱;枳殼、陳皮、香附,行氣散結;芍藥柔肝養血歛陰;川芎乃血中之氣藥、既可活血又可行氣;炙甘草益氣補脾,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疏肝理氣,健脾養血,活血止痛之功效。

    【辨證要點】

    1. 胸脅脹痛。
    2. 口苦。
    3. 噯氣。
    4. 舌偏暗。
    5. 脈弦澀。

    【加減】

    1. 血虛者:加當歸、生地、熟地。
    2. 血瘀甚者:加丹參。
    3. 肝鬱化火:加牡丹皮、梔子。
    4. 心火偏旺:加蓮子心、黃連。
    5. 行經乳房脹痛:加王不留行。
    6. 膽結石者:加鬱金、雞內金、山查、金錢草、大黃。

    【現代應用】

    慢性肝炎、膽結石、慢性胃炎、乳腺增生、胃、十二指腸潰、肋間神經痛、胃神經官能症、痛經、停經後症候群。


  2. 濕熱內蘊:褐色斑點,斑片見於前額、顏面、口唇、鼻部,境界不清,自邊緣向中心逐漸加深其色,伴身重胸悶,渴不欲飲,舌苔黃膩,脈滑數。常因飲食不節,過食油膩,酒及辛辣炙煿之品,以致脾胃受損,濕熱中阻,濕遏熱伏,熏蒸頭面,發為褐斑。褐斑多從目周向口唇,鼻部逐漸加深,並可見於前額。治宜清化濕熱,宣通氣機,方選甘露消毒丹加減。
    方名甘露消毒丹  來源溫熱經緯
    別名普濟消毒丹
    方劑學 | 醫方集解 | 我的觀點 | 他人觀點
    【製法用量】

    飛滑石15克(15兩)  綿茵陳12克(11兩)  黃芩10克(10兩)  石菖蒲6克(6兩)  川貝5克(5兩)  木通5克(5兩)  藿香4克(4兩)  射干4克(4兩)  連翹4克(4兩)  薄荷4克(4兩)  白豆蔻4克(4兩)  
    上藥生曬研末,每服三錢,開水調下,或神麴糊丸,如彈子大,開水化服亦可。

    【功效】

    清熱解毒、化濁利濕。

    【主治】

    濕溫、暑溫、瘟疫初起、邪在氣分、濕熱並重者。症見發熱倦怠。胸悶腹脹、無汗而煩,或有汗而熱不退、身黃、口渴或咽瘍頤腫、尿赤便秘、或瀉而不暢、有熱臭氣、舌苔淡白或厚膩、脈濡。

    【方義】

    方中滑石清熱利濕兼解暑;茵陳、木通清熱利濕,引濕熱從小便出:黃芩清熱燥濕;連翹清熱解毒;貝母、射干清咽散結:菖蒲、白豆蔻、藿香、薄荷、芳香化濁、行氣悅脾。諸藥相配、既清利滲泄、又芳香化濁、使濕熱毒邪得以化解。

    【辨證要點】

    1. 身熱身黃。
    2. 胸悶腹脹。
    3. 尿赤便秘。
    4. 舌苔淡白。
    5. 脈濡。

    【加減】

    1. 口渴不欲飲者:加藿香、佩蘭、以芳香化濕。
    2. 舌苔白膩者:加佩蘭、薏苡仁、蒼朮、白朮、以健脾化濕。
    3. 舌苔黃膩者:加黃連、蒼朮、以清熱燥濕。
    4. 小便赤熱者:加竹葉、車前子以清熱利濕。
    5. 裏急後重、肛門灼熱者:加檳榔、木香、以行氣導滯。
    6. 病毒性肝炎:加貫眾、金錢草、黃水茄。

    【現代應用】

    本方調整胃腸道運動及分泌功能作用顯著,利膽,抗肝損害,利尿,抗病原微生物,解熱。用於傷寒、病毒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症、急性胃腸炎、尿毒症、糖尿病、口腔炎、鵝口瘡、尿道感染等。本方臨床應用甚為廣泛,尤其在夏令暑濕季節,凡見濕溫、暑溫、時疫之屬於濕熱並重、邪留氣分者皆可使用


  3. 陰虛火炎:褐斑多見於鼻、額、面頰部,色淡褐或深褐色,呈點狀或片狀,大小不定。境界清楚,邊緣不整。伴有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心悸失眠,腰痠腿軟,舌紅少苔,脈細數。常因憂心思慮,或房勞不節,以致心腎陰虛,虛火上炎,榮氣被擾,發為褐斑。其斑以鼻、額、面頰多見,褐色較淡。兼有腰痠腿軟,頭暈耳鳴,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象細數等陰虛火旺之證。治宜滋陰降火,腎陰虛為主者,方選知柏地黃丸加減;心陰虛為主者,方選黃連阿膠湯加減。
    方名知柏地黃丸加減  來源疾病專科錄入
    方劑學 | 醫方集解 | 我的觀點 | 他人觀點
    【製法用量】

    熟地黃24克  山藥12克  茯苓9克  澤瀉9克  山茱萸12克  牡丹皮9克  知母6克  黃柏6克  枸杞子10克  芡實10克  金櫻子10克  
    水煎2次作2次服,1日服1劑。

    【功效】

    滋陰清火。

    【現代應用】

    鵝口瘡、原發性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小球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失眠、神經官能症、躁鬱症、肺結核、雀斑、黑變病、陰莖異常勃起、男子更年期綜合症、陽痿、血精、性慾亢進、早泄、虛勞。


【辨證分析】

皮膚褐斑一症,臨床多以熱象為主,但有虛實之分,陰虛火旺者屬虛火;肝鬱氣滯化火濕熱內蘊者,均屬實火。其證候與肝、脾、心腎有關,應注意辨審。

【文獻別錄】

  1. 《外科正宗.女人面生黧黑斑》:「黧黑斑者,水虧不能制火,血弱不能華肉,以致火燥結成黑斑,色枯不澤…。」
  2. 《醫宗金鑒.面部》:「此證一名黧黑斑。初起色如塵垢,日久黑似煤形,枯暗不澤,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赤豆,大者似蓮子,芡賈,或長、或斜、或圓,與皮膚相平。由憂思抑鬱,血弱不華,火燥結滯而生於面上,婦女多有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