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地名典故您熟悉多少?

 天下小粮仓 2014-03-15

  旗汛口

  清朝的时候北京旗营抽调官兵和家属,南下进驻福州城。旗汛口就是兵营的大门口。

  能补天巷

  据传旧时,闽北一位穷秀才邝继聪上省(来福州)考科举,住在这小巷中。一天下起大雨,地上涨满雨水,一群蚂蚁在水中挣扎,他动了恻隐之心,捡了一根树枝放在蚂蚁集中的地方,救了众多蚂蚁。考试时,他的文章很好,考官很满意,然而却有一个错别字,即‘天’写成了‘大’。有错别字一律不能录取,考官觉得可惜。可后来,考官又翻开考卷一看,‘大’字变成了‘天’字,上面的一横由蚂蚁排成,拂掉后第二天再翻开时,发现蚂蚁又把一横补上了。「微信号:vfuzhou」考官觉得奇怪,一问才知其来由,于是不作错字处理,录取他为举人。第二年邝继聪进京会试中了进士,来福建做官,到福州找这小巷住下,知县想接他到衙门住,他说:‘贵县灯笼虽大无斤两,秤锤虽小压千斤,大小岂能定功过,须知此地能补天’。‘能补天巷’巷名由此而来。”

  苍霞

  霞为苍霞洲,古代是水域,后来淤积成为陆地。苍霞寓意“仓山的晚霞”,也就是说在这里可以观赏倒映在闽江水中的仓山的晚霞,因此而得名。“苍霞晚照”是明代南台十景之一。

  湖前

  湖前的湖又指的是哪个湖呢?居然是西湖,古代的西湖面积之大是今天的我们所想象不到的,想想看“湖前”就在“古代西湖的前面”,要知道现在的湖前和西湖离得是有多远哇……

  打铁垱

  顾名思义,这里是以前的铁铺一条街,其中手工铸造的船钉,名闻遐迩。

  东街口

  东街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始名左通衢,宋代改名凤池坊,明代俗称东街通衢,也称左通衢,由此定今名。我们现在所说的东街口一般都是指靠近八一七路(东百)这边的路口。

  讲堂前

  讲堂前在现在的长乐路附近,是宋朝朱熹入闽讲学的地方,为了纪念朱熹而定名。

  仓山古名瓜藤区,俗称藤山;明朝洪武年间,有盐商在江南桥(也就是相当于解放大桥的中洲岛到仓山的这一段)南面的山上建立了盐仓,名叫“盐仓前”,藤山也随之改名为仓前山,简称仓山。

  水部

  水部门兜的原址建有“水步门”,是后梁时期梁夹城的城门之一。显然“水步”到“水部”又是一个谐音的地名。

  茶会

  我们知道五里亭附近是福州有名的茶叶专门市场,这里离茶会应该是说不远了,那么是不是也和茶会有关系呢?“茶会”古称“茶焙(音‘被’)”,就是八百多年前的茶叶制作之地。“焙”与“会”的福州话读音相近,“茶会”便在口头称谓中渐渐流传开来了。

  国货路

  国货路的定名,有一段动人的爱国故事。说的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洋货充斥福州市场,导致民族工业纷纷破产,一批爱国之士号召大家“支持国货抵制洋货”。「微信号:vfuzhou」吴养贤先生在南公园内集资建立了“福建国货促进大楼”用以陈列国货,同时在路边树立了一座“请用国货”的石碑。这条路的名字便由此得来。可惜的是,这块石碑目前不知去往何处了。

  中亭街

  我们知道解放大桥的前身是宋朝头陀王法助奉旨建造的“万寿桥”也就是俗称的“大桥”。建成后在中洲岛上建了一个亭子叫做“中亭”后来又在北边筑了一座“泗洲亭”由于交通方便很快就形成了繁华的中亭街。

  上海新村

  1958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上海来了不少职工到福州来支援福州的工业建设协助开办了福州搪瓷厂、保温瓶厂等工厂。「微信号:vfuzhou」当时在辖区内曾建有10座简易木结构的双层房屋供上海职工居住被周围的居民称为“上海新村”。

  黄山

  黄山原名凤山后来因为这里住了很多姓黄的人便改名字叫做“黄山”。目前黄山最著名的估计就是那个驾照考试场所了。

  城门

  城门是不是真的有古城门呢也可以这么说吧因为在晋太康年间郭璞准备修建福州城曾经就打算在这里建城。后来因为规划不到位的问题作罢不过地名就保留了下来。

  上杭下杭路

  我们知道早期的福州没有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多的陆地宋朝时期双杭附近都还是闽江的水域。双杭地区是福州非常重要的装卸货物的码头所谓的“上航”指的就是闽江上游的商客居住地包括有建宁、泰宁、浦城等地这些地方的会馆都建在“上航街”而莆田、漳州、泉州等下游商客的居住地则建在“下航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