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煎熬的考试,每回答一个问题,随时迎头砸下的就是考官的打断或否定。昨天,南理工自主选拔录取特殊才能类面试展开,来自全国的13位考生经历了三小时的面试后,不少人手心出了汗。“麻辣考官”表示,其实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标准答案,“打击”考生也并不是为了否定考生,而是希望借此看到考生呈现的思考力和创新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 ■考场重现 回答问题,就要经受得住“打击” 昨天的面试现场,台上坐着四位考官,分别负责数学、物理、人文和心理健康四个方面的考查。对于考官的发问,台下考生自由举手发言,考官根据其表现打分。很快,考生们就发现这些考官不好对付,对于自己的回答不时予以刁难和否定,堪称麻辣。 题目1:黑板上的字为什么能够被人看到? 考生甲:因为字可以通过光线反射到眼里,而黑色没有反射,因此便能看到黑板上的字了。 考官:只有反射吗?有别的效应吗? 考生乙:黑色不反光,白色反光。 考官:坐下来,不会回答不要勉强。除了反射,还能答点别的吗? 考生丙:我想有个反衬效果,有利于图形辨别。 考官:反衬?光学里有这个概念吗?这种做学问的方式行不行啊?用语文概念来解释物理问题,这个合适吗? 考生丁:我觉得用反衬不太严谨,概念模糊。 考生戊:我觉得可以,学科间是可以互通的。反射这个词最早不也是语文里的吗? 考官:你以为反射这个词,是物理受到语文的启发吗? 考官态度:学科间的确是可以互相启发的,但是对于中学层次的学生来说,基础打牢很重要,还是严谨治学比较好。 题目2:中国的文学作品多以曲折的故事情节见长,而且常以符合人们心理期待的大团圆的完美结局而结束。在日本和欧洲的文学作品中,却多有大量的人物主观心理描写和悲剧结局。你认为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考生甲:这要追溯到秦始皇统一大业,这可能造成中国传统文学喜欢大团圆的结局。 考官:讲到统一大业,古代的欧洲也有啊。 考生乙:中国古代的统治阶层常用文字来控制老百姓的思想,麻痹民众的斗志,所以文学作品都是大团圆结局。 考官:统治阶层用文字麻痹百姓,这恐怕是哪个国家都有的事吧。而且中国也主要在明清阶段比较严重,宋以前并不突出。 考生丙:可能因为中国古代的老百姓生活比较悲惨,思想被禁锢得很深吧。 考官:在中世纪的欧洲,恐怕更加黑暗吧。民主运动也是近代的事。 考官答案:这要从大众心理和社会文化来研究此事。中国是农业社会,祖辈定居在一起,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喜欢团圆的结局。而西方人从事航海、贸易,探究冒险,不确定性因素多,悲剧可以体现人的主体价值。 心理健康考官: 这些考生心理素质不错 作为考官之一,南理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教授朱逢九一直“冷眼旁观”。对于考生们的表现,她表示比较满意,认为孩子们的心理素质都不错。 因为考官在不停打断、否定, “我一直担心,这么多的否定,考生会不会不敢说话了。开始我也打印象分,统计哪些考生被批评后发言少了,结果发现没有这种现象发生。”朱逢九说,这充分证明,这批孩子心态好,抗压能力强。 学科考官: 考生的思维都是一个模式 “感觉不管是回答数理题,还是人文题,考生的思维都是一个模式。”考官 考官陈橹表示,很多问题,他们并没有预设标准答案,只是想看看考生的思辨性,从此窥见他们的价值观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但是从考生答题情况看,一般都只能看到问题的表象,背后关联的原因却看不透。一旦超越书本追求事物内在的根源,考生普遍就要欠缺一些。比如讲到课业负担,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但说得都比较表面,思考的深入还不够。 不过,在13位考生中,考官还是发现了一些闪光点。邹云分析,12号考生在适当启发后能够跳出原有的框架,准确找到更高层次的创新点,这个特质在搞发明创造时就可能在原创上取得突破。而5号考生有一定发散思维,有时能突发奇想,这种特质,容易在团队中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 ■“变态”考题 这些最难的数学题,可能只用小学知识 最难的数学是什么?不是奥数题,也不是复杂的公式计算,而是切实运用到生活中的数学。昨天,作为面试的一个环节,那些看似简单、其实无处下手的数学题,让考生们认识到,数学无处不在,而学数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 “路人甲从A地点走到B地点,则首次到达的时间是多少?最快需要多少时间?”当考官抛出这么一道数学题,所有考生沉默了:“这太不符合常规了,没有预设任何条件,根本就无从下手嘛。” 第二题看似也很“无厘头”。题目给出一个类似棋盘的格子,一个人从左上角的A走到右下角的B,问考生推荐的最优路径是什么?给出一个简洁的行路规则。不少考生不明白:“走最短的路,这个答案小学生也会做啊,这个题目到底想要我们干什么?” 对考生的答案,考官 “大师绝非应试训练的结果!”邹云说,这些数学题目并非全部需要答案,有些题目涉及知识域不仅不深,甚至还相当浅,但应该指出的是:答案是否标准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考生在面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概念清晰度与逻辑思维特质。无论加强版的应试训练能否覆盖此类测试题目,这种特质也不是任何训练可以成就的。“从这次面试来看,很多考生没有函数概念,只会计算不会应用,这是我们中学数学教育的失败:学的数学知识很多是抽象的、计算的,却缺乏实际生活的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