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爷爷叙述我记录4

 LuXin4164 2014-03-15

老北京——爷爷叙述我记录4

再说说老北京的茶楼,茶馆,茶摊儿,茶棚,茶挑子。老北京的茶馆随处可见;但其中也有大小之分。

 

最大的要数大茶楼了,里边设有雅座儿,用具考究。备有各种名茶。毛尖,雨前,明前,乌龙,普洱等。客人可任意挑选。还配备各种精致的小点心,如有需要可随时给客人上。一般这类茶馆档次较高。有钱人带着姨太太,或商人谈买卖就会到大茶楼来,显的气派,或当时的满蒙八旗子弟等。他们每天吃饱了无事可做,整天提笼架鸟,吃喝玩乐,每天泡茶馆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事。北京最有名的茶楼有天会轩,天全轩,,裕顺轩,,汇丰轩,天寿轩,新泰轩等二十多家大茶楼。后来清朝灭亡,换了民国,这些茶馆大多倒闭;接着应运而生的是新型文明茶楼,有碧岩轩,玉壶春,集贤堂等,红极一时。待卢沟桥事变以后,这些茶楼也逐渐萧条。

清茶馆专门卖茶。而书茶馆则有说书的,唱大鼓的等。清茶馆屋内备有长条桌子,长条凳,早晨就营业,一般晨练的,遛鸟的,或早起不吃饭先喝茶的。说起来这里还有个典故。乾隆年间,江南的一个巡抚为了升官,特意送给和珅一些明前茶,正好让刘墉看见,和珅怕刘墉,次日上朝和珅就把明前茶转送给皇上,皇上要考考和珅问:和爱卿,你说这明前茶什么时候喝最好呢?和珅答,晨起即饮最佳,皇上问:何以见得?和珅答曰:晨起饮可消积食,清肺火,通肠胃,顺便冲冲龙沟儿。后来就有了吃早饭前饮茶为叫冲冲“龙沟儿”一说,其实也不无道理,明前茶却可消积食,润肠胃。那些遛鸟的也在茶馆里扎堆儿,常提着画眉,百灵,黄雀等,在茶馆“压音儿”所谓压音就是让鸟(特别是百灵鸟与画眉,还有八哥儿,鹩哥儿)学几种别的鸟叫声还有猫的叫声,而不能学杂了。学了不该学的就叫“脏口”。常有几个好养鸟的人特意到这儿来给鸟压音儿。还有“串套”活动,那就是爱养鸟的到茶馆里比赛鸟哨。看谁养的鸟叫的好,音儿正,没脏口。

再有就是棋茶馆(社):屋内设备很简单,备有长条桌,棋盘(棋子自备),客人边喝茶边下棋,“两军对垒,黄河为界”。那看棋的比下棋的人还多,有时观棋的忍不住乱支招,下棋的脸红脖子粗,有时还能打起来。再说茶棚。每年初夏至深秋都有茶棚,。最有名的是什刹海岸边的大茶棚。芦席围盖,竹竿做支架,岸边一半,水里一半。客人坐在其中品茶,观荷,看鱼戏水,很惬意。到天儿一凉棚拆人散,第二年再说了。还有一种叫做“野茶馆”的,是和庙会连着的,无固定场所。跟着庙会走,哪里有庙会哪里就有野茶馆,大长条桌子,长条板凳,也卖大碗茶。那喝茶的人纯粹是为了解渴,喝凉水怕闹肚子。比茶棚更低的就算茶挑儿了。茶挑儿大多是近郊农民,也有城市贫民,投资不多,只一副挑子,两个筐,这筐里边放着一把二尺多高的绿釉陶罐;那边筐里是粗瓷碗。壶内的茶叶无非是高末或高碎,挑着走街串巷,专门为赶大车的,拉洋车的,蹬三轮,打短工的预备的,便宜又解渴。茶挑儿还经营副业,那就是卖零只烟,一盒烟可以拆成零只卖,没钱人很欢迎,抽一根儿过过瘾得了。远远看见茶挑儿来了。有句俗话是“龙王爷的伙计——送水的来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