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初始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最右端,但由于滑动变阻器某处发生断路,合上开关后滑片P向左滑过一段距离后电流表才有读数.且电压表读数U与x、电流表读数I与x的关系如图乙、丙所示. (1)求电源电压和电阻R的阻值分别多大? (2)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最左端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多大? (3)开关闭合,滑片P从断点处向左滑动的过程中,该滑动变阻器滑片P每滑动1cm的阻值变化为多少欧姆?若该滑动变阻器电阻丝没有断路,电路中最小电流是多大? 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图乙可知当x<5cm时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并读出电流表开始有读数时滑片P移动的距离x的值;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两端的电压,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R的阻值. (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最左端时,电路为R的简单电路,根据P=
(3)由图乙和图丙分别读出当x=5cm和x=10cm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接入电路的电阻,进一步得出滑片P每滑动1cm的阻值变化;先根据题意求出该滑动变阻器电阻丝没有断路时的总阻值,当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与R串联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利用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最小电流.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当x<5cm时,电压表示数保持1.5V不变, 则断点处离变阻器最右端5cm,电源电压为1.5V; 由乙、丙图可知,电压表示数为1.35V时,电流表示数为0.15A, 电阻R=
(2)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最左端时变阻器阻值为0Ω, 电路总功率P总=
(3)当x=5cm时,设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1,则 R1=
当x=10cm时,设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2,则 R2=
所以从断点处滑片P向左滑动的过程中,该滑动变阻器滑片P每滑动1cm的阻值变化是1Ω, 该滑动变阻器没有断路时的总电阻值R总=9Ω+5cm×1Ω/cm=14Ω. 电路中最小电流I小=
答:(1)电源电压为1.5V,电阻R的阻值为1Ω; (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最左端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2.25W; (3)该滑动变阻器滑片P每滑动1cm的阻值变化为1Ω,若该滑动变阻器电阻丝没有断路时电路中最小电流是0.1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会分析图象得出x=5cm和x=10cm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2012?嘉兴)如图为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演示仪的示意图. (1)当指针指示的数值增大时,表示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则螺线管A端为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具当指针指示的数值增大时,表示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能看出,此时的指针应向左偏,小磁片向右边偏转。故该通电螺线管应排斥小磁片,故能判断该螺线管的N、S极; (2)当将开关S从a点换到b点时,由于接入电路的螺线管变长,即电阻变大,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在该题中要求电路中的电流与原来相比是不变的,所以需向下移动滑片才能实现上述目的. 解答:解:(1)据图能看出,此时的指针应向左偏,故该通电螺线管应排斥小磁片,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该螺线管的左端是S极,右端是N极,故A端是S极; (2)验证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线圈匝数有关,即需要在电流一定的情况下,改变线圈的匝数看电磁铁的磁性有何变化即可;故当将开关S从a点换到b点时,由于接入电路的螺线管变长,即电阻变大,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而在该题中要求电路中的电流与原来相比是不变的,所以需向下移动滑片才能实现上述目的. 故答案为:(1)S; (2)下. 点评:熟悉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并能结合欧姆定律并利用控制变量的思维分析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现代家庭电器化程度越来越高,用电安全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下表提供了一组人体电阻数据. ![]() ![]() 如图所示,用电器R=44Ω,把它接在电压为220V的电源上,电路中还有额定电流为10A的熔断丝(俗称保险丝).则: ①只有用电器R接入电路时,通过熔断丝的电流为多少? ②一个潮湿的人,赤脚站在地上,由于不小心,手接触火线,发生触电事故,则通过人体电流是多少(上表电阻数据适用此人)?并分析为什么熔断丝不会断(即熔断丝不能救人命). ③你认为上述电路应如何改进,一旦出现文中类似触电事故,电路能自动断开,确保人身安全 分析:(1)(2)根据I=
(3)从一些灵敏度高的开关入手,比如:漏电保护断路器. 解答:已知:R=44Ω,U=220V,R1=8.8×103Ω 求:I,I1 解:(1)I=
(2)I′=
总电流没有达到熔丝的熔断电流 通过保险丝的电流远远小于保险丝的额定电流,所以熔断丝不会断. (3)在电路中加一个漏电保护断路器. 答:通过熔断丝的电流为5A,通过人体的电流为25mA. 点评:知道潮湿的空气也能够影响电阻的大小,会灵活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小明想测量大米的密度,但由于大米容易吸水,导致体积明显变化,因此用排水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是不合理的。于是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和思考。 (2)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乙的方式用量简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偏
查阅资料得知: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于是进行了实验二:称取5克大米并装入注射器内(如图丙),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大米和空气的总体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出此时注射器内空气压强为P;而后将注射器内的空气缓慢压缩,当空气压强增大为2P时,再读出此时的总体积(压缩过程中大米的体积、空气的温度均不变),整理相关数据记录如表。
考点: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实验题. 分析:(1)因为下面用到的大米的质量是5g,所以不能取下砝码,通过拨动游码来达到横梁平衡的目的,而是应当向左盘中添加大米直到横梁平衡为止; (2)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乙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偏大;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可以得到:P×(23ml-V大米)=2P×(13ml-V大米),根据此式,求出大米的体积V大米,然后用公式ρ=
解答:解:(1)因为下面实验中用的大米的质量为5g,所以5g的砝码是不能改变的,故应当向左盘中添加大米直到横梁平衡为止; 故答案为:向左盘中添加大米直到横梁平衡为止. (2)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乙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偏大; 故答案为:大 (3)根据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所以压缩前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V=23ml-V大米;压缩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0.5V=13ml-V大米.根据题意可以得到:P×(23ml-V大米)=2P×(13ml-V大米), 所以大米的体积V大米=3ml=3cm3,所以大米的密度ρ=
故答案为:1.67 点评:此题中因为大米的体积不好直接测量,因此用到间接测量法.通过“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来求出大米的体积,再根据公式ρ=
变小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推理法. 分析:由图可知,三容器内所装液体的深度关系hA>hB>hC,而三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得三液体的密度关系ρA<ρB<ρC;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则抽取液体的压强△PA<△PB<△PC,又因为原来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从而得出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由图可知,三容器内所装液体的深度:hA>hB>hC, ∵p=ρgh,三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三液体的密度:ρA<ρB<ρC; ∵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 ∴抽取液体的压强:△PA<△PB<△PC, 又∵原来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pC.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从图确定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本题的关键.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小明同学用甲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热敏电阻RT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 已知M为控温器,电源电压恒为12伏,R为电阻箱(一种可以改变并读出阻值的变阻器)。 (1)在控温器中应该加入下列哪种液体? A.自来水 (2)当控温器中液体温度为80℃,电阻箱阻值为100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则该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 为 (3)依次改变控温器中的液体温度,同时改变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保持在0.1A。通过计算得到 相关数据记录如下。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4)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小明用该热敏电阻和电压表制成了一支指针式温度计(如图乙)。它可以直接在电压表刻度盘上读出相应温度。若电压表的读数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应在原理图(丙)中 A.ab (1)B (4)B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2的阻值为3Ω.闭合开关之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1A,则R1的电阻是多少?电流每分钟通过R2所做的功是多少? 分析:分析电路知,闭合开关,电阻R1、R2并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电流表测量R1支路电流. ①已知R1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利用公式R=
②已知R2阻值、两端电压和通电时间,利用公式W=
解答:解: ①∵I=
∴R1的阻值为R1=
②电流通过R2做的功为W=
答: 电阻R1的电阻是6Ω;电流每分钟通过R2所做的功是720J. 点评: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并联电路特点和电能计算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明确电路结构是正确解题的前提,灵活应用欧姆定律、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电能的计算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电阻R1=8Ω,R2=4Ω,R3=12Ω.求: (1)Sl,S2都断开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各是多少? 专题:计算题. 分析:(1)Sl,S2都断开时,R1、R3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R3两端的电压,根据电阻的串联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3两端的电压;根据P=I2R求出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 (2)S1,S2都闭合时,R1、R2并联,电压表被短路,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各支路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电流表的示数. 解答:解:(1)Sl,S2都断开时,R1、R3串联, 电路中的电流: I=
R3两端的电压U3=IR3=0.3A×12Ω=3.6V,即电压表的示数为3.6V; (2)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P1=I2R1=(0.3A)2×8Ω=0.72W; (3)S1,S2都闭合时,R1、R2并联,电压表被短路,即电压表的示数为0; 干路电流I′=I1+I2=
答:(1)Sl,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电压表的示数为3.6V; (2)S1,S2都断开时,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0.72W; (3)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25A,电压表的示数为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及其变形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弄明白开关断开与闭合时电路的连接情况,还要掌握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规律.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2的电阻值为3Ω,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1A,请求出R1的阻值及电源电压.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电阻R1两端电压; (1)已知电阻R1两端电压及通过电阻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可以求出电阻R1的阻值. (2)由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可以求出电源电压. 解答:解:(1)电压表测电阻R1电压, 由题意知U1=6V,I=1A, ∵I=
∴电阻R1=
(2)∵I=
∴电阻R2的电压U2=IR2=1A×3Ω=3V, 电源电压U=U1+U2=6V+3V=9V; 答:电阻R1的阻值是6Ω,电源电压是9V.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电阻阻值、电源电压问题,难度不大,分析清楚电路结构、熟练应用串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即可正确解题.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建K后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大则【 】 A 灯L可能变暗 B 灯L亮度可能不变 解: C正确 由图可看出电阻和灯是串联关系,由于V1是测量的电源电压,不可能有变化,只能是V2的示数变小了。 1、A错误 电压表示数变小,灯L分担电压变大,灯泡亮度要变亮。所以A错误 2、B错误 因L两端电压有变化,所以L亮度一定有变化,所以B错误; 3、C正确 电阻短路,电压表也短路,示数为零。V2指数变小。所以C正确; 4、D错误 电阻开路,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分担电源电压,V2示数变大。所以D错误。 综合判断:只有C正确。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K后,灯Ll、L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的一盏灯突然熄灭,而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专题:应用题. 分析:如图,灯Ll、L2串联,电压表V1测灯Ll电压,电压表V2测灯L2电压.闭合开关后都发光.其中的一盏灯突然熄灭,而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 说明灯L2短路. 解答:解:A、灯L1断路,电压表V1与灯L2串联,分担电源电压,灯都不亮.不合题意. B、灯L2断路,电压表V2与灯L1串联,分担电源电压,灯都不亮.不合题意. D、灯L2短路,电压表V2也短路,示数为零,电压表V1示数变大,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甲同学实验时,把滑片移到端点时,灯泡闪亮一下熄灭,可以判断灯泡电压超过灯泡的额定电压而烧坏,电路断路,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 (2)根据实验2数据知,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电流为额定电流,根据P=UI计算额定功率. (3)甲乙同学使用的滑动变阻器相同,可以根据甲同学的第一组数据计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由电源电压和灯泡电压求得滑动变阻器的电压,滑动变阻器和灯泡串联,电流相同,最后求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4)电压表的正确读数:首先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和指针偏转的情况确定使用的量程,然后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 (5)由电源电压和乙灯泡的额定电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又知道电阻,求得电路电流即灯泡的额定电流. 解答:解:甲同学实验: 滑片移到端点,灯泡一闪熄灭,灯泡电压超过额定电压,烧坏灯泡,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所以,电源电压为:U总=4.5V. 根据实验2得:P=UI=2.5V×0.26A=0.65W. 甲同学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电键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 滑动变阻器电压为:U'=U总-UL=4.5V-1.3V=3.2V, ![]() 点评:求得电源电压,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电源电压是通过电路断路,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获得;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是甲同学刚闭合开关时,获得的数据求得.有一电学元件检测仪,内部电路由电源,电阻和连接导线组成,M,N是它在检测元件时所用的两个接线头,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它的内部结构,小明进行了以下操作:先将一电流表连接在M、N之间,发现电流表读数为1A,再在M、N之间改接一电压表,发现电压表读数为3V,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帮助小明推测它的内部结构,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源电压和电阻阻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