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经图穴简介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3-17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贵在科学

 大禹治水功在疏导,运动健身妙在通经。

经脉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因此,运动健身妙在通经

十二经脉者,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经脉篇)经脉图可以明示肢体与内脏的关系。认知了肢体与内脏的关系方能懂得运动肢体可以调整内脏的道理,进而正确掌握其运动方法。

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功之所止也。(《灵枢》经脉篇)

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脉篇〕 因此,经脉不能不畅通,理论也不能不知晓

人体之经脉如大地之江河,江河有河道流域,经脉有路线分布。疏导江河要沿循河道,疏通经脉是否也应沿循经脉。

朋友:你见过不沿循河道来疏导江河的吗?有不沿循电路来修电器的吗?没有吧。可是你见过沿循经脉来运动健身的吗?也少吧。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不知有经脉,不知经脉内联脏腑,不知经脉路线,没有经脉图呢?

朋友:欲要沿循经脉疏导经脉,是否应当先熟知经脉的循行路线;而后才循经疏导经脉,进而调整内脏及全身呢? 您说是吗?

   【原文】

《灵枢·经脉》

脾足太阴之脉:

1.

 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

2.

过核骨后

3.

上内踝前廉

4.

上踹(音:chuai揣   )内

5.

循胫骨后

6.

交出厥阴之前

7.

上膝股内前廉

8.

入腹

9.

属脾络胃;

10.

上膈

11.

挟咽

12.

连舌本,散舌下

13.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

14.

注心中

 【白话文】

《灵枢·经脉》

 足太阴脾经:
1.

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

2.

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一跖趾关节后面;

3.

上行至内踝前面;

4.

再上腿肚;

5.

沿着胫骨后面;

6.

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

7.

经膝股部内侧前缘;

8.

进人腹部;

9.

属于脾脏,联络胃;

10

通过横膈上行;

11

挟咽部两旁;

12

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

13

胃部支脉:向上通过横膈;

14

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足太阴脾经腧穴总图  

 >> 请点击穴名
 

 【注释】

白肉际

:指四肢掌(蹠)面与背面交接的边缘。掌(蹠)面的皮肤较厚而色浅,称白肉,又称赤白肉际。

核骨

:指第1蹠骨的头部突起。张介宾注:“大指本节后内侧圆骨。”其形如半个果核,故名核骨。

内踝

:胫骨内侧下端的突出处。

:俗称小腿肚,相当于腓肠肌部分。

厥阴

:指足厥阴肝经。  

:张介宾注:“咽以咽物,居吼之后。”此处兼指食管而言。

舌本

:指舌的根部。

:再、重复的意思。

 [本经穴] 隐白(井),大都(荥),太白(输、原),公孙(络),商丘(经),三阴交(足三阴之会),漏谷地机(郄),阴陵泉(合),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脾之大络)。
 
[交会穴] 中府(手太阴),期门(足厥阴),日月(足少阳),下脘、关元、中极(任脉)。

脾经常用腧穴

 

穴名

穴  位

主 治

特定穴 

1

隐白

趾内侧趾甲角旁约 0.1寸。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脾经的“”。

>>腧穴总图
2

大都

趾内趾,第一跖趾关节前缘,赤自肉际。

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

脾经的“”。

3

太白

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

脾经的“输、原穴”。

4

公孙

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

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
参考资料:
①据报道,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X线胃肠捡查时,观察到针刺内关、足三里对胃蠕动多有增强作用,尤以足三里为明显,而针刺公孙则胃蠕动多减弱。
②据报道,针刺公孙、内关、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

脾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5

商丘

内踝前下方凹陷中。

腹胀,泄泻,便秘,黄疽,足踝痛。

脾经的“”。

6

三阴交

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孕妇禁针。
7

漏谷

三阴交穴上3寸。

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

 

>>腧穴总图
8

地机

阴陵泉穴下3寸。

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

脾经的“”。

9

阴陵泉

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脾经的“”。

10

血海

髌骨内上缘上2寸。
【简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月经不调,崩漏, 经闭,瘾疹,湿疹,丹毒。

 
11

箕门

血海穴与冲门穴的连线上,血海穴直上 6寸。

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

 
12

冲门

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3.5寸。

腹痛,疝气,崩漏,带下。

足太阴、厥阴经交会穴。

>>腧穴总图
13

府舍

冲门穴外上方0.7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腹痛,疝气,积聚。

足大阴、厥阴经与阴维脉交会穴

14

腹结

府舍穴上 3寸,大横穴下 1.3寸。

腹痛,泄泻,疝气。

15

大横

脐中旁开4寸。

泄泻,便秘,腹痛。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16

腹哀

大横穴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 4寸。

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17

食窦

第五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6寸。

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

本经食窦至大包诸穴,深部为肺脏,不可深刺。

18

天溪

第四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6寸。

胸胁疼痛,咳嗽,乳痈,乳汁少。

 

19

胸乡

第三助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6寸。

胸胁胀痛。

 

20

周荣

第二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6寸。

咳嗽,气逆,胸胁胀满。

 
21

大包

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中。

气喘,胸胁痛,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脾之大络。

>>腧穴总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