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分析

 南来北往 2014-03-17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进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保证,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
  1、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孩子健康、愉快成长的时候,都是与班主任老师有着融洽师生关系的时候。教育教学的过程,应是师生情感的共鸣,心灵的呼应,教师只有把满腔的热忱与诚挚的爱倾诉到学生的心坎上,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与善意,才会引起师生双方内心的共振与共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师生的共振共鸣期提出的教育要求可接受性最强,教育效果最佳。学习困难学生在学校受到的多是消极评价,教师如果能以宽容的胸怀、睿智的眼光全面看待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与关怀,通过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加以引导,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求知、思考、创造的快乐,并由此体验到学校教育的乐趣,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这就是教育的成功。而如果仅仅根据学习成绩,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另眼相看,动辄训斥,甚至体罚,学生会与教师产生心理上的隔阂直至排斥教师,排斥学校教育,对学习、学校失去兴趣,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由此可见,“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甚至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师生关系对于教育质量、教学效益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空气对人的价值。”
  2、师生关系现状:从平时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量学生希望教师具备平等的心态,说明师生关系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资料显示,武汉市教科院在对全市2000多名学生进行的调查中发现,17. 5%的学生因为师生关系感到心理压力,学生认为教师欠缺公平、公正,粗暴,个人品质也存在问题。其实,中国教师的工作责任感最强。但在长期过重的升学、考试的压力与负担中,教师脸上难有笑容,对学生批评多于肯定,训斥多与赞扬,使学生普遍感到教师高高在上,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因此教师必须主动进行自身教师角色与教育观念的转变。
  3、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绝对的权威,处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只能对老师的教育唯命是从,而困难学生在老师面前更要受到由于学业不良遭遇的冷嘲热讽,在世界急剧变革的时代里,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师生关系也提出了新的思考,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接纳、尊重、温暖与关怀的教育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育的温馨与有人性,是新时期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理念。
  4、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教育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教师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从而直接影响并决定师生关系。因此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从师学习的受教育者,而决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更不是接受教训、听话的“驯服工具”,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只是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要从教会学生学习出发,改变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各具特色的个体:“学生”是个整体的抽象的概念,它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存在差异、各有个性的学生个体组成的。教师要“目中有生”,既要了解研究学生共同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更要了解研究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决不能简单的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善于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优点和缺点,因材施教,扬长补短或扬长避短。第三、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正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很大,具有许多发展的潜能。教师应当辩证地、发展地看待每个学生,既要严格要求,更要关心爱护,正确对待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思想行为上一时的缺点错误,给予正面的教育、矫正,使他们获得新的发展。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用知识的力量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和效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