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蜜蜂戰爭

 Darcyblue 2014-03-17
蜜蜂戰爭

北京的養蜂專業戶齊學明有4300群義大利蜂,卻總共只養了5群中華蜜蜂,去年還不幸病死了一群。齊學明説,剩下的這4群蜂産的蜜,“誰也不賣,留著自家吃。因為中蜂蜜比意蜂蜜營養更均衡,口感也更細膩。”

根據生物學分類方法,蜜蜂屬包括東方蜜蜂、西方蜜蜂等9個物種,其中,發源於中國本土的蜜蜂被稱作“中華蜜蜂”,又被簡稱為“中蜂”,是東方蜜蜂的主要亞種。屬於西方蜜蜂的義大利蜂,則被人類廣泛飼養,如今遍佈世界各地。

儘管中蜂蜜比意蜂蜜更好,但作為齊學明一家三代唯一的收入來源,他還是選擇了養殖經濟效益更划算的意蜂。意蜂個頭大,産蜜量高,産蜂王漿的能力也遠遠高過中蜂。在60年前,北京地區的農戶們大約擁有4萬群中蜂,但如今都和齊學明一樣,以養意蜂為主。中蜂群銳減到原先的1%,只剩下400群。

一場看不見的戰爭

“籠統而言,當一個物種的數量降至原來數量的10%以下時,就可以被定義為有瀕臨滅絕的危險。目前中華蜜蜂的處境,也離滅絕不遠了!”77歲的楊冠煌朗聲説道。

楊自1962年調入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後,就開始研究中華蜜蜂,是國內該領域最資深的學者。據他介紹,清朝末年,中國人工飼養的中蜂大約有500多萬群,山林裏的野生蜂群更是不計其數。而如今,雖然中國為蜜蜂産量第一大國,人工飼養的蜂群總數高達600多萬,但其中的中蜂群僅有不到百萬。100多年來,中華蜜蜂的群數量與分佈區都縮小了75%以上,野生蜜蜂近乎絕跡,只在西藏、雲南、四川西部和南方省份的偏闢地區零星存在。

中蜂生存危急,與意蜂這個外來物種的入侵直接相關。

西方蜜蜂自1896年就引入中國。但此後30年間,由於國人沒有掌握合適的飼養技術,宣傳也不得力,西方蜜蜂的身影僅局限于幾個大城市及其近郊。但在1934年,以宣傳西方蜜蜂為目的的刊物《中國養蜂》的創辦為標誌,西方蜜蜂才逐漸在中國推廣開來。後來經過1960年代與1980年代的兩次大發展,意蜂的飼養數量逐漸超過了中蜂。

意蜂的引入,不僅在客觀上造成人工飼養中蜂的數量減少,還帶來了更多意想不到的後果。

2007年8月,北京市蒲洼鄉的老養殖戶毛國金髮現自己家的中蜂蜂王相繼猝死在蜂箱裏。對於蜜蜂來説,蜂王的死亡,就等於整個蜂群的毀滅。此後,村裏的蜂農們接二連三地遭遇了此種情況,損失慘重。這次蜂王神秘死亡的事件,引起了楊冠煌的注意。

經過一番排查,他發現,當附近飼養的意蜂飛到中蜂蜂巢門口,一振動翅膀,守衛蜂竟輕易就放它進去了。意蜂闖入蜂巢後,就四處尋找蜂王,找到後將其蟄死,使中蜂群大亂,喪失守衛能力。緊接著,這只意蜂招來大量本群工蜂前來奪蜜並摧毀了中蜂群。楊冠煌解釋説,意蜂能“潛伏”進中蜂群的科學原理是,它與中蜂的翅膀振動頻率相倣,使守衛蜂無法識別。

“因此,在意蜂活動的兩至三公里範圍內,無論是家養還是野生的中蜂,都難以生存。這種‘盜蜂’行為是西方蜜蜂毀滅中蜂的直接手段。在同一生存區內,當西方蜜蜂的數量超過原有中蜂後,這種取代過程則更加明顯。”楊冠煌指出。

除了盜蜂,意蜂還會干擾中蜂蜂王的交尾,並將囊狀幼蟲病等一些新的傳染病帶給中蜂。這些病害在引進的西方蜜蜂品種裏已不造成嚴重危害,傳染到中蜂後,則一度造成大量死亡。1972~1976年,廣東佛崗縣的中蜂爆發囊狀幼蟲病,並迅速蔓延到整個中蜂分佈區,使全國90%以上的中蜂群受到感染。據統計,此次疫情毀滅了傳統飼養的中蜂約100萬群,令野生蜂群也受到很大影響。

從進化程度上來説,意蜂處在最高等級,中蜂要比它略為原始。由於單只蜜蜂不能生存,衡量蜜蜂進化的標準,主要是蜂群的組織水準與效率。比如,相比中蜂蜂群的鬆散,意蜂在過冬時會緊緊抱團,能保證蜂群內部始終有恒定的溫度,不致凍死。

儘管如此,中華蜜蜂卻仍有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中蜂衰落到人的死亡

2012年8月,陜西安康市漢陰縣的一名男性村民在外出採桑葉時被胡蜂蟄死,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實際上,在安康一帶,胡蜂蜇人事件時有發生。曾有人統計,在2003~2006年的3年裏,胡蜂共致使當地715人受傷,36人死亡。

“這件事反證了中蜂的獨特作用”,楊冠煌説,中蜂對本地植物授粉的廣度和深度,都超過以意蜂為代表的西方蜜蜂。與意蜂相比,中蜂更耐寒,攝氏7度就可開工採蜜,而意蜂要在10度以上才能工作。對於一些在低溫中開花的植物,只有中蜂才能採蜜授粉。此外,意蜂嗅覺靈敏度較低,不易發現那些分散、零星開花的低灌木和草本植物,如十字花科、薔薇料、漆樹科、山茶科、菊科、葫蘆科等。這些種類的植株分散、矮小、多生長在遮蔭處,只能依賴中蜂授粉。另外,中蜂每日外出的採集時間也比意蜂提早和延遲,一般多2~3小時。因此,這也解釋了為何中蜂蜜比意蜂蜜更有營養:意蜂只採大宗花源,形成的蜂蜜只來源於一種花,而中蜂蜜來源多樣化,營養更豐富。

當中蜂被西方蜜蜂取代時,會令多種植物授粉受到影響,一些植物種類的種群數量減少直至滅絕,最終導致當地植物多樣性的減少。歷史上,位於陜西南部、山青水秀的安康地區是中華蜜蜂的傳統棲息地。當地山林裏有厚密的闊葉林,昆蟲種類多,胡蜂則在山林中起著保護林木免受蟲害的平衡作用。

後來,當地蜂農全面改養意蜂,導致中蜂滅絕。由於失去了中華蜜蜂的授粉,再加上人們開始砍伐雜生林,種植有經濟效益的松樹,使得山林的植物多樣性大大減少,昆蟲種類及數量也隨之減少,使胡蜂失去了食物來源。同時,昆蟲少了,胡蜂的天敵——鳥兒由於捕不到食物也飛走了。

鳥兒少了,胡蜂就多了,再加上在林中找不到食物,就只能飛到林邊的村落營巢找食。人類在它的巢窩附近活動,就容易遭到攻擊。故事回到當初,人們很難想像,胡蜂蟄死人的背後,原來和小小的中華蜜蜂的遭遇有關。楊冠煌説,“當時我建議他們,暫時的解決辦法是消滅村莊周邊的胡蜂,但根本的解決方法還是恢復原來的生態平衡。”

雖然中華蜜蜂的經濟效益沒有意蜂高,但有著很重要的生態價值。為此,楊冠煌從2003年前後就開始呼籲成立中華蜜蜂保護區,區內禁止養意蜂,並對蜂農予以補貼。2005年,全國第一個中蜂保護區在北京市蒲洼鄉成立。儘管如此,中華蜜蜂的生存局面依然不容樂觀。

假如蜜蜂滅絕了

在全球範圍內,不僅是中華蜜蜂在滅絕,所有的蜜蜂都在減少。

今年6月,美國羅德島一家大型食品超市從貨架上臨時撤走了佔總貨品種類一半以上的237種食物,藉此來喚起人們對蜜蜂危機的關注——這家超市表示:所有被撤出貨架的食品,其成分都有賴於蜜蜂的傳粉才能夠生長。他們這樣做,就是讓民眾體會一下,平時並不被注意的蜜蜂,對人類的生活到底有什麼影響。

從2006年起,美國蜂農們發現,蜂群裏的成年工蜂開始神秘地成群消失,連屍體也找不到蹤跡,只剩下蜂王與幼蜂。這種蜜蜂離奇消失的現象,從北美波及歐亞,一直持續至今,被稱為“蜂群衰竭失調(CCD)”。

令人焦慮的是,科學家們對著CCD研究了多年,也沒有找出真正的元兇,以至於蜜蜂消失成為一樁科學界的懸案。截至目前,人們的懷疑對象有如下幾個:一種叫做狄斯瓦螨的寄生蟲、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IAPV)、東方蜜蜂微孢子蟲病等。其中,被列為頭號嫌疑人的,是新煙鹼類農藥的使用。這類農藥能損害蜜蜂的神經,導致工蜂找不到回家的路。

在中國的農業系統裏,新煙鹼類農藥的使用已非常廣泛。但國內尚無蜂群發生CCD的報告。楊冠煌也強調説,CCD對中國蜂業,無論是對中蜂還是意蜂的影響,都不會像美國那麼嚴重。

如果對比中美兩國養蜂業的差異,或許就不難理解楊冠煌的這個説法了。美國的農業與蜜蜂有非常緊密的聯繫——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農作物,以及杏仁、桃、蘋果、草莓等果樹都依賴蜜蜂授粉。美國的大農莊裏種植有不同的經濟作物,蜂農只需定點作業,在不同的季節裏連續地有花蜜可採。

而在中國,蜜蜂授粉在整個農業體系中處於非常邊緣的位置。據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所長吳傑等人的估算,依賴蜜蜂授粉的作物價值,只佔中國農業總産值的10%多一點。就以北京蜂農齊學明為例,他的4300群蜜蜂,一年裏在大江南北追花奪蜜,只有採的油菜花是來自於農業系統,其餘皆在野外山林中作業。而油菜花又是一種不需要打農藥的作物,造成蜂群衰竭失調的風險也就不會很高。

養蜂業在中國農業體系中的式微不僅如此,“未來不要説是中蜂,恐怕連意蜂也沒人養了。”齊學明説。由於養蜂人長年在各地趕花期,風餐露宿,以大卡車和帳篷為家,一年只有3個月時間呆在家裏。在異常辛苦的同時,收入又十分微薄,平均一年下來只有5萬~10萬元的利潤,因此,很少有年輕人願意加入到這一行業中。

有調查表明,2007年,中國直接從事養蜂生産人員的平均年齡超過48歲,50歲以上養蜂人員佔近一半,30歲以下年輕養蜂人只有5.5%。近10年來,中國養蜂人的平均年齡增加了近13歲,年輕從業者減少近80%,養蜂業恐將後繼無人。

造成養蜂業收入微薄、年輕人不願投入的另一個原因是蜂蜜摻假嚴重,因而壓低了蜂蜜價格。楊冠煌説,目前,中國年産40萬噸蜂蜜,其中有一半都有摻假行為。

“現在柴雞蛋一斤都賣二三十塊錢了,一斤蜂蜜才賣10塊錢,可我們卻比養雞的要辛苦得多”,齊學明説,如果政府再不花力氣改變這一局面,將來養蜂這一行業在中國可能會消失。

有關蜜蜂的重要性,有句名言——愛因斯坦曾説過:“假如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了,人類只能再存活四年。”其實,這個廣為流傳的説法是杜撰的。美國《時代》週刊在最近的一篇報道中指出,研究者並未找到任何根據,證明這句話出自愛因斯坦。但美國的一位養蜂者警告説,蜜蜂的滅絕不僅將會使這個星球變得更加貧窮與饑餓,而且會令人類陷入一種惶恐之中:一場更大的自然災難即將來臨,而小小的蜜蜂,僅僅是災難開始的信號。

楊冠煌説,“蜜蜂只是授粉動物中的一種,它的消失不至於讓人類滅亡,但確實會對生態産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