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惠东规划四大功能区 走特色发展之路打造五大基地

 枯井道人 2014-03-17


谋划发展新布局规划四大功能区


    惠东因区位地理条件形成了沿江、沿海、山区3大类地区,各地区发展差异越来越大。按照科学发

展观的要求,并根据惠东本身的交通、土地、海洋、半岛等优势和特点,该县进一步明确了各产业的

主要布局区域,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效能构建“四大功能区”,形成科学分工、合理布局、

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实现《纲要》提出的“产业结构明显升级、生态环境

明显优化、规模实力明显壮大”的目标。


1.沿江各镇:承接产业转移功能区


    (该规划区主要包括多祝、大岭、平山、梁化、白花等镇,以及稔山、吉隆、铁涌、黄埠等镇的

部分地区。)


    沿江各镇地势平坦、可供开发的土地多,而且在地理位置上邻近深圳、东莞和惠州市区。该县把

沿江各镇确定为承接产业转移功能区,通过加强园区规划建设,大力引进工业项目,全面承接珠三角

产业转移,增强镇域经济实力。高起点引项目进园,坚持走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率的“两

低两高”集约型增长的发展路子,构建“扩内需、保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载体,使该地区成为惠东

新的经济增长极。

2.大亚湾东岸:旅游观光功能区


    (该规划区主要包括稔山、巽寮、平海、港口等地。)


    该规划区位于大亚湾东岸,旅游资源丰富,十分适合发展滨海旅游产业。该县把大亚湾东岸确定

为旅游观光功能区,将发展以蓝色旅游为主,以绿色生态、红色革命和古色人文为辅的旅游产业,同

时发展旅游、酒店、娱乐、休闲、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力争到2020年将该区打造成中国南部最负

盛名的顶级滨海旅游胜地之一。

3.红海湾西岸:临港工业功能区


    (该规划区主要包括平海东部、铁涌部分、黄埠镇等。)


    该规划区位于红海湾西岸,该区水深浪小,生态环境和建港条件好,拥有碧甲、大澳塘、亚婆角3

个国家一类口岸。惠东把该地区确定为临港工业功能区,将重点发展清洁能源、造船等重工业。其中

,将突出抓好平海电厂、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和造船等先进制造业,力争到2020年使惠东成为全

国为数不多的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的清洁能源生产大县和“海洋新城”。

4.山区四镇:农业生态功能区


    (该规划区主要包括高潭、宝口、白盆珠、安墩等镇。)


    山区各镇山地和林地多,人口密集度相当低。惠东把该地区确定为农业生态功能区,将控制该区

的工业发展,严禁非法采矿,主要以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服务业为主,保护好森林、水资源

和自然环境。其中,还将突出抓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并按照农业标准化和产

业化的要求,大力推行特色蔬菜、家禽、水产品等绿色生产。


走特色发展之路打造“五大基地”


    《纲要》把惠东整个版图纳入珠三角的发展战略,这既给惠东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平台,也

给惠东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挑战。按照《纲要》的战略部署,惠东担负着发展临港工业、旅游休闲、清

洁能源、绿色食品和双转移等重要任务。根据《纲要》的要求,惠东正努力打造珠三角产业转移基地

、珠三角清洁能源基地、珠三角滨海旅游休闲基地、珠三角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和中国女鞋生产基

地等“五大基地”。

    1.珠三角产业转移基地


    惠东县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是该县推进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步伐的新基地和突破口,是贯彻落实

国家《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战略的重要举措。该县将继续坚持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

套、高质量引进”的思路,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开发机制,加大投入,拓展规模,完善功能,强化管

理,建设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

    目前,惠东县已累计投入资金9.2亿元,重点推动东莞凤岗(惠东)产业转移园、白花中航谟岭工

业园、佳兆业工业园、多祝节能环保工业区等四个园区的建设。现已落户的深圳航空标准件有限公司

等50多宗项目,投资总额已达30亿元。当前,该县正努力抓好各园区首期用地的平整,以及道路、供

水、供电、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构建 “双转移”工作大平台和主阵地,努力把惠东建设成

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2.珠三角滨海旅游休闲基地


    打造珠三角滨海旅游休闲基地是惠州市委、市政府落实《纲要》对惠东提出的要求,也是惠州旅

游业发展的“3510”工程(三大体系、五大顶级品牌、十条精品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县

正加快《惠东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统筹景区的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同时,全力配合

抓好巽寮旅游项目建设,主要是加快推进中心区建设、星级酒店建设和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

提升惠东旅游业的档次和水平。

    此外,将推进港口双月湾旅游主题公园、黄埠东头旅游、白盆珠水库生态风景区、多祝皇思扬和

田坑古围村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工作,逐步形成以滨海旅游为主的“蓝色、绿色、红色、古

色”四色旅游,以及点线面结合的精品旅游线路。据了解,该县已累计投入各项旅游项目建设资金达

15亿元。其中,巽寮旅游项目中的海宸、康帝两家五星级酒店和体育公园已动工建设,贯穿南区的金

海路已全线贯通。该县通过与北京金融街合作,还将把巽寮湾24公里的海岸线分北中南三区,按不同

功能进行分区建设,计划到2012年,初步建成5家五星级酒店和一批休闲娱乐设施;到2020年,建成一

批五星级酒店群和功能比较齐全的滨海旅游基地,并将其打造成中国南部最负盛名的顶级滨海旅游胜

地之一。

    3.珠三角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


    现代农业是惠东的一大亮点。该县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为指导,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计划,不断扩

大优质蔬菜、马铃薯、甜玉米、山地三黄鸡、赤岸蚝等农产品种养基地规模,现已逐步形成沿江城郊

型、沿海创汇型、以及山区资源型等特色农业板块。此外,该县着力打造梁化蔬菜、多祝沙姜、安墩

春甜桔和薯丝、白盆珠油茶、白马木瓜、桥星甜玉米、西冲莲藕等种养特色专业镇(村)。

    目前,惠东已创办了3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了52家农业龙头企业和5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该县还计划到2020年,形成20万亩马铃薯,15万亩优质蔬菜,15万亩甜玉米,15万亩优质水果,15万

亩优质海产品养殖基地,以及15万头生猪存栏量。全县大宗农产品商品基地产品100%达到无公害农产

品质量要求,实现农业总产值90亿元。同时,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使《纲要》实施让

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4.珠三角清洁能源基地

发展临港工业是《纲要》赋予惠东的任务,清洁能源基地是临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惠东将依托本

县沿海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风能发电、火力发电和现代大型船舶制造业,致力把惠东打造成为粤东

乃至珠三角地区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

    目前,惠东清洁能源基地的主要项目包括:装机容量600万千瓦、首期投资85亿元的平海电厂,装

机容量3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场,以及投资45亿元、储油500万吨的国家石油储备库项目等。目前,平海

电厂进展顺利,2台机组预计明年建成投产;石油储备库工可环评正在进行,预计明年10月可以动工建

设;风力发电已初步探明资源,首期10万千瓦风场已具备开工条件;真正把惠东打造成清洁能源大县

    5.中国女鞋生产基地


    鞋业是惠东传统产业,民营制鞋业更是惠东的支柱产业,提升这一传统产业同时也是惠东落实《

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充分发挥惠东“中国女鞋生产基地”、“广东女鞋名城”、“广东省鞋材

生产基地”等称号的效应,惠东将着力引进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国内鞋材项目落户,推动

惠东鞋业向研发、展示、贸易、物流一体化方向发展,实现鞋业二次创业。

    同时,紧紧抓住当前鞋业优化重组的有利时机,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着力在扩大生产规模、

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加强技术改造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科学管理、开拓国内外市场、营造公平

诚信的营商环境等方面寻求新突破,以品牌提升质量、占领市场,擦亮“中国女鞋生产基地”品牌。


    今年,惠东已启动了吉隆铁涌“中国女鞋生产基地”建设,推进银基鞋材市场、大岭鞋材市场、

吉隆粤东(国际)鞋材市场和黄大吉鞋材市场等鞋业配套设施的建设,拉长了鞋业产业链条。目前,

惠东已经形成了年产鞋6亿双、年产值102亿元的生产规模。该县计划到2012年,力争将平山、大岭、

吉隆、黄埠等4镇(街道)建成初具规模的制鞋专业镇,全县产鞋在8亿双以上,总产值达200亿元,创

税2.5亿元以上;到2020年,年产鞋12亿双,总产值320亿元,创税8.6亿元以上。


全县明年实现全面小康


  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惠东人经过数十年的不断摸索、不断进取,全县综合经

济实力明显增强。2008年,全县实现GDP201.1亿元。
    2008年,惠东人均GDP23800元,对照国家制定的全面小康标准(28000元),仅差4200元。按此速

度测算,到2010年惠东可实现全面小康。


    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6.2亿元,比1978年增长114.8倍,年均递增17.1%,其中,县级财政一

般预算收入为6.1亿元,相当于1988年至1994年的总和。


工业篇

工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半壁江山”


    60年来,惠东工业快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结构不断优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显著

提高,主导作用日益明显,实现了由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门类单一向工业基础加强、技术水平

稳步提高、门类逐渐齐全的重大转变。


    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只有5135万元,至2008年工业总产值达335.9亿元;1978年,工业增加值

占GDP比重20%,到2008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2%,占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1980年全县

仅有工业企业238家,2008年发展到9252家,其中,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2家,年产值1亿元以

上的企业9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目前,惠东工业形成了以制鞋、制衣、电子、家用电力

器具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格局。

    结构调整效应明显产业带快速集聚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带快速集聚。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立隆电子、惠兰灯饰、

大统营科技等一批“三资”企业,极大改变了惠东的工业结构,同时,民营企业也迅猛发展。吉隆、

黄埠、平山、大岭四个镇(街道)的制鞋、制衣两条民营工业带集聚发展态势愈加明显。


    改革开放前,全县没有一家“三资”企业,到2008年仅规模以上“三资”企业就有89家,实现产

值401309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7.4%。

    以制鞋业为龙头的民营工业迅速崛起

以制鞋业为龙头的民营工业迅速崛起。2008年,全县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847447万元,占全社会工业

增加值的79.3%;全县民营企业已发展到6887家,其中,9家民营企业获得了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拥有

广东省名牌产品9个,广东省著名商标27个,形成了以制鞋业为龙头的民营工业。特别是 “中国女鞋

生产基地”、“广东省鞋材生产基地”和“广东女鞋名城”等区域品牌的形成,彰显出惠东鞋业发展

的巨大成就。

    2008年,全县共有鞋业企业3700多家,其中,有9家为民营科技企业,有3家为高新科技企业,有

130家企业通过了ISO质量体系认证,有7家企业入选“广东时尚女鞋100强”,1家入选“广东男鞋十强

”,1家入选“广东休闲鞋5强”。2008年,全县产鞋5.3亿双,实现产值102亿元,占全社会工业总产

值的30.4%,实现鞋业税收1.16亿元,占全县税收的8.8%。

    工业产品成为外贸出口主要力量


    内外源工业竞相发展,双轮驱动,产品市场不断拓宽。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内资企业

实现产值34.1亿元,增加值11.3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270%和1494.1%;外资企业实现产值42.6亿

元,增加值12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278.4%和344.8%。


    产品销售畅顺,外贸出口加快。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为75.9亿元,销售率为99%,

产成品库存少,工业产品出口成为外贸出口的主要力量。2008年,全县外贸出口总额为11.2亿美元,

比2000年增长372.9%。


特色产业篇


    30年来年均增长8.3%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惠东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特色农业发展优势凸显。


    农业增加值保持稳定增长。2008年,农业增加值达到24.9亿元,30年增长10倍,年均增长8.3%。


    大宗农产品产量稳步提高。2008年,粮食平均亩产312公斤,30年增长1.25倍;粮食总产21万吨,

30年增长48.6%;水果产量6.9万吨,30年增长33.9倍;水产品产量5.1万吨,30年增长25.5倍。2008年

,全县马铃薯产量占全市90%以上,优质海产品产量占全市85%以上。


    现代农业发展初具规模。1978年以来,惠东发展起九华农贸、东进农牧等50家农业龙头企业,创

新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以马铃薯、梅菜、荔枝、三黄鸡、海胆、鲍鱼

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同时,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畜禽、海水养殖、林业形成规模化生产

,农业发展正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迈进,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08年全县

农村人均纯收入6332元,比1978年增长33.9倍,年均递增12.6%。经过30年的发展,惠东特色农业发展

初具规模,铁涌镇、平海镇发展成为“马铃薯之乡”,梁化镇发展成为梅菜、蔬菜生产基地,平海、

黄埠等镇发展成为优质鱼生产基地。

农业篇


    去年全县口岸进出口货值7.86亿美元


    港口物流业发展迅猛。数十年来,惠东充分发挥沿海区位优势,不断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

设,加快口岸规划建设,建立了配套设施完善、联检单位机构齐全、作业条件好、吞吐量大,适合大

吨位船舶进出的碧甲、大澳塘、亚婆角三个口岸,使港口物流业不断发展。特别是在2004年三个口岸

被国家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后,惠东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目标,使港口物流

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至2008年,全县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90万吨,货值达7.86亿美元。

    商贸旅游业发展喜人


    惠东商贸物流业已发展成为“粤东商品集散地”,建成了银基商贸城、平山中心市场等45个大、

中型商贸市场。200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8亿元。旅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

程,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巽寮旅游、平海温泉、永记生态园、高潭中洞、梁化森林公园等“四色”

旅游景点的发展以及星级酒店的增多,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截至2008年底,全县已拥有各类宾馆、酒店、饭店、旅馆、招待所等165家,其中星级酒店5家,

旅游接待设施总床位达10000张,旅行社发展到6家;全县接待游客192.3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2.4亿

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6%和37%。特别是随着巽寮旅游项目的扎实推进,五星级酒店群建设项目的动工

、投入使用,一个独具现代特色的滨海旅游大县正在崛起。


60年变迁回首


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60年来,惠东沐浴着新中国的春风,迈着坚实的脚步,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交通优势、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和人缘优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实践,扎实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

,一个贫穷落后的传统农业县实现了华丽转身,蜕变为三大产业全面发展的新型县城。


    惠东县自1965年7月建制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促进了国民经济持

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惠东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一是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进入“农业振兴期”。改革开放后,惠东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政府主导实施“两水一牧”(水果、水产、畜牧业)发展创汇型农业,使农业经济不断扩张

,农村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1978年~1990年,农业增加值从1.01亿元上升到5.92亿元,年均递增8.5%,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

4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81元上升到1086元,年均递增16.1%。

    二是第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迎来第一个“黄金发展期”。

    1991年~1995年,惠东的鞋业、“三资”工业、“三来一补”工业、乡镇企业、房地产投资和服

装批发业等引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这一时期全县GDP年均递增26.7%;至1995年,三产比例调整为

28.3:33.5:33.2,第一产业比重比1990年下降20.4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同比分别上升了11

和4.4个百分点。

    三是经济发展进入 “调控平缓期”。

    1996年~2005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惠东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缓,逐步实现软着陆,

GDP年均递增11.5%,保持稳步增长。四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进入“科学发展期”。

    近年来,特别是县委九届三次全会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委提出“讲政治、抓发展、保稳定

、促和谐、聚民心”的要求,制订了“一年打基础,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有明显效果,五年迈上新台

阶”的目标,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积极实施 “构建三大经济中心区,打造五大产业县”的发展战略,顺

利推进“十大民心工程”建设,启动“十大重点项目”,平海电厂、巽寮旅游项目和一批交通项目的

开工建设,给惠东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强大的活力,现代农业、商贸旅游、工业、能源、海洋等产

业优势凸显。


    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惠东县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县“扩内需、

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GDP实现201.1亿元,比2007年增长12.5%;财政

一般预算收入6.1亿元,增量、增幅分别为1.5亿元和32.5%,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


    随着《纲要》的实施,惠东搭上了珠三角这列高速运行的列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惠东将进

一步解放思想,强化追赶意识,勇于改革创新,努力把惠东建设成为深莞惠经济圈东部重要的经济板

块。


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多项国家赛事在惠东举行


  经过60年的发展,惠东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

等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科教兴县”战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铺开,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医疗

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教 育


    全县有中小学校320所


    教育事业明显发展。建立起一支教职工队伍。截至2008年底,全县有中小学校320所;中小学教师

7927人,30年增加2248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截至2008年底,全县普通中学在校生5.64万人,30年

增加33.9万人;考入大专以上院校2509人,分别比1997年和1987年增长14.5倍和21.4倍。

    2008年,全县151773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100%享受免费教育。惠东高级中学被评为国

家级示范性高中、惠东中学和平山中学被评为省一级学校。

文 化


    “惠东渔歌”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文化、广播、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县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2个,县级及以上公

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各1个,填补改革开放初期的空白。“惠东渔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祝皇思扬村被列为广东省首批古村落。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

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1座。

    惠东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成功举办三届全县运动会,承办两届全国

象棋甲级联赛、两次全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中国女篮和澳大利亚女篮对抗赛等重要赛事,提升

了惠东体育事业的新形象,推动了全县体育事业屡上台阶。先后被国家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和“

全国象棋之乡”。

医 疗


    新农合覆盖率100%


    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个;医院编

制床位数1497张,30年增长1.6倍;卫生技术人员1939人,比1987年增长2.5倍。2008年,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覆盖率达100%。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群众看病难、住院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社会保障


    全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7万人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县有6691户、19141人享受农村低保救济,有2859位五保老人

得到供养。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底,全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7万人,比上年增长

18.7%,比1997年增长180.6%;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3亿元,比上年增长31.0%,比1997年增长10倍。

    建立起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启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

建设;成立惠东县慈善总会,并充分发挥其在济贫帮困、慈善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惠 民


    出台十大惠民措施


    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群众得到实惠的基础上,今年初,惠东组织和实施了“十个方面惠民措施

”,该十大措施涉及民生、机关作风、行政效能、社会秩序等方方面面内容受到了群众的欢迎。特别

是在民生方面,新启动了县城汽车客运中心、惠州大道惠东段、“两馆一中心”等“十大重点项目”

建设,使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2008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比

1978年、1987年和1997年分别增长430.5倍、44.8倍和5.5倍。


    在维稳方面,全面落实责任制,切实加大各类矛盾纠纷和治安重点地区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力度

,扎实推进平安惠东建设,确保全县上下和谐稳定。


加速融入珠三角着力抓三个对接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惠东将全力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主动对接《纲要》,着力从思

想观念、基础设施、产业等方面融入珠三角,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思想观念对接


    破除六个观念,树立六种意识,达到六个推进


    惠东有着优越的地理及资源环境,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与珠三角发达县(区)相比,在发展基

础、发展水平及思想观念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该县明确提出,要加快惠东发展,首先必须

从思想观念上向珠三角先进县(区)学习,牢固树立危机意识、追赶意识、实干意识。

    做到“坚决破除六个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六种思想意识,努力达到六个推进”,具体是:坚决破

除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全面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

满”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赶超意识,全面推进全民创业。坚决破除“见物不见人”的思想观念,牢

固树立人本意识,全面推进“双十”项目建设。

    坚决破除“重沿江沿海、轻山区”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统筹兼顾意识,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决破除“前怕狼后怕虎”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敢想敢试意识,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决破

除“以GDP论英雄”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意识,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好班子”建设。

基础设施对接


    建设“八纵十横”大交通网络


    要使惠东尽快融入珠三角,基础设施对接是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首先是交通方面的对接。惠

东将重点加快与珠三角城市特别是与邻近城市广州、深圳、东莞的高速公路对接。目前,该县正积极

配合广惠高速、潮莞高速惠东段、惠州大道惠东段和厦深铁路惠东段等的建设。

    按三级公路标准改造铁马关至亚婆角公路,现已改造完成并已通车。同时,县城环城南北两路、

吉隆环城北路、新吉盐公路、黄埠霞坑桥、盐洲跨海大桥、平海大桥等交通项目的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此外,新城大道、平海半岛公路的筹建工作也在抓紧进行,惠东将尽快建成“八纵十横”的大交通

网络。


    在电力方面的对接,惠东正全力推进平海电厂建设,确保一期工程2台机组明年正式投产。同时,

努力完成110千伏塘头、巽寮输变电工程,动工建设1宗220千伏、2宗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大亚湾国华

电厂至白花联丰送电线路,加快做好500千伏祯州输变电工程、平海电厂至鲲鹏、潮南至惠东等送电线

路和增光、汉塘、安墩、新雅等变电站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保障电力供应。


    在口岸建设方面的对接,惠东将以碧甲口岸成为国家对外开放口岸为契机,不断做强做大,增加

进出口货运量,扩大效益。在大澳塘口岸完成边检大楼和堆场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其他配套设施建设

,确保尽快通过国家对外开放口岸验收并投入使用。同时加强亚婆角口岸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其尽快

动工建设。

    产业对接


    加快推进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建设


    随着《纲要》全面实施,珠三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惠东将充分发挥毗邻深圳

、东莞的区位优势,结合“双转移”工作,加快推进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有

效的开发机制,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建,拓宽园区开发融资渠道。

    目前,该县已建立起园区开发激励机制,将按投入强度匹配优惠政策,按形象进度匹配帮扶力量

,按项目数量匹配用地指标,按对地方经济贡献大小匹配有效资源,激发投资主体投资动力。当前,

该县正重点推进首期2平方公里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


惠东全力贯彻《纲要》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三四五”战略勾画发展新蓝图


前言


    惠东地处珠三角东部边缘,既是海洋大县,又是山区县,同时拥有毗邻香港、紧靠深圳、东莞等

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在新中国60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惠东正以贯彻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

展规划纲要》为契机,主动接受珠三角核心区的辐射带动,参与珠三角尤其是“深莞惠经济圈”的产

业分工。目前,惠东正全力推进“三、四、五”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纲要》的贯彻落实,努力勾画

惠东新一轮发展的宏伟蓝图,向新中国60华诞献礼。

核心提示


    《纲要》中,惠东县被纳入珠江三角洲地区,这对于明确惠东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有着里程

碑式的重大意义。


    惠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加快发展的“三、四、五”战略共识,即

“实施三个对接,构建四大功能区,打造五大基地”。其中,“三个对接”是指加快与珠三角发达地

区在发展理念、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产业上的对接。构建“四大功能区”是指按资源禀赋、地理位置

和发展条件的不同,将全县划分为农业生态功能区(山区片)、承接产业转移功能区 (沿江片)、滨

海旅游观光功能区 (大亚湾东岸)和临港工业功能区(红海湾海岸)。打造“五大基地”是指打造珠

三角产业转移基地、珠三角清洁能源基地、珠三角滨海旅游休闲基地、珠三角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

和中国女鞋生产基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