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引发欧洲学术界波澜法允许外语授课 意坚持本土语言 【核心提示】英语是全球性通用学术语言,学者需要利用英语作为生存的武器,在国际期刊上刊登他们的研究成果,传播他们的思想,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法国。而在意大利,反对声音反映了一种发自内心的保护意大利语的愿望,相信意大利语仍然具有国际影响力并力图维护这种地位。 英语作为标准性的学术语言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饱受争议。7月20日,美国圣约翰大学法学院教授罗斯玛丽·所罗门(Rosemary Salomone)在大学世界新闻网发表文章《英语在学术界的兴起——一个警示故事》(The Rise of English in Academe—A Cautionary Tale),再一次引起各界对此话题的广泛关注。 英语垄断全球高等教育法国学界放低姿态 英语成为教学和科研标准用语的趋势几乎席卷了全球各个角落。7月8日,大学世界新闻网记者安德鲁·格林(Andrew Green)等人撰写的报道《英语成为全球大学教学语言》(English Spreads as Teaching Language in Universities Worldwide)中称,在亚洲和非洲,大学积极迎接英语的到来,逐渐开始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 但在欧洲,由于民族性等因素的影响,欧洲国家一直对英语在学术界的应用持多元态度。与德国、荷兰以及北欧各国的积极态度不同,法国和意大利一直排斥使用英语教学和科研。然而,近期两国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法国国民议会于今年5月下旬批准更改1994年的《都蓬法》(Toubon Law),允许法语之外的语言授课,放宽了对法国大学英语授课的限制。而就在同一周,意大利的一所地区法院却驳回了米兰工业大学(Politecnico di Milano)从2014年提供英语授课的研究生课程和博士课程的请求。这些举措引起了激烈争论。 法国国民议会的举动引来法国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此举被看成是法国高等教育改革政策的一部分。事实上,《都蓬法》并未阻挡英语授课的趋势,许多法国大学和商学院还是会提供英语授课的课程或教学项目。然而,这一法律限制还是成了许多优秀留学生前往法国学习的门槛。因此,法国国民议会的决定不仅意在吸引英语为母语国家的留学生前来法国留学,更是针对韩国、印度、中国等母语为非英语国家的学生。 包括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部部长热纳维埃夫·菲奥拉佐(Geneviève Fioraso)在内的支持者希望通过英语授课限制的放松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帮助法国提高国际高等教育地位。他们认为,改革散发着积极的信号,终结了一直保持的“虚伪”矜持,意味着法国高等教育更为国际化。据预期,到2020年,来法留学生数量将达到学生总数的15%。 法国文学史学者、法兰西学院教授安托万·孔巴尼翁(Antoine Campagnon)在接受《解放报》(Liberación)专访时表示,英语是全球性通用学术语言,学者需要利用英语作为生存的武器,在国际期刊上刊登他们的研究成果,传播他们的思想,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法国。但是,法国对英语的排斥却拖了后腿,在学术地位和经济上都相对落后于北欧、德国。 对抗源自对母语文化的依恋 对法国国民议会的举动,法国国内反对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作为法语的坚定守护者,法兰西学院(Académie Fran?觭aise)认为这种措施只能加速法语的不断边缘化。同样在意大利,法院公开表示,米兰工业大学的举动无疑降低了意大利语作为沟通手段、传播意大利文化价值观、塑造意大利人身份认同的重要地位。 法国教育部长文森·佩朗(Vincent Peillon)在接受法国电视二台采访时表示,持反对意见的人往往害怕和拒绝改变。 所罗门则分析称,法国对英语的抗拒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民族自豪感,反对使用英语授课的人,一再强调法国在历史、文化、文学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法语作为世界重要通用语言在国际事务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对很多人来说,向英语妥协无异于向强势的盎格鲁-撒克逊的政治和文化低头。他们认为,这等同于用莎士比亚作品的语言完全取代莫里哀作品的语言。而在意大利,反对声音反映了一种发自内心的保护意大利语的愿望,相信意大利语仍然具有国际影响力并力图维护这种地位。当然也有出于对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帝国性扩张”的反感。这种反对声音无疑反映了对母语文化的依恋,他们害怕失去社会生活中独特的意大利文化身份,并担心意大利文化身份教育失去完整性。 (杨绿/编译)
|
|
来自: yiyidaodao >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