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阅读经历——暨Kindle DXG与iPad阅读显示效果小对比

 尔弼斋 2014-03-17

 实体书——一种被迫的放弃

我是个爱读书的人。许多年来陆陆续续的读了些书,喜欢读书时的感觉——那是一种心灵的净化,也是一种放松。

记不得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了。但从那以后,家里的书就渐渐多了起来。上中学的时候,已经不得不添置书柜了。一个不够,添两个。直到把家里的书柜都堆满、直到上了大学,这书,才随着我的远离家乡而不再增加。

大学里的学习是多元化的。愿意学的累死;不屑学的闲死。因为课业繁重,我除了课本很少有读书的机会。就这样转眼过去五年,我毕业留在了学校。后来的那段日子是自己迷茫的时期,每天做着几乎同样的事情,单调而不断重复的工作竟也使我忙碌的没有读书的时间。曾经买过两本书,却都从来没机会捧起读过,成了故纸堆中染上凡尘的什物,无人问津了。

因缘际会,我受人点拨重新踏上了求学的道路。记得初次漫步在紫荆遍地、丁香扑鼻的学术圣地,身边四处是朗朗的读书之声;有那么一瞬间,我的目光竟然迷离起来:眼前的一切竟然是那么的不真实。一个声音在问自己:真的吗?我又有了读书的机会?!

迷离是洋溢着喜悦的;现实却是无情而残酷的。在清华这样的学府,想不看书都是不可能的。不仅要看,而且要大量的看,几近疯狂地看。核心期刊、外文文献、中文专著、鸟语论述……无数的学术资料山一般的压过来,想躲?没门儿!曾经有位学者说过,想发表一篇优秀的文章,不看百篇以上的相关文献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把吸收与付出的比例控制在100:1的状态下,才算是有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出。(我对此是认同的,因为我确实有切身体会。)

每天,在学校各个院系楼下的文印室里、在照澜院附近遍布的打字部里、在图书新馆的电子阅览室里,都是学生们或复印、或扫描的忙碌身影;而在三教、六教的自习室里,抑或各个学院的专业教室、Salon里,都是扛着厚厚复印资料的自习学生。

我自然也不例外……

 

电子阅读——一个童年的梦想

看过哆啦A梦的一定都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冬天,因为蜷在家里百无聊赖,哆啦A梦给大雄拿出一个非常神奇的盒子,它是一个长方形的像是糖果盒一样的东西,但是通过一些特殊的操作,“盒子”可以拥有许多不同的功能:它可以是一个电视机,也可以是一个收音机,还能帮助大雄做作业,甚至可以做暖炉供人取暖。

一个1980年代的儿童幻想故事,在当时的我来看,却实在是太吸引人了。许多年来我都把这个神奇的小盒子看作是自己梦想的一部分(然而我甚至没有奢求过能有机会拥有它,仅仅是想想。和对《小灵通漫游未来》里的神奇世界一样的慨叹,当时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后来的人类竟然真的发明出了许多在哆啦A梦里看似天方夜谭的东西)。而对于这个小盒子,我最想拿它来做的事情,竟然就是读无数的书。

后来的日子,我便从未放弃过向科技靠拢。自己对于科技的喜爱在我阅读方式的改变上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2000年,手机开始慢慢普及。伴随着的,是PDA的出现。怀着儿时的梦想,我入手了Palm TX这款Palm Computing的终极独立之作。它陪着我度过了大学的光阴,也是我一直没怎么买书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PDA终究是一个小屏电子设备。它的不方便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大屏手机慢慢普及之后,Palm也渐渐地被我尘封在了抽屉之中。

2009年,我在朋友的推荐下入手了一款津科翰林的V5电纸书。第一次接触所谓的电子墨水,它的效果很特别:乍一看像纸,却又有所区别。阅读的感觉很舒服,但是对于一次次的闪屏翻页必须去适应。尽管如此,它为我在学校读硕士期间的广泛阅读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我经常躺在四楼多媒体语音室的沙发里一看就是一天,别的学生捧着一摞一摞的书从我旁边经过,满眼的都是疑惑。

美中不足,想要使用5寸的E-Ink屏幕阅读那些从EI、知网上下载的PDF文件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所以,在使用V5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为PDF文献的阅读不便而苦恼着。

很快,iPad诞生了。它确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因为它几乎实现了我所有关于神奇方盒子的梦想。有人说它是一旦拥有,别无所求。我觉得这种说法并不为过。对于苹果和iPad来说,面临的问题不是怎么应对竞争对手,而是怎么完成下一次对自我的挑战。

iPad的优点缺点特点买点网上很多,没必要再谈。倒是听说许多人买iPad都是出于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学习”。我也买了iPad,我的用途的确是学习。毫无疑问,iPad使我真正从繁重的纸质资料里摆脱了出来。我只需要简单的把文献资料的电子档文件合并转换成PDF格式,拖拽进iPad,立即就可以轻松的使用GoodReader阅读了。

在我开始以一种专注的研究精神投入到风景园林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后,我的读书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开始学着做读书笔记,也渐渐养成了通过摘抄和批注加深理解阅读资料的习惯。在使用电子设备之前我一直都是一手捧着大部头,一手在本上不时的记着。后来,连导师都说我这样实在是太辛苦。

有了iPad的方便,结合GoodReader强大的PDF阅读、批注功能,让我可以方便的阅读文献,快捷的把需要重点关注的资料标示出来,然后汇总到电脑上对需要使用的信息进行编撰。全过程脱离了纸笔,阅读变得非常惬意。

 

事情总是会有变化

今年6月,我到瑞士参加IFLA年会,路上发现很多的欧洲人都喜爱拿着电子书看,却很少看到iPad的身影。我知道,那是Kindle系列的电子书。

去年我为了买书,在亚马逊注册过一个国际账号,于是邮箱开始不断受到亚马逊的“骚扰”,也于是在第一时间就见识过亚马逊的看家法宝DXG,但是却从来对其不屑一顾。

可是,和欧洲人接触之后,他们都认为iPad不是一个阅读器。用来读书,还是Kindle更合适一些。

这让我有了一些好奇:市场能从侧面反映一个产品的实际价值,既然那么多人都说好,是不是它真的确实很是有自己的特点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最后决定出手。记得曾经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可以套用在这里:“Kindle DXG, 为阅读而生。“

我没有必要给亚氏做广告,因为它在国内就没有上市。只是在我后来使用Kindle的过程中不由自主的回想起这么多年来自己的阅读经历,自己的苦苦寻觅,徒然生出很多感慨。实在是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下面就简单写一些配图说明吧,我就不再具体啰嗦它的好与坏了。清者自清。感兴趣的请善用网络搜索。

 

我的阅读经历——暨Kindle <wbr>DXG与iPad阅读显示效果小对比



iPad与Kindle DXG 尺寸与外观的对比。注意:不要去分析二者在这张照片里面的屏幕显示内容。因为这是不公平的(iPad此时显示的是一个三分栏的文献,文字必然要小于Kindle)。

iPad显示屏顶视效果
我的阅读经历——暨Kindle <wbr>DXG与iPad阅读显示效果小对比

Kindle显示屏顶视效果

iPad倾斜视点
我的阅读经历——暨Kindle <wbr>DXG与iPad阅读显示效果小对比

Kindle倾斜视点
我的阅读经历——暨Kindle <wbr>DXG与iPad阅读显示效果小对比

这一张照片比较有意思,显示的是三种界面,分别是:iPad、传统印刷报纸、Kindle,可以看看三者的效果各自如何。需要说明的是,我的相机使用的是50定焦镜头,采用的是P门拍摄,没有固定光圈,因此对焦后两款电子阅读器的文字焦外处虚化很厉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显示文字的清晰度效果。
我的阅读经历——暨Kindle <wbr>DXG与iPad阅读显示效果小对比

iPad在极度倾斜的情况下的显示效果

Kindle在极度倾斜情况下的显示效果

对比传统印刷效果和iPad显示效果
我的阅读经历——暨Kindle <wbr>DXG与iPad阅读显示效果小对比

对比传统印刷效果和Kindle显示效果
我的阅读经历——暨Kindle <wbr>DXG与iPad阅读显示效果小对比

Kindle为人所诟病的五维导航键特写
我的阅读经历——暨Kindle <wbr>DXG与iPad阅读显示效果小对比

Kindle下部的键盘
我的阅读经历——暨Kindle <wbr>DXG与iPad阅读显示效果小对比

这就是——Kindle DXG
我的阅读经历——暨Kindle <wbr>DXG与iPad阅读显示效果小对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