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人生为节日与诗意地栖居

 指间飞歌 2014-03-17

以人生为节日与诗意地栖居

[ 来源:《学习时报》 | 发布日期:2014-03-17 ]

高建新

  不止一次读丹纳的《艺术哲学》,每一次读到“希腊是一个美丽的乡土,使居民心情愉快,以人生为节日”这句话,心都会为之一振,沉思良久。以人生为节日,道出了希腊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超越寻常的价值追求。因为“以人生为节日”,所以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每一年都是快乐的,一生都是快乐的。

  以人生为节日,一生过得都是审美的生活、艺术的生活。丹纳说到:“我有一个朋友在希腊旅行很久,告诉我说,往往一般马夫与向导在路上采下一株美丽的植物,整天小心翼翼地拿在手里,晚上睡觉的时候慎重放起,第二天再拿着欣赏。”就追求审美生活而言,一个所谓的贵族不会比一个马夫更高级。以人生为节日,必定为活着而欣喜,为思想而欣喜,为创造而欣喜,更为欣赏到美景、美物而欣喜。以人生为节日,就不用刻意地准备什么,等待什么,不因为等待而丧失了享受人生的好时机。以人生为节日,就不会以得失为怀,从而破坏生命的大快活、大和谐。

  由丹纳的“以人生为节日”联想到荷尔德林的“诗意地栖居”,这其实是一个话题的两个方面。“诗意地栖居”原话出自荷尔德林的箴言诗《万恶之源》:

  充满劳绩

  然而人诗意地

  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我要说

  星光璀璨的夜之阴影

  也难与人的纯洁相匹

  人乃神性之形象

  海德格尔正是从荷尔德林的诗中发现了人“诗意地栖居”的形象。劳绩,即功劳、功绩;诗意,就是超越功利、不计现实得失,听任性情自由地流露;栖居,栖息居住;这片大地,我认为是指我们每个人生息繁衍直至死亡都不能离开的土地。彭富春将此句译为“诗意地居住在此大地上”(海德格尔《诗 语言 思》)。海德格尔说:“诗意地栖居就是保持慈爱与人心的同在”(帕特里夏 约翰逊《海德格尔》)。面对喧嚣的尘世,保持心灵的宁静和充实,不受得失的惊扰,身体自由,让慈爱长存心的深处,庇护万物于自由的氛围中,这才可能“诗意地栖居”。

  这使我想起了陶渊明和苏东坡。在东方的中国,陶渊明、苏东坡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以人生为节日”“诗意地栖居”的人。陶渊明饱受物质贫困的折磨,却志情高远、趣味悠然。“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是“慈爱与人心的同在”的范例。具体到日常生活中,他要过一种自然真实、简淡干净又充满诗意和美感的生活:“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岂无他好,乐是幽居。朝为灌园,夕偃篷庐。”诗人总是以一种充满诗意的眼光审视处在无限时空中的有限人生,在生活中处处发现美并悠然地欣赏美、享受美。当他听到稻田的流水声,“倚杖久听”,满怀感慨地说道:“秫稻已秀,翠色染人,时剖胸襟,一洗荆棘,此水过吾师丈人矣。”在陶渊明眼里,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稻田的流水声爽耳清心,怡情养性,能洗尽胸中尘滓,灌溉出的是希望是丰收,给人的教益远远胜过品德高尚、阅历丰富的老人。正因为如此,在后世人们的心目中,无论是何种人情、物象,只要一与“陶”字结合,如陶诗、陶菊、陶令,就立即成为清爽至极、高洁至极、绝去尘滓的艺术化的生活象征。

  再说苏东坡,“乌台诗案”中他大难不死,侥幸被释,出狱后被贬黄州。从元丰三年(1080)到 元 丰 七 年(1084),苏东坡在黄州度过长达4年的贬谪生活。“清诗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我谪黄州四五年,孤舟出没风浪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宜死矣”,是这一时期生活的真实写照。物质生活困难,精神生活也困难。在这种处境下,苏东坡渴望借酒浇愁,却苦于生活拮据,无酒可饮,官酒价贵而质劣,于是只好自己动手酿酒。酒麴不好,加上酿酒的技术又很一般,酿出的酒自然是苦涩难入口。人要是落入穷途,就是一事也难成。感叹之后,苏东坡转念一想,酸甜甘苦诸味,不过暂时过口一尝而已,又何足挂怀?既然酒的本质作用是醉人,那又何必在乎佳与不佳呢?虽说客人不喜欢,但客人的喜怒与我又有什么关系?于是苏东坡释然了。不仅如此,苏东坡还描述了自己的一件饮酒乐事:“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这简直就是一首优美至极的抒情诗。在贬谪中能以如此的态度对待生活,没有旷放的胸襟、乐观的态度是不可想象的。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使苏东坡真正做到了进退自如,无论顺境、逆境都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生命活力。

  陶渊明和苏东坡一生遭遇艰难、屡逢困境,却把脚踏在了坚实的大地上,踏在了这片养育他们的古老而苦难的土地上,是“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的人,是真正的大地之子。这样看来,要想“以人生为节日”并“诗意地栖居”,至少还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条件:一是要劳作,要通过自己的劳作获得属于自己的生存,这是“栖居”的物质基础。二是处变不惊、从容应对,深刻感知生命的尊贵,感知大地及大地上的苦难人们,而后“栖居”大地。三是听从心灵的召唤,无条件护卫心灵的自由和自然,这是“栖居”的精神基础。四是时常怀有艺术的眼光和审美的心情面对世界,这样才能入目成美,充满诗意。“以人生为节日”与“诗意地栖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以人生为节日”和“诗意地栖居”都是一种活法,一种人生态度,体现的是个体生命要在有限的时空中超越自我、活出自我的洒脱和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