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妙笔“愁”万状

 游子飞翔 2014-03-17
诗人妙笔“”万状

●江苏  夏俊山

  “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抽象的心理活动,看不见,摸不着,但在古人笔下,却被写得具体、形象、生动;可见、可感、可叹。
  在古人笔下,愁有时像水。南唐后主李煜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欧阳修在《踏莎行》中写道:“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水的绵长悠远和人情绪上愁苦的特点是一致的,以水为喻,可谓愁得撼天动地,愁得回肠荡气。
  愁有时又像雨。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诗句未言“愁”,而那异乡漂泊,欲归不得的悲愁却如雨滂沱。至于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孤愁,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离愁,更是如雨丝一般隔不开,扯不断,雨的千丝万缕跟人情绪上愁苦的特点相似,以雨喻愁,可谓愁得绵绵不绝,愁得缠绵悱恻。
  愁有时又像花。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写的是惜春伤春,韶华易逝的富贵闲愁;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写的是思夫不得,无计留春的寂寞哀愁;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写的是不为统治者所容,使得抱负无法施展,孤芳自赏,落落寡欢的身世之愁。花的形态变化很容易引起人的联想,触动人的愁绪,借花写愁,可谓愁得凄美哀婉,愁得催人泪下。
  愁,不但可感、可触、可视、甚至有深度,有长度,有数量,有重量,有体积,有着千姿百态:愁有深度,如李颀的“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愁有长度,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有数量,如秦观的《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愁还有重量,如李清照的《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王实甫的《长亭送别》“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愁有体积,如赵嘏的“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愁有各种形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毛泽东)。
  人生在世“愁”难免,纵观上述写愁高手的诗句,李煜将愁变成了水,李清照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上了车……千姿百态的“愁” 都化为具体的物象,而且自然贴切,不着痕迹,堪称妙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