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Shing-Tung
Yau,1949年4月4日-)出生在广东省汕头,不久后全家移居香港。1965年丘成桐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后经人推荐,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
利分校深造,师从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1971年获的博士学位,1971年-1972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1977年任斯坦福大学教授。
1978年,年仅29岁的丘成桐应邀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作工作报告。1979年,加利福尼亚州科技及工业博物馆授予他“1979年加利福
尼亚州科学家”称号,他是第一位获得这一殊荣的数学家。丘成桐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丘成桐在微分几何和偏微分方程等领域内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证明了美籍意大利数学家卡拉比(E.Calabi)于1954年提出的“卡拉比猜想”。
2.1978-1979年,丘成桐与舍恩(R.Schoen)合作,借助于微分几何的方法,运用非线性方程的技巧,解决了来自于广义相对论的正质量猜想。
3.在与郑绍远合作的过程中,解决了高维闵可夫斯基(H.Minkvwski)问题,显示了丘成桐高超的分析技巧和卓越的估算能力。
4.与肖荫堂合作证明了弗兰克尔猜想。
此外,丘成桐在有关极小曲面理论及应用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许多重要的结果。
1982年3月18日丘成桐获得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后来又获得了另一个重要数学奖沃尔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