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認同,你與我一生都在追逐的東西。 @ 香蕉勛 :: 痞客邦 PIXNET ::

 chingyh 2014-03-19

DSC07861  

「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指出自於兩種動機:性衝動和成為偉人的動機」— 佛洛伊德

「Everything you and I do springs form two motives: the sex and desire to do great.」我想佛洛伊德這裡指的「性衝動」並不單只生殖行為的性衝動,這裡的性衝動應該指的是人類的獸性,獸性指人類的所有生理需求,包含溫飽、性慾等等生理上最基本的需求,然而「成為偉人的動機」就是起於我們人類在生理需求之外唯一追求的一個感受,那就是本文即將討論的「認同」。

容我在這一段稍微定義一下本文要討論的「認同」所指何物,本文即將討論的認同並非對自我認同那種認同(如:性別認同),本文即將討論的認同感在描述的是一種「受到他人肯定、重視或是關愛」的感覺。

每個人的一生都在追求所謂的「認同感」,只是方法不同,戴爾。卡內基曾在書上寫道:「如果你能告訴我你是如何獲取被人重視的感覺,我就能說出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被人重視的感覺也源自於認同,獲取認同的方式同時也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如同卡內基先生所說,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追求這種感覺,一個人的個性就決在在你是用甚麼方式來得到他人的認同,學齡前我們喜歡裝哭吸引家人的注意,藉此得到家人的重視,所以小朋友給人特別愛哭的形象,國中時期我們逞凶鬥狠(當然不是全部人),因為打贏別人打倒別人是我們獲得別人肯定的方式,高中我們漸漸改變漸漸收起拳頭,因為我們發現打人不管贏或輸獲得的鄙視開始比肯定更多,一直到我們都漸漸成熟,所有人依舊在摸索自己以何種方式獲得認同來填飽自己的靈魂,有些人談了戀愛,從另一半的身上獲得毫無保留的重視,有些人結交了很多朋友,對朋友付出多數心力,從眾多朋友身上得到各式各樣的認同,有些人領導社團,站在人群前證明自己以得到認同,有些人全力用功讀書,以優越的成績證明自己獲得認同.....等等各種不同獲得認同的方式推助了每個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性格,寫下不同的故事。回顧一篇一年多前自己寫的一篇短文-「依賴,與被依賴」,這篇文章其實當時是為了一個朋友才打上blog的小短文,裡頭敘述人有的時候是渴望被需要的,而這種渴望被需要的慾望就是來自於對認同感的渴求,因為當你需要一個人甚至依賴一個人的時候就等於是在傳述一個訊息,一個「你的存在相當重要、有你真好」訊息,這種受人重視與肯定的情緒也就是本文所述的認同感。

「社會獎懲制度」之所以奏效也仰賴我們對認同感的渴求,先定義「社會獎懲制度」,從公開表揚乃至於FB上面的一個讚,從大眾的輿論譴責乃至於一個鄙視的眼神,都稱作社會獎懲制度,由於我們的法律無法規範道德(畢竟法律並非由道德出發,法律以正當性出發),但我們的社會卻不能缺乏道德約束,就此我們必須仰賴「社會獎懲制度」,而社會獎懲制度之所以奏效,是因為你與我渴望被肯定被受重視以及我們痛恨被不肯定、無法忍受被忽略,這都是對認同感的追逐,認同感不只決定了一個人的個性,也間接約束了社會的道德規範。

 DSC07861

「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指出自於兩種動機:性衝動和成為偉人的動機」— 佛洛伊德

「Everything you and I do springs form two motives: the sex and desire to do great.」我想佛洛伊德這裡指的「性衝動」並不單只生殖行為的性衝動,這裡的性衝動應該指的是人類的獸性,獸性指人類的所有生理需求,包含溫飽、性慾等等生理上最基本的需求,然而「成為偉人的動機」就是起於我們人類在生理需求之外唯一追求的一個感受,那就是本文即將討論的「認同」。

容我在這一段稍微定義一下本文要討論的「認同」所指何物,本文即將討論的認同並非對自我認同那種認同(如:性別認同),本文即將討論的認同感在描述的是一種「受到他人肯定、重視或是關愛」的感覺。

每個人的一生都在追求所謂的「認同感」,只是方法不同,戴爾。卡內基曾在書上寫道:「如果你能告訴我你是如何獲取被人重視的感覺,我就能說出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被人重視的感覺也源自於認同,獲取認同的方式同時也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如同卡內基先生所說,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追求這種感覺,一個人的個性就決在在你是用甚麼方式來得到他人的認同,學齡前我們喜歡裝哭吸引家人的注意,藉此得到家人的重視,所以小朋友給人特別愛哭的形象,國中時期我們逞凶鬥狠(當然不是全部人),因為打贏別人打倒別人是我們獲得別人肯定的方式,高中我們漸漸改變漸漸收起拳頭,因為我們發現打人不管贏或輸獲得的鄙視開始比肯定更多,一直到我們都漸漸成熟,所有人依舊在摸索自己以何種方式獲得認同來填飽自己的靈魂,有些人談了戀愛,從另一半的身上獲得毫無保留的重視,有些人結交了很多朋友,對朋友付出多數心力,從眾多朋友身上得到各式各樣的認同,有些人領導社團,站在人群前證明自己以得到認同,有些人全力用功讀書,以優越的成績證明自己獲得認同.....等等各種不同獲得認同的方式推助了每個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性格,寫下不同的故事。回顧一篇一年多前自己寫的一篇短文-「依賴,與被依賴」,這篇文章其實當時是為了一個朋友才打上blog的小短文,裡頭敘述人有的時候是渴望被需要的,而這種渴望被需要的慾望就是來自於對認同感的渴求,因為當你需要一個人甚至依賴一個人的時候就等於是在傳述一個訊息,一個「你的存在相當重要、有你真好」訊息,這種受人重視與肯定的情緒也就是本文所述的認同感。

「社會獎懲制度」之所以奏效也仰賴我們對認同感的渴求,先定義「社會獎懲制度」,從公開表揚乃至於FB上面的一個讚,從大眾的輿論譴責乃至於一個鄙視的眼神,都稱作社會獎懲制度,由於我們的法律無法規範道德(畢竟法律並非由道德出發,法律以正當性出發),但我們的社會卻不能缺乏道德約束,就此我們必須仰賴「社會獎懲制度」,而社會獎懲制度之所以奏效,是因為你與我渴望被肯定被受重視以及我們痛恨被不肯定、無法忍受被忽略,這都是對認同感的追逐,認同感不只決定了一個人的個性,也間接約束了社會的道德規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