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洛川--

 如影随形1901 2014-03-20
       走进洛川,就走进了洛川的人文氛围;走进洛川,就融和进洛川旖旎的风光中;走进洛川,就走进洛川灿烂的历史;走进洛川,就走进了洛川人朴素的情感里。
   在洛川塬南五公里的地方有国家黄土地质公园,走进国家黄土地质公园的沟壑里,有峭崖突兀,有土笋伫立,有峡谷天堑,有土桥悬空,有山洞隐密……走得越多,越见黄土沟壑的雄险,见得越多,越显黄土沟壑的威势。你身边是最古老,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地球纪年表,你的灵犀便会与那些千万年的黄土崖相通,良多的感触会使你不断地停下脚步,去打量那些无声胜有声的黄土,已经诗化了的、丰富得不能再丰富的人文意义便在那层层的黄土之间了。也许获得中国最高科技奖励的刘东生院士给洛川的提词:“洛川黄土是认识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三大支柱之一的标准点”这句话会给你启示吧。
   在洛川县城北十公里处有一个叫冯家村的小村庄,就在抗日战争刚刚爆发的历史关头,中共中央在这个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成立了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走进洛川会议旧址,就走进了抗日战争遗留在这儿的故事里,望着旧址门前那棵静静伫立着的老槐树,从树的婆娑中听到了历史的轻声诉说。推开那扇古旧的小院大门,走进那个小小的院落,就走进了中华民族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岁月。
   时光追朔到两亿年之前,造物主用他那神圣之手,开始营造洛川塬这块典型的土地。从鄂尔多斯和西伯利亚刮来的狂风,横扫塞北的毛乌素沙漠时,并没有忘记携起那里的沙尘。天长日久,在陕北南部,囤积出了洛川塬海拔1000多米高度的黄土。天雨冰雪也不怠慢,暴雨袭击,河流冲刷,大量的黄土又被剥脱,随河流一直东去。正因为造物主的大手笔,洛川塬就渐渐出现了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特殊模样。但造物主记挂着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人们,在塬面上留下了大量平展的土地。于是,洛川塬上生息的代代人民,每晚都在做着奇异的梦想,每日都在完成着征服自然,完美生命的事情。
   洛川最早进入史册的记载是《史记·封禅书》,史马迁用睿智之笔,记述了秦文公在古洛川筑鄜畤,祭祀上帝的场面。这场想见到上帝的祭祀使古洛川有了一个“鄜畤”的名子。从此洛川便以独特的姿态走进历史的风雨,走进岁月的苍桑,走进了一个社会的记忆之中。
  正因为洛川地理位置的偏僻,北与塞外少数民族地区接壤,古洛川便成了塞外少数民族与关中和中原汉民族作战的地方。秦代的秦大将军白起将洛川作为与魏国、赵国作战的大后营。唐代的杜甫路过鄜畤时写下了“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的句子,他是逃避兵乱,欲到鄜州羌村求得暂时的安逸。北宋的范仲淹到洛川不是游览,不是作文章,而是来延州抗击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到洛川训练康定军来了。宋代的杨八姐到洛川不是来这里享清福,她那柔嫩的双肩上挑着阻挡北方少数民族南进步伐的重任……在古代的洛川塬上,羌笛在这个村庄悠扬,鼙鼓在那个村庄咚咚作响,赫连勃勃骑兵的铁蹄践踏着洛川塬的黄泥,女真人则直过洛川塬到古同州沙苑里放马……
   在洛川县城南十多里地有个京兆活乐嘴,这个村边上有个甘罗墓,这个甘罗在十二岁就出使赵国,用自己万份的机警和聪明才智,凭三寸不烂之舌,使秦国不动一刀一枪,得到十六座城池,回国后被秦王拜为上卿。
   座落在洛川东边县界上有一座“烂柯山”。山下的甘石村有一位叫王质的青年,一日,王质上山去砍柴,刚到山顶,见两位神仙正在下棋,好奇心很强的王质放下了斧子和扁担,蹲在一边观两位神仙下棋。谁知八百年时间在一瞬间就过去了,当王质回头看到自己的斧子时,斧头柄已经腐朽,斧头已经生锈。等他回到家时,村上再也无人认识他了。他便进入山下的桃花洞,成了神仙。
   还有更多的历史传说和典故承载着洛川塬的过去,连接着洛川塬的未来。其中也包含着洛川人的自豪和骄傲。
   洛川的妇女们在收拾完家人们饭后的碗筷,在刚给婴儿哺喂完奶水掖上衣襟时,会拿起自己已经使唤的得心应手的剪刀,随便找一片纸,便打开了自己心灵的另一个方面。稍时,一朵朵鲜花会在她们手中开放,一条条小鱼会在她们手心游动。那些构图各异,图画新奇的剪纸或者农民画,人们无不认为是揭开原始生命的符号,是人们对生命崇拜的表述,是对美好生活的向住。同样,洛川塬上这些妇女们,会用自己手里揉惯了的面团,得心应手地创作出艺术价值极高的面塑艺术品,其花、果、小动物、用具无不惟妙惟肖,以假乱真。洛川的妇女因为这一绝技,登上美术学院的三尺讲台,飘洋过海出国访问,这也是洛川人惊世骇俗的风采所在。
   洛川地表上的文物有嵯峨耸立着的万凤塔,高四十余米砖塔据说是唐宋的遗物,从塔的造型,模样足以看出唐宋时期固有的豪华与奢侈。如果再在洛川县博物馆走上一遭,那你一定会将洛川塬的神密,改变为洛川塬是神圣的。
   我们再看看洛川蹩鼓吧,那些身穿古装,背上插着小旗的蹩鼓队,跳跃着从远处朝我们走来。那些蹩鼓队员们如龙腾似虎跃,一步一个脚窝,一跃大地就会颤抖的舞姿,暴风夹着雷鸣,震天撼地的鼓点,遮天遮地、如雾似烟的黄土,让人看到洛川蹩鼓的雄风;那些打蹩鼓的青年们火一样迸闪着激情的瞳仁,汗水洗颜的面孔,如燕样轻盈的身姿,让人看到了洛川蹩鼓的神气。
   洛川的秧歌艺术品种还有京兆老秧歌、凤栖胸鼓、文狮子、永乡飞锣、杨舒的芯子等。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活化石,还有皮影、麻绣、面花等艺术品种都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精华。洛川县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面积1800平方公里的洛川县,东边是黄龙山,北边是厢寺川,西边有子午岭,南边有宜君山,这些山区全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良好的植被构成了洛川塬独特的自然环境。黄河的二级支流——洛河绕半个县境和厢西河、仙宫河、黄连河、聿津河从县西北流到县南出境,为洛川提供了充沛的水资源。加上洛川塬黄土绵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素有“苹果之乡”和陕北“米粮仓”的美誉。
   洛川苹果从1947年春天引进以来,经过60年的发展历程,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 50万亩,达到人均3.1亩的水平。这50万亩苹果树,向每个驻足洛川塬的人们诉说着洛川塬富足的同时,还向人们证实了全国优势农产品(苹果)产业化标准示范县、优质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和国家食品安全(苹果)示范县的魅力所在。更让洛川人自豪的是,洛川苹果还代表中国果业接受了美国、加拿大、欧盟的出口认证。洛川人已经完全掌握了苹果生产的“四项关键技术”,加上“果、沼、畜、草、水”五配套生态果园建设,成为西北沼气第一大县,苹果产业化结构进一步优化。去年苹果总产量达到51万吨,产值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710元。其中苹果纯收入3200元。
   今天,当你漫步在宽阔的洛川塬上,那已经连结成片的果树春天是花,秋天是果,花香和果香会让你陶醉在习习微风里。特别是当你将一枚苹果摘在手中的时候,那艳艳的红,那端庄的型,那诱人的香昧,不由得使你满口生津,垂涎欲滴……当你在欲望的驱使下,在那不忍下口的苹果上咬了一口,那清脆的声音,那如同胶样的果汁从嘴角上淌下的同时,爽心的滋味在慢慢的咀嚼品味中,感动你的心肺,感动你的大脑,感动身体的所有部分……你边品味着苹果,边在果园里慢慢行走,那纵横成行的果树,聚散无序,疏密有度,那是洛川十多万果农用幸福和憧憬巧妙地编织出的网。树的枝与枝交错,叶与叶重叠,既杂乱,又和谐,汇集成一片天然的葱茏。风儿一吹,枝叶舞动,有了哗哗啦啦的吟唱,那是果农抒发出生活的心声。如果你不是在摘苹果的时候来到洛川塬,那也不必遗憾,因为洛川塬上一年四季都是美景。苹果树春夏之交开花,这时的洛川塬成了一个一千多平方公里的花海,那犹如铁枝般的枝头,遍着鲜花,灿若云霞。花瓣朝上举着,粉白中再涂上胭脂,灿烂半月的时光。不久有绿果小如拇指在叶后探头探脑,承受阳光的沐浴,风儿的侵袭,雨露的滋润。接着,果面有了淡淡的红晕……
   走进洛川,人们看到最多的是苹果,说的最多的是苹果,想得最多的也是苹果。洛川人从栽下了苹果树的那一天起,也栽植下了市场。到了秋天,洛川塬上洋溢着过节一样喜气洋洋的气氛。洛川人会将自己一年辛勤的硕果捧到每位踏上洛川塬的宾客和客商们面前,会和他们一道来欣赏洛川塬丰收的景象,和他们一道品尝洛川塬生活的甘甜。
   今天,现代人在洛川的西边构筑了两条大动脉,西延铁路和包茂高速公路并驾齐驱,南下西安,北上延安,花不了几个小时的时间;电讯事业的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距离,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和世界各地沟通;城市和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这些变化可以从洛川一街两行那些店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和行走在街道上人们的衣着上看出,从洛川人们居住的楼房,代步的小车和摩托车看出……
   走进洛川,便走进了凤栖之地。洛川是株挥舞枝叶的梧桐树,她以非凡的魅力和影响,招得金凤来访,宾客云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