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飞鸿谈管理:用CMM管理体系诊断和理顺企业问题

 徐闻录 2014-03-21



        一家企业的王总与飞鸿沟通时,提到他们公司人员的执行力有问题,询问如何能够有办法解决。

        飞鸿十分熟悉处于成长期的这家公司情况,他们正在转型过程中,多年来管理一直没有走上正规,比较粗放。

        为此,飞鸿建议他们自上而下、全面采用CMM管理体系,通过此诊断和理顺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CMM管理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发源于美国的CMM是指“能力成熟度模型”。开始是用于软件企业,后被推广到各个行业的企业管理过程。如果翻译成管理的语言,可以做这样的表述:它是一种用于评价企业管理能力以改善工作质量的方法,侧重于企业完成工作过程的管理及业务能力的提高与评估。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为初始级,企业管理混乱无序,成功依赖于个人的才能和经验;二级为可重复级,建立了基本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可发现问题并采取初步措施;三级为已定义级,管理过程标准化、流程化;四级为已管理级,整个企业管理有定量的控制;五级为优化级,企业管理完全基于统计质量和过程控制。飞鸿在公司长期运用CMM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其核心的内容,即:明确需求―确认思路―拟定方案―评审方案―执行方案―跟进评估―优化方案―沉淀方法。

       二是CMM管理所具有的实际意义。王总提到公司整体执行力较差,这只是一个现象。其背后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比如有的人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有理解主管的要求而把事情做错;有的人在做事的时因为缺乏透明和反馈,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有的是主管管理不到位,朝令夕改或安排的事本身就不合理。真正不想把事情做好或刻意偷懒的情况在民营企业中是较少出现的。所以要想避免因为管理而带来的问题,就应该有一套方法和工具来控制。而采用CMM管理体系,通过需求管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和学习管理,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其意义为:首先企业的管理不再只是凭管理者个人的才干,而是使整个组织具有了很强的管理能力;其次是从源头到结果都变得可以控制、可以预测;再次是企业各级管理者可以实行充分授权,提升管理效率。

         三是如何使用CMM管理体系改善管理。主要一点就是要将管理过程流程化。具体来说,就是上级安排一项工作后,要求部属马上确认,确认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写成书面的。这是最简单的事情,但却是最难坚持下来的。确认理解正确后,还要理一下具体如何做的思路,再把这个思路向上级进行确认。这两个过程叫做需求管理,这是源头。许多差错的发生往往就出在源头;思路没有问题了,就要做实施方案。如果方案中涉及多个部门还要组织对方案的评审。这叫做计划管理;方案通过后,在实施过程中部属遇到问题和困难要及时透明和反馈,上级也要进行跟进,必要时还要对方案中不合适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这叫做过程管理;整个工作结束后要组织总结,把好的方法和成功的经验沉淀下来,以作为下一次的复用。对于工作中的问题,要吸取教训。以上内容必要时还要通报全体人员,使组织整体得到学习和提升。这叫做学习管理。

        如果以上过程真正的自上而下全部都能自觉做到,企业就达到了管理的CMM四级或五级,少了其中任何一部分,只能是三级或二级。整个过程其实并不复杂,但做到不容易,坚持更重要。员工是很容易要求的,如果做不好或不愿做,可以淘汰。关键是各级管理者包括王总自己要带头做表率,从思想上行为上真正做到位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