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laofeng921 2014-03-21

最近,看了20140117 报刊文摘》上的一篇文章——《我出走美国8年隐情》(摘

选自《激情岁月——郎平自传》),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

   郎平——这个中国妇孺皆知的女排名人,1986年,在创造了中国体育史上“五连冠”神话之后,成功身退。她先去北师大学英语,半年后,就自费去美国留学。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总觉得“女排”是中国的象征,郎平是典型的“民族英雄”,似乎不应该加入这股“出国潮”。而郎平却意无反顾的出走了,且一去就是8年。8年间,她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踩在脚下,心甘情愿地饱尝了常人难于想象和难于忍受的艰辛,乃至皮肉之苦。这一切,向人们真实地展示了她身上那弥足珍贵的民族气节和超人精神。

一、不愿躺在荣誉薄上吃老本,决心学习新本领。

郎平想到,自己在中国女排那些年,得到过很多荣誉,人们对女排队员几乎已是家喻户晓。正因为如此,自己虽然退役了,却不能像普通人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老是被别人注意,身不由己,连上街买个东西,都受拘束。她觉得,国家和人民待自己太好了,自己更不能躺在“冠军”的功劳薄上,一辈子吃老本。她认为,“世界冠军”只说明过去,自己从女排的队伍中退下来,已什么都不是了。必须得把自己看成“一无所有”。 得重新学习本领、开始新生活。因此,正式退役后,她先去北师大学英语,半年后,就自费去了美国留学。
   
二、感悟到自己“不是当官的料”,毅然决定出国从头学起。

郎平从中国女排退役后,她本有机会担任北京市体委副主任(副局级)。可以往刻骨铭心的某些教训使她感悟到:“自己不是当官的料。”所以,郎平发誓不当官。她决意离开北京,去美国选学体育管理。

到美国后,因她拿的是公派自费签证,所以不能工作,没有经济来源。一开始,她借宿在洛杉矶的一个华人朋友家。朋友见她穿的仍是中国奥运会代表团统一的制服,就带她去买衣服。进商店一看,一套普通的衣服要七八十美元,她下不了手。再说,花朋友的钱,心里也不是滋味。

以前在国内时是高高在上,现在,一下子落到最底层。出门得借朋友的汽车,连吃饭、买衣服也得靠朋友资助,郎平心里很难平衡。她感到自己是“吃饱了肚子,吃饿了心。后来,她想到自己来美国学习,是为了“掌握自己过去没有的东西,是开始新的奋斗,”而不是来享受时尚。于是,她不想再受助于朋友的庇护,即决定离开华人比较集中的洛杉矶,去了美国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为了能使自己在经济上自立,郎平做了一所大学排球队的助理教练    。学校给的待遇是,可以免费读书。说是助理教练,其实就是在哄着一些水平很差的队员玩球。一开始,她很难接受。心想:“我是世界冠军队队员,跑到这儿来哄一群几乎不会打球的大学生,位置整个是颠倒。”但她很快说服自己:“不想颠倒,回中国去,你来美国,就是找‘颠倒’来的”那年夏天,她在十个夏令营里做教练,教孩子们打排球。来参加夏令营的孩子,纯粹是为了玩,从早到晚都得陪着他们、哄着他们。加之当时她语言还不过关,要表达点什么感到特别费劲,特别辛苦。可她一点也不再乎。
   
由于经济困难,白天读书时的那顿午饭,她舍不得去学校食堂或麦当劳餐厅吃,就自己做三明治带饭。她去超市买点沙拉酱、洋白菜、西红柿、火腿,再买两片面包一夹,只花五六美元。一顿快餐的钱,她可以吃一个星期。天天吃三明治,吃到后来,见到了三明治就想吐。

第一次回国,郎平和女排老队员一起去哈尔滨市打一场表演赛,面对已经大都是处长、主任级干部的那些昔日的老队友,郎平谑称自己是“国际农民”。郎平就这样一边辅导孩子们打球,一边读书。靠勤工俭学,一年后,终以560分的托福成绩过了语言关。而且经过严格考试,成为了新墨西哥州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三、为证明中国运动员的价值,忘命历炼自己。

1989年,郎平被意大利甲A排球俱乐部老板聘用了。她想,“我拿了人家的钱,就得好好干。这不仅是为自己挣学费,谋生活,更重要的是,这对我们中国运动员的价值是一种证明。”她攒足了干劲打球。结果,第一天训练,因活动得太猛,把肌肉拉伤了,她轻伤不下火线。第二天比赛照打不误,用一条半腿跳.3:0就把对方拿下了。很快,她成了队里的主力。但是,赛季打到一半,她的右膝关节严重受伤,同时又崴了脚,不得不动手术,医生关照她必须休息一个月。 郎平心里又着急又难过。她缺席四场球,结果,四场球全输了。一输球,老板不高兴了,工资拖着不发……郎平理解老板的心情,因为俱乐部是靠赢球才生存的。郎平没等伤好利索,就咬牙上场。她让朋友从美国寄来止疼片,先吞下四片药再上场。有一阵,软骨碎了,小碎片就在关节里跑,又卡在了骨缝里,刺激骨膜出水,四周都是积液。比赛前,她先让医生把积液抽出来再上场。打完比赛还要再抽。郎平就是这样忍受着极大的皮肉之苦,一直坚持忘命地打球,顽强地历练自己,证明自己,用行动实践着自的若言。

回顾在异国他乡8年的难忘生活,郎平在回忆录中深有感触地写道:“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所有’的历练,就不会有我的人生第二次起航。”

郎平的经历说明,人,决不是因为吃喝而活着,而是为着自己精神世界的信仰,以及所追求的目标而活着。要想实现自己所追求的信仰和目标,就一定要有一种精神作动力,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郎平退出中国女排之后,放弃北京市体委副主任高官不做,而去国外从零开始打拼历练达8年之久,直到1995年应邀回国执教中国女排,开始她人生的第二次起航,嬴得新的辉煌,靠的不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国女排那种积及向上、顽强拼博、为国人争气、为祖国争光的精神么?!

精神,使人缊涵动力,奋发有为;精神,让人高风亮节,为人钦佩;精神,让人气宇轩昂,气贯长虹;精神,让人青史留名,为人景仰;精神,让人放射出她最耀眼的光芒!因此,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毛主席的谆谆教导:“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