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使我敬佩的老人

 深山木槿 2014-03-21

使我敬佩的老人

使我敬佩的老人

    东北的初冬,周围的一切已经被冰霜所覆盖,低温在零下10度左右。一位清瘦精神饱满的老人出现在晨练队伍中间。借助微弱的晨光,不停的在寻觅。我好奇地走过去问道:“您找谁?”他回过头来一眼就认出我来:“我找你!”。呀,原来是多年未曾见面的老同志,徐连仲。老同志见面,少不了寒暄,互相问候,了解分别后的情况,他像我讲述了坎坷,奋斗,抗争,奉献一生的故事。我很感动,非常敬佩他的那种精神。

    徐连仲,祖籍山东,1934年出生于吉林省洮南县煤窑乡,父母都是农民,家境殷实,自幼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优异。由于家境较好,土改时被错划为“富农”成分。1951年考入了白城师范。1953年毕业在当时的洮南县参加工作,1994年退休。

      他的前半生可以说是不断与命运抗争的半生,“富农”家庭出生这一背景,成了笼罩在这个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他坚信党的政策“有成分,不惟成分论”。满怀热情投身革命。从出生就开始接受脱胎换骨的世界观改造,加倍努力工作,多做贡献,靠近党的组织,试图赢得党的认可,接受他。“富农”子弟,所有的付出屡遭挫折。频繁的调动工作,抽调去农村搞社会主义教育……。几经周折于1979 年家庭成分得到纠正改为“中农”,45岁入了党。被提拔为大通乡粮食所所长,前半生就这样过去了。1980 年调县委办公室直至退休。

     命运的不公,1982年又患了癌症,手术后,他以“有限的生命做无限的贡献”要求自己,利用一技之长免费为老年人,残疾人理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做出了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捐献遗体的重大决定。向有关单位提出申请,并给省市级有关领导写信请求帮助,给卫生部写信请求帮助,终于在他67岁时得以实现。在与疾病抗争中他开始写作,写下诗歌,写散文,近千篇,并编写了诗文集《人生过客》。

使我敬佩的老人

     我在徐连仲身上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了不起的精神。那就是,奉献与抗争。前半生受“富农”的困扰与挫折,失败,无用武之地,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的努力,出色的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多次受到奖励。同命运抗争:后半生又得了癌症,没有惧色,坚持写作,长跑,力求增强体质,同疾病抗争;捐献遗体他认为是自己的生命的延续,无私奉献,同旧的传统观念观念的抗争。不屈不挠的抗争奉献精神使我敬佩!为我的老同志赋诗一首:

人生坎坷路艰难,谁知一生几多弯。

曾经花季狂风过,又遇寒潮泪眼潸

病魔缠身追雅趣,情长志远得悠闲。

延续生命何人继,且看江河逝水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