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实业经营者的股市投资之道

 培根阅读 2014-03-22

【导语】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推荐大家耐心读完。作者说“我自己有着10多年实业经验,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做投资的优势。我相信,与人类一样,优秀的公司源自优秀的基因。如果初步印象不错的话,我会看看它的IPO报告,从中大概对行业、竞争、及公司情况有个了解。”


【正文】通过这些年向各种大V的学习,通过不断地阅读投资经典,我现在分析股票基本上以定性分析为主,适当结合定量分析。选择的股票以成长股和翻转股为主。

1. 先判断行业,行业不好的情况下企业很难独好其身,即使是行业里最优秀的企业,周期性行业股票更是如此。这 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色、黑色金属,煤炭,航运,水泥等等。但这些行业股票中有些一定会再起来,像煤炭,航运,但有些就很难了,比如钢铁,因为中国经济要 是再回到以前那种投资拉动的年代中国就没有梦了。另一方面,在国家不断出政策淘汰小钢炉,小水泥窑的政策背景下,大幅压缩钢铁、水泥产能,经过行业集中大 浪淘沙后剩下的企业比如宝钢、海螺应该会有不错的日子过。然而,资本市场对它们的估值恐怕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指望这些股票有多少倍的增长空间并不太现实 了,基本上也就跟国际接轨了。


相 反,有些行业比如智慧行业(智慧城市、交通、医疗等),特别是智慧城市,通过这几年的试点和布局,它的发展确定性是很大的,国家政策层面也是很明确 的,2014年个人预计将引来智慧城市爆发年。2012年2月@小小辛巴 老师对数字政通有篇系统的分析稿,这个时候离底部上来已经有30%的涨幅了,辛 巴老师是不建议我再买进了。但谁让我看到这篇文章时已经太晚了呢,也怪我太看好这个行业和政通的竞争优势,我还是建仓了,其时还深深陷入中恒之殇中,没有 太多钱买入。


在 随后的几个月中,不断卖掉中恒,建仓其他股票,也包括增仓政通。一直到9月初,发现易华录,对它的感觉更好,有个央企大妈,地方政府也喜欢皇亲国戚,套近 乎、搞政绩、扯虎皮大旗都容易些,河北模式(虽然到今天还没有定下来,但感觉应该不会黄了,据研报披露前期投入也有不少了——不要责问我研报怎么可信呢。 怎么看待研报完全是很个人化的事情,反正我是信了)一旦可复制,那空间(当时确实有YY了一下子的)……所以一下子就买了30%的仓位。也为了避免在这个 行业里投入太多,同时将政通减仓了。但在后期易华录涨了不少后,担心河北项目黄掉,我就不断减持(但至今仍是第一大重仓),同时在30多元(未除权)时又 加仓补回了政通,达到原来的持股数。

2. 再挑选企业。好 的行业里即使挑到差一点的企业也不至于差到哪里去,很可能比差行业里的好公司强,挑着箩筐做方便面的也比每日集卡进进出出的纺织品公司强。尽管在商学院 里,对企业分析时我们都会做SWOT分析,会做杜邦分析,会做波特五力分析,甚至企业竞争力9力分析等等,但这些东西于我而言更多只具学术 (Academic)意义,而无职业(Professional)意义,分析得再精确,你也没法量化要件A比要件B在整体中占有多少的比重为好,你甚至无 法量化要件A和B孰轻孰重。投资更重要的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洞察力在脑子里迅速做出定性判断。


所以,我现在非常相信巴菲特凭几分钟就能判断某个公司是否值得投资,我也明白了他这个话并不全是夸张。对于有些大V,有些新手喜欢进行各种数据分析,数据推演,我只能表示尊重,但我更相信巴菲特说的模糊的准确胜过精确的错误。投资其实不需要这么累的。

我 自己有着10多年实业经验,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做投资的优势。通常情况下,对于一个新考察对象,我会粗略看下历年的营收、利润增长比率和趋势。我相信,与 人类一样,优秀的公司源自优秀的基因。如果初步印象不错的话,我会看看它的IPO报告,从中大概对行业、竞争、及公司情况有个了解。

我接 下来会重点看看公司年报和半年报的董事会报告部分,看看从公司角度对行业前景的判断,看看公司的战略规划以及前景展望,尤其是执行情况。你也可以通过历期 报告的对比,大约判断出公司管理层是否诚信,执行力是否到位。当然,你也别指望能看到像巴菲特对股东们说的那样致歉的话——我又犯了一个什么什么的错误, 什么什么是我今年犯的最大错误。中国的上市公司董事长都是圣人,是不会犯错的。

财务报告。在商学院里我是学过财务的,但一般我不会细究这 部分内容,更不会去算这个比率,那个比例。行业之间的差别大,即使是同行,各个公司之间的差别也大,而且同一公司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比率,缺乏比较的标 准,硬要比较就容易张冠李戴,牵强附会了。上市公司如果刻意要隐瞒什么的话,会故意做得很复杂,而且理论上要做假账的话,也可以做到让你察觉不出来,除非 大幅造假。像@岁寒知松柏 这样的财务人士毕竟凤毛麟角。退一步说,即使像他这样财务造诣深厚的人也就公开挖出了雨润等个别例子嘛,但我相信他的怀疑对象 肯定不会少,再说这是他的专长之一,不用这个特长白不用,在拿锤子的人看来世界都是钉子。所以,对于这方面技不如人的像我们这样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没有必 要去刻苦钻研这方面的技能来成就打假斗士,我们还是只需假定我们的钉子的财务报告是真实的,然后来分析它、剖析它,看看从哪个角度抡锤子更合适。

实 地考察。唯一的一次实地考察(中恒集团)却成了我的滑铁卢。实地考察有利有弊,一方面能增加对产品、对服务感性的体验,也会增加对企业、对管理层感性的判 断——气势宏伟连绵起伏的厂房,描绘宏伟蓝图夜以继日般工作着的高管——但这却是理性判断的大敌。对于散户,通常接触不到高管层面,也不太可能了解到企业 的内情,即使能与高管面对面交流,你又怎知他说的是真话,说的是无所保留?当初我们调研中恒集团时,董事长许淑青非常确定地说步长与经销商的磨合很好了, 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了,这个我原本最大的担心解除了,于是乎我回来后又加仓了,没过三个月就迎来经销商强烈反弹,证明磨合很差,最终公告解除合约的噩耗。即 使在此后不久召开的投资者会议上,面对投资者的质疑,许某还是坚称步长的销售只占5%,当年的业绩一定能达标。 哎……往事不说了,心痛!自此以后,我再也不调研任何企业,我宁可在内心保持一份对上市公司的敬畏和怀疑,至少这份怀疑会让我保持一份清醒,不会与某个股 票谈情说爱。但我并不是说不要去调研它的产品和服务,比方说好想你红枣,你可以去KA,专卖店等看看,但千万别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不要把在某个KA看到的 热销或冷遇当做这个公司大有前途或没有前途。

3. 关于估值。估 值的东西确实有些玄乎。2012年时看@小小辛巴 老师分析稳增股时用的是修正过的格氏公式,这个公式对于像他那样的风险敏感型恪守安全底线的投资者来说 是适用的,但我拿它来套用成长股得出的结论大多是价格偏高。当然,公式是死的,人是活的,各种参数的选用也是因人而异。


12 年9月初,我用打7折去估网宿科技,得出的拟买入价格是18元,当初市价比之高了20%多(但如果用8折去估可能刚刚好买入),所以把它打入冷宫了。可惜 的是在随后的几个月中网宿科技跌到了13元,我却没有留意到。估价过高的结论只是表象,实际上是我对它的行业和产品缺乏了解,IDC,CDN是什么玩意了 解不多,这才是影响估值的关键。所以,错过了这个大牛,也毋需后悔。


我 在12年9月份以29元,预估12年58FF市盈率买进科大讯飞是基于对它行业和自身竞争优势的判断,它上市以来的历史市盈率是38-144,所以 58PE也不是太离谱。易华录是在12年9月以动态38PE买入的,估值也不低。对于定性非常看好的公司,我觉得在PE适当高点的地方买入长期来讲是值得 的。对于好公司,想要在估值便宜的时候买入并不容易,而且可能会等很长时间才能迎来上涨,但在高点买入又很可能面临套牢。这时候,采用@小小辛巴分步买入 的方法是比较好的解决之道,当然我比他要激进得多,他秉持一底胜千牛,没有超低的价格就没有超额利润的格雷厄姆精神,我采纳费雪的(适当)高价买进长期持 股的策略。如果一个股票没跌到他的买入价位就大幅上涨了,辛巴会恪守错过了就错过了吧的纪律,而我却坚持死也要有个名份,会在看好这个股票的当时价位就买 入,如果飞了心安理得(毕竟曾经拥有过);如果跌下来,有更多的钱等着接仓,也会同样心态淡定。


去 年的启明星辰、和佳股份就是这样操作的,今年的爱康科技和三泰电子我也这样操作了,但因为买入时间尚短,还不能判别这两次的买入是否是错误,但后期的操作 即跌下来增仓这个策略还是不会变的。爱康和三泰都是在涨了好多倍之后买的,但考虑到行业转型后的前景我还是大胆介入了。我俩不同的操作方式可能是因为他的 选股能力强,不担心选不到好股;而我可能因为选股能力相对差,发掘到好股票的机会不多,所以在有好的股票时,我宁可选错,不可错过。如果是“高位”的股 票,我现在的数量一定不会买得太多,因为骨子里谁不喜欢低价拣进筹码?因为高位买进的风险相对较高,随时可能大幅下跌,我还要等到低位再摊薄成本,买多 了,以后摊薄的概率不高。这方面我是有教训的。


我去年5月初买入大量华海,后来年底下跌到11-12元时,我就增仓,而且增仓的数量不少,但由于初始持仓太多,发觉这样做的结果对成本的摊薄贡献也不明显,只好不再增持。一定要摊薄它的话,就要冒太重仓一个股的风险,而这是我最忌讳的风险——自从中恒集团的教训后。

4. 翻转股。古 今中外,很多公司一旦变坏,很多都会永久地躺在那儿了,真正翻转的很少,国内因为IPO的畸形,很多困境股都成为了壳资源,但随着注册制的临近和实施,乌 鸡变凤凰的故事可能再也不会有了,困境股可能永远地成为困境股了。所以,抓翻转股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三聚氰胺事件导致的牛奶行业整体衰落和塑化剂导火 索引导的白酒行业衰落还是不一样的。前者对整个行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但因为牛奶是刚需,正因为几乎每个公司都受到了影响,无一幸免,所以烂到极点,也是 极致的起点。当灾难的源头治理好后,这个行业又迅速起来了。白酒股的塑化剂并非问题的根源,只不过是根导火索而已。要治理这个塑化剂问题其实也很简单,灌 装线及其前后的容器杜绝使用塑料就能合乎需要了,所以这个不是白酒问题的根源。究其根源,是前些年行业的火爆导致了行业内外的竞争者不断扩产,不断跨界进 入,加上国家宏观经济衰退,反腐的深入打击了整个行业。但无论如何,这种有着几千年文化的消费行业最后都会起来,有深厚品牌溢价和美誉度的公司会恢复得更 快些,比如茅台、五粮液,差异化竞争的青青稞酒也会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而继续保持稳健增长,而其他大多数酒公司的阵痛可能会更长些。


对 于翻转股的介入点是难以把握的,我还是举我投资茅台的例子。去年5月份前后,我发觉很多有名电商比如京东自营商城,它的茅台酒销量不错,价格稳中有升,而 且顾客评论的生产日期都是二个月内。我自己也在5-8月份分几次购买了几箱,与网上的评论基本一致。后期买的价格还涨了1000元。我对这个信息的诠释 是,茅台厂家没有积压的库存,今年(2013)渠道里还有不少存货在卖,实际需求量可能要比茅台厂的销量高不少,如果清空后,明年(2014)市场的需求 量是实打实的,全部会反映在茅台厂的账面上,在低基数的基础上会有明显改观。所以,我在5-8月份建仓、增仓。然而,资本市场对茅台和白酒的看法依然是相 当悲观的,对它的估值也一直是杀跌,杀跌,再杀跌,刀很钝了还在那拖杀,多痛苦,多血淋。


我 在今年初120元附近再次增仓,事后看来这笔增仓很可能会见证茅台在资本市场上的翻转,但即便如此,也比业绩的翻转晚了半年多,而且跌幅几近40%。另 外,我在5-8月份建仓时,没有考虑到茅台年份酒对业绩的不菲影响——在反腐深入的大环境下,2013年这方面的收入几乎是微乎其微的,而这个疏忽却让我 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我过早地预测了茅台的复苏。受制于资本市场的惯性影响,困境公司的业绩翻转往往早于资本市场的翻转。

再说说医药行业里 的困境股康芝药业,这个是小小辛巴看好的。它IPO前的主打产品线几乎全废了,它的研发实力不强,后备药品梯队的建设几无。它的业绩翻转只能寄希望于收购 其他药厂、批号,而要收购其他有前景的药厂代价不菲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好的标的太少,产品好销的药厂一般日子很滋润,又为什么要卖呢?像2006年中恒 被收购的案例大概只会发生在不图上进的国企。所以,只能买批号或者更早期的处于临床试验的药品技术,但谁知道这些什么时候会发生、即便发生了什么时候会产 生业绩?这个公司的情况就相当于让我们跨界去收购一个批号,一个临床阶段或更早期的“药”,无非是它有一定的行业浸润经验。所以,我不太看好它的翻转。在 我看来,它最好的归宿是被其他药厂收购,成为借壳上市的壳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更可能成为翻转股。

5.组合持仓,长线持有。对 于持仓的股票,我会保持关注。如果基本面没有长期变坏的趋势,我会继续持有,也并不会因为短线基本面的变差而卖出。这样做的原因:一是我懒得操作,二是我 吃不准别人会对这个短线基本面如何反应,三是我根本不会将这笔卖出的钱放在那里一动不动,这样的后果就是我一旦卖出可能就不再有机会买回这个股票了,即使 是当它的基本面恢复良好趋势的时候。


我 也预测到电科院的Q4基本面不会太理想,但出于以上原因的考虑,我依然僵卧在那里,最高点到现在的跌幅也不过是20%不到。有些股友经常善意地提醒多股的 朋友,最多不要买5个,否则会照看不过来。对这种言论我觉得有些奇怪,其实这又不是养孩子,10个8个照看不过来。这些股票又不是一起同时买进的,买进前 你是要像十月怀孕那样细心地考察,但买进后你为之花费的精力要少得多。也有人会善意地提醒你的能力圈怎么可能那么大呢?太多的人只会机械地照搬巴菲特和其 他大拿的名言警句。


我 想反问一句,你不去试试,你怎么知道自己的能力圈究竟有多大?做投资,你不需要成为多个行业的技术专家,但你完全可以成为多个行业的观察家、评论家,做股 票做投资更需要的是跨行业的,具有洞察力的博学之才,而不是某个行业的专家。在真正的专家看来,自己所在的行业恰恰是最不能投资的。多股的好处在于你对各 种行业、公司的认识会有个明显的飞跃,这对以后的选股会有很大的帮助。


另一方面,通过多股持仓,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会大大降低,整体安全性得以提高,而你精选个股的整体投资收益率不见得会被指数化。如果你选的大多数是精兵强将,一个班里有那么三两个老弱病残,整体的战斗力也不会被打掉多大折扣,大不了老弱病残个个死了。


去 年一年,虽然我的组合里有老弱病残——第二第三重仓股是茅台和华海药业,但我的组合战绩是80%。今年持股基本不变,到目前为止是30%。所以别担心这些 害群之马。因为是你精挑细选的,他们遇到的困难可能只是暂时的,他们完全有可能康复而重生,即使真的不行,割掉这块腐肉就是了。

6. 关于卖出。俗话说会卖的是师傅,这方面我实在是经验欠缺。我目前所做的是对于涨幅较大而仓位又重的个股,做出适当的减持,降低成本,增加安全感。这样做的好处到底有多大我也心中无数。如果能发掘到新的个股,减持盈利股票建立新的股票头寸可能就是上文说的多股持仓的又一好处。


相 比于个股,我更担心创业板的整体风险。年后的这段时间,我每天心神不宁,担心创业板的整体风险,而且没有像样地调整过。一直到11日大跌开始后的几天心情 顿时坦然了不少,因为首先我不必担心是卖还是留的问题,其次只要股票下来我就不用担心卖出的问题,也不用担心因此而失去有些好股的问题。

这是我雪球上写的最长的一篇文章了,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没有什么系统性可言。从上午10点写到下午快3点,这次就到这里吧,等以后再补充。

2014年3月18日  上海   (摘自雪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