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金融为何在美国火不起来?

 游侠在大漠 2014-03-22
文/易欢欢

  互联网金融为何在美国火不起来?

  现在,在任何国内场合,如果不提互联网金融就已经out了。去年底,我们团队去了一趟美国,想看看互联网策源地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得怎么样,和中国有什么不同。、

  结果,我们在美国东海岸、西海岸走了一圈,却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的美国人,无论是美国土著还是在美华人,都会先问我一个问题: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这么火,为什么在美国却连个“炮”都没有?

  在后来的讨论和不断思考中,我们发现这种差异,不外乎三个因素:

  第一,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为了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将手从信息流伸向了支付流和现金流,即互联网金融。在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趋势下,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全部开始围绕着我们的“吃穿住行用”,在各个环节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不仅仅局限于提供信息流服务,而是开始从信息流延伸出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阿里系”、“腾讯系”、“百度系”。为了形成各自的生态系统,它们在信息流之后,瞄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支付流和资金流,提供金融综合服务。

  第二,移动互联网趋势下,广告的商业模式遭到打压,互联网金融是最强的变现方式。中国互联网企业竞争非常激烈,而且近乎于野蛮成长。因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互联网产品往往刚推出就被抄袭。而且,中国互联网行业现行的商业模式,无外乎是广告、电子商务、游戏。当用户逐渐从PC端流向移动端时,大家发现,手机上弹出一个广告,用户体验会非常非常差,可以展示的广告空间非常小。也就是说,在广告上,移动互联网的市场空间不是在增大,而是在缩小。因此,大量的互联网公司疲于奔命寻找一切可以变现的方式。它们发现,手机就等于“钱包”,金融是最强的变现方式。

  比如最近的打车软件大战,两个巨头为何要烧这么多钱给打车软件补贴?目的是,让全国超过1到2亿的白领变成支付宝钱包、变成微信支付,即移动支付的客户。一旦抢占了所有人的钱包后,随之而来的金融服务就是新的变现方式——这是现在大部分传统银行都还未看清楚的。

  第三,互联网企业对移动终端的把控,使得其在中国这样门槛费和渠道费都较高的金融市场中,能够分一杯羹。这次去美国交流发现,美国金融机构是“后向收费”,它们的存贷差、基金管理费、交易佣金等收入的占比是很小的,而中间业务、复杂业务、创新业务收入的占比较大。因为门槛费不高,互联网金融在美国影响不大。但在中国,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等行业是“前向收费”,其管理费和交易佣金较高。互联网金融往往采取免费的方式获取海量用户,并在后端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这种商业模式,对于传统金融业来说,就意味着“你们的任何收入,我都要从中间切一刀并拿走一份”。这个理念,对传统金融服务是完全的冲击。

  中国传统的金融业态,存在区域和物理的壁垒。举例说,我在北京看到的理财产品,在长沙就看不到,在长沙看到的理财产品,在老家邵阳就看不到。但通过互联网金融,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买得到相同的产品。因此,传统的金融服务在互联网金融中失去了竞争力。越是落后、越是信息不对称、越是依赖物理壁垒的传统行业,其中蕴藏的市场空间就越是巨大。

  移动互联技术,将给金融产业格局带来怎样的变化?

  先是金融脱媒。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金融的“脱媒化”。以往现场对公业务是因为要进行身份验证,现在手机上有了指纹识别、声纹识别,再加上位置和虹膜,完全可以在远端实现所有业务的办理。那么,这么多的现有银行网点、渠道和客户服务人员,必然要面临着一个新的职能转化。这个产业格局的变化,在几年的时间内是完全可以看得到的。

  2015年可能会有大变化。产业格局的变化在哪里?大家不要觉得这个时间太长,在研究互联网和研究电子商务里面有个极其重要的年份是2015年。为什么?在2015年,1985年以后出生的人已到30岁。我把这批人命名为“数字原著民”,因为他们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数字世界,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消费行为,已经彻底被数字环境所改变。他们的线上消费和产品之间的金融流,自然而然会延伸出来非常多的新金融产品,包括虚拟币、虚拟财险和新的一些金融业态。

  互联网金融的机会何在?我跑了很多企业,它们现在最大的压力在哪里?一方面,大量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非常难,大量的钱流向国企、央企;另一方面,二、三、四线城市里大量的活期存款,现在只能获得0%到5%的收益。这两者如果能通过互联网平台,通过现在的金融和资产管理机构实现匹配,我觉得将会是未来三到五年里最大的机会。

  抢占数据入口成为关键。互联网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革命会从信息不对称的服务业逐渐延续到其他行业。很多企业家的坐标系和商业直觉会失灵,很多投资人对趋势的判断失效——最典型的是,他们读不懂80后、90后的消费需求。我前几天和马化腾一起参会,我特意问他这个问题,我说:“您现在最担心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他答:“我某天早上一起来,我不理解这群80后、85后人的需求,我推出的产品一旦不符合他的需求,很有可能一夜之间就没有了。”你会发现,如果腾讯没有微信,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价值了,所以现在更重要的是对数据资源的抢夺。对数据入口的抢占,会成为胜利的关键。因此,阿里和腾讯砸几十个亿要去抢打车软件的入口,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布局互联网金融的三个切口

  谈到互联网金融的产业布局,我觉得一定要有差异化。有的人可能投大的,有的人投小的。比如说像我们看到的小企业,做的大都是加大信息化的投入,在不断改善管理的同时,让自己变得更透明,金融机构则获得更低成本的贷款和资金需求、更快捷的资金需求。

  对于中型平台而言,在未来几年,我们会看到大量的产业银行或产业金融的出现:围绕一个行业做深做透,有渠道,有熟人体系。像一些行业平台都会来做这个事,他们做会比现在的金融机构有优势得多,他们有渠道、有网络,对客户的数据把握得非常深。

  如果作为一个大平台来讲,无论是四大行还是阿里、百度、腾讯,一定要去抢占流量的入口。比如说我们的证券,我们现在要拉来客户其实成本很高,问题出在我们怎样获得低成本的数据和持续的数据资产。

  我讲几个具体的、可以落地的东西吧。

  1.移动支付

  未来三到五年里,80%到90%的现金处理场景会全部消失。这次去美国,最大的感受是我取了3000美元,结果3000美元带过去,3000美元带回来。为什么?因为所有的支付过程都基于信用卡、基于手机、基于移动账号。2012年,互联网支付的交易规模为3.8万亿,现在你看移动支付的规模很小,但是2013年相对2012年,增长了将近5倍!2014年针对2013年,我们预计会增长7到8倍!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和增速。

  2.信息监控系统

  举两个例子。一是去年8·16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当时几十亿的钱冲进去砸出了第一个脉冲,但是很快就回来了,结果回来发现什么?我后来特意用我的大数据工具反复找了一下,发现微信群里出了一大批谣言,说央行优先股政策出台,接下来一大部分又冲进去,冲完以后发现是错的,又开始做空。二是像美国的推特被黑,说发生了一起爆炸案,一霎那各种投资全部冲散了,因为美国有大量的量化交易。这告诉我们什么?

  这告诉我们,随着微信、微博的出现,很多信息的传递会极其快,带来中间信息量的爆炸,你根本就没法及时验证,中间、事后的监管异常复杂,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黑天鹅事件。所以对于公司来讲,拥有一个好的舆情信息监控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

  3.移动互联网平台和渠道

  银行的物理渠道以后会越来越弱化。以百度金融为例,以前农业银行3万家网点,工商银行1.87万家,建设银行1.2万家,中国银行只有6800家。但是现在发现,在银行网点前面有大量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在第三方理财机构前面有大量的像百度和360这样的搜索平台,在360这样的搜索平台有大量的电子商务公司。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的购物偏好发生很大的变化,我就可以判断他的资金需求会有很大的不同。站在电子商务平台前面的有大量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我可以根据对你资金流向的判断知道你的金融需求、金融偏好、金融产品;站在这样的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前面,有移动化的设备——我躺在床上就可以把资金产品给买了。

  作者系宏源证券(中国建投集团成员企业)新兴产业首席分析师。中国建投集团的微信公号名为“JIC投资观察”,微信号为jictime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