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行在今天 梦在明天 2014-03-22

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字数:2082

来源:中学物理·初中      2011年6期   字体:   打印当页正文

  “问”是科学探究的开头,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自主地提出一个问题比教师提出十个问题更有意义,更能激发创新思维。希鲁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课堂教学要变成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的殿堂,就要变“带着问题学习”为“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已有的知识与教材中的新知识碰撞而产生新问题的过程,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表现、创新意识的萌芽,这样的问题才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欲望,才更有价值。因而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关键,也是新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科学探究中,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努力营造“教师-学生”及“学生-学生”间自由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更优秀的表现和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变师道尊严为教学相长,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营造以人为本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培养学生敢说敢问的习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消除“我提出的问题是否过于简单了?”“有没有研究价值?”“会不会被同学讥笑、被老师批评?”等顾虑,更好地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参与的愿望、勇气和热情。
  2.教学中设法激趣,创设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诱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冲动
  创造条件。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和猜想,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时,若教师只口述让一束光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会将这束光反射出去,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提问题,学生能提出的问题很少。若改为教师拿一平面镜和手电筒演示这一现象,让学生观察,学生提出的问题明显增多,有的学生甚至还想到了“反射光的强弱和入射光的强弱相同吗?等问题。再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可先通过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经验与事实相悖的实验现象面前,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实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比如对着喇叭口向下吹气,把手移开,乒乓球会掉下来吗?用吸管从两个乒乓球中间吹气时,两个乒乓球的运动方向如何?当用吸管靠近一个乒乓球外侧吹气时,它又向哪个方向运动?通过观察讨论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提炼出“乒乓球为什么总是向空气流动速度快的一侧运动呢”这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同样能享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受年龄和知识面所限,学生对有些知识知道的很少,这时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例如在讲“照相机”时,由于现在学生接触的大多是“傻瓜型”照相机,多数学生都会使用,让学生提问题有困难。这时,我们给学生补充了“光圈”、“调焦环”、“景深”、“滤光镜”、“变焦镜头”、“叶片式和卷帘式快门”等知识,再让学生提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
  3.引导学生观察、质疑、释疑,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从熟悉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撞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例如在“压强”。教学中,为提出“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和受力面积有关”的问题,可提供给学生一定的素材作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背景:如提供一幅照片,在寒冷的北方,有两个小孩在厚厚的雪地里玩耍,一个穿着棉靴,一个踩着宽宽的滑雪板……针对这个情景,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小孩对雪地是否有压力?”“为什么穿棉靴的孩子的脚印要比踩滑雪板孩子的滑板压痕深?”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提出:“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这一新的问题。
  在实验中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好的课堂不仅仅是解决了多少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提出了多少问题,引起了多少思考,激发了多少智慧。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教材上安排的实验方案,很难使学生联想到烛焰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与物距和焦距的大小有关,在学生发现像的大小会随物距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规律,享受快乐的同时,及时在光具座上换上焦距不同的另一凸透镜,学生立即惊奇地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从而引发学生联想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否还与焦距的大小有关呢?……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会觉得其乐无穷,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欲望也油然而生。
  新课程着重对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挖掘,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起始,也是老师展开教学、引领探究的最好开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和构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让我们的学生“敢问”,“会问”,在“问”中求知,在“问”中创新,这样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