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润泽万物 生生不息

 龙卷风1998 2014-03-22

水:润泽万物 生生不息

    在文学作品中,状写水的就更精彩丰富。比如,庄子观鱼游水之乐,杜甫《春夜喜雨》“润物细无声”的可贵与可爱,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澎湃汹涌,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回旋,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禅思,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将水之清润、空明,与人格融为一体。又比如,卢梭《瓦尔登湖》,海明威《老人与海》,高尔基《海燕》,普希金《致大海》中对水不同的艺术表达,异彩纷呈。水被人格化、诗意化。水总向低处流,水是懂得礼义的。而水奔赴万丈沟壑又没有一点迟疑,水是勇敢的。水冲过障碍不断前进,水又是坚强的。而同时,水的流动所展现的生命旋律,又将人的主体还原到了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流程之中。

 

现实思考——生活中的水

 

    中华大地上的水,要供13多亿人用。地球上的水,要供70多亿人用。以人为本,人以水为本。人越来越理解水的宝贵,然而水资源却越来越缺乏;人越来越重视水的质量,然而,水的污染现象却越来越严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其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中指出,“目前全球一半的河流水量大幅减少或被严重污染,世界上80个国家或占全球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今后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科林·查特斯、萨姆尤卡·瓦玛所著《水危机》中写道,在城市化、工业化、饮食结构改变、生物燃料的生产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水危机形势愈发恶化。

 

    缺水、水污染是全世界面临的首要问题,必须平衡社会经济发展与淡水供应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水资源的储存、输送和管理的大规模工程建设。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不少国家开始了有益的探索。例如,以色列位于沙漠之中,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极为突出,因此,该国除兴修水利外,还大力发展节水技术。美国将水资源同航运、发电、灌溉、饮水、旅游、养鱼、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提高水质等统一进行综合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回想历史,我国古人也曾对水的利用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大禹治水,成功进行“水之道也”,疏通河道,把水引到大海。大禹的智慧在今人身上绵延,我国修筑长江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达到175米高程,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发挥防洪、发电、通航三大效益。最近,青海省号召“护一盆清水,润半个中国”,每年增加2300多平方公里草地,消失的2000多个湖泊回来了。

 

    水生态在生态文明中有其独特性和重要性,人类应尊重和爱护水。随着环境问题的国际化、全球化,作为一切生命保障系统的水及水环境,理应得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高度重视。水以江河湖海的形态在大地的脉管里流动,也以血的形态流动在人类的脉管里。要诗意地生存下去,实现人类的理想栖居,必须关注水,关注水环境,真正理解水对我们生存和生存环境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未来意义。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师范学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