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文化漫谈

 江海博览 2012-04-06

 水兴文化,与文化密切相关。在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进程中,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水文化"的源流川流不息、百川汇海,在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文化中占居特殊地位并进而构成人类文明史中光辉璀璨的一页。

    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研究水文化,认识水文化,弘扬水文化,可以给人带来清新自然的浪漫气息,怡养人们的情趣和心境。对于增强全社会爱水、节约水、保护水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氛围,从容应对水危机,促进人水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渊的历史意义。

    地球表面有70%被水覆盖,世间万物繁衍生息,充满生机,靠的是水的滋养哺育。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世间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没有水,我们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将变得黯然无光,美丽可爱的家园也就“灰飞烟灭”;没有水,也就没有横伸枝条的苍郁,没有鲜艳山的烂漫,没有流觞曲水的诗意,没有巫山云雨的伤怀;没有水,也就没有“日照香炉升紫烟”的气象,没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清闲,没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境……

    水,是世上最美丽的东西,是滋润万物生命的源泉。因为有了水,我们才有了长江流域的美丽风光,才有了黄河流域的远古文化,才有了江南水乡……因为有了水,大山才显得越发有灵气,树林才青翠欲滴……因为有了水,我们才拥有了绿色,拥有了清纯,拥有了生命。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水,是一种载体,可以构成丰富的文化资源,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水,以其宇宙的精髓内涵渗入到人类文化思想的意识深层,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以及对自然的认知,由物质的表面升华到一种精神境界。水,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产生,在文化进程中演绎出丰姿多彩的面貌,随着历史的演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已成为中国文化所阐释的一个重要"对象主体",并使这一文化体系发出特异的艺术光彩。

    水是生命、力量和激情的象征。孔子之水有“乘桴浮于海”的悲壮;屈子之水申明“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信念。中国水文化积千年之精华,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之中,成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共工“雍防百川”到大禹“开掘九川”;从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到刘彻指挥堵复瓠子决口;从潘季训治理黄、淮、运,到近代的李仪祉水利报国。人民治黄6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治黄史上的新篇章,昔日“三年二决口”的旧黄河,如今已成为岁岁安澜的新黄河。黄河人在长期的治黄实践中,形成了“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塑造了一代又一代治黄新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黄河将以更加健康的体魄和生机勃勃的英姿,奔向美好的明天。

    水,作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从一开始便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纵观世界文化源流,古典而优美的农耕文化依水而生,伴水而在,随水而长。没有尼罗河的存在,沙漠大陆非洲不可能产生根植于“绿色走廊”之上的古埃及;没有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浇灌,美索布达米亚平原绝不是苦苦寻觅安居乐业之地的苏美尔人的住足之处;没有印度河、恒河的水利,次大陆不可能产生发达的农耕;而没有黄河,华夏祖先只能成为蒙昧的游牧部落。

    目前,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自然循环系统和水社会经济系统严重失调等水问题。水观念、水意识、水文化、水技术、用水方式都影响水的良性循环,直接关系到水利事业的发展和河流的健康,关系到人水和谐。我们应使中国水文化与水利事业同步发展,在全社会营造保护水文化,发展水文化,弘扬水文化的良好氛围,提高全民的水资源环境意识、水危机意识、爱水节水意识和水文化水平,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水和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是生命之水,文化之水,有水才能发展,有水才能和谐,有水才有生机盎然的世界。爱护水就是爱护我们自己。所以要先水之忧而忧,后水之乐而乐,爱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滴水,使水不要成为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水文化繁荣之时,也就是中国水利事业昌盛之日,让我们以大力弘扬水文化的具体行动,打造水利事业的美好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