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里斯那穆提的《时间的超越》

 优雅a 2014-03-23
        既古老又具有超凡能力的人脑,已经透过时间的演化而得到大量的经验及知识。这副受到严重局限、不断在消耗的脑子,有没有可能自动更新?你的脑子能不能卸下它的重担,不再延续它的活动,并彻底更新自己?这副头脑能不能变得完全纯真?“纯真”一词指的是不会受到伤害;也就是说,脑子不但不会去伤害别人,也不会被别人伤害。
        你的脑子就是整体人类的头脑,它经过长时间的演化,一直被文化、宗教信仰、经济和社会制约所局限。这副脑子到目前为止一直没停歇过,而且它已经在这永不停息的活动中找到了安全感。这就是你会接受传统的理由,因为在传统、模仿和臣服之中,你会得到安全感。在幻想之中也会感到安全。很显然你所有的神都是由思想制造出来的幻象。信仰是不必要的一件事,但是相信上帝、耶稣、克里希那或任何一个神,会带给你一种被保护的感觉,就像活在上帝的子宫里一般;不过这毕竟是一种幻觉。
        我们现在要探讨的是,脑子能不能停止它的时间感。这个永不停歇的活动是奠基于知识之上的,它一向被视为一种进步、进展或进化,而我们现在要向它挑战。脑子如果一直活动下去,就会变得机械化。所有的思想都是机械化的。因为所有的思想都根植于记忆,一种从知识中生起的反应。因此,思想是不可能新颖的。
     “我”也是一个永不停歇的东西。这个“我”已经延续了世世代代;它是永不停歇的,而一个永不停止的东西一定是机械化的,其中无新意可言。如果你能看到这一点,将是一件了不得的事。
       请安静地听我说:不要立刻赞同,静静地听就好了。只要脑子将受创及痛苦的经验存档,它一定会变得机械化。它会造成一种“我”在延续下去的感觉。人脑一旦像电脑一样不断地存档,它一定会变得机械化。数千年以来,你一直不断地将各种毁誉经验存档。这便是我们的局限,我们所谓的进步活动。现在要探讨的是,我们有没有可能只贮存切合生活所需的知识?为什么心理受创这件事要存留下来?为什么别人对你的侮辱或赞美要留在心里?当你在存档时——应该说当脑子在存档时——存档的动作会阻止你深入观察那个在侮辱你的人。换句话说,你是以不断存档的脑子在观察那个侮辱你或赞美你的人,所以你无法真的“看清楚”对方。存档是一种连续的动作,在连续之中会有一种安全感。脑子对自己说:“我已经受过一次伤了,所以我要记住那次的伤害,以免未来再受伤。”就身体而言,保护自己是恰当的行为,但是在心理上保护自己是否恰当呢?你会受伤是因为你经年累月地堆积了许多自我形象,当这些形象被刺伤时,你就受伤了。只要还抱持着某些形象不放,我们永远会受到伤害。因此我们有没有可能不抱持任何自我形象,也不在脑子里存档?我们现在所探讨的这些东西,其实是在深入地理解冥想的内涵。
       因此,我们有没有可能不做心理上的存档动作,而只贮存那些切合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旦在生活里建立起秩序,你就自在了。只有一颗失序的心才会去追求解脱。生活如果有了彻底的秩序,那份秩序的本身便是解脱。
       如果想深入探究这件事,你必须先了解你意识的本质。你的意识便是它所有的内容,缺少了这些内容,它就不存在了。因此内容组合成了意识,而其内容不外乎是我们的传统、我们的焦虑、我们的名望以及我们的地位之类的东西。这些便是我们意识的内容。这整体意识,包括脑子和心智以及它所有的内容,有没有可能看清楚自己,认清自己是延续不断的,并且在其中发现自己的执著,然后自动自发地静止下来?这意味着你正在打破这个延续不断的意识活动。我们现在探讨的是脑子有没有可能只贮存切合生活所需的知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存档动作了。请深入理解一下这个问题之中所蕴含的美、深度及言外之意。我认为是有可能的。我会深入地解释,但解释毕竟不是事实。请勿陷入解释之中,不过我们还是需要透过解释才能看见事实。然后解释就不再具有重要性了。
        时间的活动,思维的活动,知识的活动,它们都是从过往一直延续到未来,只在当下稍做修正罢了。这是脑子存档的整个活动,否则我们就无法累积知识了。知识是连续不断的,脑子在其中找到了安全感,因此它必须存档。这整个存档的活动已经占据了我们的心。但知识永远是受限的,没有一种知识是全能的,已经在知识里找到安全感的脑子,总是一味地执著于它,并且将眼前发生的每一件事和每一个意外事件,都按照过往的知识来加以诠释。基于这个原因,脑子才会认为过往的一切有那么重要。心智活动的本身就是过往的经历。
        其实你的理智很清楚那个延续不断的活动是了无新意的。其中没有清新的芳香;没有崭新的天堂;没有创新的大地。于是理智说话了:“脑子的活动有没有可能不再延续下去,而又不至于带来危险,因为失去了延续性,头脑会迷失方向?”然理智又说道:“如果我不再持续地活动,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头脑需要安全感,因此接下来该怎么办?脑子一直认为有了安全感它才能运作,它根本不管那份安全感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现在你对脑子说:“只贮存切合生活所需的知识,其他东西一概不贮存。”你的头脑一定会顿然丧失方向。因为它的运转就是从安全感的需求出发的,所以它一定会说:“先给我安全感,我才会照你的话去做。”
        安全的状态确实是存在的,但不是你认为的那种。我所说的安全只是将知识和思想放在正确的位置。脑子必须认清自己是生活在失序的状态里却误认为那是安全的,然后生活才能出现秩序。它一旦认清“安全”意味着把所有的事都理出秩序来,只贮存切合生活所需的知识而其他的事一概不存档,这时脑子就会告诉自己说:“我已经对这整个意识活动产生了理解和洞识。”它终于有了洞识。那份洞识是从彻底的秩序之中产生的,换言之,脑子必须把每件事都摆在正确的位置,然后我们才能洞悉到意识的整个活动。因此,脑子只贮存生活必需的知识,这意味着脑子里的活动开始经历深刻的改变,它的结构变了,因为它首度看见了新颖的事物,而开始以崭新的方式运作。换言之,当脑子看到真正新鲜的事物时,它的运作方式就更新了,一个新的有机体于焉诞生。我们必须让心智或头脑变得年轻、新鲜、纯真及活泼,而只有在心理上不存档时,才能达到这个状态。
         这个意识活动之中有没有“爱”?爱是不是一种延续的活动?我们指的是,意识本是代代相续的传统,那么爱是不是这其中的一部分,还是完全不在这个领域之中?我现在是在向你们的思维挑战。我并不是在问是或不是。假如爱是意识领域之内的一种品质,它不就成了思想的一部分了吗?我们意识的内容全是由思想组合成的。信仰、神、迷信、传统、恐惧,这些都是思想的一部分。然而爱是不是思想的一部分?这意味着,爱是不是欲望,爱是不是性的享乐?爱是不是思维活动的一部分?爱是不是一种记忆?
         如果智力发展到极致,爱是不可能如朝露一般翩然而降的。但是我们的文明一直都崇拜智力,因为它创造出了上帝、理想和教条。爱是不是这意识之流的一部分?当嫉妒出现时,爱能不能存在?当你执著于妻子、丈夫或孩子时,爱存不存在?如果你的心一直在回忆美好的性经验,你的心中会有爱吗?请深入地探索一下。因为你的心中没有爱,这个世界才会那么混乱。
如果想巧遇这份爱,整个意识活动必须静止下来:你的嫉妒、你的敌意、你的野心、你对地位的渴求、想变得更好、更高尚、更有权力——譬如想升官,想在生意上、政治上、宗教上掌握大权,或者想掌控你的妻子、你的丈夫、你的孩子。只要自我中心的倾向一出现,爱就不见了。而整个存档的过程正是一种自我中心的倾向。痛苦的止息便是慈悲的开始,然而我们一直在利用痛苦作为进步的手段。相反的,痛苦一旦止息,那个无限的境界就出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