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山西娄烦韩氏族谱简介

 郭氏文化馆 2014-03-23

                        娄烦家谱概况

山西娄烦韩氏族谱简介

山西娄烦韩氏族谱简介


    国有国史,县有县志,家有家谱。过去有“三代不修谱,君子谓之不孝”的说法(李氏家谱语)。抗日战争以前,娄烦县大凡象样的家族都有家谱,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家谱被毁或失落了。其间也有少数有胆有识之士,不顾自身安危想方设法把家谱保存下来,既使本家族的历史记载得以延续,也为本县今后的修谱提供了必要的借鉴。截至本辑资料截稿,征集到的本县古谱有7部(以初稿时间为序)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尹家窑尹氏家谱

明崇祯十六年(1643)三元村李氏家谱

清康熙四十年(1701)下静游冯氏家谱

清嘉庆七年(1802)峰岭底段氏家谱

清嘉庆十一年(1806)双井郭氏家谱

清道光四年(1824)城北王氏家谱

民国二十六年(1937)常家坡褚氏家谱

其它家族有无保存下来的家谱则不得而知,但仅就这几部家谱也可以看出本县家谱的基本面貌了。

“盛世修史志,贤孙续家谱。”1990年以后,本县许多家族开始续编或新编家谱,至截稿时间已知的有下静游冯氏,大夫庄郝氏,峰岭底段氏,杨湾罗氏,上静游韩氏,上静游和盐市崖张氏,秦家崖袁氏,西果园、王光塔景氏,步斗村李氏、苇院坪孙氏等。其中罗氏家谱是在清徐县罗氏于明隆庆元年(1567)初编的罗氏家谱的基础上续编的,本县罗氏是清徐罗氏之分支。

今将尹、李、冯、段、郭、王、罗、韩八部家谱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褚氏家谱因只见到序言一篇和部分世系,无法知其全貌。

韩氏族谱简介


上静游韩氏族谱现存大清咸丰廪膳生员韩豹南所著手抄谱。该谱虽有支系全、长幼失次、支股没有衔接之缺憾,但为上静游韩氏源渊脉络保存了不少宝贵资料。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上静游韩氏韩玉俊、韩有贵均发起续修韩氏家谱。2005年农历正月,玉俊、有贵到河南孟州寻根问祖,同年三月,玉俊、晋文、有贵应邀参加了在孟州召开的“世界韩氏寻根拜祖大会”和“韩氏起源与发展研讨会”。在孟州西武章村找到了上静游韩氏祖源,并印证了韩愈为其祖先。韩愈十八世孙韩庸元初至元庚辰迁至山西管州上静游,历时700余年。

新修《韩氏族谱》由韩玉俊主编,2006年出版,全书共4卷7个部分。上限768年,下限2005年,记载了韩氏家族1238年的历史,共44世,入谱2873人。古体线装竖排。

上静游韩氏族谱现存大清咸丰廪膳生员韩豹南所著手抄谱。该谱虽有支系全、长幼失次、支股没有衔接之缺憾,但为上静游韩氏源渊脉络保存了不少宝贵资料。


尹氏家谱简介


《尹氏家谱》前后共修三次,第一次为尹家窑尹氏可考第一代始祖尹继祖第八代孙尹玭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编纂。玭谱虽只编至第八代,却为尹氏以后续谱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世系衔接的依据。第二次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第十二世孙尹郡续编,第三次为第十二世孙尹璂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续编。现在所见到的尹氏家谱即为该本。该本综合尹氏三次编谱成果,由当时娄烦著名学者常家坡廪生吕思聪总纂誊写。体例较为完备,全书共七册计1000页约10万字。其中第一册有目录、序言、碑文、幛文、挽诗、寿诗、先贤录等一般家谱所具有的内容外,又有创纂、述纂家谱实录、题赞、题论、题赠、立嗣论略、宗派叙等与世系有关的说明性文字;还有与家谱有关的五经四书文选及古代诗歌选;五服、九族便览等历史资料;还有介绍尹家窑地理位置风水特点的《尹家窑风土记》等。第二、三、四册为线谱,线谱又分为纵谱和横谱。另有一本从始祖至第十二世之长平格总谱。其世系叙及尹氏自明初迁来娄烦至乾隆四十六年十二世四百余载。有登记薄二册,第一册空白,第二册为书法、绘画,内容是寿叙、寿诗、寿徽、寿图。

尹家窑尹氏之祖原籍南京,明初有弟兄三人迁来山西,老大继先迁朔州,老二继宗迁兴县,老三继祖迁汾州,后自汾州迁来娄烦。所以尹家窑尹氏始祖为尹继祖,尹氏家谱即从尹继祖开始,叙及十二世四百余载。

谱载尹氏家谱勤劳务实,除耕读外,兼勤园蔬。输赋暇,不废货殖,重诗书,尚廉耻,勤俭治生,是尹氏家族之传统。

人物有廪生5人,武生12人,庠生3人,贡生(岁贡)8人,监生12人,增生7人,训导2人,生员3人,武举1人(尹跃之为千总),介宾4人,大宾1人,儒林郎1人(尹宽),太学生1人(尹廷烈)。

2006年,有尹氏十八世孙喜春、月合;十九世补俊、毓林等人倡导新修《尹氏家谱》,至年底定稿,该书共分序言、凡例、目录、概述、世系、人物简介、碑幛祠堂、家训格言、风俗习惯、杂记、艺文、大事年表、附录、后记、备忘录等十六部分,入谱世系二十二世3551人。


李氏族谱简介.


三元村李氏家族谱牒,由道光年间举人李有光撰修。共8卷,12开麻纸质手写体,约3万字。第1卷为序文、李氏族谱序、李氏族谱原谱、族谱凡例、谱缘由、辩姓、重纂李氏族谱引、李公墓志铭、封赠、敕命一道、赞汾源李公新造石鼎记、归庆堂碑记、明济阳令见宇李公墓志铭、例授寄学监生矣娶邸氏、明文林郎任山东济阳令见宇李公墓表等。2至8卷为世系线图,记至18世。1987年成立三元村李氏家族谱牒文化研究协会,由19世孙李有魁老人续至第27世。还有22世孙李梦白写的附录部分,包括有人物传略、简介,科局级以上干部供职花名录。工匠艺人、艺文。其他:村名考、村子旧貌等。

族谱目录是写在封皮上的。有:序文、诰敕、赞札、封赠、碑铭等。

查李氏族谱,娄烦以三元村(桑元村)为中心,静乐以水洞庄(龙泉里)为中心。从始祖李元章(南宋理宗时忠宪大夫)起,迄80年代已27代,约八百多年。其脉系、职官文化略述于后。

静乐脉系、娄烦28村李氏族系,据谱载,是由河北省吴桥县、河南省虞城县于南宋时迁至。亦有口碑传说,是陇西来的。由此上溯李唐、汉李广、春秋时老子李耳为元尊。

李氏娄烦有:三元村、新良庄、何家庄、娄家庄、南峪、寺头、窄石、盖家庄、仙沟、芥子沟、杜家庄、东水沟、边家庄、雷家庄、马家岩、小化坪、杜家岭、白道、上静游等处。

静乐有:水洞庄、泊水儿、西马坊、西大树、腰会儿、曹家沟、县城南院等处。

支向山西本省的有:晋南襄陵(现在的襄汾县)、运城,雁北有朔州,吕梁有永宁州(现在的离石)、岚州(现在的岚县)和口外(现在的内蒙一带)等处。

由于到外省地做官,有支向四川省成都府、重庆府、江油县的;有支向河北省保定府(现在保定市)、安州(现在河北省安国市)、安肃县、枣强县的;有支向山东省济阳(现在的济阳市)的;有支向浙江省宁海(现在的宁海市)的;有支向广西宾州的;有支向江苏省青蒲县等处的。

李氏族谱中比较重要的人物有:

李元章 宋,忠宪大夫

李 裕 敕授承务郎正定府枣强县尹

李 彬 敕授承直郎信州路总管府推官

李宗鲁 宁海知州

李宗孟 襄陵县尉

李惟能 千户有容将军

李思爱 保定府通判

李 精 保定府承剌升安州知州

李 英 四川成都府同判升重庆府同知

李 煌 万历辛卯科第13名举人,任山东济阳知县

李有年 鸿胪序班

李 鳌 恩贡,考中州同知

李 鲈 拔贡,广西宪州州剌

李 萼 嘉靖乙酉科第8名举人,任直隶安肃知县

李若元 康熙癸卯科举人,任江南青蒲县知县补四川江油县知县

李作楫 同治癸酉六品州同

李攀桂 千总

李学曾 万历科武举

李 圭 敕授登任佑郎州吏目

李增荣 陇西主簿

李新年 训导

李汉晰 举人

李尧年 儒士简校

李 宇 训导

李淑躬 训导

李凝馨 拔贡

李致忠 恩贡

李一华 吏目

李 霖 承差

李逢春 吏目

李 鸢 偏关儒学训导

李 伟 吏目

李有光 举人,清源乡训导

李 程 岁贡

李玉殿 拔贡

李 熙 拔贡

李子迁 方山府仪宾

李汉正 迪功郎遂大夫


冯氏家谱简介


《冯氏家谱》有新旧两种。旧谱大27.5×21厘米,宣纸质手抄本,计55页,康熙四十年(1703)榴月九世孙冯亮功编次,道光14年(1853)冯运时、咸丰3年(1853)冯士龙曾两次誊抄。谱为线装,工笔正楷,竖式排版,记至十一世,600余人。谱中记载七品以上官员三名:冯应龙,明万历年间陕西中部县知县;冯毓英,明末寿阳县知县;冯体斌,清光绪年间举人,授太原府路查夜。教谕、训导10人:冯宗朝,明万历年间贡生,授猗氏县教谕;冯廉,明万历年间贡生,铨吉州学正;冯洛,明万历年间贡生,授江南新建县县丞;冯秀英,清乾隆年间贡生,铨左卫训导;冯情,乾隆戊戌科举人,壬戌会明进士,授平阳府浮山县教谕;冯步月、冯必上,清乾隆年间贡生,分别授五台县、襄垣县训导;冯怀英、冯亮功,康熙年间贡生,前者铨训导未就职,后者为候选训导。其他:进士1人(冯情),举人1人(冯体斌),贡生18人,太学生5人,生员77人(其中监生5人,增生4人,廪生10人,武生11人,庠生41人)。

谱序记载冯氏由江南凤阳府土地堂(现安徽凤阳县)迁此。

续谱《静游冯氏族谱》于1995年开始编撰,2006年11月出版,冯志纯主编,世系续至21世,入世系6000余人,其他有冯氏来源与祖籍源流,人物碑记、文选、附录等,体例比较完备,共19万字。


段氏家谱简介


段氏族谱共4册,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由段门女婿王镜南修,第一册有王镜南序,第二册有吕思聪序。段氏家谱从明景泰年间静乐县段氏家谱段熨至元字辈共记世系十六代,前三册为纵谱,以家族支派分目,第四册为横谱。除第三册外,各谱都有序言,可惜因保存不善,缺失较严重。谱中所记重要人物有十三世段建邑为康熙壬午科举人,段建州为岁进士,但没有关于这两人的其它文字资料。

1990年以后,又有段熨22世孙段丛槐等把峰岭底段氏家谱从十七代续至第二十五代。


郭氏家谱简介


《郭氏家谱》计四册,麻纸质12开手写体本。清嘉庆11年(1806)吕思聪撰修。分元、亨、利、贞四册,240页约2万字。

郭氏家族由来:晋人灭虢,虢子孙为避祸遂改为郭。东汉桓灵帝时介休郭泰(字林宗号有道)之曾孙郭璞居闻喜,郭璞被王敦所杀,其弟郭瑕奔居临县紫金山,至唐郭子仪三子郭遂因避灵武之乱,又奔雁门山下居住,后有郭鹰之孙郭山甫奔娄烦双井村(又名碧泉村)。郭氏族谱其特点:论武略篇目不少,其第四册几乎都是关于武略方面的内容。

人物:

郭英(明壬辰武定侯大汉将军)

郭镇星(副千户)

郭明成(西宁参帅,赐进士)

郭文府(议官)

郭德成(袭武侯,骁骑指挥)

郭 勋(武定侯)

郭 兴(巩昌侯,追封陕国公)

郭山甫(荣国公)

郭铺清(文林郎候选直隶州同)

郭希韪(兵科给事)

郭 瀚(东楼公)

郭九鸣(把总)

郭名武(诰赠武林郎)

郭定川(例授儒林郎,候选布政司经厅)

另有太学生1人、监生1人、庠生8人、增生1人、例贡生1人、廪生2人、生员2人、覃恩1人。

郭氏家(族)谱有叙、原始序。有蔡邕撰《郭有道碑文》、郭英《论决重办疏》、郭明成《理河事疏》和《兵事疏》、郭镇星《第一急着疏》、郭文府《论处兵疏》、郭大湖《五营团疏》、郭明成《七书家训》及《一家言》、《录异小品》、《平山寇》、《备考三条》。


王氏家谱简介


《王氏家谱》分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册,444页,约4万字。为12开麻纸质手抄本。乾隆59年(1794)修,嘉庆庚申5年(1800)重抄。总纂吕思聪。每本各有一人撰写,每本都有序,线图和序跋夹诗赋文组成。

始祖王瑞、王浩,元未皇家命王瑞到山西雁门路任娄烦县令,王氏遂由南京乌衣巷迁至娄烦城北村,记至16世。

王氏家谱的特点是中间夹有王希曾及友人诗赋14首,还抄录了不少唐诗,如韦应物的《幽居》、岑参的《早庄》等。其中较珍贵的有右副都御史王希曾中进士时的三篇应试文章及部分诗文。

王均发(招通将军)

王均良、王士廉(封赠大夫)

王 诰(诰赠大夫)

王希曾(右副都御史,进士。王氏第四代孙)

生员21人、禀生3人、主簿2人、县臣1人、乡耆1人。

16世以后,2003年,由兴旺庄王成江把兴旺庄王氏家谱续编至第22世,2005年,城北王庆玺把城北王氏家谱续至第25世。

罗氏家谱简介


《罗氏家谱》是目前本县家谱中唯一与县外罗氏家族联合编修的家谱。全书共8卷,首卷为序言卷、经理卷和功名士宦卷,卷首有明隆庆元年(1567)清源罗氏首次修谱时罗氏可考先祖清州仆射罗仲祥及罗仲祥以下第七代著名作家、《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画像。全谱共有序言27篇,分别为罗氏十一届修谱时所作。计有明隆庆元年(1567)1篇,明万历十二年(1584)1篇,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2篇,清乾隆十一年(1746)2篇,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1篇,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1篇,清嘉庆十四年(1809)4篇,清道光2年(1822)5篇,清道光十九年(1839)2篇,清咸丰六年(1856)1篇,清同治十一年(1872)4篇。1996年3篇,除本资料选清徐罗维城写的一篇外,其余两篇为美国华侨罗仲祥第二十一世孙罗纲和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繁仁为罗氏本期修谱写的序言各一篇。另外,娄烦卷中还有罗氏第二十三世孙、杨湾村罗致成写的序言三篇(前言、谱引、序),本辑资料选一篇序。从这份统计可以看出,罗氏从1567年开始修谱,至1996年重修,430年间,间隔时间最长的是明末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修志持续时间最长的是从1992年开始的第十一届修志,至今还在继续。

1992年在清徐成立“清徐县罗氏家谱研修公会”,本县杨湾村罗致成参与工作并负责娄烦罗氏家谱的编修。这次修谱是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修谱的基础上重修的。收入了清徐、太谷、娄烦等地罗仲祥以下至今最远二十七代世系,全卷共分8卷,除首卷外,其余7卷均为世系,第七卷为娄烦卷,是本县现有家谱中唯一竖排格式线谱。全卷共1243页,也是本县现有家谱中规模最大的。

除序言和世系外,罗氏家谱中还有谱规一篇、宗脉字一篇,本辑均已收入。

罗氏家谱仍在编纂之中,包括忻州、天镇、原平等地在内的山西罗氏家谱已编纂完成,并于2000年5月份在江西南昌召开《中华罗氏通谱》编委会,成立世界罗氏通谱编委会,旅居海外的罗氏家族有代表参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