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字两读回文诗中的妙用

 公司总裁 2014-03-23

一字两读回文诗中的妙用

 

    在古代五绝回文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从王安石开始,五绝回文都是顺读押平声韵,回文读押仄声韵,居然没有例外的。另外,古代回文诗数量可观,可是五绝回文却不到十首,怎么这么少,是什么原因?我们拿王安石的一首诗来分析一下吧。

   迸月   (宋) 王安石

   迸日川鱼跃,开云岭鸟翻。

   径斜荒草恶,台废冶花繁。

   繁花冶废台,恶草荒斜径。

   翻鸟岭云开,跃鱼川日迸。

   回文谱是 

   ▲●○○●,○○●●△。

   ▲○○●●,○●●○△。

   此诗顺读时格律是非常严谨的,回文

   △○●●○,●●○○▲。

   △●●○○,●○○●▲。格律也是无可挑剔的。

   回文也用平声韵行不行?就用这个回文谱来改改看:

   △●○○●,●○○●△。△○○●●,●●●○△。

   顺读格律正确。回文读是

   △○●●●,●●○○△。△●○○●,●○○●△。问题出来了,第一句三仄收,第二句三平收。当然,第一句还可用平声押韵去弥补,但第二句却无法改了。再试其他的诗,结果都是回文押平声韵时,出现一句三平收或三仄收,或者出现一句三平收和一句三仄收,无一例外。为什么七绝不出这种情况,而五绝必出这种情况?造成这种情况是五言平仄不平衡引起的。七绝的第二个字与第六个字的平仄是一样的,这种平衡在回文中就保证了平仄的不变,因此只要注意第五字,回文就合规定。五言因第二个字与第五个字的平仄不一样,回文也就不平衡,第三字的平仄有时顾此失彼,于是就产生这种不合规的现象。

   哦,我明白了,古人在写作实践中发现回文也押平声韵时,必然出现三平收或三仄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只好变通,回文用仄声押韵,平仄就不出问题了。但是古人在写格律诗时,以押平声韵为正统,因此这种顺读平,回读仄的押韵多会引人嘲讽,于是诗人们尽量不写五绝回文,这样五绝回文就少啦。

   回文也用平声韵,有破解三平收三仄收的办法吗?在奇诗怪词论坛,大家就这个问题,作了探讨。有人提出用折腰体的方法(即失粘),这个方法的确很轻易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同样问题来了,失粘与三平收一样,也是禁忌,只是在格律诗形成的长河中折腰体在唐诗中有不少,人们承认这种事实,便称它为折腰体。在格律定规后,明知故犯与三平收一样,改不改一回事。

   关键问题是出在第三字上,假如这个字顺读回读能读出平仄不同来,问题不就解决了?有这样的字么?有。这就是两读字。

   在平水韵中,平仄两读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意义不变,却可在平仄韵中都出现,这是我们说的真正的两读字。这种字当代也还有,台湾存在较多,大陆则越来越少。第二种是意义不同则读音不同,这种两读字我们现在叫它多音字。

    除此之外,还有两读的方法么?有,还有两种灵活的临时用的方法。一是假借字,用通假的方法,即用同音近似音代替,写时用别字代替,读时则读本字的音。平仄只是音调问题,不是音的问题,因此可以出现平仄两用情况,即不借时一种读法,借时另一种读法。

    第二种是词语活用,古人常用改变读音的方法提示这个地方是活用,音韵上叫读破。比如“脱衣衣我”,第一个衣,名词,平声。第二个衣,活用,使动用法,读破,仄声,入声字。

   下面我们来用例子分析(只分析音韵,内容与此无关)

   山村 (回文诗) 

   虹彩衬山丽,润风花草香。

   融融观燕紫,丛暖跃白鲂。

   倒读为

   鲂白跃暖丛,紫燕观融融。

   香草花风润,丽山衬彩虹。

   此诗就没解决回文三平收。后来作者作了修改:

   山村 (回文诗) 

   虹彩衬山丽,润风花草香。

   融融思燕紫,丛暖跃白鲂。

   改观为思,此思读平。

   倒读为

   鲂白跃暖丛,紫燕思融融。-- 此思读仄。

   香草花风润,丽山衬彩虹。

   利用两读巧避之,解决了三平收的问题。

   鸟鸣涧(回文诗)  

   人闲落桂浓,夜静看山空。-- 看,读仄声。

   奔马吓惊兔,雀鸣噪涧中。

   倒读为

   中涧噪鸣雀,兔惊吓马奔。

   空山看静夜,浓桂落闲人。---看,读平声。

  “看”字两读字是关键,一通百通。

   秋曙(回文诗)

   斑马奔长洲,啸扬震水流。-- 奔,仄声

   山叠要月戏,蝉噪野风秋。-- 要平声

     到读为

   风秋野噪蝉,戏月要叠山。-- 要仄声

   震扬啸,洲长奔马斑。    此“要”是多音字。

  (回文诗)

   锁泊频,恨客兴愁新。兴,仄声

   天低树,江迎月近人。

   到读为

   人近月迎江,树低天挽樯。

   新愁兴客恨,频泊锁烟长。兴,平声“兴”一名一动。

   秋雨(回文诗)

   飒飒乱雨倾,串串明珠泻。

   沙溅搅秋波,鸦惊重掠下。重,平声

   倒读为

   下掠重惊鸦,秋波搅溅沙。重,仄声

   泻珠明串串,倾雨乱飒飒。

   山中 (回文诗) 刚刚 

   天溪耸柱奇,碧透间湿衣。间,仄声

   山路原无雨,露寒清叶稀。

   倒读为

   稀叶清寒露,雨无原路山。

   衣湿间透碧,奇柱耸溪天。间,平声

   逢雪借宿(回文诗)

   开户望山远,地寒茅舍贫。

   柴门奔犬闹,怀梦夜归人。奔,平声

   倒读为

   人归夜梦怀,闹犬奔门柴。奔,仄声

   贫舍茅寒地,远山望户开。

   屈子庙(回文诗)

   焦草残风烈,雪封严锁林。

   滔滔奔浪猛,屈子怨尤深。奔,平声

   倒读为

   深尤怨子屈,猛浪奔滔滔。奔,仄声

   林锁严封雪,烈风残草焦。

  《吟红楼》  

   香梨叹鹤仙,望眼过云烟。

   忘命听而看,黄花葬水泉。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回文

   泉水葬花黄,看而听命忘。

   烟云过眼望,仙鹤叹梨香。

   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使用两读字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回文用平声韵也是行得通的。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关键的地方,不宜画蛇添足,添足则不成蛇矣。在回文写作中,两用字的使用也不宜滥用,盐多坏菜,油多也坏菜。我们又回到《吟红楼》上,此诗的关键在第八字葬上,作者不懂抓关键的原则,于是一连串的使用了四个两读字:

   过听忘看的平水韵 平仄两用“过”的平水韵下平五,去声二十一,“听”的平水韵 下平九,去声二十五;“忘”的平水韵 下平七, 去声二十三:“看”的平水韵上平十四,去声十五:这样做的坏处是一使人眼花缭乱(涂乱人意耳),二是人无法读,只有深通音韵的人才能准确读出(读诗非考诗)。三有买弄之嫌(哗众取宠)假如用现代韵去写,这种同时要找四个不变义的两读字,恐怕要难倒天下才子。四是大量破坏顺读诗的结构(拆墙补壁),五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不懂解决问题的关键,走弯路绕圈子,主力没消灭,虾兵虾将消灭了一大批,灭敌一万,自损五千,非妙法也。

   结论,两读字不宜滥用,一首中只须用一处(四两拨千斤),关键用字落在某句的第三字上,比如一句中若前三字看到是平平平或仄仄仄,就找到啦。

注:来自百度,感谢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