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气就是养命——2

 一株小苗 2014-03-24

来源于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97302607_1_1.html    中央首长的保健医 胡维勤教授

       百病生于气

  胖子多了些肉,少了些气。人一旦气少了,各种各样的毛病就暴露出来了。气陷、气咳、气结、气闭、气厥、气郁等。中医有“百病生于气”。

  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风是天地之气,它的运行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水升火降”。太阳是火,太阳光照射到海面就是火在下降,火降之后,阳光的热量把海水蒸发成了水蒸气,形成了云,云降而为雨,水又回到了地面。天地之气就是这样水升火降。

  人体内的火脏是心,水脏是肾,心火下降,温暖肾水,肾水就会上升,中医称为“肾水上承”。《格致余论》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有焉。”

  水升火降,气的运行顺畅,身体就健康;水不升火不降,人就会生病。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上火,原因就是气的运行违背了水升火降的规律。上火是什么?上火就是该下降的火不下降了。身体内本来应该有火,这就像天地间本来应该有太阳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正因如此,中医里派生了一个“火神派”,专门以补火为主。然而,火的运动方向应该是向下的,如果火不下降了,总是在上面燃烧,那么,人的头部和面部就会长痘长疮,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就是上火。

  在人体内,随着心火下降的有肺气、胃气和胆气;随着肾水上承的有脾气和肝气。

  肺气不下降了,肺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喘逆咳嗽,小便不利,大便不畅,还会全身浮肿,胸闷、腹痛。

  胃气不降了,胃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不思饮食,胃胀胃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

  胆气不降了,胆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胆气郁结,患上胆囊炎、胆结石和胆囊息肉。

  百病生于气,只要把该下降的气降下去,火自然就灭了。

  1. 莲子心降心火

  顾名思义,莲子心就是莲子的心,味苦,性寒。一些中药店和茶叶店均可以买到,如果心火旺,心烦多怒、口腔溃疡,用莲子心来泡水喝,就可以败心火。

  2. 绿豆粥降胃火

  绿豆味甘,性寒凉。胃有火,则可以用绿豆粥来败火。

  3. 梨降肝胆之火

  梨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生吃可以清六腑之热,熟吃可以滋五脏之阴。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长痈。说明肝胆上有了火,这时可以生吃一些梨来败火。

  4. 猪肝降肺火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等,则可以多吃些猪肝。

       一个健康的人,体内气的运动一定是顺畅的。影响气的运动的因素很多,最直接的莫过于自己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是说,经常发怒会改变气的运行方向,人体内的气是按照水升火降原则运行的,发怒之后,气就会停留在上部,古人形容这一状态为怒发冲冠。气滞留在上部之后,心火就不能下降,心火不能下降,下面的肾水就不能上承,肾属水,肝属木,肝木没有肾水的滋润,水不涵木,肝阳就会亢盛,这时人自然就会昏昏沉沉的。

  一次,李连杰在坐飞机时,突遇险境,飞机上下颠簸,机舱内惊叫声和哭喊声混杂一片,李连杰虽为武功高手,内心也万分恐惧。这时,他却看到座位旁的一位女士神态自若,毫不惊慌,李连杰非常奇怪。等到飞机脱险之后,他问:“你难道不害怕吗?”女士回答道:“这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空的,你看穿了,也就无所谓了。”李连杰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久便随这位女士皈依佛门,并成立壹基金。所以,一个人将很多事情看透了,就能做到恬淡虚无,真气就会顺畅;真气顺畅,人就会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激动兴奋的情绪会让气的运行涣散,气往外散,疾病就发作了,中医称这类现象为“喜伤心”。

  悲伤的情绪会让气的运行消沉,《黄帝内经》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人悲伤的时候肺叶会张开,心跳会加速,人就容易抽泣,但此时心肺之气受阻,热气不能散发,气便消沉了下来。

  恐惧会让人的气往下走。人一恐惧,气就会向下运行,肾在身体的下部,气一下子都集中在了下部,肾一时怎么承受得住,肾气不固,人就会出现小便失禁、遗精、滑泄等症状。

  惊慌会让人的气四处乱走。惊慌时,人常常会六神无主,这是因为此时身体内的气乱了,身体内的气本来是按照“水升火降”规律进行的,心火下降,肾水上承,肺气下降,肝气上升,胃气下降,脾气上升…… 然而,人一惊慌,气就会乱作一团,六神无主。

  忧思会让人气结。气结,实际上就是气滞。《黄帝内经》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悟,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一个人总是忧虑,为琐事烦恼,神就会凝于事,气就会聚于某一处而不行,忧思便会成疾。“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思过了头,脾气就会郁结,这时人常常会茶饭不思、胸胀肋痛,除此之外,忧思还会伤胃,气滞留在了胃里,胃气不畅。

       仁者寿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说:“仁者,爱人。”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要有三颗心:一颗善良之心,一颗慈悲之心,一颗宽容之心。

  善是万病之药,善是养生之本,善心就像柔和的水,养育人的五脏六腑,让全身的气血达到平衡。善能让人的心胸宽广,善能让人的心态平和,善能让人远离七情六欲。人善心静,养血益气。一个人真正地做到了向善,体内的气就会运行通畅,疾病就会远离他。很多人都是这样,自己有了疾病,吃药不管用,于是便一心向善,几年之后,病便慢慢地好了。

       富人想长寿,就要像穷人一样生活

  富人与穷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欲望:一个欲望多,一个欲望少。富人有强烈的进取之心,欲望也没有止境。穷人大多知足常乐,缺少进取之心,同时欲望也少。古人说:“有欲则邪得而入之,无欲则邪无自而入。”

  健康长寿从来不取决于你的地位、财富,只取决于你是否有一颗宁静的心。用宁静的心来对待财富和地位。

        最简单的补气法:清晨拍手

  拍手很简单,效果却不简单。拍手是一种至刚至阳的养生方法,其主要功能就是补气。手是阳气的大本营,脚是阴气的大本营。拍手可以震动阳气,推动全身气的运行。

  为什么要早上拍呢?因为早上太阳刚刚升起,天地间的阳气开始慢慢积累,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旭日开始升发。

       (1)掌背轻拍背部及脊椎骨

  脊椎骨的每一节都有督脉的穴位。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既可以抵御外邪,又可以温通经脉,滋润五脏六腑。两手握拳,用手背轻拍后背督脉上的命门穴,可以益气补肾,强腰壮阳,扶持正气。如果能同时轻拍后背膀胱经的穴位,补气效果更为明显。

  (2)双手掌背拍打尾椎骨上部、左右臀部外侧

  尾椎骨末端,道家叫做“尾闾”,是打通督脉的起点,仙骨正在其上。拍打此处,可以加强督脉的气,从而促进排便。

  接着用左右掌轮流拍打左右臀部的中线,这是足太阳膀胱经所经过的地方,拍打膀胱经有助于利尿。最后轮流拍打臀部外侧,这是足少阳胆经所经过之处,可以促进胆汁分泌,提高肝胆的消化、供血、解毒功能。

  爱美女士抱怨脸色暗沉,长斑,实际上这是因为体内的毒素造成的,每天用这种办法拍打,补督脉之气,促进排便,将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内干净了,皮肤自然变得白皙透亮。

  (3)握拳击掌

  一只手用力握拳,一只手张开,以拳击掌,可以强化手掌筋骨之力,强化手部末梢神经,加强全身气血循环。做此动作时要配合脚步,边行走或者边踏步来握拳击掌。现在人们走路的机会越来越少,双脚变得有气无力,脚上六条经脉的气不足,会导致肝、胆、脾、胃、肾、膀胱的功能衰退。

  人的脚和手一样,也有很多反射区,这些反射区通达全身的脏腑。脚反射区的气血堵塞,相对应的脏腑就会出现疾病。如果一边走路一边练习拍手,手脚都能得到按摩刺激,是非常好的保健治病之道。

       站桩补气法

  “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能调动全身的气机,促进气血的流通。

  站桩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能增长体力。蹲马步是站桩的一种,“万动不如一静,万练不如一站”。

  人在年轻之时,一般下焦比较实,上焦比较虚,上焦是指心与肺,下焦是指肝与肾。上虚下实,元阳充足,头目清醒,人就充满了活力。到了老年,人会渐渐地变为下焦虚,上焦实。上虚下实,头轻脚重,人就会神清气爽;下虚上实,头重脚轻,人就会昏昏沉沉。上虚下实是身体健康的标志,上实下虚则是病态的表现。

  人为什么会上实下虚呢?这是因为气的流动不通畅了,气都集中在了上部,不下降了,上面当然实了,下面当然虚了。天地之间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体之内也应该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人体之内上虚下实,天地之间也应该上虚下实。如果下面的地虚了,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流失,那么,上面的天就变实了,沙尘暴会笼罩天空。

  中医养生的道理也一样,要让上焦的心肺之气降下来,先要让下面的肝肾之气充实起来。方法之一就是站桩。桩就是要让身体的下半部分稳定下来,要有生根之感。你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头顶天,脚踏地,身体先有了根,体内的气才会自动地慢慢回归原位,该上升的上升,该下降的下降,身体就恢复到上虚下实的状态。

  站桩时曲肘抬臂、屈膝下蹲,其目的就是让身体重心下降,使肾精充实,宗气运行通畅,心肺之气下降,肝肾之气上升,进入上虚下实状态,就能健康长寿。

  介绍最基本的站桩补气法。在练习站桩前,应排空大小便,并把衣扣腰带松开,而且饭前、饭后一小时不宜练习。

  1. 脚:两脚呈内“八字”形站立,两手抬至胸前,两脚站得不能太宽,脚跟比肩稍宽一些,脚尖和肩宽度差不多。

  2. 头:头要正,百会上领,下颏微收。口微微闭,舌抵上腭,神情平静。目光平视,自然呼吸,全身放松。使周身上下气机平衡、和畅。

  3. 手:手指自然舒张,中间仿佛有一个气球,两手要小心翼翼地捧着它、抱着它,两臂圆撑,和身体环抱成半圆形,手的位置开始时可以放低一点,以后再慢慢上升,但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

  4. 肩:肩部放松,不能绷紧,不能端肩膀。肩膀要很自然地耷拉着,往下松。这时锁骨、胸部有点沉,所以肩下松时还要往两侧外撑。有的人站桩时间一长就身上流汗,两手冰凉,原因就是肩肘没放松,气运行受阻。因此,在练习站桩前要把肩膀抖搂抖搂,放松地前后转一转。

  5. 膝:膝盖微屈,膝盖不能过足尖,大腿根部空虚,呈似坐非坐状态。

  6. 身体:上身挺直,不能塌腰翘臀。胸部微含,把背拉直。腹部放松微回收。会阴上提,尾闾下垂指向地面。会阴往上提,气就能往上升,配合着百会上领,这样上下气机连成了整体,气机平衡,内蕴充足,才能显现出“站如松”的挺拔英俊、内气浑厚的姿态。体内气机充足、通畅了,身形自己会往下矮。下矮时膝盖不能过脚尖,这样站桩既出功夫又长力气。但是一定要注意尾闾下垂,否则体内的气只上不下,气机上涌,失去平衡会导致血压升高。

  保持这个姿势,尽量放松全身,什么都不要想,让气血自然流动。一般至少站30分钟。开始练习站桩时,会觉得很费力气,膝盖、大腿酸痛。有的人还会哆嗦,这是正常的反应。腿酸痛时一定要坚持,忍耐一会儿,酸痛是因为你的身体里气不足,无力支撑身体重量。这时你可以用意念去体会哪个部位酸,气随着意念行走,你的意念到了酸痛的部位,气就会注入这个部位。等到这个部位的气慢慢充足之后,酸痛也就消失了,这时你的身体就会蹲得更低更稳了。

       要牢记,站桩站直了虽然省劲,但越直越没有效果,如果能蹲得低一点尽量蹲低。当然,身体下蹲时不要勉强往下坐,低到一定程度就行了。

        站过桩的人都有这种体验,只要站上一会儿,就能感觉到四肢发热,这是因为你的气血开始旺盛起来了,再站一会儿,你会自然地感觉到体内气的运动,你的意念到了哪里,气就会跟到哪里,这是因为你身体内的经络开始连通了,经络连通之后,气血就会畅通无阻,身体的各种病症就能很快得到改善,正如苏东坡评价练站桩时所说:“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力百倍。”

       补气六字诀

       通过呼吸引导,调动五脏六腑之气。五脏六腑之气混浊,人就会生病,如果将五脏六腑的浊气吐出,再吸纳进清新之气,人就会恢复健康。

       六字诀——嘘、呵、呼、呬、吹、嘻。

  发嘘声可吐出肝上的毒气。
  发呵声可吐出心上的毒气。
  发呼声可吐出脾上的毒气。
  发呬声可吐出肺上的毒气。
  发吹声可吐出肾上的毒气。
  发嘻声可吐出三焦上的毒气。

  如何呼出肝上的毒气

       发出“嘘——”音(xū )。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呼气时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做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胁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

  如何呼出心上的毒气

  发“呵——”音(hē)。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呵气功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塞等心经疾患。

      读( xū )。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

       如何呼出脾上的毒气

  发“呼——”音(hū)。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呼字时,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再以同样要领,右手上托,左手下按,做第二次吐字。如此交替共做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

  如何呼出肺上的毒气

  发“呬 ——”音(si)。口型为开口张腭,舌尖轻抵下腭。呼气念呬字,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

  如何呼出肾上的毒气

       发“吹——”音(ch uī)。口型为撮口,唇出音。呼气读吹字,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两臂自体侧提起,绕长强、肾腧向前划弧并经体前抬至锁骨平,两臂撑圆如抱球,两手指尖相对。身体下蹲,两臂随之下落,呼气尽时两手落于膝盖上部。下蹲时要做到身体正直。呼气尽,随吸气之势慢慢站起,两臂自然下落垂于身体两侧。共做六次,调息。

  吹字功可对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

  如何呼出三焦的毒气

  发“嘻——”音(xī)。口型为两唇微启,舌稍后缩,舌尖向下。有喜笑自得之貌。呼气念嘻字,足四五趾点地。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循身体两侧缓缓落下并以意引气至足四趾端。重复六次,调息。

  嘻字功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

  补气六字诀全套练习每个字做六次呼吸,早晚各练三遍,日久必见功效。

 

       人体最重要的补气穴位,这些穴位负责为各条经络补充真气。

  一、脾腧穴

  脾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脾腧”的意思就是将脾脏湿热之气向外输送入膀胱经。人体内的外散之热沿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顺着它下行。人感冒发热了,多喝水多排尿,就是体内之热顺着膀胱经散了出去。

  “脾腧穴”是专门负责外散脾脏湿热之气的。脾有四怕,怕湿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脾脏中的湿热之气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会受损,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一受损,气血就会虚弱。

  如何保证脾腧穴的功能正常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勤按摩、勤拔罐、勤艾灸。根据季节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早春和晚秋最好采用拔罐;夏末和冬季则用艾灸比较好。夏冬两季进行艾灸不但可以温补脾气,还能祛湿。

  按摩最好选择晚8点左右,因为这时候运转了一天的“脾气”已经有些疲弱了,此时将废气排除,补充新气。

  利用指尖,强力按压背部脾腧穴3次,每次3~5秒钟,然后将手按放在脾胃部位,先自右向左平推30次,再自左向右平推30次。

  二、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刺激足三里穴,可以激发气血的生化与运行。

  《黄帝内经》说:“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 被称为“保健穴”和“长寿穴”。

       对于体形较胖,体内寒湿或痰湿较重的人,最合适的办法是用艾灸灸足三里,采取隔姜灸更好。

       三、膻中穴

  膻中穴是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有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症状,只要按摩膻中穴,就能立刻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肝病患者来说,经常按摩此穴,更有奇效。

       《黄帝内经》说“膻中者,为气之海”,“臣使之官,喜乐出焉”,是容纳一身之气的大海。所以,按摩此穴,可以打开“气闸”,让全身之气通行无阻。遇到不开心的事,多按摩此穴,气下不能达于足,上不能传于头,全身上下气机不畅时,只要按摩膻中穴,自然能宽胸顺气。

  四、涌泉穴

  为全身腧穴中最下面的一个,《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发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各处。因此,涌泉穴具有益精补肾、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

       经常按摩此穴位,能活跃肾经内气、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特别对于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无力、妇科病、失眠、嗜睡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畏冷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搓脚心”,可对肾、肾经及全身进行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和整体性治疗的目的。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增强防病能力;还可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五十余种疾病。

       五、关元穴

  关元穴在肚脐直下三寸。按摩关元穴可以明显改善气虚体质。将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施压力,然后用交叉的双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常灸关元穴,借助火力,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培肾固本、调气回阳、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每次灸15~30分钟,以灸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隔日灸,每月连续灸10次。

  六、气海穴

  补气的要穴。气海,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从而化为充盛之气,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的作用。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病,气海穴往往具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

       湿邪,在疾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内有了湿邪,就会阻滞气机。而气海穴作为人体中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之处,对于湿邪为患、气机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绕脐腹痛、脘腹胀满、水谷不化、脏气虚疲等,有良好的疗效。经常按摩气海穴,能使百体皆温、脏腑皆润,促进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七、太溪穴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肾脏的元气居住的地方,因此太溪穴是一个大补穴,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凡是由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痛、腰酸、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等,刺激该穴均可达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90 %的人都患有慢性咽炎,中医上讲“肾阴不足”引起的咽症。如果一边按揉太溪穴一边做吞咽动作,就可以补充肾气,当时就会有所缓解。

  肾气虚弱导致无法固涩缩尿。在后背的肾腧穴上,各拔一个真空罐,同时按揉左右的太溪穴各10分钟,只要坚持二十来天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拔出的水泡,还有穴位的肿痛,都是疾病由内到外的一个过程。

  八、百会穴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是各经脉气会聚之处。其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如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身体健康的人,经常按摩百会穴也能清神醒脑,增强记忆力。

  很多受低血压困扰的患者,自己按摩百会穴,按摩时不是用指力,而是呼气、沉肩、肩发力于臂而贯于指。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按摩20天左右就能见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